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电影,正在路上?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眼下,元宇宙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关键词,似乎和元宇宙沾边的行业都有可能成为风口上的“猪”。

曾经短暂火热过的VR电影便再次赶上了风口。

近期,据投资界报道,北京当红齐天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当红齐天)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包括小米关联公司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其他智能科技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据当红齐天官网显示,知名导演张艺谋为联合创始人兼艺术总监,更是公司第六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84%。除此之外,据官网介绍,当红齐天是一家集“XR内容制作+载具研发+数字运营整体解决方案及产品落地”于一体的文化科技公司。

不难看出,这是一家和VR技术息息相关的公司。众所周知,VR作为在前几年爆火的概念经历了企业入局、高潮、倒闭后,陷入了行业的低谷期。而元宇宙概念的爆火,又让VR行业看到了“生”的希望。毕竟在行业人士看来,VR技术是让元宇宙成为现实的最重要技术之一。

依靠VR技术,当红齐天从吸引张艺谋的加入,到获得小米的投资,也给市场释放出一个信号:在沉寂了七年后,VR电影或许出现了重生的机会。

疫情“黑天鹅”事件后,电影行业正经历漫长的寒冬期,市场更关心的是此次重生的VR电影能否落地,又能否给电影行业带来新的机会?

VR电影“重生”,行业出现新商机?

元宇宙效应下,VR电影撕开了“重生”的口子。

近期,小米投资了一家名为当红齐天的公司,搅动了沉寂已久的VR电影市场。

据连线Insight查阅发现,从2015年成立至今,当红齐天共获得了六轮融资,且背后的投资团队堪称豪华。除了此次入局的小米,英特尔亚太、建银国际、联想创投均在其投资团队之列。而事实上,此次已经是小米继今年10月份后,第二次投资当红齐天。

当红齐天能够吸引众多资本入局,得益于背后的创始团队。连线Insight查阅资料发现,当红齐天的多位创始人都有电影、晚会等相关从业经验。除了知名导演张艺谋担任当红齐天的联合创始人和艺术总监外,从当红齐天官网可以看到,其创始人齐笑曾担任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画卷》的制作人,联合创始人王磊担任过《鬼吹灯-寻龙诀》《龙门飞甲》等电影的视觉特效监制。

在VR相关业务上,当红齐天也有很多次尝试。成立的第二年,当红齐天发布了VR品牌SoReal,并宣布推出VR线下体验产品,这也成为当红齐天在VR产业的最大布局。

当红齐天创始人齐笑曾向36氪表示,“SoReal焕真”想要打造“VR 版环球影城”。每个场馆会以一部电影为主题,融合VR游戏、互动艺术展、科技舞台秀、机器人咖啡等元素,形成综合性科技娱乐体验馆。

前不久,当红齐天还与蓝色光标合作,用5G+XR技术重建了北京石景山首钢园,这被看作是当红齐天进入元宇宙的首次尝试。据当红齐天官网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北最大虚拟现实体验中心。

截止目前,上海迪士尼小镇SoReal 5G XR超体空间、北京首钢“1号高炉”SoReal 5G XR超体空间、广西柳州祥云SoReal 5G XR螺乐园等项目,都是当红齐天落地或在规划中的项目。

不仅是当红齐天,据天眼查显示,和VR电影有关的企业达到了344家,大众电影制片厂、暴风影音旗下VR头显魔镜等企业都有入局。

此外,制作过国内首档8K大型人文纪录片《丝路中国行》的未来媒体,也是一家VR内容开发商,在成立之初便获得百度投资。更早之前,黑蚂蚁推出的VR网剧《色狼别闹》,累计点击量超过2000万,随后制作方黑蚂蚁获得华安资本千万级融资,首轮融资估值过亿元。

元宇宙的风口无疑重燃了VR电影的热情。

事实上,业界普遍认为VR/AR是进入元宇宙的切口,以VR技术为基础、脑机接口建立虚拟世界的连接已经初具雏形。这也意味着,VR技术将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而随着VR技术火起来的VR电影也将出现新的商机。

VR电影能否成为现实?

