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2018,行业AI应用的进击方向
4月17日,以“进击•融合”为主题的《猎云网&AI星球2018年度人工智能产业峰会》在深圳大中华希尔顿酒店隆重召开。此次峰会由猎云网&AI星球主办,锐视角、猎云资本、猎云财经、创头条、蜂巢协办。上百位人工智能行业顶级专家、知名投资人和精英创业者到场,与会共同交流现今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创新变革与机遇,旨在促进行业整体向前发展。峰会现场干货满满,座无虚席。
在活动上,零秒科技CEO黄丽辉、十方创投管理合伙人何绍钧、云从科技高级副总裁伍楚芸、宽带资本董事练叔凡,以及小i机器人华南技术中心总经理黄迁就“2018,行业AI应用的进击方向”进行了圆桌讨论。
图:主持人 深睿医疗CEO 乔昕
首先,主持人与五位嘉宾都认为,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内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个新技术成为了企业深化服务,同时拓宽潜在用户群体的一个积极工具;但是从反面来说,这项新技术也在逼迫着企业往前跑,避免遭到市场淘汰。对于投资人来说,AI细分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仅是其中的一个参考因素。更多的是,相关的企业能否透过AI来解决实际刚需。
图:零秒科技CEO黄丽辉
黄丽辉认为,AI是大势所趋,不管是在医疗行业还是教育行业,在人们满足了基础的需求之后,AI能够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零秒科技给早教机器人提供核心技术。
黄丽辉表示,儿童教育本身是刚需点,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大家对这块的需求只增不减。在这个市场之前,交互式早教机器人替代了之前的点读学习机,而且传统的早教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家长或者小朋友的需求。
图:十方创投管理合伙人何绍钧
何绍钧表示,每个事物都拥有一个生命周期,而现在AI的风正吹起来。因为每个行业都有一个时间段,所以看不同的项目也会有不同的方法。
对于AI行业,有一句英文叫做“solution looking for problems”,意思是有解决方案,但是没有对应的痛点。这句话在很多场景里显而易见,赶风口的当下,应用落地属于“AI+”还是“+AI”,这两个区别是很大的。
何绍钧认为,AI是技术,不是解决方案,消费者买单一定是为解决方案买单。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自己首先只会关注有没有一种产品让我哭着想买单时,产生刚需,而不是锦上添花。然后,资本市场才会看这家公司的估值是否合理,团队管理是否合格,等等。
图:宽带资本执行董事练叔凡
练叔凡表示,各个企业在AI需求方面有很多细分的需求,AI公司、AI平台有这个能力,但是现在不一定做这个市场。对于传统服务企业的集成商、服务商来说,它自己的IT部门没有这个能力,对于创业者,这就是比较新的市场。
此外,大部分投资机构看AI的项目,主要关注的点有三个,一是行业,二是人才,三是数据。
首先,行业场景说明企业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其次,要看数据获得的成本和合规性;再次,人才对于比较成熟的公司,不管是技术团队还是市场、渠道、销售团队都需要足够强,而对于早期公司则更加偏重团队。
图:小i机器人华南技术中心总经理黄迁
据黄迁介绍,AI一定会在未来有巨大的应用场景,在各行各业都将有非常多的落地。同时,他认为,未来AI技术的产业落地不是单个技术的落地,而是综合性的AI技术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落地。以小i机器人为例,在自身擅长的自然语言处理、交通规划技术外,小i也整合了视觉、语音等技术,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不过,AI产业的发展并不都是一片光明。黄迁认为,未来几年,很多重叠的技术会出现整合,很多公司也将面临整合。
图:云从科技高级副总裁伍楚芸
