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并不是结束,黄峥这六年给拼多多带来了什么?
在中国互联网圈,拼多多和黄峥是独特的存在。
虽然任何一家企业都会经受认同和质疑,但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像拼多多一样,在受尽舆论攻击、谩骂、不解的同时,激增出庞大的用户规模,并且保证高活跃度——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超越了阿里和京东两大电商霸主。
也少有公司的创始人像黄峥一样,执意将公司与个人剥离。
提起阿里巴巴时,人们会想起马云,提起百度时,人们会想起李彦宏,提起京东时,人们会想起刘强东,提起小米时,人们会想起雷军,但黄峥似乎不希望,人们提起拼多多时,会想起他。
他极少接受采访,也极少做演讲,极少标榜自己是拼多多帝国的掌权者,甚至极少在公司内部公开发言。即便是在前段时间,公司因多多买菜年轻员工猝死而被网友铺天盖地指责的时候,黄峥仍然没有出来说一句话。
他似乎不重名利,对于个人的第一没有执念。2020年6月,黄峥以454亿美元的身价超越马云,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当这条消息被媒体迅速传播出去,大家感叹后生可畏的同时,黄峥立马宣布卸任CEO,CEO一职由公司原CTO陈磊接任,并且自降身价,拿出个人名下拼多多的7.74%股份给到拼多多合伙人集体。
很多巨头、小巨头公司的创始人都曾流露出自己不在乎钱、不在乎名的“风格”,但没有人能做到像黄峥一样,采取实际行动表明自己不在乎财富排行,不在乎公司为自己带来的荣誉。
就在昨天(2021年3月17日),41岁的黄峥对外宣布不再担任董事长和拼多多管理职位。
为什么?
为什么6年前拼多多能在电商格局已定的大环境下,在负面舆论不间断出现的情况下,打破京东和阿里的封锁,成为能够与之抗衡的电商平台?
为什么才41岁的黄峥,在拼多多才6岁的时候,就选择急流勇退?是因为没有野心吗?不,一个没有野心的人不会敢挑战阿里和京东,更不可能不断打胜仗。
黄峥早在几年前就表明了问题的答案。
01三年超京东、十年战阿里
黄峥曾给拼多多定下目标,三年超京东、十年战阿里。从财报看,黄峥的目标可能要提前实现。
北京时间3月17日下午6点,拼多多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四季度,拼多多APP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7.199亿,单季新增7650万。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成交额(GMV)为16676亿元,同比增长66%。
营收方面,四季度,拼多多营收增长146%至265.477亿元,全年营收增长97%至594.919亿元。非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拼多多四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845亿元,全年归属净亏损为29.65亿元,均较上一年同期大幅收窄。
2015年成立,2018年上市,2020年年活超越阿里,拼多多做对了什么?
2015年,黄峥带领团队运营拼好货项目,拼好货一个类似于如今大火的社区团购项目,拼好货上线一个月后,日成交额即突破20万单,与单数暴增共生的问题是,供应链和人手满足不了用户需求。正在黄峥一筹莫展之际,黄峥的左膀右臂阿布将成熟的拼单模式做成了平台。
为了及时止损,发展重点业务。2016年9月,黄峥将拼好货与拼多多团队合体。
很多人认为,拼多多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拼团和低价。但在拼多多之前,许多平台采用过拼团和低价的模式,为什么它们都没有成功,只有拼多多成功了?
