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收购并在苹果手表设计团队工作的3年中,他从苹果公司学到了这8条成功之道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被收购并在苹果手表设计团队工作的3年中,他从苹果公司学到了这8条成功之道

猎云网(微信号: ilieyun 被收购并在苹果手表设计团队工作的3年中,他从苹果公司学到了这8条成功之道 )】8月17日报道(编译:堆堆)

苹果在2010年悄无声息地收购了Messerschmidt的初创企业。

之后,Messerschmidt加入了苹果手表的设计团队并成为了设备新传感器技术设计团队的负责人。我们如今知道的苹果手表中的心率传感器就是Messerschmidt及其团队的设计成果。由于健康和健身成为了苹果手表最主要用例,Messerschmidt自然在苹果手表总设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还定期与Jony Ive的工业设计团队进行交流。此后,Messerschmidt开始创建自己的公司Cor。

以下内容是他在苹果三年来获得的一些关于设计、合作、保密性以及苹果处事方式的相关经验。

经验一:如何与 Jony Ive 的工业设计团队一同工作

我自己是一个设计师。我主要负责开发产品新技术。我的团队和我是需要去抓住创意的人。我们通常会说:“我们认为这是可行的。”然后就会由许多拥有专业技巧的工程师去进行开发,他们会努力将创意变成现实。

被收购并在苹果手表设计团队工作的3年中,他从苹果公司学到了这8条成功之道

苹果手表最初的很多理念都关乎用户体验。用户会用这款产品作何用途?什么样的功能可以将这款产品变得实用?对于技术专家来说,这是我们要发挥创造力的地方。

我负责心率传感器的设计。但是出于设计上的限制,想让传感器起作用并没有这么简单。

说一则趣事吧。在一次会议中,我提出将手表中的传感器放置在腕带底部,因为腕带底部获得的读数要更加精准。但是设计团队很快说道:“这不是设计趋势,也不是时尚潮流。我们希望表带是可以更换的,所以腕带中不可以有任何传感器。”

后面的一次会议中,我又提出让Apple Watch的传感器以更加紧密的佩戴方式与手腕接触来获得更精准的读数。设计团队的答案又是“不行”,他们表示:“这不符合人们佩戴手表的方式,他们需要手表松软地贴合在手腕上。”设计团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迫使你去想出新的解决方案。

苹果一直秉承“专注用户想法”的理念。如今,亦是如此。

对于我参与设计的心率传感器部分,我非常自豪。因为很多人都认可这是苹果产品中最精确的传感器。如果你有关注到Fitbit遭遇的困难境地,你一定也会这样认为。但别错误理解我的意思,Fitbit很出色,但他们如今正面临心率传感器精确性相关的诉讼。他们没有成功将创意与用例结合。  

经验二:愉悦感>尖端技术

如果你看一看iPhone或者iPad这些产品,你会发现这些产品中并未含有多少全新的技术。它们的魅力和技术创意本身并无太大关系,重要的是它们传递给用户的价值。新技术的创意时有出现,有时它们甚至早于苹果的产品。

虚拟现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苹果还没有加入虚拟现实的热潮?这是因为没人知道虚拟现实是否可以真正造福大家。苹果关注的是那些能造福所有人的产品。

还记得之前关于3D电视的各种宣传吗?据称这将改变我们看电视的方式——我们都会带着3D眼镜,电视里会播放3D电影。然而这不过是夸张的宣传罢了。没有人相信此话。苹果如今在3D电视领域仍处于旁观者状态,这与对VR的态度如出一辙。

经验三:所有的事情都很重要,但并非每一件事都一样重要

我记得在苹果的时候,一些人错误理解了这句话,还有人获得了一些错误的经验。过去,我常常听到苹果工程师从Steve Jobs的做事方式中总结出了这样一条精髓——那就是你必须给予每件事相同的注意力。如果你有一个设计方案,与此相关有一千件事需要你去考虑,一些人就会宣称你必须给予这一千件事同样的注意力。这完全是误解了Steve Jobs的方法。并非所有事都同等重要。

