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分时租赁:恰逢其时,机会大于挑战
编者按:伴随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共享文化的周知度、接受度也正不断提升。较之共享单车、叫车的市场份额的版图已基本落定,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尚未形成割据之势,并有逐渐成为被公众关注且乐意尝试的出行新方式的势头。戈壁创投认为,汽车分时租赁当下是值得投资人、创业者去开垦的沃土。
客观上,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模巨大。目前, 共享单车、专车/快车、顺风车/拼车等出行方式已为消费者所熟知,使用转化率也较高;相比之下,汽车共享的使用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同时,据罗兰贝格相关数据显示,到2018年中国在汽车互联出行年市场容量有望由66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3800亿元,年增长率高达79%。 主观上,大众对汽车分时租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2015年初至2017年5月底,汽车分时租赁话题共产生44,676条,主要集中在行业新闻和使用感受上。 今年3月,随着关于多省公务用车推行分时租赁的相关新闻报道,引发了行业声量的高点。
尽管当前该市场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客服质量、平台使用体验、取还车的便捷性等等,但对于新兴行业来说,这些问题都在有望改善的合理范围内。给予具有颠覆式创新属性的新事物去发展完善的时间和机会,是包括戈壁创投在内所有希望拥抱未来的VC应当坚持的。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汽车分时租赁行业是戈壁创投长期关注的行业,也是未来重点投资的领域。
01、这是一个契机
气候问题愈演愈烈,全世界范围内推行低碳出行措施。根据交通委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分担率普遍仅在10%-30%之间,离有效解决群众的日常出行难题有着很大距离。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在中国,在依托于互联网链接的出行方式上,出现了爆发式的发展和快速的迭代。经过这几年的市场发展,目前消费者所熟知的出行方式已经包括共享单车、专车/快车以及顺风车/拼车等,这些服务的使用转化率也日益增高;而汽车共享尚处于用户熟悉期,其使用率目前并不算高。随着共享单车市场几分天下之的格局初步形成后,分时租赁逐渐成为了大家眼下关注的新焦点。再辅以车联网技术、移动支付技术的日趋成熟,互联网征信体系逐渐完善,我们观察到汽车分时租赁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已表现出逐步增高的态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中国的私家车保有量增速正逐年放缓,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公共出行的交通方式,这带火了一大批互联网出行领域的公司,像滴滴出行、摩拜单车等;而与之相反的是,持有驾照的公民数量却在逐年提升,已超过2.2亿人,并且增速不减——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自驾出行产生更多的兴趣,这为汽车租赁行业的发展会带来了契机。
近年来,“共享经济”“消费升级”概念快速被普通大众熟知,其衍生的新型创业领域的未来发展空间也正逐渐被验证 。一二线城市是分时租赁初期的主要目标市场,处于人生阶段相对稳定时期的80后是主力人群,以家庭出行、休闲娱乐和业务拜访为主,他们关注使用场景、消费意愿强、愿意去尝试新事物。对比当前网约车因其市场接近于垄断而导致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汽车分时租赁依靠价格优惠、便捷等优势,正获得了广大受众日益递增的青睐。
02、构建最强铁三角:车型、城市、取还车方式
汽车分时租赁是一个重资产,并对各项资产的运营能力要求极高的行业。同时,相比于出行市场的其他玩家而言,其产业链的复杂程度也是最高的。
戈壁创投针对国内现有的以汽车分时租赁作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根据使用车型、运营地区以及取还车方式三个维度对它们进行了大致的分类。之所以选取这三个维度,是因为它们是基于合理运营效率前提下,影响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商的成本结构模型的最大因素,而成本结构模型也反映出运营商对于各类相关资产的调度和处置能力,从而直接决定了运营商们是否能够将业务持续、健康、有效地开展下去。
图注:汽车分时租赁主营业务
从使用车型的角度来看,燃油车与电动车是现有的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商广泛采取的运营车型。根据调查研究,在国内现存的73家分时租赁运营商中,使用纯燃油车运营的只有5家,而其余的68家均采用电动车运营或者电动车与燃油车共同运营的方式。而运营商在车型选择上主要有三个标准:运营效率、成本结构以及政策走向。
