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陪伴式机器人囧境:AI很热,资本很冷,落地场景难求证
你的家中需要一台陪伴式机器人吗?
据统计,在过去3年时间里,国内家庭陪伴式机器人这一细分品类实现了从无到有和爆发式增长,截止到2016年年底,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品牌已有10余个,在这些家庭陪伴式机器人创业公司当中,融资规模最高的达A轮1亿美元,最快融资进度到B+轮,更多的新兴创业项目则是停留在天使轮和pre-A甚至未获融资。2017年已过去半年时间,人工智能对于消费市场的教育力度之大几乎前所未有,但目前该行业中尚未有新一轮融资事件发生,内部消息了解到,曾经的明星企业都面临着新一轮融资难度的加大,节奏推迟等问题。
如果资本态度能够折射出行业风向,家庭陪伴式机器人创业企业恐怕要经历第一波生死考验了。
家庭机器人在陪伴场景下扎堆
通过对市面上主流的家庭陪伴式机器人进行盘点,我们不难发现,在家庭这一垂直应用场景下,小范围的竞争格局已形成三个梯队。
第一批是早期切入的创业明星,例如小鱼在家、狗尾草、ROOBO,金刚蚁, 第二批是巨擘入局,奇虎360发布了儿童陪伴机器人、新三板企业巴巴腾推出小腾机器人、安防巨头大华股份开发了乐橙育儿机器人、以及清华紫光股份旗下的爱乐优家庭亲子机器人。第三梯队则是像爱蹦、小墨、雷大白等等后知后觉的企业。
这么多产品入局,家庭陪伴式机器人真的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吗?作为该品类的早期开创者,小鱼在家CEO宋晨枫在今年4月底和百度联合发布“分身鱼”后接受采访时透露:2016年分身鱼的销售额达到了2015年的4倍,预期2017年销售额至少是2016年的2~3倍,但具体销量始终是个秘密。他还表示,家庭智能陪伴机器人作为为家庭而生的新品类,在2015年推向市场时,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热烈反响,巨大的教训是品类名太过超前、带有跳跃性,以至于当用户第一次听到这个品类名时,在心智中没有对应的信息,得到的就是零信息。所以在过去的一年里,小鱼在家并没有真正做市场推广,而是把重心放在品牌、产品、功能定位上,同时潜心开拓线下体验店。家庭智能机器人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这一品类将在5年之内趋于成熟,到达千万级的市场规模。
然而作为后起之秀,北京智能管家科技有限公司ROOBO在2016年4月完成了由科大讯飞等联合投资的1亿美金的A轮融资,成为目前行业里最高的一笔融资,其创始人兼CEO刘颖博曾在接受采访时宣称,旗下定价999元的语音交互布丁机器人自2016年3月发布以来已经卖了超过10万台。据悉,ROOBO旗下新一代布丁豆豆机器人也在2017年1月份发布,成为小鱼在家“分身鱼”强有力的竞品之一,竞争节奏步步紧逼。
除了创业新锐之间的PK,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以及传统行业的巨头在家庭陪伴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不容小觑,这些大企业的优势在于既不差钱也不差技术。例如360不仅自己推出360儿童陪伴机器人,还投资了金刚蚁开发小忆机器人;巴巴腾陪护机器人背后的深圳市鑫益嘉早已是新三板挂牌企业;而乐橙育儿机器人和爱乐优机器人都是传统安防设备或IT硬件巨头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由此看来,在家庭陪伴式机器人行业,产品起量不明显的同时先发企业并没有太多优势,反而因为走在前面的未知性更多,需要走的坑也更多,加上机器人行业需要软硬研发结合本身就非常烧钱,试错过程折损了太多的研发精力和本不充裕的资本,单一产品线和商业模式又难以得到良好的市场反应求证,投资人难以看到预期回报,正在渐渐失去信心。
人工智能浪潮下的产品定位囧境
本来更多产品一起跟进教育市场是件好事,但另一维度上是产业竞争混乱大幅升级。当家庭陪伴应用场景尚未打通时,人工智能概念的走红把家庭智能音箱、智能助手类产品推到了风口浪尖,搭载Alexa智能语音助手的亚马逊echo智能音箱在美国成为爆款,担当很多家庭的智能服务中心,占据了智能家居入口,2015年卖出400万台,2016年卖出800万台,预计2017年销量突破千万台,如此快速的普及让谷歌、苹果、微软在这一环竞争中望尘莫及,国内诸多创业者更不能忽视这一现象级产品。但反观国内智能音箱类产品也一直不温不火的生存着,诸多开发者的考虑是中国家庭与美国家庭的应用场景不同,然后跟随品类先期开拓者的定位扎堆陪伴和儿童市场以求突破,企图先找到消费者可以广泛接受和高粘度使用的应用场景,打开市场局面后再做入口之争。
于是,家庭陪伴式机器人单纯以陪伴定位开拓市场逐渐站不稳脚跟,并且极大可能错失被消费者广泛接受的其他机会。因此,家庭陪伴类机器人必须集成更多更新的功能来保持自己的壁垒不被超越,很多功能迭代并非是基于用户的刚需,也不是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特长,而是单纯的不能落后,产品定位和发展方向也越来越难以统一,甚至自己究竟是什么产品,用户画像是什么都逐渐搞不明白了,在竞争中迷失了方向。
