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资本市场,四位操盘者给出这些建议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2月2日,在逆势生长-NFS2020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上,由猎云资本主管合伙人林祖宾主持的圆桌论坛中,民生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副总裁董事总经理方杰、国金证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田新国、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高翔、华盛证券投行业务部总经理顾菁围绕《闯关资本市场的最优解》主题展开讨论。

今年是整个券商投行的“丰收年”,忙碌是四位嘉宾普遍提到的词汇。圆桌伊始,方杰对行业过去一年的成果进行了总结。他表示,第一,今年企业发行上市创新高,截止11月30号,今年新发行上市的企业339家,总共融资金额4280.42亿元,创下近十年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新高;

第二,中国的资本市场建设在今年取得了丰硕成果:继去年新设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今年推行了创业板注册制、新三板改革新设精选层并与沪深建立转板机制,近期国务院召开的金融会议上明确将在全市场实行注册制。

第三,今年也是券商投行忙碌的一年:除已经上市的339家企业外,创业板在审有386家,科创板在审有219家,主板、中小板排队有192家,后续有大量的企业在准备辅导、申报。

毫无疑问,在如今充满活力和多层次的中国资本市场,创业公司将有更多的获得资本投资机会 ,进入资本市场也更为便捷。对于一些想要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方杰建议,应早做好公司内部治理、规范化运作,在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同时,要做好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准备。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时代背景下,与会嘉宾普遍认为,近几年我国各项战略创新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现实基础与土壤,未来会发展的越来越成熟。

创业者如何把握机遇?

面对今年资本市场的活力与机会,创业公司该如何把握机遇?现场各位大咖纷纷支招。方杰表示,毫无疑问,在如今充满活力和多层次的中国资本市场,创业公司将有更多的获得资本投资机会,进入资本市场也更为便捷。对于一些想要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方杰建议,应早做好公司内部治理、规范化运作,在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同时,要做好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准备。

田新国对创业者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创业的时候要想到是否有专利能够支撑?首先企业不要依赖单一的客户、单一的供应商,否则一定会被压垮。其次,要思考行业竞争对手有哪些。第二,利润能否支撑?创业很难,守业更难,如果创业公司与资本结合,生命力一定更强。企业要在律所、会计所、证券公司等领域多交朋友友,助力规避风险。“

不要想今天有一个专利就马上创业,能不能连续三年利润在20%到50%之间增长,如果一直在投资,但是永远收不回钱,你还是要反思这个创业的。”田新国说。

高翔提出四点建议,第一,他认为创业者要做好自己的主营业务,上市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节点,不能只看短期。企业考虑上市的同时,要考虑上市之后如何长久跑下来;企业创业要以业务为导向;第二,创业要以业务为导向。很多公司以融资为核心,但如何用好投资人的钱非常重要。第三,认清适合自己的资本市场,是美股、港股,还是其他路径,同时不要以估值为唯一因素。

顾菁表示,华盛证券专注做中型或者中小型的上市公司,她分享了两点深刻的感受,首先创业型企业对自己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市场定位,公司各自的属性与基因,很大意义上决定了未来的上市状况;创业企业考虑上市时,一定要考虑不同资本市场的文化差异,他们对于各个产业以及各类公司发展类型的喜好,来决定自己适合的二级市场。

此外,顾菁认为,随着证券市场进一步开放,A股与H股的联动也是潜在热点,无论从H股走向A股,或者从A股走向港股也是一个契机,可以帮助上市公司评估国内融资与海外融资的双重结构。

资本市场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谈及资本市场应该如何发挥推动科技、资本以及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方杰表示,通过观察发现,已上市科创板企业的实控人不少是具有很强的技术功底,中国现在已初步经形成了技术创新创业+资本助推的新导向,利于引导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创业,资本也会追逐这些团队、人员,实现创新与资本联动。

方杰还表示,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讲,全球分工大趋势下,为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引导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投向上市公司,对于助力国内循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田新国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资本一定是跟我们要紧密相连的。现在很多政府也非常重视科技,相信在未来中国资本市场领域,因为只有高科技才能领先全球,只有高科技企业才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高翔表示,自科创板、注册制推出以来,资本市场获得迅速发展。对证券机构而言,无论从知识储备还是技术储备,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被局势推着走,从中介机构来讲,需要加强学习。从企业来讲,也是面临非常大的变局,同样也要对最新的监管、最新的政府监管思路、市场最新情况以及资本市场打通之后该怎么做,有哪些技术问题要做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无论是企业家、投资人,还是中介机构,在未来一段时间,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紧盯形势,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预判性。

