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来稿】冷眼旁观二手车市场(上)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创业者来稿】冷眼旁观二手车市场(上)

二手车市场怎么了?这是最近我们投资平台上投资人问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平台刚上线的时候,车辆平均交易周期从30多天左右,一路上升到40多天,车子超过90天没有卖出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市场发生了什么?是行业周期的问题,还是行业政策的问题,是天灾还是人祸。

刚好,我想趁这个机会,和大家好好聊聊二手车,大家也看看我一个门外汉如何误闯误打,冷眼旁观二手车市。

二手车是不断贬值的

没有接触过二手车行业的人,初一听到我们买下一个会贬值的东西来赚取升值利润,都感觉奇怪。二手车是很容易贬值的商品,新车落地打八折。我们看下面一组数据:

【创业者来稿】冷眼旁观二手车市场(上)

其中D级车最保值的在第四年也只剩下原价的一半。意思就是说,假设一百万的一辆车,第一年即使你不怎么开,也要贬值掉30万,3-5年车龄是二手车价格较为稳定的阶段。一年贬值30万,很多人几年的工资就这样没感觉消费掉了。

二手车商赚钱的逻辑

那二手车赚的其实不是车辆价值的升值,而是信息不对称下,车商低于市场价买下你这个二手车,再以市场价卖出,赚取的这部分利润。这部分不对称信息体现在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1、买家不知道如何给自己的车定价,所以当车商报出自己心理价位的时候就成交了,甚至很多卖家的心理价位是根据第一个车商给你报的价格来预估的;2、地区差异造车地区车价的价差有利可图。

第一个因素是人的因素,咱不提,很多车商赚钱靠的都是第二个因素。毫无技术含量的从A地区进货,到B地区销售。行情好的时候,他可以挣不少钱,他会自信满满,觉得都是自己有能力;一但行情不好,这些车商也是一脸懵逼,全都不知道为啥突然就不好卖了。因为这根本不是啥能力的问题,就是靠天吃饭而已。和农民养猪一个道理,今年碰上猪肉价格紧俏,今年赚钱了,就想着明年扩大规模,供需一不对等,价格没道理不下滑,所以赚钱不赚钱,靠的就是这种不对称能维持多久,能维持多深。市场总是趋于均衡的,就像80年代倒卖票据一样,起的早的赚到了大钱,但逐渐看到的人多了,做的人多了,价差也就越来越少,利润也就越来越薄。所以早年做二手车的都赚的盆满钵满,但真心这不是因为他们聪明,而是赶上了趟。

如今这个社会,哪里能赚钱,会立马一群人围上来抄你学你,以前可能要花几年时间,现在几天就可以山寨一个你出来,所以在往远了看,二手车接下来的日子可就不是靠倒买倒卖就能赚到大钱的,一群老思路的二手车商,即使是已经有点名气的车商,也会在自大盲目的扩张中迅速败光自己的家底。小心翼翼十年挣的钱,可以因为一年的战略定位失败就全部亏完。往后的二手车,和日化商品一样,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让你的卖价可以比别人家更高,这个才是真本事。

悲观二手车市

二手车从业人员是值得我尊敬的,但我对整个二手车行业是比较悲观的。

这个行业是个脏活累活苦活,忙起来,天天空中飞人,不比咱们那些投行兄弟辛苦,有时候为了一辆车,说走就走,整天在外飘。大冬天大家伙都在被子里看综艺节目,他们还在外面为了一辆车讨价还价,甚至就连夜几千公里开回来了。

这个行业反过来也是光鲜的,咱们投行兄弟拿公司钱做公务舱,头等舱做空中飞人,我们很多车商兄弟可都是拿自己钱坐头等舱,飞的还不比你少。打开朋友圈也都是宾利,劳斯莱斯,言语间都是资金大大的有,就差你报车了。好一派盛世景象。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盛世之下藏隐忧,恐怕也只有我们这些旁观者能另眼看盛世。我的悲观有两点。

第一点,大部分二手车商文化素质水平并不高,早年赚到的钱让自己有点轻飘飘,总要摆排场,总要炫耀一下,一方面是个人虚荣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工作业务的需要。你只有实力,别人才会给你报车需求。然而不对称性正在被各种互联网,APP减弱,二手车的毛利与日俱减,利润越来越薄,房租越来越贵,排场越来越大,赚的自然越来越少。现在你要卖车,肯定听过人人车鬼畜般的3000万60秒广告,肯定听过不差钱的瓜子二手车的轰炸。你再不懂车,你也会用车三百,华夏二手车这种APP简单评估一下价格。这些东西都是车商咬牙切齿恨的玩意,你如果有车商朋友,你肯定看到他转发过黑瓜子二手车的文章,肯定听他说过这个评估软件不准,那个评估软件没用,都是骗人的,不要去那些上面买车。这个论断我是没少听,每天都有不停的合作商户转发。商户们他们知道自己在被革命,但他们不太愿意承认,他们更希望去说服你相信别人都是糟糕的,还是他们自己才最好。这种掩耳盗铃的观念根深蒂固,自古由来以久。中国人喜欢造长城,喜欢闭关锁国,就是摒弃一切外界的,洋玩意儿都是骗人的把戏,直到洋枪洋炮打进来了,他们也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现在的行情就是这样,纵然各种网站,app多么不好,但年轻人思路都是会变的,广告打了那么多,大家伙总是听进去了点的,他们动动手指头一个电话,人家互联网公司就服务好客户了,车商再不变革,你不就是当年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的清政府吗!