拼团和低价只是拼多多的表象。
在拼多多之前,做电商的统一思维是电商是流量×转化率=GMV。但黄峥认为,流量逻辑在当今的电商格局下是无法成功的。拼多多主打的是人的逻辑,通过拼团了解人,通过人推荐物,后期再过渡到机器推荐物。拼多多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心里占便宜的感觉。
如何满足用户占便宜的感觉?黄峥在接受《财经》采访时举了个例子。“拼多多的第一款商品是一元钱一袋的乐事薯片,一天卖了一万份。只要一半薯片还能吃,他就会觉得值。但反过来讲,虽然只有一元,如果薯片寄过去全碎了,消费者就会觉得没占到便宜,甚至会骂你。”
底层逻辑确立好之后,拼多多开始在微信上创造分享场景,广大下沉用户为了“占到便宜”不断将“砍一刀”、“帮忙提现”的链接发送给亲朋好友,拼多多用户得以快速增长。
尽管许多用户对在拼多多上购买的货品不满意,但在“一元一包薯片碎半包,还是占了便宜”的心里下,仍然愿意在拼多多上复购商品。
与此同时,为了减少“一元一包薯片全碎”的情况发生,拼多多对商家十分苛刻。如果存在商品实物与页面描述不符的投诉,核实后,拼多多将把商品做下架处理。
就这样,拼多多和拼好货合并一年后,拼多多年交易额突破千亿,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成功赴美上市,彼时,拼多多已经有3亿用户。
不论底层逻辑和模式制定的再妙,如果没有强大的团队执行,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拼多多之所以快速发展起来,与它的组织架构密不可分。
拼多多的核心高管团队,全部是在黄峥创业早期与其一起走过来的战友。彼此信任且有默契,不需要磨合,一上来便能战斗。前面提到的阿布是黄峥浙江大学的校友,而接任黄峥董事长职位的陈磊自2007年就跟着黄峥一起创业。
有了值得信赖的高管,黄峥只需要做两件事即可——一是负责给公司输入价值观和文化,以及为员工树立人生理想。二是管那些突然冒出来以前没遇到过,也不知道分配给谁的问题。
至于中层和基层员工,在拼多多的架构下,更像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
机器不需要也不可以拉帮结伙,影响工作效率,机器只需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然后获取高额的回报即可。据《深网》报道,拼多多企业内部没有大群和相应的办公软件,只有同部门的员工才彼此有些联系。为了避免信息沉淀,拼多多中层项目组多实行轮岗制度。
02独特的企业家
拼多多是一家足够独特的企业。
黄峥也是一位足够独特的企业家。
他从来不会去想他们是怎么做的,始终思考的是“我”应该怎么做。他不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做电商,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拼多多。他认为新一代的企业家不应该像老一代企业家一样自己出来做PR,那是一种自我牺牲的做法——“企业家终究会老的,公司要持续活下去,它应该依赖于一个有自我应对能力的机制而不是一个人。”所以在拼多多一次又一次陷入舆论危机时,黄峥从来没有以个人的身份作出回应。
也正因为黄峥坚持公司应该依赖于一个有自我应对能力的机制而不是一个人,黄峥才得以从拼多多剥离,踏上“独特”的新征程。
在拼多多发布全年财报的当天,黄峥发布了2021年度致股东信,宣布卸任拼多多董事长,由现任CEO陈磊接任。不再担任董事长和拼多多管理职位后,自己1:10的超级投票权也将失效。个人名下股份的投票权将委托拼多多董事会以投票的方式来进行决策。他承诺,个人名下的股票在未来3年内继续锁定,不出售。
在信中,黄峥谈到了小时候的志向和兴趣——
“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我和很多人一样说想成为科学家。而今一晃已过不惑之年了,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家也许已经不太可能了,但如果我努力,把中学里最喜欢的化学、大学里学的计算机、工作中学习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我天真的想,说不定也能再做出点有意思的事儿。成不了科学家,但也许有机会成为未来(伟大)的科学家的助理,那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
离开拼多多后,黄峥将去做一些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就在黄峥宣布卸任董事长的当天,黄峥及拼多多创始团队发起并捐赠成立的繁星公益基金,与浙江大学教育基金签署捐赠协议,设立“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繁星科学基金”。
作为第一期资助,繁星公益基金将在未来3-5年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助1亿美元,用于“计算+生物医疗”“计算+农业食品”和“先进计算”三个创新实验室的科学研究项目。拟开展的首批项目将包括“超大规模实时图推理机研究”“重大脑认知障碍的闭环调控研究”“肿瘤免疫新抗原研究”和“细胞培养人造鱼肉研究”等。
黄峥已经开始迈出了新事业的第一步。
有很多人猜测,黄峥选择急流勇退是受段永平的影响。后者是黄峥的伯乐、好友和投资人,创立了“小霸王”、“步步高”,2001年起退居幕后。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早在2018年,在接受《财经》的采访时,黄峥便透露,希望未来能转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人员。像本杰明富兰克林一样,他做到40岁以后就不参与商业了,参与科研发明了避雷针。
“我觉得非营利性的全心全意的科研工作对人类的贡献会更大。”
从一开始,成立一家像拼多多一样别人无法等量齐观的企业,就只是黄峥的梦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