顾菁表示,资本市场是产业的“晴雨表”,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中国整个科技产业的迭代非常迅速,所以从资本的角度,作为产业的更好的体现与反映,资本市场自然是一个欣欣向上的过程。

她认为,无论在国内科创板,还是港股、美股,都给予了新兴科技型企业更好的估值与更好的预期。从国家大政策、大趋势来看,二级市场和资本,对于新兴产业的赋能功能,一定会更好的继续执行。相信整体资本市场会有一个更好的向上发展空间。

从企业端来看,顾菁表示,新兴企业已经站在科技升级的角度,如何利用这一波潮流,顺势而为,寻找到自己更好的位置,非常重要。尤其对于一些传统的企业而言,怎样更好利用到国家政策与这次资本产业的变革,在自己原有的产业上寻找到新的破圈、破壁方向,结合新兴科技、新兴产业,实现“老树开新花”。

NFS2020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于12月2日-4日在北京柏悦酒店召开,由猎云网主办,锐视角、猎云资本、猎云财经、企业管家协办。本届峰会以“逆势生长”为主题,开设了主论坛和九大专场,覆盖母基金、新基建、电商、医疗等领域,近两百名行业专家、投资人和创业者们深入探讨各产业经营之道,以及行业变革中酝酿的创业与投资机遇。

闯关资本市场,四位操盘者给出这些建议

闯关资本市场,四位操盘者给出这些建议

大家好,我是猎云资本的林祖宾,今天的主题是闯关资本市场的最优解,现场来了4位在二级市场非常资深的行业专家,那么刚才主持人已经给嘉宾做过介绍了,我就不一一介绍了。今天我们跟四位嘉宾在论坛上有几个议题要做一下分享,首先先抛出第一个议题。今年是整个券商投行的丰收年,在这样的议题里面请4位嘉宾做一下分享,你们今年获得的工作成果以及工作节奏,包括你们专注的方向。首先先请民生证券方总开头。

谢谢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年资本市场对于我们做证券投行来讲可以说是一个丰收年,我们做了一个初步的统计,第一,今年企业发行上市创新高,截止11月30号,今年新发行上市的企业339家,总共融资金额4280.42亿元,创下近十年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新高;

第二,中国的资本市场建设在今年取得了丰硕成果:继去年新设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今年推行了创业板注册制、新三板改革新设精选层并与沪深建立转板机制,近期国务院召开的金融会议上明确将在全市场实行注册制。

第三,今年也是券商投行忙碌的一年:除已经上市的339家企业外,创业板在审有386家,科创板在审有219家,主板、中小板排队有192家,后续有大量的企业在准备辅导、申报。

毫无疑问,在如今充满活力和多层次的中国资本市场,创业公司将有更多的获得资本投资机会 ,进入资本市场也更为便捷。对于一些想要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方杰建议,应早做好公司内部治理、规范化运作,在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同时,要做好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准备。

刚刚方总讲了一下整个行业的情况,我讲两个数据。投行部是两个,一个是发债,一个是IPO,我们在今年8月份又回到了双A,非常喜庆。截止到11月30号今年总共发行债券是114只,600多亿,全行业排名第一。第二名应该是天风证券340亿左右,2A+发行250只,总规模150亿左右,3A是140亿左右。IPO今年也非常喜庆,今年在所有团队的努力下,截止到10月份全行业排名是第五,还是比较幸福。我们确实很累,为什么呢?疫情耽误了很长时间,所有同事出差的时候不方便,而且每个地方管控不一样,但是今年也确实取得了丰收。

