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行业该走出“作坊”了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这届观众口味越来越不好满足了。

“剧情逻辑硬伤、服化道出戏、特效五毛、剪辑跳跃、演技尴尬...”随着影视视野与阅历的提升,观众群体的“专业化”,背后带来了对影视作品质量期望的逐年上涨;而与之相对的,水平原地踏步的似乎永远都是影视行业的从业者。这种矛盾的背后,一定程度反映了国内影视行业的困局:

一边是审美水平日益提升、对高质量作品需求日益旺盛的国内观众;另一边是项目执行的不可控、管理效率低下,使影视公司面临着多重问题,作品创作处处遭受掣肘,更别提精品内容了。

爱奇艺Q1财报发布后的股东信中,爱奇艺CEO龚宇明确表示,内容质量是爱奇艺生态系统的核心落脚点,而针对那些困难和挑战,破局之道在于影视工业化。

这意味着,中国影视行业影视工业化的意识正在逐渐形成,从业者们主动寻求的变革,将有机会彻底清除国内影视行业所积累多年的那些沉疴宿疾。

中国影视工业化,从智能制作开始

“中国的影视产业,拍片基本靠经验,管理基本靠吼,票房基本靠赌。”

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常务副秘书长刘正山曾如此感慨。类似的观点在业内已经广泛存在,简单来说:中国目前影视行业整体的制作水准,与它的投入是不相称的。

制作一部影视作品,面临的往往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而与之相对的,国内影视从业者每天都在面对的现实是:电影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前期筹备、片场拍摄、剧组管理、映前宣发等多数环节,虽然一直在强调标准化,但实际距离标准化流程管理还有一定的距离。

换句话说,无数个“手工匠人”活跃在中国影视行业千亿市场的基座里。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韩国影视行业积极与全球影视供应链接轨、大力推广影视工业化,近年来韩国在类型电影和奥斯卡等国际大奖中已经成就了多个高光时刻。

而韩国影视工业化的契机,源自于其外向经济模式:韩国国内市场不大,如果电影、手机生产出来只面向国内消费者,无法将价值最大化。因此无论是技术、消费产品还是影视作品,韩国都在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与执行,使之能够全球通用。

得益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一方面是,内向经济又使行业没有很强的意愿与国际产业链接轨;另一方面,“出问题了用人力就可以填补”掩盖了标准流程不统一的事实。过去十年影视行业蓬勃发展形成了行业对基础人力的依赖,从而忽视了工业化的升级。

当行业上升空间受限、进入瓶颈期时,影视工业化的不足正在逐渐暴露出来: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逐渐发现,大家都在疲于处理上映之路中的种种不规范、超时超支、临时改剧本等问题;转嫁到观众身上,则是作品质量多年不见长进,要掏的钱却越来也多。

此时,对那些有志于创作更好作品的从业人员来说,“要工业化”已经成为了他们共识,呼声也愈加强烈。

而相比影视工业化背后的诗与远方,对这些有志的从业者们而言,面临的问题则更加实际:虽然行业内就已经出现了“要工业化”的共识,但在影视盈利难的大背景下,大家很难承担得起试错成本,如何开始第一步、标准如何统一依然是个难题,工业化也就很难进一步推广。

“作为连接创作者和观众的枢纽,平台更有能力承担起行业投入、试错的成本。”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认为,平台更了解观众口味的趋势,也有着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当主要视频平台形成共识,影视工业化的推动将会更快。”

除此之外,平台建立工业化的优势,在于其可以不一味照搬“好莱坞模式”,而是结合自身技术实力,摸索更适合国内产业的道路,建立一套中国自己的影视工业化体系。

比如,虽然影视工业化在国外更加成熟,但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依然处于初期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先进数字技术用于制作端,可以说我们和国外还处于同一起跑线。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在股东信中,龚宇将国内影视工业化分为“行业规则重构”和“智能制作”两部分,并将“智能制作”视为了推动影视行业发展的重点:

“过去我们喊了20多年,只能在产业结构上想办法。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这次有了先进的技术创新的工具。”他说:“所以我们这次重提,里面有新意。”

智能制作的价值

在前不久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中,龚宇将行业内林林总总的问题结构化为以下三点:

