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媒体人的独白:每天掉头发,焦虑到晨勃消失,但仍写不出10万+文章
之前做梦会梦见前女友,睡不踏实;后来会梦见在健身房操杠铃,浑身酸痛;再后来,我做了新媒体。
梦里面小姑娘不出现了,晨勃现象也消失了。天天梦见老板,手捧着不锈钢保温杯,泡着一把枸杞,笑眯眯地问我:
看着老板和蔼可亲的脸,我瞬间惊醒,赶忙从枕头下掏出手机。没有老板未接电话,没有微信@,暂时松了一口气。
稿子......稿子......我文章topic都想不出来哪来的稿子?一想到这,一口浊气便升上来,吊在喉咙里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一着急,又揪掉了一把头发。大鼻子成龙给头发加特效也没用。
都别笑,我知道你们都悄悄咪咪写着公众号,做着文字变现的美梦。既然如此,就和大家分享下我做新媒体写稿子的一点想法。
时效性与知识性、趣味性的冲突
每一个新媒体从业者都知道稿件时效性的重要性。这一行从业者没有固定工作时间一说,只要发生社会爆炸新闻,便要起身操作稿件,甭管你是半夜窝在沙发上看剧还是假期在外潇洒腐败,你都得乖乖掏出电脑,满大街找网络。
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媒体跟自由职业完全是两码事。从业者看似自由,可以随意安排工作时间,但实际上只是绳上的蚂蚱,绳子一头连着社会热点新闻,另一头连着焦虑不堪。
说完时效性,我们提下知识性。
我再怎么唯恐天下不乱,眼巴巴瞅着大家天天搞个大新闻,社会热点事件也不常有。在没有爆料的情况下,保持出稿频率和文章知识性、趣味性让我疲惫不堪。可为了稿费,我不得不牺牲部分知识性。有热点新闻时,为了抢时效,我草草推出一篇稿件;没有热点事件时,我绞尽脑汁选取主题,硬生生憋出一篇稿子。很难想象,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我的文章质量该是多么惨不忍睹,哪还有脸夸赞自己文章富有知识性予人启迪。
时下的流量经济除了在乎时效性,还在乎文章趣味性。
。我时常学习别家的有趣文案,但阅读自己文章依然味同嚼蜡,无聊得很。我只好安慰自己,虽然我做不到妙笔生花,但是干货文章大抵都是枯燥乏味的,君不见专业书籍都晦涩难懂?学习知识就是要吃吃苦头,哪能嘻嘻哈哈看文章就懂二三事的。
但我再怎么欺骗自己,我能拍着胸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有内涵吗?趣味性做不了,知识性也不成,得,就只好这样混日子写出一片又一篇垃圾。
我能写出深度好文吗?
每次跟热点写文章,主题都很大。我腆着脸分析健身行业发展趋势,探讨知乎和今日头条的模式差异,调侃别家大媒体营销事件恶俗(为此还险些接到法务函威胁),但我静下心细想都暗自心惊,以我目前的能力,真的有资格操控这般大的一个选题吗?
在各家媒体平台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深度文章。媒体撰稿人中不乏行业大牛。这些人拥有实际工作经验,对某一行业有真正的深刻见解,他们的话,字字珠玑。但是那些专注于N个领域的跨界撰稿人呢?他们的一堆文章乍看上去非常深刻,富有内涵。但热闹过后呢?一地鸡毛。
他们杂糅各家媒体信息,提取出自己需要的信息点,再加上自己或成熟或幼稚的观点,如此操作便得到一篇(伪)深度文章。当然,这不是说二道贩子不好,对于读者来说,有人将市面上的信息进行整合,供你参考学习,这是好事。毕竟从繁芜的原始资料中提取各家观点费时也费力。
但是我不想做信息二道贩子,我想做原创内容输出者。想输出先得有输入,猜猜多少人能坚持做好输入工作呢?
我能代表“阳春白雪”吗?
自己写文章后,每次看到朋友圈里一些10万+的文章都会有点生气。这写得啥玩意儿,就这文章也配10万+?一边嘲讽文章作者,一边有怀才不遇,读者有眼不识珠之意。宛如一个自大的精神病人,露出一副酸臭书生的嘴脸。都说文人相轻,我要见着对方作者,何止相轻,我要狠狠给他几个大嘴巴子,一边打一边骂:就您也配写10万+的文章?我呸!
诸君还别笑,生活中像我这种人可多的去。一件事,甭管有多好,一定要绞尽脑汁,甚至榨出盲肠汁,死命找出不好的地方,进而彰显自己独立思考,高风亮节。就像前阵子的《战狼2》一样,哼,一群被洗脑的爱国小粉红。然后就满嘴军国主义,政府洗脑之类的话,四周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我能代表“阳春白雪”吗?我对于大众潮流的批判都站得住脚吗?我是在佯装独立思考进行自嗨吗?
我不知道。
我能成为“下里巴人”吗?
既然是个矮子,跳起来够不到“阳春白雪”,那我就做个下里巴人吧。
可是中国那么大,人那么多,我能准确把到大众的脉搏吗?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国各地发展水平不同,风俗思想各异。道德之流的观念更是具有阶级性,我实在不知道大众喜欢什么。
以农民为首的普罗大众是我们国家的主体,可是在互联网上这个庞大的群体却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就算发声了,也要被高贵的“阳春白雪之人”嘲讽。这一点很奇怪,曾令我无比震惊。这个群体蕴有巨大的能量,不动则罢,一动便可教日月换新天。我党就意识到这一点,凭此起家,千里江山赤旗插遍。对于这个群体,无视倒也罢了,胆子竟大到不屑嘲讽,用自己的浅薄来定义一座岩浆暗涌的火山。
我后来终于明白,这都是因为中国太大了,人太多了。侥幸出生在较发达区域的孩子怎么会理解赤脚的农民在想什么呢?
就算批判所谓庸俗潮流,也要先学会理解落后的生产力和落后的思想潮流之间的关系。免得我自己既碰不到阳春白雪,又做不了下里巴人,夹在中间被两边嫌弃率先打死。
行文至最后,不得不感叹在这个新时代,写字的人似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挣钱机会。
从收入来看,像咪蒙、罗振宇等人在新媒体时代引领潮头,靠文字挣得盆钵满盈。很多人称其为知识经济。他行我也行,多少人就这样一头扎进了码字为生的海洋。
你我皆知,城市的繁华和持续性发展,必须依靠大马路与小街道的混合搭配。城市如人体般运作,大马路是主动脉,小街道是毛细血管。我们可以安慰自己,罗振宇之类的大V是主动脉,我们只要安心做毛细血管就好。可是做小血管有钱拿吗?要是没野心的话,我就不会坚持真名发表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