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共话:科创引领,新金融企业未来趋势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7月19日,“FUS猎云网2019年度科技金融产业峰会”在北京千禧酒店隆重举行,近百位知名资本大咖、独角兽创始人、创业风云人物和千位业内人士共聚一堂。本次峰会由猎云网主办,锐视角、猎云资本、猎云财经、企业管家、AI星球协办。

在由简熠控股副总裁李琦主持、以“科创引领,新金融企业未来趋势”为议题的高峰论坛上,论坛嘉宾众安科技副总经理杨圣;51信用卡副总裁魏建鹏;小赢科技首席营销官施昕;融360|简普科技副总裁王明成就论坛议题发表了精彩观点。

杨圣认为,保险科技跟原来的信贷和金融行业有本质区别。随着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崛起,保险科技也一定会有机会出位。众安科技现阶段以企业级服务为主,把各个产品更好的打磨好,希望做到为企业赋能,实现降本增效。另外我们并不只是做系统开发业务,而是在提供系统的同时,拥有专业的运营服务、第三方的合作渠道接入服务、风控服务和更多新技术应用,把业务做的更好更精准。

圆桌共话:科创引领,新金融企业未来趋势

众安科技副总经理杨圣

众安科技现阶段以企业级服务为主,把各个产品更好的打磨好,能够真正做到为企业降本增效,是现阶段主要奋斗方向。在做业务的同时不光是软件开发公司,希望在提供服务的时候,除了软件技术还有运营服务,有三方的接入服务,有其他的控制服务或者新的技术应用,能够把原来的业务做的更好更精准。众安科技的目标是用科技赋能保险公司,实现保险价值链的升级。比如在营销环节,对互联网流量做精准触达的智能营销平台,实现客户分层、千人千面的营销模式;在核保理赔环节,我们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保险公司辨别风险,个性化智能核保。

魏建鹏认为,信用卡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再到乡村的渗透,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在这个过程中,51信用卡的定位就是服务不断扩大的信用卡人群,给他们一个越来越好用的工具。之后,51信用卡将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开放自己的流量和科技能力引入更多的合作机构,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更方便、更高效的服务。

对于像51信用卡管家的工具软件,魏建鹏表示,其不同于社交的爆发性增长,需要慢慢积攒流量,逐渐通过功能和用户把自己的护城河建起来。这就需要时刻保持创新的动力,不断试错不断做创新,让用户对于产品的使用体验更好,留存时间更长,黏度更高。

此外,魏建鹏认为,随着用户群体的扩大,平台会加深对用户的了解,从而能够做到更精准的用户营销和用户产品的推荐,让开放平台的想象空间更大,并且用户的体验也会更好,这也是未来三到五年逐步演进的方向。无论是巨无霸的金融机构还是稍微小一些的金融机构,51信用卡都有不同的产品去服务他们。通过2C的流量和用户认知,撬动2B的合作,不断的变化、推进,最终达到双赢。

圆桌共话:科创引领,新金融企业未来趋势

51信用卡副总裁魏建鹏

据悉,51信用卡管家APP从2012年开始投入使用,是51信用卡最核心的业务。其主要功能是为信用卡用户提供信用卡管理以及相关的服务,比如还款金额、出账单时间等,目前已有接近1亿的用户。

小赢科技是一家科技金融公司,业务包括P2P和金融机构。目前,公司已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其CMO施昕认为,金融一定要有边界,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以及怎么做要有清晰的边界,不能模糊。而科技只是给金融赋能,它不能改变金融的本质

圆桌共话:科创引领,新金融企业未来趋势

小赢科技首席营销官施昕

此外,施昕表示,无论是金融还是科技,本质上都是人,是用科技的方式提升用户体验,为用户服务。未来怎么把人的价值发挥出来?一要把用户放第一位,从用户角度出发研发产品。二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科技公司的能力,也包括金融机构的能力。

融360简普科技于2011年成立,主要的业务是基于AI和大数据相关技术做移动金融智选平台,帮助用户精准推荐各类不同的金融服务产品。王明成主要负责天机风控业务线,面向从银行到消金到持牌的互联网机构,目前已经服务数千家的金融机构。

王明成认为,未来五年,在智能风控领域仍然存在很多创新机会,此外,他也认为,未来五年中国在智能风控领域里面能够成为下一个在全球领先国家。站在一个开放平台和融合生态的支持态度,他觉得,未来在风控+营销+融合的体系里面,创新的最大方向就是在于能够真正的实现所谓生态融合,在融合过程中产生更多新的物种。