闯关资本市场,四位操盘者给出这些建议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交流。我们事务所与我的业务方向是资本市场业务,就是市场上市、发债,围绕着前端的投融资和后端的兼并收购为主要的业务方向。竞天公诚是以IPO为主要的业务领域,最强的是香港上市。其中香港上市,很多年里我们属于第一名,今年也不例外,明年能够做到三分之一的香港IPO,在最后一个月里也有很多的发行。我们感觉今年新港市场是一个大年,以前有友商,竞争对手也都做的很多,今年他们也追上了,有些律师事务所今年达到了我们去年的量,这说明中国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有爆发,表现也不错。总体来讲,今年在资本市场,好的公司特别受欢迎,也给了很多企业信心。A股方面冲到了市场的前十名,得益于市场很大,项目特别多,中介机构总有忙不过来,其他中介机构赶上,这样的话给予以前参与度不高的中介机构一些机会。我们企业看到了注册制,看到了回归A股的机会,我们也做了大量A股上市的项目。总体来讲对于证券律师来讲今年是一个大年,即使是疫情也没有影响更多市场方面的工作,当然在具体工作层面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各位好,很荣幸今天能够参加猎云网的交流。华盛证券是一个新兴的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投行或者说精品投行。今年对我们来讲是一个诞生与发展的一年,年初精品投行部的成立,我们主要Focus是基于港股与美股,我们的定位是以服务于中型或者中小型市场在二级市场更好的IPO与再融资为主要的服务目标。基于我们这个定位,我们在今年也是比较忙碌的一年,从今年年初即使在疫情之下,港美股相对缓和情况下,我们支持到相对小的标的在港美股上市。所以今年上市美股数量达到6个,港股达到5个。因为美股上半年相对是一个相对放缓的趋势,所以整体中国中概股在美股上市规模在30-35家,我们在中间有6个,占到20%的份额。

整体对于华盛证券来讲今年是非常忙的一年,接下来还有4-5个港股上市在进行当中,希望趁着港美市场的复苏,以及资本流动性的增值,我们希望可以更好服务到中小标的的公司在整个市场上的发展。

在做债方面,我们也是刚刚开始。在过去半年当中,我们积极拓宽各个公司,特别是地产、物业类的债市发展。过去2个月中,我们刚发了10亿美金的债,还不错,这个市场还是在非常好的成长。我们看到今年的市场是强者恒强,大的市值、很好规模的公司在市场上已经有了非常好的表现,那么我们相信从明年开始,随着我们市场的整个流动性进一步放大,我们希望能够对于我们中小盘的市值公司有更好的助力和帮助。谢谢大家!

今年实际上,我每天晚上回家之前都会打开美国大选看看各州的选举情况,对美国大选的关注程度比较高。其实在国内,包括在座的各位嘉宾,可能跟我是有同样的体验。

那么我们之所以非常关注美国大选,最主要的是因为在特朗普时期,中美贸易,有些人说用“贸易战”,有些人说用“贸易摩擦”,美国对我们进行关键技术的封锁。这一点作为我来感受的话,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国来讲,在这个节点发生这个事情来讲,我个人觉得是一个好事。这个实际上是督促我们在一些关键的行业,关键的技术,实现自我突破。所以我觉得有困难、有压力、有挑战,我觉得可能是一个过渡型的,这个事情早一点到来比晚一点到来要好。这是我的第一个体会。

第二,关于未来全球资本市场。今天嘉宾有做港股、美股,包括我们做境内这块。实际上资本市场的发展,它实际上是需要土壤的。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为什么美国的资本市场能够平稳的有序的在上行,实际上是得益于美国的经济与美国的公司。作为我们来讲,我觉得这几年国家从战略创新,从资本市场的板块设立引导,以及我们中国这种产业根基的承载,这个将来为我们资本市场的发展,我觉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现实基础与土壤基础。如果说中国没有这么多制造业,没有这么多新兴企业,客观来讲在中国发展资本市场,也是无源之水。

所以我觉得在未来来看,从全球金融市场来看,中国的资本市场,我觉得应该可以成为全球仅次于或者将来在各个方面有替补的一个市场。这是我对于我们的市场,包括我们的企业的一些短期类的、长期类的一些最基本的看法。谢谢!

说到中美关系,其实我还是很有感触的,因为时间比较充裕,我基本上每年会去一趟美国,美国那边很多朋友飞不过来的时候让我过去,我说不过去,过去之后就回不来。特朗普绝对算是我们的贵人,因为他的政策让我们清醒了。你看今年疫情很特别,但是投资机会非常多。因为拜登比较保守,会算账,特朗普的这些政策,反而把周边搞复杂了。我们搞金融的应该向他们学习,美国各方面的投资环境各个大机构,其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拜登当选之后,现在基本上也确定了,未来中美合作会更加“亲密”,不像原来贸易战、贸易摩擦,各方面阻止你,现在会算账,包括其他的政府关系也是。我觉得未来我们还是在政府的国家战略方面,在政府引导下,我们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会越来越好,会越来越成熟,虽然有很多的问题,但是会慢慢解决的。