春种夏耕秋收冬藏,好的环境要拼命扩大,拼命赚钱,差的行情需要蛰伏,伺机而动。但又多少车商懂得这个道理。

第二点,金融会给这个行业带来花样作死的效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话用在二手车行业中,再对不过了。过去大家都缺钱,胆子都小,收车也谨慎。赚了钱后大家就开始想着多融资,多收车,赚更多的钱。这是大部分车商心理的盘算。于是有能力从亲戚朋友那借来钱的,先富裕了。那个时候,还没有银行愿意给他们放贷款,也没有互联网P2P给他们做什么库存融资,也没有我们维C理财提供物权众筹。你还别说,这些能借来钱的,都赚大发了。融资加杠杆,成功的创造了一个个造富神话。我一直在跟我们的商务拓展经理讲,千万别看一个车商的门面有多气派,车子又多豪华,大部分资金都是外面借来的。那些借不到钱的也整天盘算着怎么融来更多的钱。这个时候刚好互联网金融爆发了,一下子连二手车评估师都成了香馍馍。

我和我的一个合伙人孙海峰在创业的时候去报考了二手车评估师,那个培训学校现在都是场场爆满,行业似乎火爆的不得了。互联网金融+二手车立刻产生了各种化学反应。有些老商户跟我抱怨,说以前豪车生意就他们家做得好,只有他们家有钱做,于是豪车一般大部分也都是少数车商有实力来做,自然价格他说了算。但现在行情变了,有些刚出师的新商户,拿着各种金融公司的钱,真不把钱当钱。过去50万的车一定要能赚5万才敢做,现在的商户,可能赚1万都敢做,他们都崇尚薄利多销,赚快钱。

过去预留5万的空间,也可能压车过多造成亏损,现在只有1万的空间,大家还得去抢的头破血流。最可怕的是,这些商户自身实力都不太强,自己50万,私下问朋友借250万,凑足300万库存,抵押掉再从金融公司拿200万。50万变500万,利润理论上可以翻10倍,但凡理论都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整个市场大环境不能变。然而市场上这样的商户多了,整个行业里,热钱就浮躁了,供需关系就变了,收车价格普遍增长了,利润空间就越拉越低,

更有甚者,很多商户逆势扩张,“限迁”大环境下连开多家店,背后细细一考察,都是从外面借来的钱。先从朋友亲戚借,买车用库存抵押,再借钱,甚至重复抵押给审查不严格的机构,杠杆加到100倍,一千倍都可能。这就是赌一把心态,赌对了,人上人,赌输了到时候再说。多数商户没有经历过牛熊,不知道熊的可怕,不知道纪律的重要性,炒股,投资做生意都是一个道理,没有纪律的投资就是投机。没有人会去警告这些商户可能的风险,蒸蒸日上的二手车行业就如同打了催情剂的股市一样,万里江山一片红,谁还在乎将来一泻千里的颓废呢,人性都是共通的,再哪个市场里都是成立的。

幸运的二手车市

不过也不用太悲观!我们也看到很多蛰伏的车商,很多懂得抱团的车商。他们主动降杠杆,车子不好买,就不再借钱,维持自己一亩三分地。同时开始参加各种二手车联盟,二手车培训班,甚至最近某二手车总裁班都开进了清华。他们在困境中开始抱团取暖,开始思考战略转型,开始一起探讨行业,而不再闭门赚钱。这就是企业家精神。所以,这一波车市,刚好借着“限迁”等因素,能淘汰掉不少落后的盲目的车商,对整个混乱的行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很多以前不是这个行业的,也被行业的火热吸引过来。二手车市进来了一大批外来者。这些外来者中,有很多精英,他们或带来了其他行业的经验教训,或用自己的所思所学在改变着整个业态。这些人也是行业的幸运。

一个产业,到了一定的瓶颈,就应该有一次大的改革。大家都在抱怨中国的二手车行业不如美国,不如欧洲。无论是评估体系,还是交易业态。实际上,这个原因也好理解。我们大部分从事二手车行业的中坚力量,没有高精专的人才,很多都是迫于生计,在二手车白手起家的,文化水平相比于大多数新兴行业来讲,大多是缺失的。这不代表这些车商做不好生意,他们已经做的非常好,但是已经好到一个瓶颈所在的位置,这个时候,突破瓶颈就需要各行各业高精专的人才来配合加入,一起催化这个市场,从此走向新的台阶。

二手车市一定才是刚起步,这是一个台阶的尾声,也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185613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猎云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市场冷眼旁观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