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火产业园,正在批量制造机器人独角兽
听说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已有项目先后晋升为独角兽,还有不少项目正在被投资人抢投,更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家投资人纷至沓来,郭小平也来了。
郭小平是国内非一线机构的一名普通投资人,他说,“现在投机器人,不来松山湖看一看似乎不全面,也不太专业。”飞机降落到深圳宝安机场后,郭小平打车到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半个小时后,他看到不少建筑坐落在葱葱郁郁的树荫中,脚下好大面积的松山湖湖面平静无波。
来之前他查阅了资料,松山湖占地约8平方公里,周边有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在前面约11平方公里的地界上,孵化出不少明星企业。
云鲸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投中网此前报道过,这家扫拖一体机器人企业在2020年初的估值是4亿人民币;一年后的2021年初,涨到了10亿美金(60-70亿人民币),1年涨了15倍。估值是一个层面,投资速度与阵容又是另一个层面。
云鲸去年6月份完成亿元级C轮融资,但仅在2个月前才刚刚交割完B轮;3个月前做完A+轮。红杉、高瓴等纷纷抢入自不用说,字节跳动的积极性也在其中尽显,不仅投了A+轮,还入了C轮。
同样类型的事情发生在松山湖另一家机器人企业——海柔创新身上,这是一家专注于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的公司。
今年9月末,海柔创新完成超2亿美元的D轮融资,由今日资本领投,红杉中国、五源资本、源码资本、联想之星、零一创投跟投;而就在4个月前的5月份,它才刚完成C轮融资,五源资本领投,红杉中国和源码资本等跟投。相似的故事是,6个月前,海柔创新交割完B+轮融资。
也就是说,海柔创新与云鲸,都是在半年之内完成3轮融资,融资数额不小,还都是头部机构入场。这样的状况令人咂舌。
被红杉中国与五源资本看中的,也不止这一家。松灵机器人是一家主要生产移动机器人底盘的公司,他们的团队也在这里。今年7月份,它完成了亿元级A轮融资,红杉、五源还有祥峰投资中国基金与HKX入场。
另一家企业叫本末科技,也在五源资本的布局范围中。在2021年5月完成的Pre-A轮融资中,五源资本作为领投方,奇绩创坛与大米创投跟投。本末科技做的,是服务于家用机器人、工用或商用机器人等。
看来,这里有一个机器人产业集群,郭小平踏着这股松山湖机器人企业被抢投的风口,也来了。
产业基地
上述四家企业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并未被大众熟知。如果列个单子,上面的名字还有:李群自动化、固高、霍曼科技、恩拙科技、逸动科技、胡桃智能机器人等。从2014年东莞机器人产业基地成立至今,已有60余家企业在此被孵化,成活率为80%。
为什么这里会变成一个备受投资机构青睐的机器人产业集群,要讲核心要素的话,首先应该是人,核心人物、找人、培养人。
打开机器人产业基地相关推文,发现人才招募一直是他们的核心内容。一推文中写道:“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想法天马行空,难以被所有人理解,不妨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试一试。在这里,再疯狂的想法都有被实现的可能。”
招揽人才是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创始人李泽湘的头等大事,他不仅多次强调,自己更变身行走的广告机,因为在建立基地、孵化企业的过程中,他最大的感受就是人才匮乏。
他说,“中国机器人行业想要赶上日本,至少还需要4000个汪滔”。汪滔正是李泽湘在香港科技大学任教时的门徒,2006年汪在深圳民房埋头苦干、在李泽湘教室外无助等待两小时时,应该想不到自己日后做出的大疆将会在消费级无人机行业占领统治地位。而李泽湘想做出4000个大疆。
郭台铭曾经问李泽湘,如何发现年轻人未来一定能做得好。他回答说,“我有两个经验:第一,看他的眼睛是否发光;第二,让他做一件事,好的人才会马上行动,第二天把你的想法做好,甚至提出他不同的探索。”
眼里会发光,就是热情与创意。李泽湘希望高中生、初中生也可以来基地分享、实践,“初、高中生的创意一点都不差,经过这么一个梦工厂的环境,他们的想法和创意也能变成一个很好的产品或者是一家公司。”
找到有想法的年轻人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花时间了解年轻人的兴趣点与专注点,例如汪滔喜欢航模是他做大疆无人机的原动力。
但感兴趣与想做的东西并不一定能与市场结合,接下来必不可少的是市场调研、行业调研、供应链调研。
李泽湘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这些做完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了,即探索阶段。我们会给他一小笔经费,让他做一年左右的探索,他一般会做出一款样机,迭代两三次,然后参加展会、拜访潜在客户。这一阶段过去之后,差不多可以注册公司了,我们会鼓励他注册一家公司,再给一笔经费支持。”
李泽湘一直致力于人才培养,这也是他口中的“学院派创业”。2016年3月,基地与广东工业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联合成立粤港机器人学院。他在课程体系、实践活动上做了很多改革;他还喜欢选择交叉学科的学生,培养他们。大学两年后,机器人学院的学生全部来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基地要从公司请工程师给他们上课。
资金支持从哪里来?当初云鲸与大疆都得到李泽湘与其他几位老师的支持。2014年9月,松山湖产业基地的股东正式成立了“清水湾创业天使基金”,还联合红杉资本与高瓴资本一起提供创业基金。