今年11月,我们是感受最深的,我们做了大量的美股上市,尤其2月份贝壳的时候公司打电话说高翔,准备开始干活了,那时候高度关注美国大选进程与美国政府的政策,因为毕竟是到美国上市。中间川普政府出了一堆东西,包括美国上市公司审稿讨论,强迫美国委员会做一定的研究,对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压力,但是工作团队很高效地做完了。复盘来看,美国资本市场与政治有很密切的关系,但是运作有一定的独立性,不是创业者说什么就是什么,资本有它的规律,证券监管也有它的规律。很多人从技术层面会非常关心中国与美国关于审计工作底稿,到底是不是像美国GOCD分享这类的问题,我觉得在没有大的政治干扰,没有故意破坏中美两国的关系的情况下,以及在美国自己没有做到为了让中国搞摩擦,愿意“杀敌一千,自损两千”,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的这些问题只要是技术层面的问题都是可以谈开、谈成的,这方面关注中方,中方是蛮有诚意,也提出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我相信中美关系没有走向大的摩擦,也希望大家就像拜登说的,一方面是竞争,另一方面是共存。企业到美国上市也好,包括美国政客说的中国企业要强制退市这些东西也好,都是没有现实基础。可能会产生的具体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这一块我是充满信心的。

就像刚才说华盛证券专注于港股与美股,中美关系我们在过去一年当中体会比较深刻。如同刚才高律师讲的,美国政府与美国企业既有各自利益的认定,虽然现在中美的贸易关系摩擦还是非常严重,但是我们有看到在资本市场方,对于中国优质资产的认定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这一波中概股在美股市场上非常好的走势,也反映了国际资本在中国疫情之后发展的预期。我们对于国际市场在对于中国市场的认定,保持着非常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

从去年科创板设立,实行注册制之后,包括今年的创业板的改革,它有几个关键的词,“三创四新”。什么“三创”呢?创新、创造、创意,“四新”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所以你从这两个板块的注册制改革来看,实际上来讲,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打开了让具有创新的,特别是具有技术原创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激发了更多的可能性。因为现在创业板也好,科创板也好,它的整个上市指标是5套指标,那么对一些有技术的,暂时营收不大甚至亏损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所以我觉得对于现在从事创业的这些公司来讲,对于未来走向资本市场,应该来讲提供了更多的便捷。

那么另外一个层面来讲,现在更多的创业公司,实际上创业公司在创业的时候面临的门槛已经很高了。所以说你只有在新的技术、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才能实现你的创造、创意,所以对于支持科技型的企业+技术团队,来进行创业,与资本市场对接,我觉得这是一个利好。那么对于一些创业公司来说,如果要想走资本市场的话,我们建议从创业者开始,要做好公司内部的治理,包括财务的规范,包括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准备工作。因为原来不一样,创业公司要经过漫长的,十年甚至可能更长的时间,原来的发行上市条件要求,公司营收规模比较大,利润规模得有,否则的话很难。但是对于很多创业公司来讲,对于创业团队来讲,它实际上来讲要达到这样的规模有一个漫长的道路。我们现在做了很多的项目,这些项目有的时间很长,但是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创业前期的规范程度较差,实际上这些企业也挺可惜的。所以我想鼓励和支持大家,做技术创新、创业,同时的话做好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准备,从早、从小做起。

说到创业是非常艰辛的,因为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现在各地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的产业基金,不管是文化、军工,还是新旧动能,很多很多产业基金。我想说的是什么问题呢?我觉得首先创业的时候要想到是否有专利能够支撑?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你的客户是不是单一的,千万不要依赖单一的客户、单一的供应商,那样一定会把你压垮。第三,行业竞争对手是哪些?其次,你的利润能不能支撑?股东这块我们了解到,很多企业都是自己辛辛苦苦的存了很多的钱,有的卖车卖房子投资创业,我们不是不支持,也不是不容易,但是一定要想清楚,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与律所、会计所、证券公司保持联系,多交这样的朋友,帮你规避一些风险。我身边当然也有创业离婚的,那就不至于了,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当老板,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当企业家的。创业很难,创业难,守业更难。如果创业家与资本结合的话,我相信这个企业的生命旺盛力会是很强的。不要想今天有一个专利就马上创业,一定要有环境,能不能连续三年实现利润20%、30%、50%增长,能不能达到30%、50%、80%的利润?如果一直在投资,但是永远收不回钱,你就要开始反思这个创业。

