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看过没投,现在估值60亿,一年翻4倍
宜城正被一个项目的发展势头所惊艳。
这家企业位于安徽,是一家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宜城是某研究院旗下的产投副总,他看了项目营收数据后发现,短短三四年间,已把营收做上10亿元,利润高达十几个点。
“没想到发展这么迅猛。”宜城惊叹。
也就是在近期,一家大型国资CVC也在接连筛选几个二手电池回收项目。该CVC总经理王振华接到领导指示,2022年必须要出手了。
早在2019年,王振华就从南方远赴宁夏专程去看一个动力电池回收项目。考察一圈后,团队都摇摇头,因动力电池的报废量太少了,盈利和规模都上不去,于是就暂停了对该赛道的关注。
2022年,王振华和团队又重新看起了这个赛道的项目,发现想投的项目估值已经开挂般飙升。“之前这家企业现已回收10多万吨三元电池,2021年估值才16亿元,现在已涨四倍到60亿元了,涨得太厉害。”王振华感慨。他还了解到,此轮融资,不少知名基金挤着进,所募金额比原定计划多融了三四亿元。
即便对估值有迟疑,但王振华不想错失机会,“这马上就是个千亿级市场,估值60亿元不算太高,等到行业真正爆发,大概率还会涨。”
这样的数据放在已成规模的行业算不上惊艳,但对于二手动力电池回收这个还有待爆发的行业来说,却释放了以下几个信号。
一、起量了。我们可以从产业端得到验证,2015年被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爆发元年,按照动力电池约5-8年的使用寿命推算,第一波动力电池退役潮开始正式进入高峰期。
二、赛道很热,VC们都在看。宜城、王振华、蓝驰创投投资副总裁陶也了,以及其他从业者都对我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就在几日前,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包括主机厂、材料厂及新能源相关产业链众多企业,频频提到的一个关键词也是“电池回收”,甚至引起了“宁王”和“锂王”两位大佬的呛话。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喊话:“目前我们镍钴锰的回收率已经达到了99.3%,锂达到了90%以上。”
天齐锂业却质疑,“实验室应该能做到,但是商业上还没见过。”
而宁德时代对此回应称,“欢迎到广东邦普看先进量产技术。”
看来,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真的爆发了。
01、各路人马杀来了
用动力电池回收解决方案商博萃循环战略部长刘春伟的话来说,就是“跟约定好了一样,各路玩家都冲进来了”。
先是上市公司加快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布局。
最近的,2022年7月22日,蔚来的“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申请了“一种去壳机构及电池回收装置”专利获授权,涉及废旧电池处理领域。
6月8日,天奇股份公告与海通恒信融资租赁合作,共同打造锂电池回收再生利用闭环产业链。
6月1日,天赐材料发布公告称,将使用自筹资金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和10万吨锂离子电池回收项目”。
5月,“锂矿双雄”赣锋锂业、天齐锂业也纷纷宣布入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
更早之前的4月,比亚迪在浙江台州成立了一家电池回收公司。3月,国轩高科宣布出资设立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锂电池回收再利用。
再往前,宁德时代在2021年10月宣布,投资320亿元,建立废旧电池材料回收的产业园。
第三方公司也来了,并频频获得融资。
2022年7月,成立于2012年的电池回收企业“杰成新能源”宣布完成过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银粤财领投、光大控股、龙岗金控(深圳)、新意资本等机构跟投。
6月,二次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商“Connected Energy”宣布完成1500万英镑战略投资,由沃尔沃能源、Caterpillar、Hinduja Group、Mercuria 和 OurCrowd五家新投资者投资,其中仅沃尔沃集团子公司就投资约400万英镑,收购了Connected Energy 10%的股份。Connected Energy现有投资者有 Engie New Ventures、Macquarie和低碳创新基金。
2021年,动力电池回收解决方案商“博萃循环”获数千万Pre-A轮融资,蓝驰创投独家投资。
后来,地方政府也来了。
上文提到的,宜城之所以能看到上述发展迅猛的企业,就在于地方政府的推动。这段时间,宜城在做一个储能项目,然后当地政府为了打造循环经济,就对他们提出,能不能把这个产业搞大一点,希望他们能从电池的回收利用到储能再到两轮车的铅酸电池的替换。于是,他和团队就马不停蹄去看电池回收项目。
宜城看到中部的很多省份正在打造一个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挺大,动辄三五百亩,这些产业园将以电池回收为抓手,带动整个产业的上下游。
紧接着,和行业完全不搭嘎的人也想涌进来。
刘春伟描述,2019年,公司成立后就陆续接到不少客户的咨询,一开始是行业玩家,但这两年少部分过来咨询的人跟行业没任何关系,比如是其它领域的化工企业、地产商,甚至还包括国外的一些原本不相关的企业。“是各路玩家达成了一致意见都要做回收”。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达3.85万家,其中2020年新增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3321家,同比增长143%;2021年则新增2.44万家,同比增长635%。
02、锂回收达90%以上
为什么现在大家纷纷开始布局电池回收了?