在采访过程中,基地行政负责人告诉投中网,这是一整套还没有被完全总结出来的体系,其中有对硬科技、产业、商业的理解,还有工程师文化、能力、视野,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实践转化。
李泽湘推崇硅谷著名创业家作者Eric Starup(精益创业)一书中的思路,即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完成从创意、到样机再到市场的多次迭代,这也是他一路走来的体会。
“科技创业尤其是硬科技创业没有什么捷径,每一次迭代包含多个阶段性的样机试制,一个成功的科技产品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杀出来”,李泽湘在一次演讲中分享。
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的设置就以此为核心,那位行政负责人说,“在这里,Idea不会只停留为概念,你可以快速把它变为一个样机或者实物,拿到目标人群那里做测试、得到反馈,然后回来迭代。”
基地有15000平方米的共享孵化研发空间,做研发、写代码、讨论测试在这里进行;有24000平方米的共享中试车间和实验室,Idea与实验室中做出的样机要在中试车间接受严格检验,幸存者才可以大规模量产。
2014年,李泽湘与原港科大工学院院长高秉强、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甘洁2位教授一起建立了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得到了东莞市政府和松山湖管委会的支持。
李泽湘的定义是,松山湖是一个实践基地,以科技创业和机器人创业,检验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怎样去学习,能在科技创新的路上走得更远。但技术只能上第一个台阶,上第二个、第三个台阶要看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融资能力等一系列的叠加。
关于为何坐落在松山湖,李泽湘在一次采访中坦言,“大疆为代表的的这批项目起来后,深圳的土地、房租成本也越来越高,我们希望能找到更宽阔的一些空间,就到深圳周边的光明、坪山,甚至珠海等地考察,一个比较偶然的机会来到这里。”
而松灵机器人在接受《知识分子》采访中提到,供应链资源是东莞地区的一大优势。“松山湖毗邻的几个镇,通过高速路可以方便到达;几个镇都各有特色,比如寮步有最大的二手车城,旁边的大朗是最大的毛织城,凤岗是五金城,樟木头是电子城等等,这样的供应商有聚集性,采购非常方便;像电子方面,从深圳的华强北寄东西,一天就到了,特别适合硬件创业。”
李泽湘破壁
1999年,李泽湘就尝试把实验室的一些科研成果与珠三角的产业做结合,他还提出“高科技、全球化、员工持股、风险投资”的硅谷模式。毕竟在那时,互联网这个词对中国人民还很陌生,大部分人只在报纸上见过这个概念。
李泽湘的想法听上去也简单朴素——通过企业将研究成果商品化。
他的第一个项目是把机器人的一款控制用到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那时是新课题,之前多是从外面采购标准装备,但伴随很多制造工艺的本土化,装备制造也要开始本土化。
他与团队用一些标准的运动控制零部件,花了5年多时间做运动控制技术培训、向企业做理念推广,2005年产品发展起来,这就是固高科技的诞生。就这样,一直深处其中的李泽湘见证着深圳乃至珠三角装备产业的发展。
作为对外开放大门打开时的第一批幸运儿,美国铝业公司访华时为感谢中国的款待,将培养2名本科生作为答谢。1979年,当时18岁的李泽湘刚考入中南矿治大学(即中南工业大学前身)被选中到卡耐基梅隆大学就读,就此开启他的美国求学之旅。
在1980年代,渴求新知的农村小伙对美国高效的批判性思维着迷,他喜欢做研讨会、去辩论,他也逐渐学会独立思考。那时候,他就发现创新人才的出处不该是普遍看大学就业率或者国际排名。与此同时,工程师文化、创新思维开始贯穿于他的思考与实践。
李泽湘1992年自美国回国,到香港科技大学任教。在此之前,他曾在卡耐基梅隆大学留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研究生,毕业后又去麻省理工学院工作一年,纽约大学任教三年。
1998年,港科大应内地邀请派不少教授去深圳参与企业合作,没多久,缺乏实战经验的教授纷纷撤回来。李泽湘热衷实践,觉得这是个好机遇。1999年,他与同事联合创立了后来国内运动控制领域的知名企业——固高科技,担任董事长。
从那时到现在,他一直坚持不懈在做的事情是——突破智能硬件领域里的产学研模式、以及对工科教育的改革。2017年的演讲中,李泽湘多次提出要建“中国硅谷”,这也是有感于硅谷的创新让全世界受益。
这条路上,他走过不少弯路。一个与大疆同期孵化的半导体封装设备公司比锐科技做五六年后失败了;就教改而言,2010年,收到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邀请,李泽湘与港科大另外两位教授参与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的筹建,但由于办学理念不合,一年后三位教授公开宣布辞职,成为当时教育界最大风波。
除了南科大,李泽湘也曾先后在国防科技大、上海交大、哈工大都做过课程改革、新教材引进的工作,但受到一些束缚终究是没能大展拳脚。
直到2010年后,他在东莞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试验田,教育、产业可同时并进。他努力探索如何系统性培养出“乔布斯”,李泽湘认为,创新教育的最高成就是成功创业。
这个具有多重身份的人,穿着朴素,登山时总喜欢背着一个肩带磨损的破书包,来基地的学生们没见到他时,总有点怕他过于严肃、严厉,见到真人后,觉得朴素可亲。
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一位创业者很自豪,认为郭小平们还会纷至沓来,到松山湖找他们聊聊。
参考资料:
中国硅谷:松山湖边的机器人梦想. 邸利会. 知识分子
凿壁者,从伯克利到东莞. 吴云飞. 虎嗅
李泽湘:学院派创业与制造业破局. 李泽湘.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