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利差”导致逾期违约率推高,羽泉代言的借贷宝陷“受害者维权”风波
来源:金融格子、无马金融、网贷圈、网易财经
据了解,20日,多位借贷宝用户在北京东城区某小区的招待所门前挂出条幅,
据网易财经,在北京东城区某小区的招待所内,来自山东、江西、重庆等地的借贷宝用户聚集在这里,这个地下室中的招待所,成了他们在京的汇合点,几天之内,有人离开,也有人陆续到来。
借贷宝自上线以来,质疑的声音便一直不断。
尤其是今年频现的女大学生“裸条门事件”。放款人通过借贷宝要求女大学生“裸持”(以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为抵押)进行借款,逾期无法还款将被威胁公布裸照给家人朋友,或学校贴吧和相关QQ群,且部分借款周利息高达30%。
“裸贷很可怕,一旦还不上钱,甚至父母都会收到催债短信,或者是孩子的裸照。”一位知情人士称,此前烟台某高校一位女生裸贷逾期,面对债主终日逼债,最后靠全宿舍人凑钱才渡过难关。
截止9月底,据不完全统计,在济南、东营、烟台、青岛等地已有至少百名女孩卷入“裸贷”当中,其年龄多在22岁以下,其中不乏“00后”的高中生,不少人逾期达半年之后。“虽然不少人一开始就没想着还钱,但我们也是有很多手段的。”一位放款人说,即便坏账率这么高,但他们仍然能赚钱,而且净利润率在10%以上。
10月20日,一位借贷宝用户晒出自己借贷信息,图片显示,已逾期365天,利率为500%。
借贷宝的零风控“熟人借贷”模式和无本金“赚利差”卖点,存在很大激励缺陷,已引发平台上多起债务链断裂事件,并可能催生涉及更大规模的债务链危机。
先来看一下借贷宝的独特模式。可以这样理解,主打“熟人借贷”的借贷宝,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比较“纯粹”的P2P网贷信息撮合平台——
借贷宝声称解决这样的用户痛点:熟人之间相互比较了解和信任,故熟人借贷比较靠谱。但是传统上由于面子问题,不太好开口,所以借贷宝提供一个平台,以用户的手机通讯录为熟人关系链,借款人发布含金额、利率等借款需求信息后,其熟人圈可以看到。愿意出借的,可以匿名向该借款人出借。这样借款人既能方便借到钱又不伤面子,出借人既帮到熟人又有“放心”、可观的收益。
而且,以“人脉变钱脉”为口号的借贷宝,其产品的一个主打卖点,就是说只要你人脉够好,能够以较低利息从熟人A、B、C借到钱,再以较高利息借出给D、E、F,就可轻松做无本买卖,赚取其中的利息差,获取所谓的“信用收入”。
运营借贷宝的人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人行”),最早是由同创九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九鼎控股”)于2014年独资设立。在2015年最后一天变更前,人人行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正是九鼎控股的法定代表人吴刚;变更后的法定代表人为吴刚的年轻助理、人人行CEO王璐。
吴刚,1977年出生,曾在证监会担任到处长职位,2007年下海后创办九鼎,从事私募股权投资业务,之后在国内资本市场长袖善舞。据官网介绍九鼎投资已累计投资200多个项目,2009-2015年连续7年获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十强”。2014年4月,九鼎系以同创九鼎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九鼎集团”)名义挂牌新三板。
公开报道显示,从挂牌至今两年时间,九鼎集团通过多轮融资,成功融到157.87亿,是新三板当之无愧的“募资王”,这在成交量小、流动性差著称的新三板堪称奇迹,九鼎集团也荣升新三板市值冠军。作为九鼎联合创始人的吴刚,其个人身价也随着公司挂牌后急剧攀升,
凭借着九鼎系的丰厚资本和人脉,借贷宝刚上线两个月,就在2015年8月宣布斩获第一轮20亿元融资,估值220亿;之后仅过短短五个月,便宣布完成规模更大的第二轮融资,但是,两轮融资均没有透露投资人具体名单。
据今年4月份一份互金行业公司估值排行榜中,当时榜上的借贷宝以A轮的220亿估值位列第8,若按B轮估值的500亿参加排行,则位次升到第三,甚至超越京东金融,仅次于阿里系的蚂蚁金服和平安系的大陆金所(榜中的“陆金所”是平安集团重组后包含了多项资产的大陆金所,不只是P2P业务)!
