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你2ml唾液,搞个200亿基因检测市场
任正非表示,“基因技术会在未来20-30年产生非常大的突破,对生物科技、医疗科技等起到巨大作用。如果电子能和基因结合起来,我们很难想象社会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基因作为身体的信息密码,我们的体形、外表、肤色、性格、个性、高矮、胖瘦、生理功能、天赋潜能都被编写在基因里,传宗接代是传递基因,很多疾病也随之遗传,常见的如糖尿病如精神分裂,遗传概率85%。
基因检测目前最普遍的贡献是预防和治疗疾病。通过检测特定位置的基因异变,根据其他患者的病因和携带基因,检测本人是否携带同样基因,推测患病概率,提供靶向治疗方案等。
发展至今,基因检测的应用已远远超出医疗范畴。而最简单的基因检测仅需2毫升唾液。
基因检测成长史
我国基因检测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大阶段:
2008年到2013年,基因检测以个体化治疗应用为主。
2008年肿瘤个体化基因检测服务开始进入市场,当时的基因检测是传统技术PR、一代测序。
2010年前,做基因检测的多是独立实验室,他们仅有临床细胞遗传学资质,没有明文标出不能进行基因测序,是打政策的擦边球。
之后医学检验所资质、试剂盒获批,并获得国家大力支持,包括个体化诊疗、出台专家共识等。
2012年二代测序技术从科研走向临床,2013年底华大基因、贝瑞和康等推出了NPT项目,2014年NPT试剂盒获批。
二代测序技术能够通过一个平台一次测序检测多个基因的多种突变类型,降低基因检测费用。但灰色地带也相伴相随:二代测序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因国家缺少监管,不少公司打着噱头牟取暴利。
除了医用,基因测序应用场景还有很多,如农业育种、司法鉴定、食品安全等等。目前为止,还属医疗领域的基因市场最被看好。
基因检测在医疗领域应用场景可分三类:科研级、临床级和消费级。
科研级应用面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药企。
临床级应用面向患者,检测结果应具有临床意义,可作为医生诊断、治疗依据。
消费级应用面向普通消费者,包括皮肤检测动能力检测等。其中临床级目前应用范围最广、商业价值最大。
基因检测如何渗入百姓生活
国内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2013前后起步,当时多数消费者认为:基因检测是“骗钱”,很多广告不过是噱头,典型的像“如果你携有一种基因,那么你去1次酒吧,就可能嗜酒如命;而如果你没有这种基因,即使天天应酬喝酒,也不会成瘾。”又或是“天才儿童基因检测”、“早恋基因”等广告满天飞,但费用较高,普通百姓只是看个热闹。
这些听起来略带娱乐性质的基因检测,在当时被一众权威院士教授们认为很荒诞,“基因研究的主流方向是为了攻克人类的疑难杂症,非常科学;而那些商业行为,并不靠谱。”
2015年爆发式增长,经历2017年洗牌,当前在市场上立足的基因企业都是各有所长。在消费级基因检测领域,多家公司开展了用户争夺战。
基因寻根——唾液提炼百亿市场
如今帮助用户寻找祖源与家谱,是基因企业从高端科技领域进入民间消费市场的新法宝。
明朝以来的20万部家谱中,有10万部可以覆盖90%的家庭;而其中的3万部,则可覆盖60%的家庭。目前上海图书馆已数据化录入了8565种家谱,包括题名、版本、居地、作者、堂号,可看到全文的家谱有1.4万余种。
通过基因信息与数据化家谱结合,就能寻找自己的家族迁徙过程,追踪溯源。
原理是什么呢?例如人们为了在战乱和灾害年代“留个香火”,努力多生男孩,从族谱上纵向来看,这一代的Y染色体携带者突然增多,这种现象叫“树状人口大爆发”。在寻找刘邦家族的基因信息时就是利用此类Y染色体突变与历史信息结合的方式。
依目前的技术,一人能匹配到30名拥有一名共同祖先的“五代关系”亲属,可以追溯到300年前的清朝,还能据此得出祖辈的迁徙路线,由此寻根。
业内人士称,2020年有望帮助80%的用户家庭找到家谱。
疾病预防及精确治疗
基因检测能做到的疾病预防主要是检测遗传病基因,推测患病风险,如肾结石、高血压、肺纤维化、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阿尔兹海默症等,提供早期预防方案。
对于已发生的疾病,利用基因检测可以精准诊断、精准医疗,能给患者精确用药,尤其是对于长期用药慢性病患者来说,节省的可能是半辈子的医药费。
2015年6月,北京朝阳医院就开设了精准用药门诊,并建立基于中国人慢性病用药的数据库。
精准用药有多大好处?根据2018年上半年精准用药门诊抽样数据显示,504名患者诊后例均减少用药0.5种,精简药物最多者由原来的23种药物减少到6种,门诊精准用药服务平均每月为患者节省药费367.3元,同时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医保开支。
随着技术的发展,基因检测成本将越来越低,消费级和临床级基因检测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