伍楚芸提到,中国在技术落地上做得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好,因为中国有数据资源、技术资源、国家政策的扶持等。她表示,云从科技需要把技术和业务做更深入的结合,从而创造出引领行业改革的更尖端、更新的业务场景,这样才能使AI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下去。
对于AI初创企业来说,2018年和2019年是生死存亡最关键的两年,这两年也是危机和机遇并存的两年。AI初创企业必须在这两年里,在某些领域、某些行业扎下根来,才有可能往上走一个台阶。
伍楚芸预计,AI是第四次工业革命,2020年中国会涌现出一大批非常优秀的AI企业。如果大家能用两年时间快速的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包括云从科技自己,将会往上走一个台阶。
以下为圆桌分享实录,猎云网整理删改: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在过去两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咱们国家甚至上升其为科技兴国的国策。全社会的各个资源,包括技术、政策、资本,在各个地区、领域,所有人都非常关注。我们在下面遇到很多的所谓科技部各种各样的项目,经常找我们,不是找我们做生意,而是找我们在里面加一些文字,加上AI以后,他们申报项目,就可以拿到经费,热情无比高涨。
今天一起参加我们讨论的有做教育的,有做安防的,有做银行的,我们还有做客服的这些方面的企业家。我们也有两个投资人。首先想请三位企业家聊聊你们自己的公司,聊聊咱们的技术实力、业务情况和去年取得的成绩。
我是零秒科技的创始人黄丽辉,零秒科技是做自然语义理解的公司,我们主要是做早教机器人,提供核心的技术服务。我们过去在儿童的智能教育应用领域做出了很多尝试,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取得一些成绩。我们在技术上,语义理解两大核心指标上,比如端对端的响应速度,业内平均速度在2秒的时候,我们达到1秒以内。目前,我们的日均交付数据达到百万量级。
我是来自云从科技的伍楚芸。事实上,我们还是大概3年多的创业公司。我们2015年从中科院的团队这边创立出来,主要是做人脸识别相关的工作。我们现在做的第二个比较大的行业是机场,全国80%以上的核心枢纽机场,大家看到的所有人脸识别相关的技术都来自云从科技,第三个比较重点的行业是安防。其实从云从科技发展的速度来看,基本上是飞跃级的发展。
大家好,我是小i机器人的黄迁。小i机器人到现在有十几年的历史,我们主要的客户是银行、证券、运营商这些金融类,还包括很多大的企业客户。我们的产品主要是做智能客服机器人,这块我们是2B的,帮助企业在智能客服上代替人工客服,在这方面我们取得了更大的市场。我们现在在其他领域,包括智慧城市等都取得很大的进步。目前来说,我们在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和相关的语音技术,还有语音产业的发展,智能外呼方面,现在在市场上获得大部分客户的认可。
下面也请两位投资人聊一聊咱们的基金如何看待这次浪潮,在产业上或者战略上有什么样的布局。
我叫何绍钧,从事工程行业已经有十多年的背景。特别高兴回到深圳,因为九六年参与骨干网的建设,我参与了整个网络的设计,后来在不同的公司里面工作。从投资人的角色来讲,我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一件事。我的投资公司叫十方创投。
我是来自宽带资本的练叔凡,过去三年在云计算、大数据和AI这边是一条线。AI这边投资的包括小i机器人等,有一家AI芯片和AI芯片加速的公司。之前在AI这边的投资,像姚总介绍的非常大的方向,采取了高举高打的打法。安防领域、无人驾驶等都是未来市场空间非常大、参与者非常多的领域。我这边想分享一下我们对AI投资另一方面的思考。
我们过去在创投企业服务比较多,其实各个企业在它的AI需求方面,还有很多细分的需求,AI公司、AI平台有这个能力,但是现在不一定做这个市场,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个市场太小。
对于企业来说,它自己的IT部门没有这个能力,传统服务企业的集成商、服务商也没有这个能力;对我们创业者而言,这边就是比较新的市场。
