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站酷CEO梁耀明:我是设计师,也是互联网原住民
站酷的定位是以设计师为细分群体的垂直社区。
对于一般的网民来说“站酷”这两个字可能还比较陌生,甚至闻所未闻。但这并不影响站酷在设计师圈内的江湖地位。在知乎中检索“站酷”这个关键词的时候虽然未必声音一致,但被公认的是,站酷已然是中国用户数最多和覆盖面最广的优质设计网站。
据梁耀明介绍,目前站酷这边的DAU数据保持在60万~70万之间,而注册用户数已达430万人。此外,梁耀明还多提了一个数据,即每日用户上传图片数,目前站酷的水平是日/2万张。
“站酷”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位设计师朋友告诉我,站酷这两个字听起来过于接地气了。诚然,相比时下很多社区小清新、卖萌系的取名风格来说,站酷这两字确实显得不那么“设计”。当把这个问题抛给梁耀明的时候,他哈哈一笑:“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毕业以后,梁耀明就一直在广州从事设计师的工作,所有设计师们的痛点他都亲身经历过,也正是这段最初的经历成为了日后站酷开拓新业务的线索。
2005年,梁耀明离开广州,来到北京当了一名北漂。“当时我在盛大和猫扑都干过,主要是做频道运营。05年算是我转型成为互联网人的开端。”
“我只是很喜欢互联网这种感觉,所以我当时建这个站也不是为了挣钱,只是想打发一下闲余时间。而且当时我还有自己的工作,做这个纯粹是因为兴趣。”
有个值得一提的小插曲是,早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1999 年,梁耀明就曾做过电脑壁纸类个人网站。2001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通过网站已无法赚钱,而且这时服务器访问速度也变得很慢,梁耀明便索性关掉了网站。所以梁耀明其实算得上是最早接触互联网的那批“原住民”之一。
站酷ZCOOL则成立于2006年,那时的互联网上还没有现在这么多复杂的概念,当年最时髦的互联网名词之一就是“站长”,而梁耀明正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作为一个优质网站爱好者,梁耀明热衷于将网页设计的比较漂亮的网站收集起来,就像是松鼠囤积过冬的橡子那样。至于为什么梁耀明会热衷于收集这件事,他觉得应该是出于设计师寻觅素材的本能。
这些囤积的“橡子”最后会被梁耀明整理到ZCOOL早年的“酷站欣赏”版块里面:“其实我是先注册了ZCOOL这个域名,不过它刚刚上线的时候还没有自己的中文名,后来想到了‘酷站欣赏’这个版块名,所以就把前两个字颠倒了一下,读起来挺顺口的,所以就沿用至今了。”
2006年建立的时候,站酷被梁耀明定义为素材分享型个人“博客”,不过他分享的内容确实收到了当时诸多设计师的一致好评,慢慢开始有了设计师前往“博客”寻找素材。
随着聚集的设计师逐渐增多,从业者交流和讨论的需求逐渐开始明晰起来;而仅靠梁耀明一己之力撑起来的,单向度的分享面对越来越多的来访者们嗷嗷待哺的需求也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2007年,梁耀明决定将站酷调整为论坛形式,由梁耀明一人的分享变成从业者之间的互相交流。
在论坛时期,站酷收入主要依靠Google Adsene。但这笔收入其实并不稳定,仅能勉强维持网站服务器成本和基本生活开支,有时还要动用自己的积蓄。
到了2009年,传统论坛形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也是在09年前后,各大论坛都开始出现了一蹶不振的迹象。
“因为设计师都是基于图片和设计作品为交流媒介的,所以论坛这种纯文字的交流方式其实是不太方便的。”其实参考传统的论坛产品形态,首先论坛纯文字的形式交流感很差;其次一对多的属性单向度传播属性还是没有得到及时转变。一个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是,想要看到一个火爆的帖子里面的互动信息就必须一层层“爬楼”,但“爬楼”就意味着翻阅起来相当不方便。
