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三度更换高管,组建3000研发团队,碧桂园的800亿机器人生意怎样了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自2018年房产巨头碧桂园宣布进军机器人领域,至今已经两年的时间。

5年投入800亿、业务“三架马车”之一、校企合作、机器人餐厅、数千人团队、数千项专利申请、数十项投放测试……

碧桂园的跨界玩转得轰轰烈烈。

然而,以高周转著称的房地产巨头,进入高科技领域后的“水土不服”也是有目共睹的。除了经营管理、研发成果持续受到质疑,高管变动也是十分频繁。根据报道,2020年2月下旬,碧桂园内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碧桂园的全资机器人子公司博智林的执行总裁张志远被调任为湖南区域总裁,下一任总裁至今悬而未决。

有内部知情人士向投中网表示,碧桂园有稳定的组织架构,执行总裁的调任对机器人业务没有影响。但要注意的是,这已经是碧桂园在短短2年内在机器人业务上第三次易帅,前两任执行总裁更是机器人业内的顶级专家,纵使碧桂园“不差钱”,也没留得住这些来自全球顶尖企业发那科、西门子的人才。

这些无疑都给碧桂园的机器人业务打上了一个问号。

“Boss杨”和他的机器人梦

谈及碧桂园跨界做机器人,必然要提到碧桂园的掌门人杨国强。

杨国强出生于1954年,祖籍广东顺德北滘镇,那里也成为了如今房产巨头碧桂园的总部所在地。

杨国强自幼家庭贫困,据说17岁前没有穿过鞋,上学只能光脚走路。杨国强18岁辍学回家务农,后在哥哥的帮助下进入了一家建筑公司,花了十多年时间从底层小工一路做到了包工头,之后晋升为该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除了踏实肯干,杨国强身上也有敢为人先的胆识。1992年,杨国强和几位同乡合资将建筑公司买了下来并成为大股东,从此晋升为“Boss杨”,一步步打造出了如今的地产巨头碧桂园。

就是这样一位白手起家的地产企业家,对机器人制造却有着极大的兴趣。据媒体报道,杨国强是央视《我爱发明》栏目的忠实粉丝,还曾将节目中的农民发明家请到了碧桂园的总部做分享交流。

颇具实干精神的“Boss杨”也并没有把机器人仅停留在兴趣层面,而是直接上升到了公司业务。2018年5月,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刘宁在一场业内高峰论坛上正式官宣:“现在我们老板(杨国强)要干两件事情,一个是现代农业,一个是智能制造,他自己亲自干。”其实在同年3月,碧桂园已经在总部举办了机器人产业的博士专场招聘会。

自此,碧桂园的机器人业务仿佛坐上了火箭。官宣一个月后,碧桂园深圳机器人产业园揭幕,同年7月,碧桂园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博智林机器人公司,9月在顺德建设机器人谷,12月博智林与清华大学共同建立了机器人联合研究院。

在机器人谷建设之际,杨国强曾在公司内部会议上表示,5年内要在机器人领域投资800亿元人民币。2019年初,杨国强又提了个小目标:希望机器人可以在当年完成量产前的试运营,并于2020年大量投入使用。几乎同一时间,碧桂园明确了地产、机器人、现代农业为未来三大重点业务。

一年多时间过去,机器人业务的重视程度有增不减。2020年3月27日,碧桂园披露了2019全年业绩报告,其中,2019年投入机器人业务光研发费用就高达19.7亿元。另据知情人士透露,相较于现代农业,机器人业务更受杨老板的重视,如今杨老板基本都在机器人总部的办公室办公。

“碧桂园速度”跑步进入机器人领域

机器人被称作“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项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装备。相比于房地产开发,机器人制造的技术难度和业务逻辑显然是完全不同的。

然而,敢想敢干的杨国强却在用“碧桂园速度”要求机器人的研发速度。据报道,杨国强在公司内部会议中要求博智林2个月就完成一项机器人项目的落地。投中网从碧桂园员工处了解到,一个碧桂园的售楼大厅最快也要2个月才能盖完。换句话说,用盖一座售楼大厅的时间完成一项机器人项目的落地,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

但碧桂园却“做到了”。2019年4月,成立不到一年的博智林已经有了地面铺贴机器人、墙纸铺贴机器人、砌砖机器人等十几款建筑机器人完成样机研发并进入工地测试,还得到了央视的报道。

“碧桂园速度”果然名不虚传。

此外,碧桂园披露的2019年业绩报告中也包含了多个令人惊讶的数字。根据报告,碧桂园的博智林机器人项目自2018年7月启动以来已经招募了3256多名国内外研发人才,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50款,其中32款已投放工地测试,累计递交专利申请1843项,获授权327项,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

数千名研发人员、数十项在研项目、上千项专利申请……一串串数字背后,不可否认的是碧桂园机器人业务在资金和人员上下足了本,但实际成果恐怕不能从单凭这些数字来判断。

“专利的数量并不能作为评判技术的依据,实际情况更多要看市场应用的情况。”某机器人制造行业人士告诉投中网,“现阶段的机器人制造都是基于已有技术,主要攻克的难关是应用这一环节,目前机器人应用的效果还比不上人工。”

