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胜对话许超逸:关于区块链投资的风险管理,基金token管理
近期,各类区块链微信群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一个三点钟不眠之夜群爆红以后,分叉出了千百个小群,深夜时分无数精彩思辨和分享在群中层出不穷。
2月24日21:30分,BKFUND管理合伙人许超逸在微信群内分享了他投资token时的风险管理经验,引发热议。
BKFUND管理合伙人,旗下BKFUND主要进行token的一、二级市场投资。
知名投资人隆领资本
以下为对话原文整理:
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投资token的风险管理吧。
我们在12月份的时候成立了一个基金,叫做BKFUND,主要就是进行token的投资,包括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到现在一级市场我们投了十几个项目,从数量上面来说,跟其他兄弟基金相比可能是少的。项目的好不好,值不值得投,这个每家基金的眼光不一样,不太好比较。但作为基金来讲,面临的风险都是有共同之处的,所以在分享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假设项目本身是不错的,来看看项目之外存在哪些风险。
这些潜在的威胁包括基金打币过去的地址,可能不是真正的地址,因为地址并没有写名字标注,有可能对方的接洽人、或者己方的项目负责人给了一个错误的地址,再有关于交割数量、交割时间的问题,经常存在不确定性,比如经常谈了一个项目,项目方通过很复杂的算法和折扣来计算交割数量,搞到最后项目方自己都不知道(或者不记得)到底应该打多少币给投资者,这就很尴尬,交割时间也是这样,很多项目方对思慕投资者是有锁定期的,逐步释放,分成很多期,项目一多的话,投资者会忘记还有多少币没有收,什么时候来发;
这个风险指的是投资以后,项目方没有成功的完成ICO,没有成功的ICO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募资没有达到软顶,项目没打币,或者虽然打了空气币给你,但是依然把团队解散跑路了,再比如项目方募资之后,长时间期没有登录主流交易所或者只能上一些垃圾交易所。
新币刚刚登录交易所,可能有一会儿热炒,那会儿大家都看着涨,舍不得抛掉,但实际上交易深度是不足的,如果前期投资量过大的话,你抛掉会造成砸盘,根本没有人会来买。所以很多小币种,看着有很多钱,但很多是“纸面财富”,变现很困难的。
2017年以太币涨了一百倍,但当时做ICO的,能跑赢以太的,其实并没有多少,有时候我们投资人想要投新币,做长线,发现其实还不如捏着eth不动来得划算,但如果捏着eth不动,基金的LP们为啥要把钱给我们来管理,他放在钱包里不动就完了。
有风险就会有管控,但token fund这个行业实在是太过于原始太过于粗糙,用微信谈合同,用Excel一行行的记账,甚至你收到的btc、eth这些你都不知道怎么计算投资收益,因此会计上面也没有一套针对token的准则,于是我们团队内部做了一套标准化的流程和工具,比如项目投资,他的关键点涉及到哪些,在什么地方做风险点控制,比如资产和钱包的统计,比如对“收入”和“利润”的计量,这些都是我们慢慢的摸索出来的。
如何管理基金token呢?
基金的token这个涉及到钱包的管理,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基本上是通过物理分隔、网络分隔、权限分隔、人员分隔的方法来保管和使用我们存在钱包和交易所的token。
未来应该会出现类似ubs财富管理那样的机构,来托管这些基金?
会形成内控协议,提交给LP做信托保证吗?有可能做观察钱包给LP了解资金动态吗?
这是一定会有的,今年有几百个fund,以后可能会有几千个fund,几万个fund,fund的管理是大家共同的痛点。
最好的方式当然是秉承区块链的精神,分布式的,去中心化,大家共同维护一个“去中心化的资产管理协议”,这就是我们的“共识”,不同的角色可以发挥自己最大的效用和能量。
其实之前有出现过关于“ICO项目的监管科技”,我倒是觉得“监管科技”会最先在token fund领域落地。因为作为fund的LP、投资人,他有权利了解fund运作的每一个细节,到底是投了哪些项目,进进去去的资金是怎样的?这也符合区块链的公开、透明精神。
ICO项目的资金运用非常复杂,又要租房又要给员工发工资,一旦募集来的数字资产转为法币之后,这个跟踪的渠道就会天然得中断。
如何监管创业团队基金会的资金使用情况呢?虽然能够看到基金会token转移记录,但转移用途无法监控?
我一直有个想法,其实在区块链领域,SEC或者证监会是一定存在的,但很可能不是政府的官方机构,可能是行业通过共识自发形成的一个自律组织发起的公链。愿意遵守这个规则的,就在这条公链上面发行ICO,你的资金往来,都会受到智能合约的约束。
一年前海外ico募资数额都不是很大,以后募集越来越大资金,的确如何管理和合理监督很重要,不然创始人团队也会因为缺乏监控而出现问题。
这个跟vitalik提的DAICO思想很像,但DAICO里面关于如果界定项目进展是否达到预期并没有做更详细的说明。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是要增加“信息公开”,项目方有义务,“全面”、“真实”、“及时”向他的投资者披露信息。
关于技术、哲学、信仰的关系我写过一段解释,分享给大家参考:
1,底层,数学属于技术层面,研究的是区块链项目的底层加解密算法、分布式网络架构,以及跟真实世界里商业应用的结合与落地,通过计算、推导与模拟,可以证实,可以证伪;
2,中层,哲学属于认知层面,研究的是区块链行业的方法论,即“分布式商业、去中心化组织结构”将来能对哪些行业、组织所产生的颠覆与变革,现阶段不能证实,不能证伪;
3,顶层,神学属于精神层面,是每一个从业者基于“自由主义、人人平等、利己利他、共享分享”的区块链精神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财富观,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并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不需证实,不需证伪。
附:2017年底-2018年区块链行业投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