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诊所:全年融资总额逾24亿元,标准化连锁化趋势明显,要做“有温度的服务”
传统的诊所,在2017年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政策力推、资本入局、医生创业等,从小区旁边到商场附近,比比皆是。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民营诊所迸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相关政策更加明确、开放,资本更加趋于理性,行业也进入了重新整合的阶段。
2017年,关于诊所,几个趋势是显而易见的:
从市场看,虽然国内单体诊所的体量很大,但是却鲜有连锁化或集团化的诊所出现。随着资本的介入,政策的放开,连锁诊所初露锋芒,在此趋势下或许将诞生几个医疗连锁化、集团化的企业,并逐渐成长为这个行业的头部企业。
随着分级诊疗、基层医疗等相关政策逐步落实,未来人们获得的医疗服务将更加便捷化。
在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将催生医疗支付方式的变革,从原来的以价格为导向的模式转为以价值为导向的责任医疗打包付费方式进化,基础医疗与保险的结合将成为一大趋势。
以杏仁医生搭建的多点执业医生平台,共享工作空间为开端,张强医生集团的首家线下诊所——杭州思俊外科诊所也逐渐开放给其他医生集团,他希望加盟的是医生团队,和原来自己的团队形成互补,并拥有优质的医疗技术,最好是有品牌的项目,共同携手打造成国内优质的外科医生共享平台。
诊所政策多,入局者众多
据公开数据显示,从2017年1月起,与诊所相关的政策约有20条,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城市到边远地区,从西医到中医,从诊所实操到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均有涉及,涵盖了诊所建设、运营等多方面信息。
特别是在2017年5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促进有实力的社会办门诊部跨省市连锁经营,并且,连锁经营医疗机构可由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
这也是近年密集出台的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办医诸项政策中,级别最高的一次。
意见指出,到2018年6月,各省份建立地方电子化注册系统,与国家电子化注册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医疗机构、医师、护士注册电子化管理。
到2020年,全面实施电子化注册管理,基本完成电子证照的发放使用工作,实现行政审批服务便捷高效,事中事后监管动态及时,人人享有医疗资源信息服务的目标。
另外是以深圳等城市为代表的地方性医改深化产生了示范效应,深圳于11月1日开始试行新的《深圳市诊所设置标准》,其中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可申办诊所”, “诊所诊疗科目可设置1至4个”在全国首次突破诊所只能由医生本人申办的规定,在科目设置上也更具有弹性。
深圳这一新政的实施,会让更多社会资源参与举办诊所,也为诊所的连锁化运营提供了契机。
十九大也在报告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12月5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与中医诊所相关的政策。
其目的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加强对中医坐堂医诊所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制定了《中医坐堂医诊所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医坐堂医诊所基本标准(试行)》,并将《中医坐堂医诊所基本标准(试行)》作为卫生部1994年印发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卫医发〔1994〕第30号)的第五部分。
政策的推动,新的执业环境发生了更多变化,诊所数量也不断地增加。据卫计委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中医类门诊部、诊所有45241个,与2015年相比增加2713个,而全国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诊疗人次达1.4亿人次。
今年融资总额逾24亿元,儿科最受关注
其中,儿科诊所获得融资的项目有4家,全科诊所有3家,中医诊所有1家,口腔诊所有1家,日间手术中心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家。
