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20年、车祸锁死门...日本制造,被揭穿了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什么东西凡是贴上“日本制造”的标签,似乎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几年前,国人去日本抢购马桶盖的画面历历在目,时至今日,日系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仍占据头等份额。

不得不承认,日本制造在很长一段时间有着不小的优势,人们也给予日本产品极大的信任。然而缓过神来才发现,日本企业被过度神话了。

上周,一辆雷克萨斯LM在高速上发生事故,这辆百万豪车在事故发生后,竟然车门锁死,车内车外都无法打开,最终导致1死2伤。

车祸锁门事件余热未了,日系汽车造假门又来了。

造假20年、车祸锁死门...日本制造,被揭穿了

8月2日,日野汽车向日本国土交通省提交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该公司数据造假行为至少从2003年就已经开始了,这些行为包括篡改尾气排放测试数据以及发动机燃油效率性能数据。

造假20年、车祸锁死门...日本制造,被揭穿了

日野汽车总裁Satoshi Ogiso公开向外界道歉,将这起丑闻归咎于企业文化,称过去管理方面的成功塑造了僵化的企业氛围。“给很多消费者带来了麻烦,我们真的很抱歉。”

熟悉的道歉口气,熟悉的鞠躬姿势。

用一句他们日本的俗语回应,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嘛?

专业造假20年

给日本汽车业再次抹黑的日野汽车,并非不知名小厂,而是由大名鼎鼎的丰田控股。

日野汽车有近80年的发展历史,早期和五十铃有着深厚的渊源,在1942年以前,两者还是一家企业。1942年,日野汽车开始独立运营,并于1946年启用Hino(日野)的名称,随后专注制造商用车。

造假20年、车祸锁死门...日本制造,被揭穿了

2001年8月,丰田开始控股日野汽车,并拥有其 50.1%的股份。至此,日野成为丰田旗下的卡车生产商,第二年,双方就联合推出了日本首辆燃料电池客车FCHV-BUS2。

虽然背靠日本乃至全球汽车行业巨头丰田,日野汽车仍然悄咪咪做违规的事。

早在今年3月,日野汽车被曝出,向日本政府提交的有关尾气排放和发动机燃油效率性能数据造假。

随后日本政府对日野汽车展开调查,并取消了其4款发动机和采用这些发动机的8种卡车和巴士的销售许可,就是不让卖了。

受造假和政府调查影响,日野大型和中型货车在日本国内销售量直接下降一半。目前日野汽车已经召回了2017年4月至今年3月期间生产的近 4.7万辆汽车。

8月2日,在收到最新的调查报告后,日本国土交通省要求日野立即召回已搭载了1种不合适发动机的车辆,包括大型卡车和客车两种车型,共计2.09万辆。

而在2016年,日本国土交通省调查尾气排放和发动机燃油效率性能时,日野汽车就提交了虚假报告,称不存在不妥的情况。

针对日野汽车数据造假的特别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日野汽车尾气排放违规,从2003年就已经开始了。

这意味着日野汽车在丰田开始控股的第三年就开始数据造假,已经持续了近20年。

明知造假会被发现,甚至影响企业发展,日野汽车为什么还要造假?

其实进入21世纪,汽车格局随着新能源的发展不断重塑,占据汽车工业半壁江山的日系车企也在不断寻求出路。

由于日本本土汽车工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压缩,部分企业为维持其市场竞争力,不得不用造假的方式欺骗市场,从而陷入信任危机的恶性循环。

也就是说,造假能够持续20年,在公司内部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一切均是为了利益。

日野汽车总裁 Satoshi Ogiso 公开向外界道歉,并表示他收到了丰田方面的消息,丰田章男指责日野的不当行为辜负了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