一位知名产品经理也在早年的知乎预测了论坛这个产品的未来形态:更加垂直、更加细分、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气质、增强交互性、适当体现人际关系。
基于上述的问题,站酷开始了新一轮的产品形态转型,舍弃了曾经的论坛模式,于是,站酷逐步变成了如今模式的雏形——社区&平台。定位在以设计师为核心的分享平台,
转型的阵痛是显而易见的,很多站酷的老用户都对此举表示不理解和不适应,毕竟一个全新的产品需要学习,这脱离了他们既定的舒适区。但是现在看来,转型确实是明智之举,如果继续以论坛形式存在,那么站酷将最终成为一个“寂静”的图片素材库,而非成长为贯穿设计师职业生涯的,以分享、交流、成长(教育)、内容变现、就业为目的的生态链。
梁耀明大概把这次转型看的非常重要,所以采访时他将自己的“创业”生涯从2009开始算起,而非ZCOOL成立时的2006年,因为在09年时站酷才正式搭建了最初的四人创始团队。
回溯过往,梁耀明似乎很感慨过去那个没有微博,没有朋友圈等社交产品存在的年代,因为当年想要表达一个内容远没有现在这么容易:“当年的想做一个什么东西,都是需要建站的,所以写代码、运营、设计什么都必须会一点。哪像现在,只用纯粹的做好内容,剩下的事情平台都为你做好了。”
摘掉素材库这顶帽子的站酷,又建了一个“素材库”
需要额外说一说的是站酷本身的造血能力,或许和很多人设想的区别比较大,因为站酷社区这边很早就盈利了。
“站酷主站这边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品牌营销赛事。”梁耀明觉得站酷的商业化跟社区属性结合得比较好,他认为站酷的商业化行为让品牌和设计师玩到了一起。一方面,企业获得了非常丰富的创意,实现了设计师为其品牌的代言;另一方面,设计师除了获得物质回报以外,也能比较显著的提升自身的知名度。
举个例子,杜蕾斯曾在在站酷发起了“杜蕾斯包装盒创意设计大赛”,最终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收到4301份设计作品,而且优秀作品浓度极高,基本上没有其它的设计网站能够做到这样的效果,这被认为是垂直社群的价值。
“我们(品牌营销)的合作对象基本上都是大企业,而且每次比赛活动都有着深度社群运营在里面,虽然我们和商业化结合得的很紧密,但也不会过度商业化。”
针对品牌营销赛事,梁耀明制定了这样一套规矩:每年的活动数不能超过某个数量,在合作品牌上也要慎重选择。据了解,站酷去年一共合作的了20多个品牌,其中每个月服务2~3个品牌。梁耀明还告诉我们,能够上站酷做比赛的品牌一定是一个尊重设计,认可设计价值的品牌,例如Inter、Vans、小米、华为、联想、杜蕾斯等品牌。
2010年,站酷正式注册公司。虽然比赛活动办了不少,也有在实打实的挣钱,但对于野心十足,即将开始加速狂奔的站酷来说,涓涓细流般资金状况显得远远不够的。
2014年,站酷宣布获得了来自IDG资本和时尚集团的数百万美元级别的A轮融资。有了充足的粮草,站酷开始了拓展产业上下游业务的第一步——创立了海洛创意。
站酷•海洛创意(HelloRF)是14年年底上线的正版素材交易平台,它是Shutterstock目前在中国的独家合作伙伴。主要针对有正版图片和视频素材需求的客户,让他们可以在该平台上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获得授权。
站酷•海洛创意采用的是RF(Royalty Free)模式,同一张正版图片可以授权给不同客户使用,因此价格上会比较便宜。显然,站酷•海洛创意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设计师将其作品变现,不过有意思的是,梁耀明发现很多时候海洛创意的客户群就是设计师自己——设计师可能既是图库的卖家又是买家。例如插画师、摄影师本身会创造出大量的作品,同时在完成一件作品时也有可能需求购买其他人的作品作为素材。
说到与Shutterstock的合作,梁耀明表示Shutterstock其实在最初抵达中国考察市场的时候并未将站酷列为首要沟通对象,后来经过与站酷团队的深入沟通和接触后,Shutterstock认为站酷就是他们在努力寻找的气味相投的合作伙伴,“所以谈下来大家都很满意,因为他们觉得站酷的产品跟他们最对口。”
梁耀明介绍称,目前海洛创意拥有9700万张图片和510万条短片供在线销售,这一量级基本上属于国内最高水平。不过比较遗憾的是,目前海洛创意的图源基本上都是代理自Shutterstock,本土的内容远远不够丰富,目前很少很少。