投资回报方面,投资一部剧和电影,大概率无法预期结果。

影视制作的流程、管理有问题,缺少理性专业规范。计划外的突发情况会不断降低成片质量。

简单重复性的工作,需要用大量人力填补,其实是技术手段可以解决的。

如何通过智能制作解决这些问题,爱奇艺想了很多办法。

首先是投资回报方面,爱奇艺提供了PBIS,即“制作商业智能系统”。

如前文所述,影视行业在高风险、长周期、高投入的背景下,资金、演员、故事、IP、排期等方面的投入与决策基本只能依赖经验。一个电影火不火、盈利能力如何几乎成了“玄学”。也就容易造成投资方更加保守,一个题材的作品火了大家就扎堆拍,没有科学的投入管理工具。

一个可以直观对比的对象是:对我们每天使用的互联网产品的DAU、MAU、留存是多少等等数据都是可以被准确统计并预测的。如果能让内容制作团队像互联网产品运营一样,去研究分析内容,像产品一样去优化管理产品的内容。那些传统影视行业难以量化、标准化的各项指标,借助技术将更加直观地展现。

爱奇艺CTO刘文峰介绍说:“借助PBIS系统,影视制作人可通过流量预测、IP评估等数据维度,在项目前期合理评估哪些内容是观众所偏爱的,通过预测最终的收益,借此提前辅助商业决策;而在项目上线之后的复盘阶段,用户的操作都会被量化体现:有多少用户在主持人出现之后开启了快进、有多少用户在第二集就流失掉了...并对后续内容及时作出补救。”

随着PBIS系统的应用,曾经制作人只能在内容上线之后才能看到最终播放量、评论数等几个维度的静态数字动态了起来,观众的每一次操作与互动都是可以被统计、甚至是可预测的。这就为制作团队平衡投入与收益、高质量内容的提升提供了恰当的技术辅助。

其次,在制作流程和管理上,爱奇艺的IIPS,即智能集成制作系统,可以帮助管理者大幅提高团队运作效率。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曾感慨,与好莱坞高度工业化的流程相比,很多影视项目内部连剧本格式都无法做到统一,数字化管理更是无从谈起。比如前期筹备的拍摄计划,在实际拍摄时因种种原因打了折扣,交付给后期又发现有些素材需要作废…整个创作流程层层“做减法”,计划与成品如同卖家秀与买家秀,艺术创作处处受限,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而IIPS的作用,便是将整个制片流程集合起来,并使之标准化,让上下游之间的信息达到有效地流通。如此一来,后端对内容的需求可以提前反馈至前端。

刘文峰举例说:“比如一个镜头一天拍摄下来,后端的剪辑人员可以立刻拿到素材,判断哪些是可用的、哪些是需要补拍的。最大限度减少了废片的概率,并且为更好地创作空间打下了基础。”

当信息在整个剧组体内流通起来,曾经机械性的交付流程变成了动态的、可互动的创作,很大程度降低了返工情况。同时,由于平台内部是多个项目同时制作,如镜头这种项目之间可共通的资源,可以由管理系统协调共同利用,这就节省了制作成本。

最后,龚宇提到的那些简单重复工作,可以通过IPTS,即智能制作工具集来分担。

“比如综艺节目,它对制作周期要求很严,通常拍摄与上线之间的时间间隔很紧。几十个机位拍出一筐存储卡后扔给后期粗剪,即便有的画面是糊的,也需要编辑用肉眼分辨。但许多基础剪辑工作是可以用机器来提高效率的。”

庞大的素材量与对人力的依赖,使剪辑师们不得不去分辨“画面糊不糊”这种非常基础的工作,人才的时间都浪费了,影片质量也就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而基于AI的IPTS工具集,可以把AI技术应用于任何一个后期制作中需要的环节上,帮助团队分担机械性的劳动,释放人力去做更有价值的工作。同样的人力,将有机会做出质量更高的内容。

由此一来,影视制作上下游都将收益:

投资者借助PBIS将获取更大的商业回报,行业发展更加可持续的同时,也将促使更多小众、文艺等领域的作品开花结果;

创作者借助IPTS与IIPS,将从机械性劳动、重复劳动中释放出来,有更多精力集中在创作中去,并为提升行业创作水准打下了基础;