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医疗AI,这是非常热的话题,医疗行业非常依赖于经验和知识积累,恰恰这些是人工智能很好的结合点。人工智能医疗从诊断、决策,甚至到治疗前的计划、治疗中的导航,到治疗后的评估,整个临床的路径都有很多的应用。
人工智能逐渐变成底层的技术,至少医疗行业可以看到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家谈论技术的同时,更关注技术如何落地以及应用的场景、商业化的程度、市场的潜力。
各个行业遇到的问题可能都非常类似,下面的话题我们聊一聊咱们各自的行业是不是有类似的情况,咱们企业遇到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从企业家朋友开始。
AI这块是大势所趋,不仅是医疗行业,在满足了人们基础的需求之后,AI算是提高人们生活必须要经过的技术变革。不管是医疗行业还是教育行业,也是同样存在这块东西。
儿童教育本身是刚需点,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大家对这块的需求是只增不减,除此之外,在这块市场之前,交互式早教机器人产生之前,就有点读学习机这些东西,但是传统早教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家长或者小朋友的需求。从医疗行业的导诊开始的整个流程,早教机器人也是从语义技术服务到往上层做内容,往下和业内比较知名的芯片厂商合作,做出软硬件打包方案,让下游可以更好的应用。我们还可以配置一些具有基础知识的人员,让他们更好、更快的应用服务。
技术有红利期。我们必须在技术红利期找到技术落地的场景或者行业,才有可能触及这个行业的壁垒,才能够使这个技术继续往前发展。
云从现在有很多重点行业,比如银行金融,一开始我们做+AI,+AI是在现有的业务场景或者流程上加上我们的AI技术,对现有流程或者场景做出补充。我们现在和银行要往AI+上做改变,AI+是要用AI技术重新打造一个行业、引领一个行业,创造更多的业务场景。
我认为,中国在技术落地上,做得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做得好,因为我们有非常好的资源,包括数据资源、技术资源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我觉得,人工智能以及技术健康必然要走的路是需要把技术和业务做更深入的结合,从而引领行业,改革更尖端、更新的业务场景。只有这样,才能使AI的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下去。
AI技术不会让人失业,让人转岗。因为从我们经历的行业和客户来看,这个过程非常明显,因为我们之前做机器人出身,在几个大型机构里面,有大量的客服人员每天接电话,在各种各样的微信、短信上进行对话。其实很多工作是重复性的内容,通过使用我们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大部分转变为与机器的对话和交流之后,大大降低人力,降低运营成本和客服成本。
在产业结合上,我们认为AI一定是在未来有巨大的应用场景,在各行各业都有非常、非常多的落地。这个市场是巨大的,也是值得每个人参与其中的。
同样的话题,我们问问两位投资人。你们选择企业的时候比较看重哪些地方。
今天的主要话题是AI,我自己一直在想应该怎样讲。我不是想泼一下冷水,而是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每个技术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对于AI来讲我自己有一点感觉,现在风起了,但是风口来了没有?那是要谈的。我们看BP的时候,发现有很多一直过来谈应用场景,我问他们,你们和行业的人谈过没有?
行业本身有自己的规律,有自己的做法,我是同意+AI,我们是辅助的工具,AI自己本身是一个技术,它不是解决方案。从AI新的方面来讲,这个东西很酷。作为公司领导人的角度,我怎么看技术?技术本身,不管是IOT还是AI,你能否为我企业解决问题?还是新的技术有没有机会把我边缘化,那是我作为一个行业的CEO角度看。最后我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我对这家公司本身有什么酷的技术、有这么酷的团队,它有实在落地的方案,我值不值得投这家公司,然后你才去看它的估值是否合理,他们的认识是否合理,最后有没有可能变成一家独角兽?