经验四:习惯被否定

苹果和硅谷的其他公司有一些不同。有些时候,公司员工会时不时感到挫败感。这是因为如果你是一位工程师,而你又没能提供所需要的设计、产品、雅致以及美观,那你会时常感到挫败感。苹果光是在库比蒂诺就拥有12000名工程师,因此毫无疑问有很多创意都会打水漂。不妨想想有多少创意能最终落实成产品吧!这个比例相当低。因此,很多工程师都为此而备受挫折。

这也是Steve Jobs的魅力所在。除非这是一个特别牛逼的产品,否则你就得不停地去拒绝。这也是我学到的经验之一:

被收购并在苹果手表设计团队工作的3年中,他从苹果公司学到了这8条成功之道

图为苹果首席设计师Jony Ive

经验五:苹果追求保密性

Steve Jobs关于保密给出了很多明确的理由。他想要在产品宣布时引起极大反响。同样,保密性可以帮助苹果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经验六:工程师VS营销人员

如果你与苹果的工程师谈话,他们会这样说道:“我们全权负责,营销部门没啥权力。”以及另一句话:“苹果根本不需要营销。”然而在Infinite Loop场馆中充满了营销人员。我很好奇这些人究竟是干什么的。之后我与一些营销人员进行会面,他们会这样说:“呵呵,我们全权负责苹果的相关决策,那些工程师根本没啥决定权。”

你可以将此事归结于Steve Jobs。他承认工程师与营销人员无法好好相处,这是因为两者的思维模式不同。我无从求证这一点,但我认为Steve Jobs是有意识地使得两者之间的交流减少到最低。所有的事情都经由委员会、行政团队之手。因此,这样的公司架构可以让彼此双方认为自己才是大权在握。

但不管是工程师还是营销人员,他们都不听从行政团队的命令。双方创意成功的几率对半,时不时会冒出一些神奇的创意亦或是产生大量的资源。

经验七:苹果的公司架构就像是一个初创企业

苹果内部不存在业务部门。它仅有一个利润中心。因此这意味着苹果不会让10个人分别去计算同样的数字——营收或是成本等。这完全不同于其他的科技公司。大家都没必要去争夺资源,钱都在一个口袋里。

工程师也不必担心预算的问题。他们只需要说他们想做什么,利润中心就会给你答案。就拿团队的人数来说吧。如果你需要再雇佣五个新员工,年度预算会决定你可以雇佣两个人。亦或者你打算雇佣十个人,年度预算会告诉你你可以雇佣更多的人。

事实上,你不妨想想初创企业。你会发现初创企业拥有和苹果一样的架构。因此,苹果也许找到了一种让大公司像初创企业一样运营的方式。初创企业中没有不同的业务部门,每个人都对财务享有一定的权力。

如果你去哈佛商学院并且表示你想要凭借一个利润中心去经营一家拥有相同年营收的公司,他们会告诉你:“这不可能行得通的。”而苹果的存在就是活生生的打脸案例啊。苹果只采用一个利润中心的做法是行得通的。我相信根本原因在于公司的架构。苹果要比以前经历更多困难的时间,但是我相信这样的公司架构一定能带领他们继续取得成功。其他的公司架构不一定能行得通。

经验八:Jobs的思维方式无法定义

要想去概括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苹果确实有些费劲。Jobs在2011年由于胰腺癌并发症过世了。之后有很多人尝试去提炼Jobs职业生涯中的精华。他们想要去概括这些经验并以此来训练未来的高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会说他们的方向不对。如果你认为自己可以训练一个人以某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那你就错了。

你也许还会想起当Jobs过世之后大家的诸多言论,比方说“苹果能继续发展吗?”、“有人有能力来取代Jobs的工作吗?”。我只能说这些争端悬而未决,不过至今为止我认为一些迹象已经倾向于表明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毕竟乔帮主怎么会有第二个?

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206222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猎云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iwatch苹果手表苹果手表手机收购技术团队苹果手表表带苹果智能手表苹果手表功能苹果手表2手表收购收购团队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