对于燃油车而言,最显著的特征便是运营效率高。运营商可以参考借鉴传统汽车租赁的运营模式,且蓄能(加油)过程几乎不耗时,车辆几乎可以全天运营,如果用数字来衡量的话,燃油车的日均可使用率可以达到99%。成本方面,虽然停车成本与电动车无异,但油费普遍走高也给使用燃油车作为主打车型的运营商造成不小挑战。以北京为例,燃油车(奔驰Smart)每百公里耗油约7升,约合人民币39元。同时,政策方面对于燃油车的导向性较低,鼓励低碳绿色出行。
对于电动车而言,运营效率相比于燃油车偏低,且前期充电桩等配套基建设施需统一准备,每天车辆需要充电蓄能,快充3小时左右,但对车辆损害大且快充桩价格不菲,慢充则需要5-8小时,车辆无法全天运营。如果用数字来衡量的话,电动车的日均可使用率只有60%-70%;成本方面,停车成本与燃油车无异,但电费相较于油费更加便宜。然而在一线城市,公共用电+服务费的价格与油费差别不大。以北京为例,电动车(北汽EV160)每百公里需要耗电13度左右,收费为1.2+0.8元/度,约合人民币26元(冬季开空调耗电更多)。同时政府目前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电动车运营商而言是一大利好。
从运营城市的角度来看,各地政府对于分时租赁的指导意见各不相同,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运营商是否选择其作为运营地区。同时,用户的教育成本、单车的经济模型等也是分时租赁运营商在选取运营地区的时候参考标准。对于资源型分时租赁运营商而言,供给方的资源集中区域也会成为其选择运营地区的重要标准。而对于创业型分时租赁运营商而言,市场化因素则成为其选择的关键。
一线城市的优点在于用户的教育成本更低,且受关注程度高,具有很好的协同示范效用。但是缺点也同样明显,一线城市的各项运营成本都远高于二三线城市。对于一线城市周边城镇和二三线城市而言,运营车辆的经济模型更为健康,各种配套设施的成本更低,但是规模效应却无法与一线城市匹敌。
从取还车模式的角度来看,现有的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商大致采取3种不同的取还车方式:A to A, A to B, X to X,即固定同网点取还车、固定异网点取还车以及随机还车。三种不同的取还车模式从不同的角度看,各有利弊。
图注:取还车模式分析
01、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目前分时租赁运营商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从用户端收取的车辆使用费。收入来源相对比较单一,且需要大规模铺量后才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如何扩展收入的来源是分时租赁运营商需要重点关心的问题。
02、线下运营压力大
分时租赁是一个极度重视线下运营,也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这要求团队既具备传统汽车租赁行业的从业经验,同时兼具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基因,并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而且前期开城铺车等扩张的速度会比较慢,对运营商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03、利益相关方关系繁杂
分时租赁的运营商作为整个产业链环节的中游,其承接上下游关系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如何能够从车厂、甚至车辆中间商(融资租赁公司、汽车电商等等)那里以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合理的租约拿下车辆,并在下游与各资源商和服务商进行有效地协同合作,皆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04、风控及残值处理
目前整个征信体系及评估系统并不非常完善,在用户租车的过程中存在车辆丢失、被破坏及用户不当驾驶行为。运营商需要找到好的方案去预防或者处理此类问题。同时,运营商还需考虑车辆在使用到期后如何以更高的残值进行处理,以将公司的损失降到最低。
1、梳理商业模式
根据企业自身定位及资源优势,找准城市定位,选准车型,选取适合的车、桩、位获取模式,不断测试模型,捋清商业模式 。
2、扩大用户规模
提高用户接受程度,扩大B端、C端用户规模;
合理定价,体现分时租赁去人工的价格优势;
提高用车便捷性——取还车便捷性;
提高驾驶感受,保持稳定车况,提升车内环境,拓展附加服务
3、降低运营成本
分时租赁涉及车、桩、位、线下运营等诸多环节,投入成本高,运营企业需进一步降低成本,以实现持续运营。整合产业链资源:整合上下游车、续能、位、技术等资源,以降低成本及运营难度提升运营能力——提高用户用车体验,控制运营成本,依赖于运营能力的提升;
形成规模优势:形成规模优势才能真正便捷用户取还车,带来边际成本递减,并具备更多盈利想象空间。
作为刚起步的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虽然挑战巨大,但一旦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运营商开始规模化的进行扩张,未来有希望诞生下一个滴滴级别的创业公司。
本报告主要内容来自:戈壁创投刘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