关于机器人的应用情况,碧桂园2019年报中提及已有32款建筑机器人投放工地。对此,知情人士向投中网透露,32款建筑机器人目前还在申请专利阶段,不方便对外输出细节,后续产品量产后会逐步对外输出。

而据另一知情人士透露,现阶段碧桂园建筑机器人的试用主要限于相对简单的工种,或尚未涉及主结构相关的操作。比如水泥浇筑后需要工人手工打磨的操作,可以换成机器人作业;再来就是一些简单但高危的工种,比如外立面贴瓷砖,也就是在大楼外侧贴砖的工作可以交给机器人。

“技术很难速成,想要追求速度就要不断投入更多的资源。等到成本降下来,建筑和机器人的结合应该是能做到的。”该知情人士认为。

除了建筑机器人,碧桂园也跨界了餐饮行业。2019年5月,碧桂园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2020年1月,千玺机器人餐饮团旗下的机器人中餐厅在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商区开业,装修风格科技感十足。

机器人迎宾,云轨送餐,90秒制作一个汉堡,三分钟摇出一杯鸡尾酒,五分钟炒出一道菜……整个餐厅从配菜、烹制、传菜的全部环节都可以由机器人完成。

广州素有“美食之都”美称,机器人烹饪的菜品能否满足饕客的口味将是一大问题。为保证口味,碧桂园邀请了顺德十大名厨参与了餐厅菜品的前期研制。根据大众点评显示,该餐厅人均约71元,评分4.06,招牌菜除了牛肉汉堡等西式快餐,还包括清蒸笋壳鱼、盐焗鸡、均安煎鱼饼、双皮奶、顺德四杯鸡等不乏顺德名吃在内的中式菜品。

目前这家店面已经恢复营业。

此外,疫情也意外让武汉成了碧桂园餐饮机器人落地的第二站点。2020年2月14日,千玺研发的煲仔饭机器人抵达武汉,为一线医护和隔离人员免费提供24小时煲仔饭配餐服务。据悉,一台煲仔饭机器人能同时烹饪36个煲,1小时能完成近120份煲仔饭。

机器人业务“群龙无首”?知情人士:没有影响

不论是恒大造车,还是碧桂园造机器人,虽说都是地产巨头玩跨界,但路数却是截然不同的。

恒大试图用庞大的资金完成产业链的整合,通过“买买买”打造自己的汽车品牌,碧桂园则是更加直接的“人海战术”。截至2019年12月,博智林已经成立了8大研究院和2大事业部,组建了超3000人的研发人才团队,其中博士、硕士的占比超过了31%

博智林高管的频繁调动似乎更加引人关注。据报道,,2020年2月碧桂园内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博智林的执行总裁张志远被调任湖南区总裁,下任执行总裁的人选至今悬而未决。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博智林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已经是第三次高管变动。

博智林的前两任执行总裁分别是沈岗和周小天,这两位都是机器人行业的顶尖技术人才。沈岗在加入博智林之前,曾是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发那科的机器人研究所机器人事业本部总工程师,2018年7月,沈岗正式入职博智林担任执行总裁,但任职不到一年时间就于2019年5月离职。

几乎是同一时间,世界500强公司西门子的高管周小天放弃了终身制高管职位,接棒沈岗担任执行总裁,并表示加入博智林是为了实现梦想。但好景不长,梦想的力量只让周小天坚持了4个月,2019年9月周小天便离开了博智林。

2019年初,时任碧桂园副总裁的张志远于被“空降”博智林担任执行总裁。与前两位执行总裁不同,张志远此前并无机器人业务的相关经历。在博智林担任执行总裁期间,张志远重点推动了公司与高校的联合。目前,博智林已经与清华大学、兰州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达成了战略合作。

对于当前博智林“群龙无首”的情况,博智林内部知情人士向投中网表示,公司有稳定的组织架构,执行总裁的调任对机器人业务没有影响。

几度易帅背后的具体考量不得而知,但从一定程度反映出了地产巨头跨界高科技产业是否面临“水土不服”。

不论是造车还是机器人,地产巨头取得成功的关键,或许并不是资金和人才投入多少的问题。能否真正尊重技术创新的价值,能否在管理理念上完成蜕变,或许才是跨界成败的关键因素。

不管怎样,杨国强对于机器人业务还是寄予了很大期望。

在碧桂园2019年业绩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希望能将机器人应用与先进建造技术相结合,并最终形成全球领先的智慧建造能力。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机器人为我们昼夜不停地建造安全、健康、美观、经济、适用和耐久的房子,还将被应用到物业管理、乃至衣食住农的方方面面。”

推广:猎云银企贷,专注企业债权融资服务。比银行更懂你,比你更懂银行,详情咨询微信: zhangbiner870616 两年三度更换高管,组建3000研发团队,碧桂园的800亿机器人生意怎样了 ,目前仅开通京津冀地区服务。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