圆桌共话:科创引领,新金融企业未来趋势

融360|简普科技副总裁王明成

2019年,猎云网以发现产业独角兽为初衷,全面开启“FUS(Future unicorn Summit)未来独角兽峰会”品牌。本次大会以寻找产业独角兽为初衷,围绕“科技+金融”主题,对新时代下的科技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进行解析,共同探讨科技信息时代的金融科技机遇和挑战。

圆桌共话:科创引领,新金融企业未来趋势

以下为圆桌议题实录,猎云网删减整理:


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四位行业资深人士探讨这个主题,科创引领新金融企业未来趋势。我们知道金融行业也在做转型,是技术应用在处于爆发的过程中,所以三个周期的过程中讨论新金融企业未来趋势非常有意义,那么我们一直在强调智能金融服务全流程,所谓的智能金融就是在前端给用户体验的优化和改进,其实背后有大量的科技创新做支撑。所以今天能够找到四家企业探讨这个话题,都是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我们希望通过台上的碰撞为到场的各位提供新的思路和认知。首先请四位介绍自己的企业以及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有请!

我是众安科技的杨圣,我们是众安保险的子公司,我们过去创造了五个生态,电商、金融、航旅、大健康和车。这五年中除了创造五个生态,我们还创建了众安科技和众安国际,在过去两年我们也在港股主板有上市。众安科技的目标是用科技赋能保险公司,实现保险价值链的升级。比如在营销环节,对互联网流量做精准触达的智能营销平台,实现客户分层、千人千面的营销模式;在核保理赔环节,我们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保险公司辨别风险,个性化智能核保。现在这些业务在众安保险这个体系里面慢慢可以找出来,未来我们想把这块在国内国外做一些推广和赋能,这是众安保险和众安科技的简单情况。

:我是51信用卡的魏建鹏,我们做什么?其实我们旗下有一款APP可能有一些在座的朋友听说过叫51信用卡管家,这是我们最核心的业务。51信用卡管家从2012年开始,我们主要服务信用卡这个人群的信用管理以及相关的服务。中国有差不多接近4亿持有信用卡的持卡人,有7亿多张信用卡。我们服务这个客群,主要提供信用卡卡片管理和一系列的便利,比如说一个人有两三张信用卡,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知道每个卡片什么时候出账单,还多少钱,什么时候还钱,他们可以设置该账单的到期自动还款。对于用户他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消费情况、现金流情况,为自己做好现金流的规划。这样从用户角度可以把负债和现金流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我们现在有差不多接近1亿的用户,可能只占信用卡的一小部分,所以我们希望未来服务越来越多的信用卡用户,这就是我们的情况。谢谢大家!

:我们是一家科技金融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份,我们的业务比较简单,P2P业务和金融机构业务。我们在去年9月19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去年财报还不错,整体年度撮合交易369亿,利润10.55亿,成绩单还算不错。

:我是融360简普科技的王明成,融360简普科技2011年成立,其实我们主要的业务在于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基于我们的AI和大数据相关的技术来做移动金融智选平台,帮助用户精准的推荐各类不同的金融服务产品。我们主要的使命和愿景是让金融更简单,成为每个人的金融伙伴。我本人也是负责天机风控业务线,我们的天机风控业务线,这是融360在金融业务里面的实践和大量的金融场景,这样一个沉淀的基础上然后打磨出来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是2B端,也就是从银行到消金到持牌的互联网机构,我们目前已经服务数千家的金融机构,主要为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的智能风控服务,包括联合建模实验室,包括我们独有的基于营销+风控的综合化平台,以及新的机器学习技术和环境图谱方面的创新技术,来提供一站式,端到端的风控服务和解决方案,以上就是我的简单介绍。

科技金融领域我们做每个点的创新,涉及到风控、产品、服务、包括投研甚至营销各个方面。那么我想知道四位老总你们从哪个点上是个人最关心的?这个方面你们觉得未来还有什么空间以及突破会有什么难点?希望大家能够做更深入的探讨或者碰撞。

我主要是在保险科技范围。在我看来保险科技跟原来的信贷和金融行业有区别,它的信息化程度包括前端流量包括核赔是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风控也没有同盾、百融这样的大公司出现。我自己来判断,不管是前面的流量获取或者是理赔阶段的控制也好,都是有机会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你跨行业转到这个主赛道,过往经验是不是适用?可能方法适用,但是操作有一些变化。我们的方法所有的科技不是万能或者是一个神化的东西,我今天有先进技术能够把原来解决不了的东西解决到,事实上更多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它更精准,是这样一个逻辑。