至于为什么,梁耀明表示确实本土的很多图片质量确实不太稳定。因为一张图片想要进入海洛创意成为图片源,应该具备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双重属性。
另一方面,目前在海洛创意出售的图片售价在1000元/张~20元/张之间:“现在海洛创意上线一年,距离盈利已经很近了。”梁耀明如此说道。
那些没成的和成了的事情
依托于已经极度成熟的站酷社区,梁耀明又开始对公司的新业务有了想法,于是主创网和站酷•高高手这两块业务分别在14年和15年上线了。
主创网是一个1对1设计项目外包平台。在主创网上,客户选定设计师后支付全款,然后设计师开始工作,站酷在其中充当支付和担保平台。
按照最初的构思,主创网具备这样两点优势。
一、“设计师作品水平审核”:想要成为主创网上服务方的设计师们,都需要经过考试审核来决定是否通过。“考试内容”为:提交之前的几幅作品案例,并附截图证明是原创,之后站酷内容编辑部会为作品评级,只有达到一定的审核标准才能让设计师成为服务方。
二、“1对1实名制”,实名身份认证和作品水平审核之后直接由一个设计师为一个客户服务,不接受传统的比稿方式。若是客户不满意设计师的作品,可以申请全额退款,但需要承诺不会在任何场合使用该设计师的作品或创意。
但是后来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梁耀明发现主创网的模式存在一些天然的问题:
第一、主创网的业务更加非标,交易流程很长,这就意味着成本高昂,如果仅仅依靠佣金作为主要收入的话,很难实现盈利;
第二、主创网原本只是一个撮合信息的平台,并不能直接帮忙对接需求,而且一旦设计师和客户确认彼此关系,主创网会将联系方式彼此交换,但却有很多设计师在得到客户信息后绕开了主创网,直接对接客户,这样一来主创网常常陷入给他人作嫁衣的尴尬境地之中。
“我们给它(主创网)导流过,也做过推广,其实前来咨询的量还是蛮大的。对于设计师来说,他们可能非常满意,但对于客户来说确实风险有点高。”
梁耀明表示,设计师外包服务一定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他关停主创网并不代表以后不做这块业务了,只是现在这个业务需要一个更加“聪明”的办法去做。
除开主创网,另一部分的业务就是站酷高高手了。
高高手被称为设计师艺术教育平台,它召集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老师”前来向设计师授课。这些较为资深的老师可以收获物质回报,并建立自己的品牌,而那些学生们更加系统地学习新的设计知识。
“我们挑选老师是有一套标准的。很多站酷的推荐设计师未必能做一个好老师,可能他们粉丝足够多,作品足够好,但是不是能有做老师的潜力却不一定。毕竟有很多人是设计做得好,但是不一定能把自己的东西讲出来。目前高高手已经挖掘一部分设计师过去当授课老师,未来还会通过外部渠道,邀请一些高校的老师前来授课。”
在课程内容方面,具体分为三块:免费课程(包括公开课和录播课)、收费课(系统课程、形式为录播)、直播课(互动性强、人数控制在200人以内,限额报名)。除此之外,高高手还在尝试较为传统的线下课程(约20人左右的小班、目前正在筹备的主题是“旅游摄影培训”)
随着站酷的羽翼越展越宽,梁耀明眼角和额头上的皱纹也多了起来。回过头看看过去,无意中建立的一个兴趣小站却长成了这么一棵参天大树,他告诉我们唯有幸运二字可以概括他的感觉。
“在站酷,可以看到设计师一步步通过平台成长起来。设计领域在近十年发展迅猛,有不少用户跟着站酷很多年,从一个小设计师变成一个大神,跟用户的感情还是蛮深的。比如我们曾经有个用户叫站酷三周年庆的时候见到了他,当时已经上传了不少图片,现在他竟是一个广告公司的老板了。
我很欣慰能够跟设计师们一起努力,使得设计这个行业更加被尊重,人们对设计的价值的认可会变得更高,对于美感的要求的会越来越高,更多的人会为设计买单,企业对设计岗位也会越来越重视。”
今年,站酷又拿到了EMC基金和赫斯特资本千万级美金的B轮融资,梁耀明说自己还有更多想法想要实践。
Q&A:版权之我见
你的项目也想被报道, 点击这里 ——猎云网
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216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