抛开巨大估值或许是九鼎系自嗨的嫌疑,借贷宝短时间内投入的,可是海量的真金白银。从去年8月8日,借贷宝全国范围的病毒式大型营销开始,有媒体称借贷宝的推广预算是50亿,随后官方辟谣是20亿,之后又传闻追加几十亿……
假如所言为真,则推算起来50亿左右的开销,恐怕并不为过。
但是,这场互联网金融史上最大的烧钱游戏,恐怕实际效果空余一地“羊毛”。没错,从注册用户数来看,曾经在微信朋友圈洗脑般的建群“传销”,及遍布全国大街小巷的地推,也许真的给借贷宝的数据库里带来了上亿条用户信息记录。
但是,在为了红包、小礼品而来的“羊毛党”,在知情、不知情情况下“注册”的用户中,旋即卸载应用的不计其数,真正转化为借贷用户能有多少?就在刚过去的5 月份,据网贷之家网站统计,
▲借贷宝App在应用宝市场显示下载量2000万,但是“精彩评论”排行前3条文字几乎一模一样, 无疑是很low的水军
借贷宝副总裁翁晓奇之前在接受“极客公园”采访时也坦承:“我们唯一的指标就是把用户快速拉到一定的量,推广做得比较粗糙和仓促。……借贷宝已经迈过最艰难的阶段,目前阶段,借贷宝要做的就是,用户进来之后用最简单的概念告诉他借贷宝是什么,保证他是活的。”
至今无马哥没有查看到,借贷宝官方正式披露过活跃用户数、成交量、营收等平台运营数据,仅在2016年4月《21世纪商业评论》对借贷宝副总裁翁晓奇的采访文章中,翁提到借贷宝的日活跃用户已达百万;而业内人士测算,借贷宝交易用户“只有几百万”。
无马哥从借贷宝官网上查到媒体合作的邮箱,曾发信试图问询求证相关信息,但截止至本文发稿时,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吴刚不是圣诞老人,从私募、新三板和股市中筹来的巨资,撒钱、烧钱是需要回报的。海量用户短时间内的聚集,似乎提供了一份非常漂亮的资本估值数据。问题是,这样的圈钱、烧钱游戏,能持续地玩下去吗?
在无马哥看来,借贷宝的问题,首先是模式设计的缺陷问题。
借贷本身是种低频次的行为,熟人间的借贷频次更低,通过App进行熟人间的借贷,当然是低上加低。因为需求弱、频次低,所以很自然的一个结果,就是“卸载”!
无马哥的一个小伙伴,一个月前为了用这个功能,专门下载安装了App。今天问起他,说早就卸载了。为什么?因为熟人圈里根本没有别人在用,不管想借入还是借出,都没机会!同样的场景,无马哥在知乎等网上社区也多次看到,绝非个别现象。
▲ 网友在借贷宝官方微博上的评论
无疑,借贷宝的运营者也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不断往App中增加新功能,试图增加用户粘性,“保证他是活的”。比如悬赏解答、免费电话等功能。
但是,基于一个低频的核心功能上,要构建出高频的使用场景,谈何容易?用一个名叫“借贷宝”的App来求答案、打电话?说起来就怪怪的。
现代金融信贷的逾期违约率,一般要控制在个位数内,才能保证金融企业的盈利。但是想一想,身边熟人间的借贷,有多大可能这么低?你愿意通过中介平台,借钱给一个芝麻信用750分的陌生人,还是愿意借给一个平时午饭由你代付、事后经常忘记给你打钱的同事?熟人间感情、面子等方面的软约束,导致还款逾期是很常见的事情——很多时候甚至没有明确的还款“期限”。
▲ 前天在借贷宝官方微博置顶帖中的网友评论
熟人经济延续了几千年,但金融业直到最近几百年才因为金融借贷的“非人格化”(陈志武教授语),得以快速发展起来。由此可见熟人关系绝非借贷行为的必要条件,更非充分条件。传统熟人关系绝对不能代替现代信用体系,以“熟人借贷”为模式,除了在传播上有差异点外,实际价值恐怕不大。比如,英国主打熟人借贷模式的P2P平台Quakle,因违约率过高早在2011年就倒闭了。
事实上,在借贷宝官方的宣传中,甚至明确把这当做卖点:“借钱不需要任何审核审批”——也就是说,主动放弃了任何借贷前的风险控制。
所以跟官方宣传的“借钱给朋友更放心”很可能相反,无马哥没有找到借贷宝官方的逾期违约率数据,但网上有不少网友的反馈,大家感受一下。
▲ 网友贴出来的部分逾期记录
另外一个佐证是,官方一再突出强调的“立体追债系统”放弃了事先的风控,却在事后的逾期催债方面出大力气,各种催收手段并用,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的催债和不良资产处置公司“人人催”,招募大众一起来催债。
在微博、知乎上,都能经常看到有用户反馈借贷宝的催收系统形式多于实质,比如下面知乎上这个解答,得到了664个点赞认同:
然而,
如果说,没有平台风控的熟人借贷,会导致逾期违约率偏高,但还有一定的出借人“自风控”,使逾期率或许能稳定在一定范围内;那么,“赚利差”功能设计的激励机制,则会导致行为扭曲,把债务链拉长,从“熟人借贷”进入陌生人借贷领域;而且同样由于没有平台风控措施,不可避免地将逾期违约率推得更高。
▲ 微博等网上利用借贷宝平台向陌生人借贷的“广告”很常见
设想这样一条大部分人不需要本金的债务链条:A 以8%成本借到款,以12%利率借给B,B以16%利率借给C,C再以20%利率借给D……这条债务链条越长,债权的起始点和终点隔得越远,两者可能完全是陌生人,对债务方的信息和信用并不了解;另一方面,越到链条后面,借贷成本越高,意味着借贷违约风险越高,越容易出现逾期甚至坏账风险。而一旦链条末端出现违约,则整个链条上除了最开始的债权人,其他所有人都会被动陷入违约状态!
这种危机让无马哥想到中国以前的企业三角债务危机,2008年美国因金融衍生品导致债权链条过长、风险难控引起的次贷危机,和前几年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