所谓VR,就是虚拟现实技术,即用计算机仿真的技术模拟或重现生活中的场景。

关于VR的讨论,要追溯到2014年。彼时,Facebook(Meta)创始人斥资20亿美元收购VR创业公司Oculus,引发了全球资本对VR产业的关注。

而VR电影正是和VR技术相伴而生的。2018年,贾樟柯、张艺谋已经介入到VR电影的内容制作中。彼时,《烈山氏》等三部国产VR影像成品入围了当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按着目前VR电影的划分来看,可以分为交互式VR电影和非交互式VR电影。所谓非交互式的VR电影,指的主要是提前由全景摄像机拍摄好的影片,观众坐着通过VR头显便可以直接观看。而交互式的VR电影,观众需要在观看时站起来,在一个空间里走动,扮演电影中的角色,与其他人互动,沉浸感更强。

从两者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前者制作方式与传统电影并无两样,因此拍摄手段也没有实质上的创新,大多停留在传统电影的叙事手法中。而后者以游戏为主要制作方式,互动性更高,也受到了更多创业公司的关注。

“这类VR影片,既像影片,又像电影,它比电影多了游戏元素,比游戏多了电影场景。”VR游戏研发公司基因互动CEO谢飞在接受VR价值论采访时表示。

但当交互式电影兴起后,关于游戏和VR电影的界定变得愈发模糊。眼下,在VR电影中,没有交互,就是纯影视;而交互过多,就变成了游戏。如何平衡作品的交互性几乎是所有创作者都在考虑的问题。

当VR电影与游戏的界定模糊时,VR电影与VR沉浸式娱乐馆的区分也不明显。“第一代VR导演”邵晴曾向36氪坦言,“很多人把 VR 当成一种类似游乐园里的体验,把一种高纬度的、未来的、次世代的东西变low了。”

从这点看,VR电影对消费者心智的培养也成为VR电影难成为现实的重要原因。

在这个不成熟的市场中,用不成熟的VR设备制作VR电影更是是难上加难。毫无疑问,VR电影若想成为现实,技术是必须要迈过的门槛。

以当红齐天为例,其在VR技术上有过很多尝试。当红齐天与北京移动成立了5G实验室;此外,还与英特尔联合研发定制化VR边缘计算渲染服务器,将计算效率提升了120%,能耗降低了40%,成本降低了45%,以满足VR游戏所需的高强度计算负载需求。

据了解,当红齐天集团还与中国科学学院中科科技培训中心达成战略合作,成立XR学院。同时,齐笑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VR 作为光学动捕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电影行业中,所以当红齐天请来了科幻电影《阿凡达》视效总监等,用了一年进行技术研发。

更重要的是,盈利是VR电影的终极目的。如果最终无法实现盈利,那VR电影注定无法成为现实。众所周知,影视行业商业化有所谓的“二八定律”,即20%是靠商业化和衍生,80%靠版权。

但这似乎并不适用于VR电影。邵晴曾向36氪坦言,2017年时,他规划的盈利模式是,让VR电影像传统电影那样登陆影院,进行票房分成。具体而言,观众买票去VR影院,就像领取3D眼镜那样领取VR头显,然后在体验结束后归还设备。也就是说“以短期租赁的途径获得观影体验”。但事实可能是,VR电影微薄的票房分成覆盖不了投入成本。

总体来看,消费者心智尚未形成、技术设备处于初级阶段、商业化模式难寻等问题都阻挡着VR电影的落地之路。

不可否认,当红齐天、黑蚂蚁等公司已经表明VR电影在技术层面的可能性。在今年9月份举办的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上,有来自21个国家的37部VR叙事作品入围VR单元。

值得一提的是,元宇宙的风口或许也会给VR电影带来新机会。

首先来看,元宇宙想要落地,VR技术是重要的突破口。而随着大量资金、人才涌入元宇宙,VR技术的提升也是必然趋势,在技术的提升下,VR电影可以顺势降低制作成本,并提高内容质量。

另一方面,元宇宙的出现也为VR电影开辟了更大的市场。而更广阔的市场意味着广阔的受众,进而将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这也是VR电影实现长期盈利并成为现实的重要原因。同时,资本的进入也将为VR电影成为现实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

如今,在元宇宙的风口下,资本与政策加持,以及观众日益增加的视听交互需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VR电影或许会迎来新机遇。

此次“回潮”,VR电影能否拯救电影行业?

