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联合资本投资副总裁焦梦津:人工智能创业者更应该去研究需求
10月16日,在FUS猎云网2020年度人工智能产业峰会上,在由猎云资本乐华伟主持,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企业,助其价值增长》为议题的高峰论坛上,松禾创智董事总经理姜欣、众盟科技商业产品副总裁傅强、佳都科技战略经营副总裁赵辉、VIPKID首席AI科学家包英泽和金沙江联合资本投资副总裁焦梦津就论坛议题发表了精彩观点。
金沙江联合资本投资副总裁焦梦津表示,寻找人工智能领域的蓝海市场,一个核心就是需求大于供给。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新需求,之前很少呈现,所以在这里面的玩家很少。第二种是需求本来就存在,但是有一些外部影响让这个需求扩大了,导致供给不足,会又创造出一个新的蓝海。
他认为,在一个动态的市场里,需求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在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市场里,一片蓝海蓝不了多久就变红。作为投资机构,一方面他希望能去挖掘出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非常关注所投资的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
对于人工智能创业者,他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在过往看项目过程中,焦梦津发现,很多AI项目想去跨领域拓展业务,但比想象中难很多。在他看来,如果一家公司的核心市场规模比较小,它很快就能摸到天花板,后面要靠横跨行业实现下一步的成长,这样很容易掉到“坑”里的。
二是,由于许多人工智能创业者多是技术出身,习惯从技术角度思考问题,他建议“满足需求的手段几乎是无限的,永远在变化,这几年是AI,再过几年会是什么谁都不知道。但是这个需求是非常有限,而且是非常稳定的。如果我们能把这个需求理解清楚,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三是,在整个融资环境及经济大环境下,。因为AI企业大部分研发成本很高,人才很贵,研发过程中涉及到其他的成本也很高。所以,企业应该思考怎么减少一些内耗,让珍贵的人才和资源能够物尽其用。
10月16日,FUS猎云网2020年度人工智能产业峰会在北京金茂万丽酒店隆重举行,近百位知名资本大咖,独角兽创始人、创业风云人物及近千位创业者共聚一堂。
本次峰会由猎云网主办,猎云资本、企业管家、猎云财经、锐视角协办。峰会以“AI UP!”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通过展示多领域多维度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以及分享讨论AI在不同场景中最新落地应用,展现人工智能产业落地应用的最新成就;并围绕人工智能产业的“进击”与“破圈”,探讨AI技术如何为产业赋能。
以下为圆桌论坛分享实录,猎云网整理删改:
关于寻找蓝海市场,我个人对蓝海市场的看法,基本上一个核心就是需求目前还是大于供给。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需求确实是新的,之前很少呈现,所以在这里面的玩家很少。第二种是需求本来就存在,但是有一些外部影响让这个需求扩大了,导致供给不足,又创造一个新的蓝海。
可以举两个最近投资的例子,去年我们投了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叫做踏歌智行,它跟传统做自动驾驶的公司不太一样。传统自动驾驶大部分的企业主要是集中在开放公路以及简单园区的自动驾驶,踏歌智行做的是矿山自动驾驶,包括露天煤矿和金属矿等。为什么会有这样需求出来?首先是因为这几年由于矿车司机招工难度在急剧上升,带来整个管理成本增加。其次是安全隐患带来的隐性成本增加,使得这些场景对自动驾驶的需求突然变得急迫起来。
而现在这个领域有积累的企业,包括在客户资源等有多年积淀的公司是比较少的,所以就创造出一片新的蓝海。
另外今年在疫情期间,我们投了一家营销自动化公司,它是做AI大数据自动营销,这个话题其实已经谈论了近10年了,但市场一直都是不温不火。到了今年,在疫情和整个经济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很多企业突然发现自己对数字化精准拉新和不断运营存量客户的需求突然变得更加紧迫,使得整个市场的盘子变大了。虽然这里面已经有一些玩家,但是相对现在快速增长的需求而言,我认为这也是创造了一片蓝海。
其实中国是一个非常动态的市场,变化非常多,像这种新的需求的出现,需求的改变,我认为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
另外一方面,中国也是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市场,一片蓝海蓝不了多久就变红。我们作为投资机构一方面希望自己去发觉新的机会,另外一方面也非常关注我们所选中的这家企业能不能在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中依然保持自己的优势。
因为AI技术的问题,需要训练的数据集,需要针对场景的优化,甚至有一些硬件上的“know how”。其实我在看项目过程中发现,挺多AI项目想要跨领域拓展,其实比想象中难很多。像工业监测领域,设备长的一样、原理也一样,但是真正深入到不同产业,面临不同客户,客户的诉求和你能力的输出差异是非常大的。我觉得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坑,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我们在早期的时候,如果这个公司它的核心市场规模比较小,这个公司很快就能摸到天花板,后面要靠横跨行业实现下一步的成长,这个还挺容易掉到坑里的。包括创业者在内,早期在选择核心市场的时候还是要比较小心一些。
我有两个建议,第一个稍微宏观一点,第二个具体一点。第一个因为我发现很多人工智能企业的创业者,尤其是老板,很多都是技术出身,很多都是技术大拿,习惯从技术角度思考问题,拿着锤子找钉子。我觉得作为创业者而言,应该把身份转换过来,更应该是去研究需求、理解需求。
在这个世界上,满足需求的手段几乎是无限的,永远在变化,这几年是AI,再过几年会是什么谁都不知道。但是需求是非常有限,而且是非常稳定的。如果我们能把需求理解清楚,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个涉及到最近整个融资环境,以及咱们现在经济周期的问题。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创业者,尤其是AI企业,应该在研发管理上做的更加精细一些,比如我们的流程怎么样去做,职能边界怎么定义好……因为AI企业大部分研发成本很高,人才很贵,研发过程中涉及到其他的成本也很高。我们怎么样能够把内耗减少一些,让珍贵的人才和资源能够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