从律师的角度来讲,看问题更注重于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我做律师十多年来,看到的一代一代的创业企业,有些成功了,有的失败了,那么我可能的感触第一个就是说。虽然大家都在谈资本市场,但是企业家创的是业,不是搞资本,核心还是第一个做好自己的主营业务,找准这个方向,因为这是最长久的。在此基础上做事情的时候,要看到企业家通常会把上市当作一件天大的事情,或者有企业完全以上市为模型来打造。但是上市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节点,最终来讲创业者往往年龄不大,企业生命周期很长。上市只是一个阶段,除了上市还要考虑到上市之后,而不要看太短期,要看上市之后怎么长久跑下来。

第二,企业创业,要以业务为导向。我注意很多公司以融资为核心,很多企业建立了法务团队、财务团队,就是做融资,在日常业务当中在法律控制方面有一些弱项,很多企业到IPO之后,融了这么多轮资了,很多基础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建议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当中,关于合规性,未来几年都要考虑到,而不是拿了钱就万事大吉。因为投资人投的时候,有种种考虑,用好投资人的钱非常重要。

再下来,我特别同意刚才的说法,多交一些律师、会计师朋友。为什么呢?可以早一点认识对资本市场相对来讲比较专业,同时又不是那么急功近利的一群人,大家多交流,多了解情况,可能会避免一些坑,尽量少出现为了一些事情就不可逆转的毛病出现。

最后要认清自己到底适合哪个资本市场,到底适合哪个路。有些行业可能适合美股,有些行业适合港股,路径有很多,但是要认清适合自己的路,估值是一个因素,但是不要以估值为唯一的因素,这是我的建议。

跟大家分享特别是创业型企业,华盛证券是专注做中型或者中小型的上市公司,我们比较深刻的感觉到创业型企业首先对自己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市场定位,那么我们公司所处市场的行业,咱们科技含量与未来的发展都决定了未来公司是适合并购,还是上市,或者以自身发展为主。所以公司各自的属性与基因,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未来的上市状况。那么当公司有上市的储备或者想法的时候,就像刚才提到我们建议与各方的律师也好,审计师也好,做沟通,因为各个市场它的合规属性要求并不一样,如果咱们公司相对比较传统,业务以赢利为主,可能在A股与港股比较合适,我们专注做港股市场。港股市场最近几年对生物医药以及新兴板块非常欢迎。但是如果我们公司,发展非常好,是一个迅猛发展,又在新行业赛道的,那么可以更好地看向海外的资本市场,比如说是美股。

经常有创业者跟我们探讨,为什么我的企业明明有很好的稳健利润,但是在美股市场上没有得到很好的估值。另一家企业发展非常好,但是一直在亏损,却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很好的认可?其实我们就在说,这就是文化的差异。所以咱们的创业企业,如果进入到要上市考量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自身的问题,以及各自市场的文化差异,他们对于各个产业以及各类公司发展类型的喜好,来决定自己适合的二级市场。

当然了现在随着我们进一步的开放,A股与H股的联动,也是潜在的热点,无论从H股走向A股,或者从A股走向港股也都是一个契机,可以帮助上市公司评估国内融资与海外融资的双重结构。

我讲两点,一是技术创新与资本联动。其实科创板设立之后,我们做了很多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你会发现科创板的很多上市企业的实控人要么是技术大拿,要么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是海外留学回来的引进的千人计划当中的某些专家,普遍的实控人具有很强的技术功底。

所以我觉得通过科创板的设立,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技术创新+资本”相结合,以资本带动市场设立科创板来引导创新,引导资本与具有科技创新的企业尽早结合,未来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资本收益的模式。

这个模式客观来讲,是我们大家之前的期盼。包括你看美国纳斯达克后来居上,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发展前期通过支持像微软、苹果新兴技术进行上市,实现产业与技术进行联合,才有了今天的纳斯达克全球市场。

那么我们现在从多层次市场建设当中,已经有这样板块,我觉得科创板的设立,引导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家、科学家等投入创业,资本会向这些团队、人员进行倾斜,实现联动,这对我们的创新发展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当前内循环下资本市场怎么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全球化来讲,全球分工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但是万一出现了今天的中美关系的时候,咱们还得有“备胎”。所以中央提出来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的模式,其实我前边讲了今年中国资本市场贡献了力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实现了创业板和科创板的注册制,并且我预见在明年上半年有可能会推出主板注册制。注册制的推行实际上打通了资本市场的任督二脉,也是今年339家企业上市、总资产额是4000多亿很重要的支撑。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注册制支持企业上市,把市场的钱引导到实体经济当中去,这才是真正的实体经济。这些钱进入到我们的上市公司,对于这些企业的创新发展,保住我们制造业的根基,其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觉得只有中国的企业发展好了,才能解决我们的就业,才能解决我们的产品,向更高层次的迈进,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稳就业、稳税收等等。