企信宝网站上人人行公司信息页面上的用户评论
▲ 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可以查到,2016年4月份已有多起涉及人人行的借贷合同纠纷案
政府下定决心让P2P走向正轨!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公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由17个部门联合开展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资产管理、P2P网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金融广告等重点领域均涉及其中。
据报道,这些方案实际上在今年4月就已下发到各相关机构。半年来,整治工作成效正在显现。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整治有助于加速行业优胜劣汰,重塑互联网金融行业生态。
专治创新跑偏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谈互联网金融而色变。由于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而非法集资、经营不善跑路等案件频发,暴露出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的隐患和问题。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专项整治的目的正是要扭转、纠正互联网金融某些业态创新跑偏的局面,对借创新之名行违法违规活动之实的机构予以清理规范,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步入正确创新轨道。
它类似于智能机器人,利用大数据分析自动给借款人评分、授信。石投风控系统还与外部的征信系统等对接。共采集100多个数据系统自动全方位分析评定。
另外《方案》要求,互联网金融应透过表面判定业务本质属性、监管职责和应遵循的行为规则与监管要求,实施“穿透式”监管办法。
何谓“穿透式”监管?《方案》提出,互联网企业未取得相关金融业务资质不得依托互联网开展相应业务;未经相关部门批准,不得将私募发行的多类金融产品通过打包、拆分等形式向公众销售;金融机构不得依托互联网通过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嵌套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规避监管要求。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
守住百姓钱袋
如何消除行业乱象,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这是《方案》最受外界关注的领域之一。而此次整治的重点,正是原来民间金融监管薄弱的高风险领域。
例如P2P行业,近年来,网络借贷平台风生水起,一些平台不惜重金增加媒体曝光度,对投资人承诺高额回报,迅速吸引大批投资者。但是,其中不少平台并非合规经营,有些只想“卷钱走人”,有些则利用监管“灰色地带”套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发现问题平台1700余家,约占全国机构总数的43.1%。
此次监管明确提出,
而在互联网金融广告方面,《方案》也针对金融从业机构发布虚假、违法金融广告明确提出要求,以防不法金融机构夸大实力忽悠人。《方案》列明了9种不得含有的内容,如对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等。
建立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如何以整治为契机,形成互联网金融治理的长效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金融创新的红利,也是整治的目的所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比传统金融更加突出。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金融消费者风险意识比较薄弱。因此,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要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最终落脚点,通过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升金融消费者识别和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切实保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则认为,整治过程中乃至今后的监管过程中要打破“身份”的标签,
大部分来源:人民日报
你的项目也想被报道, 点击这里 ——猎云网
本文为转载,转载请注意真实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