平台将培养起更加健康的影视发展生态,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商业上和艺术上都有机会取得更进一步的成就,并为内容的海外发展提出了可能性;

最终,观众将作为最大的受益者,迎来更加优质的内容与更加丰富的选择空间。

不难发现,所谓智能制作、影视工业化等等理念的应用,不仅仅是拍摄团队有效降低支出的手段。我们都知道,由于成本的限制,市面上能够真正被影视化的作品非常有限。而在年轻用户爱好分散、圈层化的今天,很多影视剧不得不磨平棱角,在流量思维的驱使下去满足大多数观众的需求。

而当一部影视作品的拍摄与观众预期变得更加可控,制作成本的降低,将大大提升市面作品的数量、降低成本并缩减整个制作周期,同时带来更多细分文化作品被影视开发的可能,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基于此,随着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的建立,爱奇艺正在通过内容题材、剧场模式等方面的布局,进一步拓宽自己在IP的领域。持续保持着自身的内容供给能力的同时,可以更加深度开发IP内容的商业价值。

比如,在剧集方面,今年爱奇艺制定了“长剧系列化”和“短剧精品化”的策略。前者公布了《风起洛阳》《风起陇西》《敦煌》和《两京十五日》四部长剧;后者则围绕着爱奇艺的三个剧场:主打悬疑的“迷雾剧场”第二季,爱情的“恋恋剧场”和喜剧的“小逗剧场”。

即便如此,王晓晖也强调:“相比工具的操作,从业人员观念的转变需要的是更加重要且长久的时间。当然,跟其他平台,腾讯、优酷等等我们也会一起合作,一些标准我们会统一,积少成多以后,最终在行业逐渐推广开来。”

尊重内容

在前几天发布的财报数据中,爱奇艺“订阅会员服务收入环比增长12%、占总收入54%”等数据已经表明,“通过好内容挣钱”和观众“为好内容付费”的思路,已经进一步促进互联网企业广告价值变现,效果日益显见。

而更有价值的,其实是在这些数据之外的思考。

“过去几年,影视行业在互联网领域竞争的特点就是要快速占领用户、快速取得收益,而忽略了内容创作本身的创作特性与周期。”王晓晖说:“这导致一些从业者将大明星、大IP作为竞争的法宝,但故事本身好不好没人管,这种竞争就很扭曲。”

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思路,催生了影视行业高速增长的数据,但与此同时,行业内公司的盈利水平并没有随着市场份额的增长而增长,价值和收益并没有准确匹配,“穷庙富和尚”的现象愈加明显。

“我们如果能够停下来回顾每一个从业者进入这个行业的初衷,往往会有些我们尊崇的价值观在里面。所以,这个行业本身不仅仅简单是一个生意,无论是从事内容的创作还是制造业,都不是简简单单的生意,更多还真的需要一些情怀和理想。”

当行业进入瓶颈,抛开互联网砸资源砸流量的思维,尊重内容客观创作规律、制作符合消费者期望的内容,静下心修炼“内功”,成为了以爱奇艺为首的影视公司,在未来面临精品内容趋势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爱奇艺已经建立起了超过60个原创内容工作室、200个片单,覆盖不同题材、不同口味的观众群体。数据显示,Q1爱奇艺剧综的有效播放量市场份额均接近40%,动漫(含儿童动画)和电影的正片有效播放量市场份额分别超过40%和50%,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过去爱奇艺的动漫一直是定位面向年轻人的,随着动漫破圈时代的到来,面向更多年龄层人群的作品正呼之欲出。”王晓晖说,“在剧综之外,动漫也将成为爱奇艺关注并发力的重点领域。”

而在体验上,爱奇艺也一直在借助新的技术尝试为观众供给“新内容”,如为爱尖叫晚会上,通过四屏互动的新形势探索晚会形态;THE9“虚实之城”虚拟演唱会,第一次将影视级LED写实化虚拟制作技术与XR直播技术一起应用到演唱会。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仅让给观众看个热闹,更是在探索视频行业在不同角度下的可能性。

而最终,无论是影视工业化为行业生产效率带来的改变;还是优质内容提升的会员黏性,都是爱奇艺深耕于行业多年之后,通过自身变革,带动整个行业向着优质视频内容未来探索的过程中的一个注脚。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