没有问题是鞠躬解决不了的

伴随着桩桩件件的事迹曝光,日本制造的“金字招牌”正在逐渐失色。

盘点一下日企翻车事件,一只手都数不过来。

说起造假,有着百年历史的三菱电机必须留名。

今年4月,日本三菱电机承认,其生产的变压器存在检验数据造假问题,且时间长达40年。

而在三菱集团旗下的项目中,造假的不仅仅是三菱电机,还有三菱汽车。此前三菱汽车被爆出将实际耗油量调低了5%-10%,而油耗造假带来连锁反应,则是非法篡改排放数据。

对此三菱的解决办法是鞠躬道歉。

其实从2016年开始,三菱集团每年就因为质检问题召开记者会公开道歉,至今已经有6年的时间。

所以没有问题是鞠躬解决不了,如果有,那就鞠两个。

去年2月,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曙光制动器工业公司被曝出质检数据造假,该公司日本国内工厂生产的刹车及零部件产品中,有11.4万项质检数据经过篡改或是编造。

曙光提供的定期报告产品总数为19.22万件,涉嫌造假数据占比近六成。这次的造假事件也波及了丰田和日产在内的10家日系车企,甚至产品链显示其造假行为至少可以追溯至2001年。这就意味着,造假行为同样持续了20年之久。

虽然承认了造假事实,但曙光方面及相关车企并未有召回的计划,而是声称在重新检查后认为产品性能没有问题。

对于波及到的10家日系车企的具体名称,曙光方面也没有公开。就好像是承认犯了错,但是不改。

曙光内部将问题归为了企业内部监管制度不健全,质量把控意识淡漠。对于公司社长在内的多名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也仅受到了降薪处罚。

去年,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均胜安全日本分公司曝光,公司从前安全气囊制造商高田收购的两家工厂中发现了1000份有关安全带测试数据造假的资料。

这两个工厂之前均属于高田旗下,聊起高田,也是“躬匠”大户。

这是因为由于高田安全气囊故障引发了汽车业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召回,影响达200多万辆车,涉及了丰田,本田,日产等,并且导致了多起伤亡事故。

除了这些零部件供应巨头以外,主机厂的造假也不含糊,2016年,三菱、日产和铃木汽车接连被曝燃油效率造假。他们的套路基本一致,认错态度积极,认真鞠躬道歉。

然而类似造假事件并未停止,仍层出不穷。

该跌落神坛了

依稀记得,“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

诚然,在几十年前,工业产品几乎是日本制造的天下,凭借精益求精的态度,日本企业的模式也被其他企业效仿。

但随着韩国制造、中国制造异军突起,日本制造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这就像是一个常年第一的学生,突然被其他同学追上,在虚荣心(利益)的驱使下,只能铤而走险作弊。

日本制造业到底怎么了?

人手短缺是重要因素,日本帝国数据库显示,劳动力不足已成为影响日本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整车及零部件零售业劳动力短缺企业占比高达65.7%。

此外,日本企业受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限制,大多缺乏创新的市场环境。

新能源汽车就是明显的例子,眼下几乎很多企业都在全面转型电动车,但日系品牌似乎仍然未能理清局势,正如丰田痴迷于坚持混动路线,认为混合动力才是新能源最终归宿。

在全球范围内,日系车的销量也在不断下降,包括丰田在内的8家日本车企,2022年上半年全球产量合计比上年同期减少6%至1142万辆。

从各个品牌来看,丰田同比下降6.1%至469万辆,本田同比下降19.5%至190万辆,日产同比下降23.9%至167万辆,马自达同比下降22.0%,斯巴鲁同比下降19.3%。

日系车企在全球产销下滑并非无迹可循,全球疫情反复,零部件供应受阻,都使得日本本土车企不断改变生产计划,前不久一代神车“马六”也被迫停止接收新订单。

频繁爆出的造假问题也在疯狂刺激着全球消费者的神经,从“工匠精神”到“躬匠精神”,一字之差,却反映出了日本制造行业地位的变迁。

1996年,财富500强榜单上的日本企业多达99家,与美国不相上下。然而昨天刚刚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上榜的日本企业数量已经下降到了53家,数量锐减近一半。

日本制造业,似乎再也回不到曾经的巅峰了。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