首先,肯定是电池报废量逐渐起来了。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超20万吨,市场规模达100亿元。2025年,中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或将超400亿元;到2030年,三元锂与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将成为千亿级市场。
另据GGII(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锂电池理论退役量达51.2万吨,实际回收废旧锂电池29.9万吨,其中用于再生利用的电池25.8万吨,用于梯次利用的4.1万吨。
另一方面,锂、镍等电池原材料价格一路高涨。
还记得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行业的“妖镍”事件吧。2022年3月,LME镍期货上演的史诗级逼空行情至今仍历历在目:价格在两日暴涨超250%,并一度攀升至创历史纪录的101365美元/吨,一时间全球震动。
由于动力及储能电池的制造需消耗大量钴、镍、锂等金属,这一现象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电池涨价,各大新能源车企也纷纷宣布汽车涨价。因为新能源车中锂电池成本占比近40%、储能系统中锂电池成本占比近60%。
如今,这些原材料价格依旧稀缺,且产地多位于遥远或政治不稳定国家,供应链安全冗余度低。所以,大家纷纷盯上电池回收。如果能从回收中获得钴、镍、锂等金属,那电池成本将大大降低,渠道也将变得可控。
那么,现在的回收成效如何?
作为行业的头部企业,宁德时代旗下的邦普做到了99.3%的回收率,锂达到了90%以上,并且已经量产。
这个水平为何遭到天齐锂业会质疑?参考《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中金属回收率的技术标准:钴镍锰回收率不低于98%,锂回收率不低于85%。作为对比,说明宁德时代的技术水平有了大步提升。
一位供职于国内头部电池回收技术服务商核心人员向我表示,目前锂回收达到90%以上,并且量产是可以做到的。
刘春伟也向我介绍,技术上,中国基本上以湿法回收为主,国外以火法回收为主,后者处理起来流程会更短,但回收率以及回收的产品纯度比国内要差一些。环境保护的合规性上,国外更规范。刘春伟表示,“从关键金属的回收率来看,目前国内已经做的比国外更好了。”
此外,博萃循环还能通过其技术和设备能将整个回收流程缩短1-2道流程,降低10%-20%的运营成本。
此前,国内技术未提高,电池回收量不够,企业投入成本高,这就导致规模效益较差。如今看来,桎梏企业发展的因素或许已被打破,出现诸如开头提到的几家发展迅猛的企业,便不足为奇。
03、等风来
前几年,因电池量未起,关注动力电池回收的VC们在悄悄地等风来。
“现在关注的VC越来越多了,不在少数。”蓝驰创投投资副总裁陶也了表示。
目前行业玩家主要遍布在南方,主要有以下几类企业:第三方独立回收企业,主机厂下设的回收企业,电池厂设立的回收企业以及电池管理技术服务商。
陶也了认为,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以上企业的模式总的分为两大类:电池回收模式和电池管理服务商模式。
前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电池回收渠道,渠道又分为两条线,一条是类似宁德时代这样的大厂回收专线,另一类是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在全国各角落的回收站点。渠道之争变数较多,较难把控。而后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团队。显而易见,VC更偏爱后者。而前者对CVC来说更有战略协同性。
行业刚起量,现存不少疑难杂症。首先是回收渠道混乱,价格体系缺乏标准,导致无序竞争、劣币驱逐良币。其次,大玩家也就几十家,剩下的大部分全是小作坊。后者投资小,见效快,但在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上有漏洞。这些都有待行业解决。
不过,这无疑是一门好生意。按时间推算,动力电池回收的更大爆发点在于2024年前后。
“技术到了,量起来了,利润高了,又具备社会效益,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肯定能跑出几家百亿估值的企业。”王振华表示,离真正爆发还有两三年时间,现在入场就是最好的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