所以我觉得注册制下的资本市场发展,引导资金投向上市公司,其实对于保住我们的产业,促进内循环,保住就业、保住我们的产业命脉,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前边讲了尤其在今年中国资本市场贡献了很多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国家领导人提过。6月30日的数据,我们公司的总收入是28.9亿,投行部门是7个多亿,北京团队做了2个多亿,同一天有两个IPO过会。我想说明什么呢?第一,各级领导,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可以奔赴第一线,这是我们很难得的。可能在别的公司没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在我们这儿是感觉到。第二,我们的风控是最严的。今年上半年有一个站规模是20亿,我做的时候规模风控否了,昨天聊了一下,到目前为止找了三个券商,没有一个券商接下来的。我觉得科技很关键,资本一定是跟我们要紧密相连的。现在很多的政府也非常重视科技,我现在有一个拟IPO企业,政府投了接近8000万,给了10万平米工业厂房免费用5年。这充分说明现在政府对科技人才是非常非常重视,我相信在未来中国资本市场领域,因为只有高科技才能领先全球,只有高科技企业才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我们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个感触,就是这两年来,时间周期长一点。2017年我们帮助小米上市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它同时过港股与A股,虽然后来A股CDR没有做成,小米最后发了港股,没有发A股,但是我们没有想到A股那么快的会让红筹企业回归,以及看到科创板的影子,2017年底做筹备,但是没有想到那么快。接着有了科创板,大量企业科创板上市,创业板改成了注册制,也看到投行会计师、律师们获得大丰收,尤其在境内,以前一个A股上市五六年时间,现在一年,周期变短,从中介机构来讲利润高。一方面说明中央非常有前瞻性,2017年的时候没有人想到未来两年的局势是这个样子,显然从中央非常坚定的推包括科创板、注册制来看,他们是有预期的,他们的判断是蛮准的。

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技术储备,相对来讲所有证券机构感觉有点赶鸭子上架,被局势推着走,我们从中介机构来讲就是加强学习。从企业来讲,也是面临非常大的变局,同样也要对最新的监管、最新的政府监管思路、市场最新情况以及资本市场打通之后该怎么做,有哪些技术问题要做深入的研究,很多人知识是重新洗牌、重新认识。有过于陈旧的想法,过于老的处理办法,都不一定适用与现在的环境。我觉得在座的各位,有企业家、有投资人、有中介机构,在未来一段时间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紧盯形势,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预判性,这就非常重要了。

资本市场是产业的“晴雨表”。其实全球过去几年正在经历科技的升级改革,中国这一轮科技改革方兴未艾,非常迅速的在成长。特别是在疫情后,中国整个科技产业的迭代非常迅速,所以从资本的角度,作为产业的更好的体现与反映,资本市场自然是一个欣欣向上的过程。

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次的资本市场,无论在国内的科创板,还是港股美股都给予了新兴科技型企业更好的估值与更好的预期,这也是可以理解。我们用美国来理解,我们经常与华尔街来做沟通,我们一直在说已经到了10年的徜徉,疫情之后四次熔断,美国又一次创造了新高,大家又一次紧张美股是不是会崩盘,很多同行都沟通,我们感觉美股还是有向上的动力,动力的基础来自于哪儿?来自于科技升级,来自于疫情后国家生产力再次回转。也就是从美国经验来看,整个国家经济是基于二级市场的。那么同样,我们中国政府这次大的趋势,相信也是希望通过我们的二级资本市场,更好的来赋能我们的科技与新兴产业的升级与迭代,从国家大政策、大趋势来看,我们二级市场和资本,对于新兴产业的赋能功能,一定会更好的继续执行。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相信我们整体的资本市场都还是会有一个更好的向上发展空间。

那么站在企业端,新兴企业已经站在科技升级的角度,当然我们觉得更好的利用这一波潮流,顺势而为,来寻找到自己更好的位置。对于一些传统的企业,我们怎么样更好利用到国家政策与这次资本产业的变革,就是在自己原有的产业上寻找到新的破圈破壁方向,结合新兴科技、新兴产业,为老树开新花,我们相信在资本市场上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