尽管受成长环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当今的基因检测也仅是具有参考价值,不能决定最终临床表现。另一方面,目前普通百姓做的是单基因点位的检测,与全基因组测序相比具有很大局限性,但“大量的用户数据”累积是基因检测领域被各方资本看好的原因。
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基因数据未来将成为消费级基因公司的核心资产。
美国在2012年的基因组数据仅有30万人,到2017年暴增至1200万。
专家分析若以此为例,中国在2017年基因组数据为30万,那么五年之后的2022年预计超过5000万人,市场规模达到249.5亿元人民币,占整个基因检测行业市场的37.83%。
量变终将引发质变。如果基因数据库收集了上千万、上亿乃至全国用户,除了目前的疾病检测、寻找家谱,将从更多领域造福人类:应用于复杂疾病、农业基因组学、微生物学和宏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将对人类健康、农业和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变革;应用于生殖健康,将显著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类健康水平;肿瘤基因组研究将揭示肿瘤的发病机制,肿瘤基因组测序技术成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的基础;基因组技术与传统临床医学的最新科研结果结合,形成精准医疗,为疾病诊断、治疗、临床决策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蓄势待发的两百亿市场
2015年,随着消费级基因检测费用的降低,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大量公司开始出现。而到了2017年-2018年,随着头部企业的出现,行业出现洗牌,不少公司随之消失或裁员。
目前国内基因检测的主要巨头包括华大基因,贝瑞和康,达安基因、药明康德,华因康基因、安诺优达等。
基因检测产业链分上、中、下游三个环节。
上游为设备、试剂耗材、软件研发等。因此基因测序仪等设备、试剂生产商,掌握着行业命脉。目前主要由umIna、ThermoFisher、罗氏等跨国巨头垄断。中国市场上约有一千多台二代测序仪,大多来自Illumina和 ThermoFisher 这两家跨国公司。2013年时,两家公司占有测序仪市场份额超90%。
被外商完全垄断的日子有多难过?2014年 Illumina试剂提价,曾导致华大基因利润急速下滑,当年年底其净利润增长率为-79.3%,可见上游设备生厂商对中游服务提供商的影响力。如今国内基因检测行业头部公司如华大基因、贝瑞基因也有自研设备和试剂了。
华大公司的基因测序仪
中游为面向终端用户的基因检测服务商,其购买上游公司生产的测序仪器、配套试剂等,为用户提供基因检测服务,从中收取服务费。
下游是用户、基因检测服务消费者,包括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制药公司和个人用户等。
纵观整个基因测序行业产业链,创业公司集中在中游。迄今为止中游基因检测公司获得融资额度较大,历史融资达6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多家。上游设备、试剂生产商中的初创公司,其历史两资额超过6000万元的企业约14家。生物信息分析平台提供商获得的历史融资额则多集中在2000万元以下,大额融资较少。
与由跨国厂商垄断的产业链上游相比,基因检测产业链中游整体竞争更为激烈,除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等头部公司因在检测样本量上居于领先地位,毛利率基本维持在50%以外,目前许多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低于上游设备、试剂生产商。但从市场容量来看,基因检测服务因直接面向医疗机构、个人、科研机构、制药公司等用户,其整体市场规模较大。
而目前在下游,有疾病治疗需求的医疗机构和临床用户被视为发展潜力最大的消费级市场。
结语
我们是由基因构成的,而梦是由我们构成的。你这一生的身体状况已被2ml唾液剧透了。
任正非表示,在这个时代,大规模的新技术在整个社会会产生突破,给我们带来新的机会,在新的机会面前,我们应该要怎么迎接新时代,我也还是不太清楚。这给我们打开了新的机会窗口,全世界的科学家、工程师团结起来迎接新时代,对未来我们不用忐忑不安,而是更加勇敢迎接新时代。
“我们曾以为能改变世界,结果只是改变了自己。”基因技术的突飞猛进赋予这句话新的含义——改变个体就能改变世界的时代要来了。
AD:还在为资金紧张烦恼吗?猎云银企贷,全面覆盖京津冀地区主流银行及信托、担保公司,帮您细致梳理企业融资问题,统筹规划融资思路,合理撬动更大杠杆。填写只需两分钟,剩下交给我们!详情咨询微信:zhangbiner87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