成为资本葛逸宏:中国制造业“外逃”没那么严重,未来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葛逸宏,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拥有斯坦福MBA学位,2010年加入成为资本,现任合伙人。成为资本创立于1999年,是中国非常罕见的常青基金,投出了汉庭、优酷、瑞声科技、舜宇光学、Apus、极飞等一大批明星项目。
在公开场合,葛逸宏不止一次地表达了自己对智能制造的看好,对于曾经造过高铁配件的他而言,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总能牵动他的神经,至今,他每个月仍有大量的时间泡在工厂。
为了探寻成为资本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逻辑,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对葛逸宏进行了专访。在葛逸宏看来,制造业不单是2017年的投资风口,而且是有长期投资价值的标的。
中国制造业“外逃”没那么严重
寻找中国创客:中国制造业的历史悠久,最近这两年制造业有什么新机会吗?
葛逸宏:传统低端制造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未来的机会主要在中高端的制造业。虽然中国现在还有一些供应链上的优势,但是土地、人力成本上升得太快了,低端产业迟早要被转移到东南亚、非洲等地,发展高端制造业已经是刻不容缓。无论经济如何转型,制造业必然是立国之本。
寻找中国创客:近几年,中国的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都在上升,很多工厂都搬到了东南亚甚至是欧美,工厂“外逃”真的不可避免吗?
葛逸宏:制造业“外逃”确实存在,但并没有那么严重。制造业存在着集聚效应,孤立的一个企业是很难生存下来的。在大工业制造时代,一个产品通常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而其下游买家也会有几百几千家,这些关联的厂商会尽可能地聚集在一起,而不是盲目地去追随土地和人力成本。所以几乎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若干产业聚集区,在土地和人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一些低端制造业的迁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越复杂的产品,越是需要一个供应链产业集聚群的支持,这些企业是不会轻易搬走的。
寻找中国创客:未来,中国制造业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还是欧美和东南亚,这三个地区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葛逸宏:对比欧美和东南亚,中国在不少行业有明显的产业链聚集优势,比如说深圳在电子产品行业上的反应速度、人才储备及工业化的能力,都要远远领先于世界其它地区;而欧美的优势在于一些高技术壁垒的工业品制造能力,这个也不是轻易就能撼动的,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追赶;东南亚的优势点则突出表现在较低的人力、土地成本上。
电动汽车瓶颈在于续航里程不足
寻找中国创客:制造业的覆盖面很广,最近几年,你最看好哪个领域的发展机会?
葛逸宏:我现在尤其看好新能源汽车,这是一个体量超级大的市场。从大的环境上来看,中国的石油依赖进口,传统汽车只会不断加深对石油的依赖。而新能源汽车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国家层面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此外,中国的内燃机技术十分落后,而电动车则有希望从技术上赶超欧美。
寻找中国创客:同样是造汽车,具体到生产模式上,新能源汽车有没有很大的不同?
葛逸宏:动力系统是传统汽车最为复杂的一部分,在电动车的动力系统要简单得多,因而电动车的总体复杂度会比传统汽车降低很多。同时,一些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也会进一步减少汽车结构件的数量。而当零部件大量减少之后,以后的汽车组装会大不一样。从长远上看,很可能将来制造汽车会和今天的制造手机类似,品牌主要是做一个设计的工作,而组装完全交给代工厂来做。
寻找中国创客:但目前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还是比较低迷,为什么?
葛逸宏: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续航里程不足。传统汽车满油状态下,一般都可以开六七百公里,但是目前的电动车最大也不过三四百公里,很多还都是一两百公里的续航。这也就意味着你无法驾驶电动车进行中长途的出行,只能在城市里小范围行驶,这严重制约了电动车的普及。
寻找中国创客:所以要怎么解决?
葛逸宏:要提升续航里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二是降低汽车的重量。现在有很多公司都在这两个方向发力,比如我就投资了一家做新型电池材料的公司,一家做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的公司。前者可以大幅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后者可以大幅度降低汽车的重量。汽车涉及的技术非常多且杂,汽车市场也非常庞大,所以不管从技术角度还是市场角度看,都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到全部通吃,只需要把其中的一个细分市场做好,就能成就一家优秀的企业。而作为投资人,我会重点看那些能够在关键技术节点带来突破的公司,帮助其做好做大,抢占一个细分市场。
寻找中国创客:续航里程的问题,可以通过充电桩的密集布置去解决吗?
葛逸宏:充电桩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是它治标不治本,不可能独自成为最终的解决方案。道理很简单:充电越频繁,用户体验就越差。如果你开70公里就要充电一次,哪怕是充电比较容易,用户恐怕还是不会愿意开长途的。
寻找中国创客: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专门做充电桩生意的公司,你觉得这是可行的商业模式么?
葛逸宏:充电桩的硬件是没有太高壁垒的,要把这个生意做好,关键在于如何在某个方面构建起竞争壁垒,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举个例子,加油站和充电桩类似,硬件的门槛不高,可复制性很强,谁都可以去做,但是真正把加油站生意做大的是三桶油。为什么?因为他们掌握着油品,而且是垄断性地掌握。回到充电桩的问题上,目前而言,很多充电桩企业甚至几乎没有差别,完全没有比较优势。
制造业的投资也有周期性
寻找中国创客:提到制造业,我们总会想到重资产的工厂,这个行业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是不是门槛太高?
葛逸宏:不一定。不同的行业的门槛不一样,别的行业门槛也未必低。我举个例子,一个做AI算法的团队,在资产上的门槛是很低的,但是在人才上的门槛可能就会很高,需要一群博士才行,这个也不见得比资产的门槛容易越过去。另一方面,其实不管什么行业,人才都是关键的门槛。制造业的许多领域,有很多复杂的工艺技术问题,相应的人才也是非常精贵的,这个往往才是真正的门槛。
寻找中国创客:创投圈很多风口刮过就结束了,制造业的投资有没有所谓的高潮和低谷,是否具备投资的周期性?
葛逸宏:广义的制造业不单是2017年的投资风口,也是未来长期有价值的投资标的。当然,具体到每一个细分领域,肯定也是有周期性的。咱们就说CPU吧,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每一年都有硬件上的巨大飞跃,硬件的革新在引领整个计算机行业的进步,甚至电脑都以486、586等芯片的名字被称呼。
但是进入新千年之后,芯片逐步开始让位于软件,没有人再用芯片去定义电脑,软件上的革新变得更加重要,于是半导体行业进入了相对低谷,软件行业进入高潮。再说说汽车工业,这几年来,电动化、轻量化,再加上ADAS和自动驾驶,这几个变革放在一起,甚至有可能重新定义汽车工业,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寻找中国创客:芯片的发展瓶颈本质上还是因为达到人类需求的极限了吗?
葛逸宏:这个要分场景说。从台式机桌面办公应用的需求看,过去十来年变化较为有限,所以办公用台式电脑对芯片的需求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远不像90年代时几乎每一年都是翻天覆地。但在另一些场景下,芯片仍然是重要的驱动力量。最近特别火的人工智能便是一例,芯片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一定是人工智能普及的必不可少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