我相信大部分投资机构看AI的项目,我估计主要关注的点都差不多,首先是行业,二是人才,三是数据。行业场景说明你做的事情市场空间有多大,你做的空间越大,它可以影响后面的因素。关于数据,看数据获得的成本和合规性,相对来说中国的创业环境还是比较好的。讲到人才团队,这对于不同阶段的公司不一样,比如成熟的有些业务或者比较成熟的公司在进入一些行业,不管是技术团队还是市场、渠道、销售团队都需要足够强。对于早期公司更加偏重团队。
刚才讲的关于AI创业企业的产业落地,投资人怎么看这个事?我们希望,在某个细分领域比较密集的投资,这些公司之间形成协同,希望帮助到一些新兴创业公司来相互介绍、相互鼓劲,能带进去。这是我们投资机构能做的第一件事。
看样子每个投资人对投资都是非常谨慎的,所有的钱也不会轻易投出去。医疗行业落地,我今天和各位企业家一聊,发现各个行业都很难。
我原来一直以为医疗行业最复杂,因为每个科室、每种疾病,医院里面用不同的信息系统。医院的信息系统是最复杂的信息系统。现在人工智能在医院的落地,刚才我提到十个应用,在医院可能十个都不止,可能上万,各种各样的应用。所以,它是非常、非常细分的技术的解决方案的场景。落地、商业化对人工智能下一步的发展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买单,投资人能承受的也是有限的。
大家都说,2016年是人工智能的元年,我们经过了2017年的高速发展,到了2018年,大家有什么期望?
两点。一是不断做一些技术栈,这是保证公司立足的前提;二是跟行业要做垂直,要做得足够深入,才能有机会突出,才有机会胜出。
对深圳,特别是广东省、珠三角,我自己觉得AI+IOT等,是为所有的制造业有很好的机会。某些领域真正能解决问题,比方基建方面,我们怎么样改进,然后减轻公司的负担,我们是非常看好这个行业的,真正落地。离开大数据之外,当一个公司里面,不是以技术为核心,越往传统行业发展,我们发现越来越困难。
去年开始,我们就在谈在2018年、2019年是什么年,我们认为2018年、2019年是生死存亡最关键的两年,尤其对AI初创企业来说,我们认为这是危机和机遇并存的两年。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因为我们认为行业AI的进步是有差异的。从目前角度来看,从去年开始,包括今年,其实安防行业是非常大爆发的一年。我们做计算机视觉,在视觉领域绝对是会有大飞跃的领域。我们认为,2018年、2019年非常好,至少我觉得在2020年的时候,我相信中国会涌现出一大批非常优秀的AI的企业,如果大家能用两年时间快速的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包括云从(指云从科技)自己,我们有非常大的战略,所以我们也希望这两年能够往上带一个台阶。我们认为,AI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希望接下来的中国涌现出一批大量级的AI公司。
看未来三年,我认为两条线,一是对刚才说的三个领域,安防、医疗和无人驾驶,时间顺序差不多就是这样,一次做实的阶段。现在这个行业有非常多的独角兽,现在根据自己的业务来经营他们企业的业务,一些安防行业在证明他们的价值,接下来是医疗的落地,后面是无人驾驶。
我认为,2018年、2019年是AI全面落地、全面铺开的两年。除了这些独角兽覆盖的领域,在行业,不管是企业服务还是那些2C的新零售、教育、文娱,各个领域有非常多用AI提高效率的领域。我相信随着大的AI平台的发展,随着中国整体AI人才的团队的越来越溢出,接下来会有很多小而美的领域被创业者发现,去创造价值。
我认为,未来几年行业里面会出现很多公司出现整合的情况,在AI创新的领域,很多重叠的技术会出现整合。第二个观点,未来产业落地不是单个技术的落地,而是综合性AI技术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落地。这在我们的体验中非常深刻,现在除了最擅长的自然语言处理、规划交通技术以外,也整合了很多视觉、语音这些技术在内,提供给客户整体解决方案,这是我认为未来的方向。
感谢各位企业家、各位投资人跟大家分享了很多干货,估计大家听完座谈回去就知道该做什么。我们也祝台上的,包括我自己,我们五位朋友能够在今后两年在今后变成独角兽,能够异军突起。也祝二位投资人投资更成功。再次感谢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