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亿市场,2000多家VC/PE,医疗行业的投资并购呈现哪些特征?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长期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问题。
从高发病群体的预防和监测、基因检测和遗传病的预先管控,到普及大众的互联网挂号、电商平台送药上门、定制体检、高端健康管理等等,大健康行业作为民生所向的行业,孕育着庞大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会。
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接近3万亿元;据《“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 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到2020年要做到八万亿,2030年要达到十六万亿。
当又一个巨头行业亟待爆发,资本当然闻风而动。
据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统计,2016年第一季度单是医药领域就有23家企业完成IPO,超过60%的企业背后有VC/PE支持,其最高回报60倍以上。
资本的涌入会给“大健康”带来怎样的大机遇?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将会催生何种变革?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将会衍生出哪些机会?医疗行业的投资并购呈现哪些特征?
2017年6月22日,在清科集团主办的《2017投资界大健康投资峰会》上,医疗领域众多资深投资人和各大医疗产业集团代表就医疗领域众多问题进行了精彩讨论。投资界从51位嘉宾分享的10万字干货中精心提炼出以下核心内容,以窥医疗投资、并购背后的逻辑和真相。
上千家机构投医疗,机会在哪儿?
“懂行不懂行的,大家都来投医疗。”
“很多房地产公司想转型,买医疗公司是一个方向。”
以上是两位医疗产业投资人在公开演讲中的感慨。
《2017投资界大健康投资峰会》现场也是火爆无比,会场挤满了听众,不少人不惜站着听完了全程。一位房地产老板甚至直接站起来说,“我转做医疗了”。
华盖资本董事长许小林是在市场火起来之前就进入了医疗投资行业,他从2007年开始就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
10年间,他看到一个有趣的数字变化:2007年做医疗投资的机构只有12家左右,其中还包括不完全专注于医疗领域的。但是到今天专注于医疗健康投资的机构已经有了216家,还有很多其他投资机构也看医疗投资,“1000家、2000家都有可能的。”
从基金类型讲,过去医疗领域基本以美元基金为主,现在则是人民币基金成为了主流。
许小林在2009年组建第一支人民币基金时就提到, 医疗投资必然会走向专业化。 如果综合型投资机构不把医疗投资拆出来单独发展,将面临着很大的危险。因为 医疗对团队专注的要求越来越复杂。
过去10年,医疗行业的关注热点也在不断变化。十年前大家关注的是专科医院包括器械,2015、2016年关注的是精准医疗。从IPO的企业也能看到投资热点的变化——最早上市的是一些CRO的企业,现在刚批的华大基因,包括新型的分级诊疗、新药开发企业也会陆续登陆A股市场。
许小林还提出,目前,医疗健康投资已经进入2.0时代。
2.0时代有3个特点: 一是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研发创新 ,研发已经成为企业做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二是未来在医疗领域里面做产业、投资的人会有更强的标签;三是产业和投资会更加融合 。做产业的人会深度的做投资,做投资的人不跟产业融合更是难以为继。
2.0时代,医药健康领域又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把握呢?
盛世景集团董事长吴敏文表示, 医药、流通、医疗、医保 四个细分领域蕴含着巨大机会,因为它们能够推动中国医疗产业的市场化。
医药方面包括药审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MAH制度、高端设备国产化等;
流通环节包括良好票制、处方外流、行业整合集中、GPO、DTP等创新商业模式;
医疗包括分级诊疗、社会化医疗服务、精准医疗、互联网+等;
医保包括支付方式改革、异地结算等。
具体来说,首先,创新药作为投资永恒的主题,主要要关注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像药审制度改革、医保谈判目录制度等。
其次,他非常看好IPO。他表示医疗器械、设备的高端化和流通整合有着5000亿市场规模,因此一定会有IPO产生。
第三,抗体药物、精准医疗、抗医药、免疫治疗和基因5个方向是未来最具确定性的投资领域。
第四,社会化医疗和分级诊疗,民营医疗和分级诊疗是最重要的两个领域。
投资人排队疯抢标的,医疗并购有哪些坑?
