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下,我们需要时刻谨记“北朝鲜”状态
我们时刻都处在“北朝鲜”的状态
我们需要明白没有一个常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一些大家普遍认同的常识当它局限在一个空间时,也可能会变成无效的。那创业者又该如何跳出常识,避免落入常识的陷阱呢?
我经常分享的一句话: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时刻都处在“北朝鲜”的状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并没有想象中的完美,但我们意识不到。而在别人的眼中,或许我们就身处在“北朝鲜”之中。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与进化中的,即便处于“北朝鲜”的状态,你也要明白事物基本面的重要性要远高于扭曲的现状。就拿目前医疗行业举例,虽然现在它的情况较为纷繁复杂,但长期来说医疗行业一定会朝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
以福特汽车为例。创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当时做汽车的时候,交通部找到福特,说汽车影响到了马车的正常运行,要求汽车走别的道或另想办法。
如果你根据那个时候的常识来看,交通部的言论是100%正确的,但别忘了,他的言论是基于过去的经验而出,完全没有考虑到汽车未来的发展。所以你在考虑自己的商业决策时,一定要清楚你所判断的依据到底是来源于过往的经验还是对未来的预测。
Q&A
A:其实就是脑子里灵光一现,这个比喻和很多创业者所处的环境很像: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面,认为很多事情都太正常了,不知道外面的生态是什么样子。一旦你走出了国门,突破了原来的模式,就会发现原来的世界是这样的。你自己认为所正常的状态,可能是一个很扭曲的状态。
在很多细分市场里可能都会有类似的情况,比如说当年供应短缺的时候,你觉得非常正常,但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的供应不足造成的。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或者地域特征造成的扭曲状态,它并不是正常的市场状态。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自己觉得很正常的东西,其实离真正应该发展的方向可能有十万八千里。
A:很多创业者一旦扎进去之后,就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对的,不关注外面的世界到底怎么回事。在中国市场里,我们天然就会觉得某些东西似乎是常识。
几年前很多人觉得压根不会出现滴滴打车这个模式,因为无论如何之前的出租车管理模式已经是全球普遍的管理方式,于是我们会认为这个是常态。但是这样你就忘记用户自身的需求是什么,已经有两百年传统的管理方式,也可能完全不适合今天的状况。
所以我想说的是,有可能我们会忽视一些用户的根本需求,而把现在的市场现状作为规律。
A:还是要从用户的真实需求出发,并且要稍微超越一些现状,无论现状是什么。不要超越太多,超越太多多半死得很惨,但是稍微超越一点,就有点退后一步看画一幅画一样,你就能看到整幅画的全貌。
忘掉美国
我们经常会问创业者,你有没有对标的美国公司。
因为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你能在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找到一家成熟的公司作为对标,那证明你的这个模式可能就是靠谱的。
的确,我们也看到一些成功的对标案例,比如百度和谷歌在信息检索结构化上对标,这类需求似乎是一样的。在电商中,大家愿意在网上购物,亚马逊和京东可能也是类似的。但中国和美国在很多垂直行业的情况就大不一样,完全无法对标,比如企业服务和医疗健康。
我们再拿云服务来举例,亚马逊做云服务,是因为有大量的数据,并产生了服务器的冗余,所以才要将这些服务器转租给其他人。这完全是一笔经济账,是由非常现实的商业现状加上现成的技术力量所决定的。
而反观我们国内很多的云服务公司,它的商业模式都是生憋出来的,没有现成的资源,指望着拿投资去造资源。设想亚马逊的云服务如果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先免费再收费,你便没有了任何竞争力。
再者美国的历史才不过几百年,而中国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两国的国情也完全不一样,所以我建议创业者在创业实操中要忘掉美国,从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在视野格局上则要及时跟进美国的行业动态。
其实创业就是为了消灭竞争,形成垄断。
但垄断是靠竞争赢来的,而且商业市场绝不存在红海与蓝海之分,永远都只有一个红海的状态,如果存在蓝海也仅仅是暂时的,一旦是赚钱的行业大家都会蜂拥而至。因此创业者先要找到那个短暂的蓝海,趁它还是蓝海的时候,把自己养得足够壮、足够肥,然后再去参与红海的竞争。切入点可以是一个小池塘,但最终的目标必须要是一片大海。
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好行业的老二,哪怕老二的体量只是老大的千分之几的时候,也要保护好它。因为这个市场如果只剩下一家的时候,你就只能和政府去博弈了。
Q&A
A:其实不仅仅是创业者吧,投资圈也会如此。硅谷确实是全世界创新的核心地区,他们的很多思路、估值方式、看待一个事物的方法,都产生了一大堆新东西。但比如GMV(网站成交金额)这件事,实际上是因为ebay还很小的时候,而用于体现其价值的一个核心指标。于是从十多年前,美国开始用GMV来衡量线上电商企业的价值。但现在GMV对于电商行业的价值就没有那么大了,还是要看转化成收入的指标。这些都是受了美国之前的影响,而忽视了最早的本意。
中美两个市场,其实是非常非常不同,各个行业其实都不太一样,就算互联网行业也不太一样,不能简单的对标。
A:主要是因为我们缺乏好的故事。不少中国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不受认可,你为了给那些不太了解中国的投资人不得不去创造一个故事,只能去对标他最熟悉的东西,类似“中国的福特”、“中国的苹果”、“中国的Uber”等等。但是中国的投资人就非常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在所谓“故事”上,还是要想得更深一点。
A:比如融资的常识,要学会见好就收。因为你如果融资总是不成功的话,可能你在创业方面就缺根弦。融资这个事是会一直持续下去的,A轮、B轮、C轮,直到上市,上市之后还有增发,可能还有收购、甚至退市。创业是一个跟钱、跟资本永远纠缠不清的事情。那你就要学会跟资本打交道,你要知道自己在资本眼里的价值有多少,这件事是挺重要的。
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19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