今年新获融资的诊所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但在市场端,比较活跃的地区是在杭州,比如微医全科中心、丁香诊所、邻家好医。
不少创业者均选择到杭州开诊所,或者以杭州为起点,将诊所连锁化、品牌化并迅速开到全国。
在2014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鼓励社会办医。”实施意见提出,“新增医疗资源优先保障社会资本进入。优先支持社会资本投资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和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
据杭州卫计委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杭州市4622家医疗机构中,有民营医疗机构1947家,占整体的42.12%。共有44175张核定床位数中,民营医院核定的床位数就达14414张,占32.62%。
今年获得最大一笔融资的是固生堂中医连锁诊所。2017年8月,固生堂获得获得10.1亿元D轮融资(5.1亿股权+5亿债券),由央企、国内金融巨头共同投资,其业务涵盖传统中医医疗、中医教学、中医推广等多个领域。
从诊所入局者所在的行业看,有地产、互联网医疗巨头、实体诊所。
2017年4月,万达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90亿元,在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开设300家牙科诊所;2017年8月,碧桂园正式与英国国际医疗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医院和社区诊所。
根据“妈咪知道儿科诊所”运营半年的数据显示,借助于线上600万用户,诊所会员月度复合增长率达到34.9%。2017年底,在广州、上海、深圳等地共有6家诊所将陆续开业。
探寻7家知名新型诊所医疗企业的发展方向
为了探寻2017年诊所领域的发展变化,动脉网记者采访了该行业的7位创始人,包括强森医疗创始人兼CEO何海洋、医信(妈咪知道儿科诊所)创始人兼CEO梁亮、丁香诊所创始人兼负责人杨泽方、知贝儿科CEO赵强、吕医生连锁诊所创始人吕奉平、邻家好医创始人&CEO罗林,唯爱康医疗集团总裁高平。
强森医疗: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
据何海洋介绍,2017年他们主要做了五件事:
第一,“医助云诊所” SAAS系统开发成功并试用。“医助云诊所”是强森自主开发完成,集诊所管理、运营、库存、财务、统计、客户关系管理、电子病历、健康档案、远程协同等功能于一体,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互通,以及对体系外诊所的有效串联,将为更多诊所提供专业与高效的诊所管理解决方案,为建立开放性的社区医疗连锁互联互通平台提供了完备的技术协同支持;
第二,强森医疗连锁机构拓展至重庆,除西安和成都外,开启了一个新的城市的征程,目前强森医疗重庆公司已申请设置了2家机构,首家诊所已开始装修、人员招聘等工作,第二家诊所选址已经落定;
第三,开始发力企业端客户,推进员工医疗保障计划。强森医疗在西安区域的诊所布局初具规模,在C端客户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强森医疗针对B端的企事业单位推出了员工医疗保障计划“企康保”服务,形成“社区——家庭——单位”三位一体的医疗健康服务覆盖;
第四,开启了“医生合伙人”计划,从政策上来讲,符合国家 “鼓励个人诊所开办”与“允许医生多点执业”的医改政策,对企业自身来讲,能够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匹配,激发医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第五,重新梳理并确立了集团发展战略:“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以每个社区诊所为“小前端”,以IT系统支撑的全国化互联互通连锁模式为“大平台”,以产品创新、服务升级、支付变革、业态模式重组等形成“自循环”+“外循环”的社区医疗“富生态”系统, 打造国内首个家庭责任医疗组织。
“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的发展战略关系着未来3-5年强森医疗究竟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它把强森医疗的发展模式描述的更加明确,目标感更强。
根据这个发展战略,强森医疗将来要构建“云端+终端+产品+服务”的连锁诊所生态链,为医生提供线上线下整合诊疗平台,为社区居民匹配更丰富、更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消费场景和内容,其他所有的变化都是统一在这个目标战略下的战术规划和战术调整。
强森医疗将重度布局西安、成都、重庆、郑州等市场,2018年底直营社区连锁诊所将达到50家的规模。
