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企ICO之后就开始自我毁灭?不仅没疯,还能有效规避风险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如今,在投资者和创业者身处的世界里,代币网络影响着新企业建立和运营的方式。这可以算作是一次巨变,代币的存在让网络公司开始重新反思创业模式。倘若企业还未针对这场巨变做好准备,它们将会被市场所淘汰。

有一点很神奇,网络公司——尤其是那些难以发展壮大、获得盈利并一直使用广告来进行宣传的企业,它们反而可以从代币网络中获益。“代币网络”改变了我们对于初创企业的看法。之前,我们认为它们就是那种顾客为服务付费的公司,而如今它们却转变成为了一个通过代币进入的网络。在那个环境里,你能够计划、设计以及维持一种经济。代币经济创造的价值可以更加高效地在不同的代币持有者之间共享:创始人、生产者、顾客、服务供应商和投资人

而最近几周,ICO遭遇了很大的阻力。

有两种相互矛盾的可能性在阻碍大家接受代币网络:一方面,人们担心代币网络缺乏管理,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害怕政府管制。但是对于在代币时代创建公司而言,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担忧。

将其摧毁干净,创建一个自毁型公司。最初,这家公司和传统企业一样,凭借股权投资成立起来。但在某一个时间点,抛弃这一重“公司身份”,转而变成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治理结构。

这也存在一些问题。管理代币网络形成和融资的规则手册尚未正式出台。2017年,我们看到一些项目通过首次代币发行(ICO)筹集到了约数亿美元资金,而它们凭借的不过是创始人微笑着的照片以及一份晦涩难懂的白皮书。

许多ICO成功融资的关键因素在于“免费的资金”——这要多亏了加密天使人,他们在当代历史中以一种最快的方式创造出了财富。如果你追踪一下过去十年内比特币、以太坊以及其他加密货币的情况,你会发现在十年不到的时间里,这些加密货币创造出了5000亿美元,单单是去年一年,就创造出了4500亿美元(数据截止到2017年12月22日)。

创企ICO之后就开始自我毁灭?不仅没疯,还能有效规避风险

流入市场的大量资金使得早期的ICO不存在任何管理架构。和任何新兴的领域一样,它也存在诈骗行为。之前,细价股的首次公开募股也曾经历过类似的情况,这就导致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严重的管制反诉讼。自此,公司需要营收达到数千万美元才能上市。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ICO如今也在经历类似的过程。

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证券的主要监管者)也针对首批进行的一次ICO提供了调查报告:以太坊上的 The DAO 项目。报告的重点放在了委托代理问题上:之所以需要SEC的参与,其主要原因在于是由不同利益的一部分管理者来负责ICO的治理。这也促使人们产生了对于监管干预的担心。不出所料,SEC近期在竭力管制多起ICO。

由于监管者现在已经参与其中,企图进行ICO的公司就会斥资数十万美元来聘请律师事务所为其服务。与此同时,之前很乐意投资团队&创意的投资者们的风险偏好也在下降。现在,他们倾向于投资相对更加成熟的项目——那些已经打造出代币网络的公司。简而言之,现在是很难靠ICO来轻松发财了。

ICO成为公司的第一笔资金——这种情况(很可能在最近)已经成为过去了。这不一定就是一个坏消息:历史表明在创意阶段获得过多资金的初创企业鲜少能成功。新技术栈不太可能会改变这一情况。

代币的价值并不在于你在早期可以筹集到多少资金,而是在于一旦你拥有了一个实时网络,你可以获得的价值流以及创造出多少价值。事实上,代币在预售时就应当将现存的风险告知这些公司。在创造出代币之前,如果其价格就飞涨,那么你在正式发行代币前需要呈现的价值也会随之增加。作为一个创始人,你并不会希望如此。

创企ICO之后就开始自我毁灭?不仅没疯,还能有效规避风险

这里还有一些关键结论:代币网络在创业方面拥有明显优势。借助ICO上市在商业模型和融资上也占有优势,但是这样做的成本非常高,且会和监管者保护大众的做法产生分歧。

我们也需要注意到,SEC对DAO的调查报告也存在正面因素:在一个完全分布式的代币网络里,代币持有者可以安排并且自行管理资金的使用方式,那就不存在委托代理的问题,自然也就无需一个中心化的当局机构(SEC)参与其中。一个完全分布式的治理系统会直接与产品早期打造阶段面临的挑战相冲突。在早期阶段,公司实际上是从中心化的管理中受益,而非是分布式管理。Linux拥有Linus、Facebook拥有Mark、Ethereum拥有Vitalik,而比特币则有中本聪。大家可以想想,倘若不是Travis领导公司,那么Uber还会如此成功吗?