中国医疗企业的现状就是“ 小、散、慢、不集中 由于行业的专业性和细分性导致细分行业的天花板低、准入成本高,想要做大做强,并购是最好最快的方式,这就催生了大健康行业并购整合的热潮。
有数据表明,2016年医疗健康行业并购的数量超过了400起,并购金额超过了1800亿元,海外并购金额就超过200亿元。
那么并购好做吗?
中信产业基金投资副总裁曹霞认为并不好做。首先, 要拿下标的不容易。 医疗行业不是市场化的服务,整个市场可选择的标的非常少,“只要市场上有一家好的医院放出来,投资人一定是排队过去路演”。二是 投后管理非常不好做 ,管理和整合难度都非常大。
因此,北京华控康泰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一表示,并购方一定要有两种能力:
一是整合的能力。 现在PE基金投资的逻辑更多是流通套利,但这种模式的选择越来越窄了。因此需要通过整合来提高标的的价值。
二是忍耐的能力。 企业的资金基本都是自有资金加上杠杆,投入的周期相对比较长,而且产投本身也是跟标的整合起来运营才能成长的,因此要耐得住长时间看不到回报。
高特佳投资集团常务副总经理、主管合伙人黄青提出,医疗行业细分领域并购有两大特征:
第一, 医药企业品种和渠道的整合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优秀的品种是其成长最关键的。而药品研发时间长、周期长、风险非常大,所以有效的并购能让企业拓宽市场。
第二, 渠道、资源和品类是并列的 。对制药企业来说,在收购企业的同时也是收购市场、销售、渠道等资源,像康恩贝收购了贵州贝特就是整合了销售渠道。
她还提出,未来2年行业并购趋势有三点:
一是 现有上市公司继续跑马圈地。
二是 产业链的创新 ,并购方会通过收购进入相邻的纵向或者横向的产业链,从而打通全产业链。
三是 跨界公司并购医疗企业, 比如三胞收购了中国脐带血库等跨行业收购,还有海外并购等。
迈博太科集团COO李云峰建议新入局者:一是要进入专科的领域尽可能专;二是选择略微擅长的细分行业;三是不管投资还是并购,要讲究投后管理,他认为 最重要的是管理的经验。
不是遍地黄金而是遍地雷区,投贵了、错过了怎么办?
医疗投资行业如此之火,那医疗投资真的像大家看起来那么美好吗?
许小林从去年就强调,真实的医疗投资不是遍地黄金而是遍地雷区 。很多机构在赌行业的创新和未来,甚至过去两年大家在赌移动医疗,希望有爆炸式增长,但可能最后会有一批机构血本无归。
不过他认为, 医疗投资本身是蓝海 。从短期来看,市场20000亿逐步成长到现在到了40000亿,很快会到80000亿。快速增长的市场一定是非常蓝海的市场,问题是大家都在共同标的里做同样的竞争。他比作是“山上有灵芝很多人都不去采,都在山下采土豆。”
在同质化竞争中,医疗产业的泡沫同样产生了。
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汪洋表示,大量的热钱一来泡沫就产生了。
以他投资的一家移动医疗公司为例,创始团队是从医药产业出来的,有很强的资源,模式也不错,但是两年做下来,烧了2亿的人民币,注册的用户包括患者都在增长,但收入没有增长,而且新一轮融资也不太顺。
君联资本合伙人兼执行董事周瑔提出,其实 任何投资都面临两类风险,一类风险叫做投贵了,另一类风险叫做错过了。 这两类风险又是互相矛盾的,关键是怎么平衡。
投贵了。 现在钱太多、好项目少、风口少,价格随之水涨船高。以前的基金回报有4、5倍就很好,但如果投资的项目比以前贵了1倍,退出的时候二级市场的价格又下跌了,那高回报就没有了。
错过了 。从君联资本以前的投资来看,很明显的特征就是 一期基金里活的最好的项目的回报会超过其他项目回报之和, 项目的回报是呈指数增长的,如果错过了最好的项目,那预期4倍回报可能就降到2倍,甚至2倍不到。
如何平衡呢?周瑔认为就两点:
第一,专业化。 对行业进行专业化摸索,在别人没有看到时就敢去投,在别人没有看懂时要去投。对行业发展的早期预判能力和专业性非常重要。
第二,不跟风。 跟风去追项目,首先项目的价格会大大提高,其次投的项目可能不是头部公司,这样很多情况下是冒着最高的风险取得最低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