市面上的家庭陪伴类机器人经过先期几个厂家摸石头过河之后,观望者基本都是想后发制人模仿借鉴,产品的区别只是UI界面的不同、部分无关紧要的功能差异化以及产品的叫法不同,本质上没有整体性的颠覆式体验和功能表现,产品核心卖点主要集成以下几方面技术能力:
一、智能语音交互,机器人和人对话、聊天、查询服务;
二、人脸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满足机器对人的锁定和识别需要,抓拍记录等;
三、手机远程操控,视频通话功能,满足沟通陪伴需求;
四、内容资源的整合,娱乐性音视频资源或者儿童教育类内容资源;
五、本地服务和联网服务,例如提醒和网购等;
六、智能家居的连接和控制。
通过盘点对比不难看出,家庭陪伴式机器人的功能构成基本是围绕有孩子的家庭,小众用户需求把需要的功能设计在新的硬件形态上,有的是偏语音交互功能,有的是更看重视频通话与监控体验,共同点多是聚焦在儿童教育内容和情感陪伴方面。很多功能存在人们习惯使用的成熟性替代产品,对于广大家庭来说不是必需品,而是特定阶段,特定场景下才需要的一种不太痛的产品,也很难攻占传统智能设备例如平板电脑等的市场空间,注定是一个夹缝中的市场份额。
其次,就产品定价而言,家庭陪伴式机器人千元档以下例如698元、999元、1599元都是属于能让大众普遍接受或者尝鲜的价位,而大部分厂家因为供应链控制、研发成本以及销量长期不振等原因,为了保持利润空间销售价格难以下降,多停留在3000元左右甚至攀升到更高的价位,只能面向偏高端的消费者群体中的小众需求市场,市场局面打开难度层层叠加。
单一商业模式难得资本青睐
关于商业模式,家庭陪伴式机器人行业在市场尚未得到充分印证之前基本处于探索阶段,企业重要的利润来源就是硬件产品的销售。家庭陪伴型机器人是区别于大众消费电子的新品类,线上展示很难向消费者讲清楚交互功能和体验,于是线下体验店的布局几乎成为每个家庭陪伴机器人厂商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和选择,例如小鱼在家在2016年期间入驻的线下体验店数量就超过1300家,并且渠道的选择和传统手机数码一样,其中也包含苹果零售店以及一些新潮数码店。另外,近年来oppo和vivo通过线下市场的默默运作实现销量和市场份额大幅增长,创造了国产手机的线下逆袭奇迹,更加坚定了一些零售操盘者终端为王的认知,除了常规的布局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外,家庭陪伴式机器人的更多市场侧重和盈利出自线下。
线下的利润成分又被分为了几个层级,机器人厂家的利润一部分来源于真正的终端销售,也就是真正地卖给了消费者,以及消费者的口碑传播产生的复购,这算是真正出货;另一部分则是大客户和渠道商下单,大型渠道商或者国代商会根据市场情况评估后按季度下单提货,一次性按渠道价格支付给厂家后进行全国范围的铺货使用。
因此,家庭陪伴式机器人厂家可以通过不断开拓大客户进行资金回笼,但是真正的考验却卡在终端消费者是否买单,开拓渠道客户的同时,多数厂家很难腾出精力去研究怎么有效提高消费者购买率,有效提高品牌在用户心中的认同感。产品不够完善不够出色,终端消费者不买单,大批机器人产品停留在渠道中不流通,渠道难以长期合作维持,对于陪伴机器人厂家来说是致命的,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来看,家庭陪伴式机器人仅靠单一产品线很难实现盈利和更大的市场布局,更有价值潜力的商业模式可能是类似于ROOBO一样,除了多线运作机器人产品之外,也着手打造提供机器人硬件芯片模组、软件系统和人工智能为一体的整套解决方案,满足其他各垂直服务领域的需要,横跨2C和2B两种业务模式。此外,另一种突破方向是守住陪伴场景的阵地同时,向家庭智能家居中心入口的方向上快速布局求证。
星河互联人工智能事业部总经理、合伙人刘玮玮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2017,回归创业规律的人工智能”路演活动时分析:家庭陪伴式服务机器人行业未来前景是有的,但项目短期内商业化进程非常缓慢,并且随着行业的演进,做的人越来越多,不断有技术团队和人才进入,算法和技术壁垒会慢慢降低,所以场景应用的创新、用户真实需求的解决、市场实践的能力以及积累的数据资源成为下一轮重点考验,整体解决方案更有价值。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杨志伟认为,作为资本,投资是需要回报的,所以在机器人领域,真正的能够去投资的必须是要有应用场景能结合的企业。然而陪伴这个场景从2014年至今尝试了至少3年时间却不见太多起色,资本是否还有耐心继续等家庭陪伴式机器人那未来的五到十年呢?相信今年下半年会作出一个选择,届时家庭陪伴式机器人行业将出现首次生死洗牌,开启存活第一竞争第二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