妈咪知道打通“线上+线下”,线下诊所持续扩张
“妈咪知道App”已经运营3年多,拥有600万用户,并独家签约了3000余名北上广深等全国9大重点城市三甲医院的产科、儿科医生。
自2016年开始布局的线下诊所,也于今年2月在深圳南山天利中央广场开出首家自营旗舰店——“妈咪知道儿科诊所”,主要开展儿童保健、儿童口腔、儿童耳鼻喉、儿童中医、儿童营养及内外科等专业而优质儿科医疗服务。与“妈咪知道App”形成了“线上+线下”打通的互联网新医疗体系。
“今年,我们陆续在广州、上海、深圳等地共搭建6家诊所。”梁亮告诉动脉网记者。
他认为,在妇儿领域,愿意在线上付费咨询和到实体诊所的人都是支付能力比较强的,类似消费升级板块,对行为影响最重要的是品牌和口碑。在做出线上向线下导流的策略调整,也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是妈咪知道进入行业相对比较早,产品比较垂直比较深。
特别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地区,妈咪知道的口碑和市场知名度比较好。他们的线上产品运营3年多,拥有600万用户,并独家签约了3000余名北上广深等全国9大重点城市三甲医院的产科、儿科医生。
有大患者流量的线上平台开诊所的逻辑更通顺。目前的妇儿垂直领域,妈咪知道在C端的流量比较大,而且拥有一大批高转化率和高黏性的客户,所以开线下诊所是水到渠成的。
二是在2014年,妈咪知道获得软银中国天使轮千万元投资,此后3年间,公司共获得4轮融资共计约2亿元人民币。
目前,妈咪知道是妇儿垂直领域融资最多的公司,而且B轮+周大福集团的投资也大大提升了品牌价值。我们有底气也有能力在这个领域做更多的尝试和服务。
三是妈咪知道始终致力于为万千家庭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高标准、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做“有温度的医疗”。
知贝儿科:从线上到线下,继续开诊所
另一家知贝儿科的发展路径和妈咪知道儿科类似。它们也是从线上走到了线下,并验证了单点盈利的逻辑,现在开始扩张。在2017年7月获得数千万A轮融资,投资方为红杉中国。
本轮融资过后,公司将继续坚持通过线下实体门诊及互联网的联动,为客户提供闭环的、基于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的医疗服务。年底第二家门诊部就会开业了,明年在昆明及深圳陆续都会开起来。
赵强认为,未来民营发展趋势更多的还是丰富医疗服务。比如说知贝儿科诊所原来没有口腔科,但是家长们呼声太高,他们就设立了口腔科,从而把儿童的医疗服务做得更闭环。
吕医生连锁诊所:今年完成了20家诊所的小目标
对于吕医生连锁诊所来说,一切都在按照既定规划有条不紊进行,规模上今年完成了20家连锁诊所的小目标。
据吕奉平介绍,在诊疗范围上,以前吕医生主要做诊中治疗,现在向诊前预防和诊后管理延伸,这两个方向也是未来的发力点。
今年我们还和全国最大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打造了吕医生云检验中心,成为首家提供云检验服务的社区医疗机构,可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精准医疗和基因筛查服务,让社区居民随时监测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
另外,吕医生诊所还推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运营状况非常良好。基于吕医生连锁的20个网点,以及覆盖的60万人群,吕医生还推出了健康社群运营管理,对吕医生的客户做深度服务和二次开发。
丁香诊所:获客渠道增加,打通企业客户
而杨泽方认为,在新增诊所数量上,今年丁香诊所业绩平平,只在8月份开设了一家全科诊所-——福州丁香诊所。
但是在获客渠道上,他增加了对企业客户的接触,内部医疗团队进行修整梳理,集中注意力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改变后,“这一年我们看到了诊所长成的巨大空间,一方面看到了业务量的明显增长;另一方面巨大增长的背后,人才不足的问题也将日益凸显,可见基础医疗能力的教育培训比单纯新增店面更重要。“
他还说,未来的基础医疗还是看诊疗能力,目前市场各家的诊疗能力不足以支持未来5年的发展,沿用以药养医旧模式的新建诊所也是长不大。只会炒概念、搞营销的机构会被淘汰。
邻家好医:未来要做医疗界的7-11
罗林在制定今年的战略的时候,做了一些调整,确定了一条业务主线、两条支线的商业模式,以城市社区诊所连锁业务为核心,SaaS系统、供应链业务为辅助,进行以自建为标杆的连锁加盟与模式输出。
在他看来,进行这样的调整主要是出于当前基层民营医疗机构业态仍尚不成熟的考虑,尤其是针对中产阶级市场的,具有服务属性而又强调性价比的医疗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的相关基层医疗机构数量仍较少。
