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最高龄得主!锂电池之父终获诺贝尔化学奖
猎云网获悉,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B·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惠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成就,他们将共享9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50万元)的奖金。
作为锂电池之父,约翰·B·古迪纳夫陪跑诺贝尔奖多年后,终于摘得桂冠。正是他发明了锂离子可充电电池和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并发现了古迪纳夫-金森法则,用于确定超交换(superexchange)材料磁性符号。
现年已经97岁高龄的他,也打破了诺贝尔奖得主年龄的记录,该记录由去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阿瑟·阿什金保持,他在去年获奖时已经96岁。
古迪纳夫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科学院、法国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学会的院士成员。他还是 2009 年恩里科·费米奖(Enrico Fermi Award)的共同获得者。在 2010 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在 2013 年,古迪纳夫教授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开创新能源时代锂电池研究
古迪纳夫醉心于电池研究,他所领导的创新使锂电池迈向体积更小、容积更大、使用方式更稳定的商业化过程,同时开启了电子设备便携化的革命。
早期的锂电池用金属锂作为电极材料,使用时极易发生燃烧和爆炸。为解决这一问题,1980年,古迪纳夫与日本学者水岛公一等人,突破性发明了锂离子电池的阴极材质钴酸锂(LiCoO2),开启往后30年改变人类生活的重要研究。
当时古迪纳夫提出锂离子嵌入、脱出的工作机制,以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替代金属锂作为稳定的电极材料,既解决了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又降低了电池的制造成本。
1991年,索尼采用古迪纳夫理论,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锂电池,从此手机、照相机、手持摄像机乃至电动汽车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陆续进入便携式新能源电池的时代。
2017年,当时94岁的古迪纳夫高龄又打造出“全固态”(all-solid-state)锂电池。
不过,一直以来古迪纳夫在锂电池行业的成就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每年他都是诺贝尔化学奖的热门候选人,但他年年陪跑。锂电池曾和晶体管一起被视作电子工业中最伟大的发明,而晶体管的发明人巴丁已经荣获诺贝尔奖。
如今已经97岁高龄的他获得诺贝尔奖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不过在他看来,还需要最后一个重大发明才能无愧于自己,那就是制造出可以使电动汽车代替汽油车的高容量电池。
AD:没有投资人关注?缺少更多资金?“FUS猎云网2019年度教育产业峰会”正式开启融资路演征集活动,为教育领域创业者提供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如果您够优秀,那就带着“BP”简历加入这场资本与项目联姻的盛宴吧!详情咨询:1312155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