VR电影的此次“回潮”,恰逢电影行业的寒冬降临。

疫情之下,在多次反复的歇业、重启中,电影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很多重要的电影档期中,电影行业整体表现都不及从前。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年端午档总票房超4.6亿元,远不如2019年的7.85亿元。而总票房达43.87亿元的国庆档中,虽然超过去年同期的39.67亿元,但也不及2019年同期的44.66亿元,仍有不少电影人担心这是疫情之下的“昙花一现”。

自救、调整成为疫情之下电影行业的关键词。如今,电影业需要新的商业模式来进行“自救”。VR电影借着元宇宙的势头,或许会成为电影业发力的重点。

具体来看,如果VR电影成功落地,观众便可以通过穿戴设备,居家观看VR电影。这样以来,既减少了疫情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又为电影业带来盈利收入。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模式下,VR电影很依赖于整个市场消费习惯的养成。当很多观众还分不清游戏、沉浸式娱乐馆等形式与VR电影的区别时,想要让观众像看传统电影一样观看VR电影,并不容易。

与此同时,市场上的VR设备鱼龙混杂,也容易影响到消费者对VR电影的印象,进而影响对VR电影产业的消费。而连线Insight在北京的多家电影院看到,一些电影院仅在影院大厅设置了VR自助站,多以VR游戏体验为主。邵晴也曾向36氪指出,即便是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合格的VR影院数量非常少。

将电影行业延伸到长视频领域,一些玩家也试图通过VR电影来拯救长期亏损的现状,爱奇艺则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从2016年布局VR业务开始,爱奇艺不仅将VR技术融入内容制作中,还推出VR硬件设备。综艺衍生内容《偶像练习生之VR恋之物语》、VR影片《神探蒲松龄VR》都是爱奇艺在VR领域的尝试。除此之外,腾讯2015年腾讯投资数字娱乐公司原力动画后,开始开发与Oculus Rift搭配使用的虚拟现实电影。另一家流媒体平台优酷推出了VR版平台,及适配VR眼镜。

现实情况是,如今VR电影、VR游戏等并没有在这些长视频平台掀起太大的水花,更谈不上拯救亏损的长视频平台。

与此同时,VR电影能否被观众长期买账也是一个未知数。这一点,可以在3D电影的发展轨迹上略窥一二。

2010年,《阿凡达》在内地狂揽13亿票房后,中国电影行业迎来了3D电影的“春天”。一时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霍比特人》等3D电影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但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今年10月份上映的《沙丘》3D版本却遭受了观众的抵制。“2D的创作语言不适合3D”“156分钟超长待机眩晕感引不适”等负面评论层出不穷。

强烈的对比下,可以明显看出由于技术、设备、电影时长等问题,3D电影已经从井喷式爆发走向了观众不买账的怪圈。

需要明白的是,3D电影的发展瓶颈也是VR电影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从硬件上看,头显硬件方面,在目前的技术里,VR呈现的画面解析度、分辨率等都影响着观众的体验,VR眼睛戴久后,难免会出现眩晕等反应。其次,在VR电影本身的制作上,内容画质粗糙、剧情过于简单,或许也很难给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

换句话说,从目前的技术上看,VR电影想给观众带来稳定、长期的沉浸感体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VR电影或许会成为未来电影产业的重要分支,如何活下去是VR行业发展的关键,而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指向商业化。

在当前硬件设备价格高昂,优秀的内容过于稀少的情况下,VR硬件的用户数量与内容带来的流量,都不足以让内容生产者探索出明晰的盈利模式。

高昂的技术投入和设备成本、盈利困难、VR电影还未有代表作出现……种种因素加在一起,VR电影未有起色并不难理解。

关于VR电影的概念,目前市场上并没有统一,大批内容创作者尚处于盲人摸象的阶段。或许直到一部有影响力的作品出现,VR电影才会被明确定义。

现在看来,尚未大规模成为现实的VR电影能否拯救电影行业还不好说。但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热,VR电影再次被资本和市场关注是可以肯定的事。当然,也不排除元宇宙新鲜劲一过,VR电影泡沫可能再次破碎。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猎云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