未来邻家好医要做医疗界的7-11,成为医疗行业的入口,就需要满足成本可控、可标准化,可复制,从而实现规模化。因此他们公司在以上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实现单店快速盈亏平衡、从选址开始到患者服务管理等SOP建立。同时这个过程是需要长期和持续的。
唯爱康社区医院:获客有妙招
“我们线下第一家院区自6月营业以来,每日门诊量约120人。”唯爱康医疗集团总裁高平说。
在获客方面,他们做了很多举措:
(1)提升品牌和影响力:和省市内的三甲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
(2)免费义诊活动: 在院区周边的社区积极开展免费义诊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技术服务。
(3)建立公益健康档案:为了更好的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贴身私人医生式服务,院区为周边居民进行了公益性体检,建立了永久健康档案,对有慢性病的患者会根据档案资料定时电话回访和上门服务。
(4)线上咨询服务:为了方便患者就诊和咨询,院区特开发了自己的线上诊疗系统,方便患者在家线上咨询院区医生或预约院区坐诊专家,同时院区也开通了远程视频诊疗系统,随时随地为患者连接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专家,为患者进行就医指导。
(5)健康沙龙:院区定期为周边社区居民举行各种健康讲座,如糖尿病,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讲解发病机理,如何预防,生活注意事项等内容,对居民健康进行指导,减少疾病的发病概率,降低健康风险。
随着医改的推进,社区医院在中国医疗体系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国家实行三级诊疗后,整个社区医院不但承担着基础的计免,围保等功能,还要做基础诊疗活动,在整个国家医疗系统里承担着呈上启下的功能。
对上是为上一级医院担负着过滤,筛检疑难杂症的作用,对下是为上一级医院治疗过的患者进行后期康复,监护的作用。这样,不但为三甲医院节约了医疗资源,也担负着社区居民健康守护人的重任。
未来诊所趋势:是入口,也是基层医疗中坚力量
从资本的角度来说,互联网医疗这两年的热度是足够的。近年来,行业内的平台不断宣布获得融资,阿里巴巴投资寻医问药、新浪爱问医生等;腾讯投资丁香园和挂号网;百度投资医护网、趣医网和就医160;软银、晨兴、复星、山楂树、周大福投资妈咪知道等。
然而,虽有资本青睐,但互联网医疗也依然面临着烧钱、盈利能力差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在2016年陆续爆发,资本进入了观望的阶段。。
行业大咖Dr.2曾经撰文表示,在母婴领域中,布局线下诊所的格局已经初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垂直平台,如妈咪知道,阳光妇儿,育学园,安心医生等;另一类是综合平台的专区,如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微医等也有相应的母婴妇儿服务。
社区医院的发展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以往的老,旧,呆等形象,而是会出现一些形象好,面貌新,喊的响的连锁化,品牌化的医院。
在医疗服务方面也会逐渐从冷冰冰的服务转为温馨、人性化、星级的医疗服务,更注重患者的体验感,让患者不但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也让患者享受到一对一的,极具隐私感的,被尊重的人性化的服务。
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小病到社区、大病住医院成为趋势,这就给小型连锁诊所、综合性诊所带来一些机会。在这些诊所总,它们未来的发展路径有四种:
一是成为基础医疗的主力军、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的重要补充。比如强森医疗、吕医生连锁诊所;
二是更趋于特色专科高端化道路,如优仕美地;
三是保证了市场的竞争,尤其是服务品质,用户体验,效率管理方面的市场竞争;
四是更趋向于服务形式多样化,满足用户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此外,我国绝大部分诊所都是个体经营,这些个体诊所呈“小、乱、差”特征,经营手法落后、信任度低,已经遇到发展瓶颈,所以他们无法和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的连锁诊所竞争。
在诊所未来竞争的砝码中,信息化至关重要。借鉴大医院的发展现状,许多大医院已经实现信息化,可是对个体诊所来说,信息化成本依旧太高,而在这方面,连锁诊所是可以实现的。如果未来的诊所数量激增,那么无疑以自建全职医疗团队的诊所,高价值的连锁诊所,会在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