有趣的是,互联网、无人驾驶汽车以及现今许多科技创新的幕后力量,即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它有一个模型可供我们学习。

DARPA希望避免出现“王国缔造者”这样角色的出现,这些人在解决完他们需要应对的挑战之后仍不愿放权。DARPA对此施加了限制,领导不同项目的负责人都有限定好的任期。

项目经理知道不管他们做什么,即便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们也不会继续领导这些项目。他们职位的期满时间会被打印在ID识别证的显眼位置上,借此不断提醒他们及其同事完成重要工作的时间期限。对他们来说,项目“终止”了。开源项目几乎都会经历一个阶段,即需要一个特定的发起端和贡献者,然后在某一个时间点转变为社区管理形式。

创企ICO之后就开始自我毁灭?不仅没疯,还能有效规避风险

如果要通过打造一个特定的网络,在给定的时间内创办公司,在这之后权力发生有序转移呢?自毁型公司便是源于此概念。

这实际上可以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区分开来,从而呈现出三个阶段:首先,我们从网络构造阶段(Network Build-out)开始,这时候公司是作为一个网络发起者。公司可由一位有能力的创始人负责领导,并从合格的资金来源——风投或是加密货币持有者——那里以任何形式获得融资:股本、像SAFE那样的可转换票据或是承诺给予像SAFT那样的未来代币。之后,我们就进入代币/股本共存阶段(Token/Equity Co-existence)。

首先要开始试验代币经济。在此期间,创始人创建网络,并为产品的早期客户免费发放代币或是要求其支付押金来获得代币(为支付押金者创造既得价值,与此同时又不存在管制压力,因为客户没有真正得购买代币)。这就可以让公司无需接受管制,并初步成为一个能够决定自己未来的自治实体。最终,在一个预先确定的时间点或达到特定的里程碑时——即中心化公司通过ICO “定时爆炸”或消失,权力发生转移——公司就会只接受代币。有趣的是,这将意味着ICO会成为除IPO外后期阶段融资的另一个选择。

最终进入只接受代币阶段,这就可以避免将企业管理置于矛盾境地:是要最大化提高股东价值还是代币价值?在共存阶段采用一个混合型模型,这意味着企业拥有混合型但有时候会相冲突的利益关系。

解体公司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其中一种可能就是在ICO的时候,进行股份和代币之间的替换:基于拥有的股份数量,股东可以获得代币作为股息。还有一种更加低税的方法就是根据股权结构表上股东持有股份的情况,为其提供不同折扣来购买代币。理解并筹划这一活动必须要在创建代币智能合约之前完成,因为股份和代币之间的替换可能需要预留一些额外的代币。

和一百多年来没发生什么大变化的传统公司架构相比,这种另类的创业形式能够带来不少优势。

项目的启动资金无需依靠向大众提供代币,自然而然这就无需监管部门参与管制。

在给定时间内,及时为管理层提供唯一一种资产类型并将其价值最大化,这就可以解决股东和代币持有者之间究竟要最大化哪一方价值的矛盾。

由风投投资、创始人领导的公司能够让公司网络发展得更加成熟,当公司遵守SEC监管且能实现自治的时候,网络就可以进行首次代币发行。

在胜者为王的网络世界里,当公司转变为只接受代币的架构时,这个会定时爆炸的公司就会给代币持有者提供金钱激励方案——创造一种网络效应,并通过口碑宣传或病毒式扩散来发展网络。

自毁型公司架构对于未来的网络企业模型来说是一种双赢的选择,这能在创办企业的旧机制之外固定上新的涡轮增压式代币引擎。

随意打赏

创企科技自我毁灭创企互联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