所以我们很多业务是在众安保险母公司的生态下慢慢演化出来。比如说视频理赔,原来车险需要实际勘验,勘察完了拍照然后回来到内部的核赔岗位核查,现在已经可以做到直接的视频抓取、视频分析,针对这个事故的情况进行判断,这样的业务将来可以为其他保险公司去使用。我们也有一些业务比如说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在保险也有一个应用前景,我们把保险作为一个核心企业,保险公司给他一个账期,这当中有一个垫资的需求。常规的银行做业务没法穿透做,我们基于区块链做了这样一套供应链平台,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完全的闭环。

困难是什么?保险生态我们看到基建的工作没有做好,很多时候是手工化的,包括我们的获客是代理人的模式,你完全通过信息化操作可能会产生一个鸿沟,这个当中没有办法跨越。所以这是有一个发展的周期。

:长出来的概念特别重要,我们做一项业务,其实需要跟真实需求结合。我们做这样一项业务出来,能不能为用户创造真正的价值?这是我们评价金融科技这样一个技术的价值点,有请魏总。

:我想分享一下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或者面临的挑战。我们公司才六七年时间,我们当时创造这个APP当时市面上没有。这个APP的核心功能,那个时候唯一功能就是把用户的账单整理一下,然后在一个APP里面显现出来让用户看到,比如招行的卡和浦发的卡。但是后来发现这个门槛不够高,也有很多相似产品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所以我们后来不断打磨我们的产品。我们为产品增加一些功能,让我们的产品更好用,能够更方便增加用户黏性。这中间有很多坑。去年年会的时候我们创始人做过内部分享,把公司成立六七年以来内部做的创新或者小项目,做了一张大表,打勾或者打叉。最后发现红色数量多于绿色数量,中间有很多坑,有很多内部想法和试错。

我们从信用卡的管理延伸,帮助用户管理房贷车贷和生活账单等,这样就有更多内容可以放这个平台上面。这些创新不是一下想出来的,这些账单管理又长出一些枝干和绿叶,包括用户的投资、信贷等。其实主要让用户在使用我们产品时,第一是使用体验更好,留存时间更长,黏度更高,其次我们的APP能够提供更多服务。这里是经过了很多试错,然后才逐渐到现在。

我们是一个垂直的工具软件,从工具软件来说挑战很多。因为大家都知道社交是爆发性增长,但是工具得慢慢的积攒流量,慢慢通过功能和用户把自己的护城河建起来。我们现在其实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并且一直在做创新,我们试100个错80个有20个留下来,我们会时刻保持创新的动力,不断的试错不断的做创新。

魏总给大家分享了过去七年的心路历程,刚才提到那张表我觉得那个表可能价值连城,因为所有的坑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这是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虽然是公司的CMO,但是我特别愿意讲产品。小赢发展五年一直非常稳健,取得很多成绩,特别是产品端。我可以举两个例子。第一是2015年和众安有了合作,当时是首创互联网金融和信用保证保险的合作。这个合作非常厉害,不光是当时非常创新,放在现在也是非常领先。因为互联网金融公司能够跟金融机构合作,或者保险公司合作非常少,规模也不大。我们去年369亿,其中90%是众安保险。我们小赢科技是众安第三大业务合作伙伴,第二大业务贡献,这也是我们产品上面的创新。还有一个创新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们今年推出一个产品,是针对个人用户的产品叫小赢钱包,大家有兴趣可以到应用市场下载看一下,可以先消费后还款,而且是可以绑定支付宝、微信,什么通道都可以用,还可以发红包,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功能。我们的还款非常方便,比如说账户分期、消费分期。这个产品推出以后在年轻人里受到很大关注,二线、三线的年轻人非常喜欢,我们每天交易有几万笔,这也是创新产品取得的成绩。

突破难点,这个比较丢人,实际上我来的路上在想这个问题,小赢发展那么久了,实际我们做了很好的产品,但是在座很多人可能不太知道小赢科技或者不知道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市场做的不够好,我作为一个CMO还是比较汗颜,所以以后多来参加猎云活动,多做做宣传。

:我们最近看到年轻人的需求越来越多方面,你这种产品的叠加越来越满足全方位的选择,这应该是未来一个大趋势,请王总介绍一下。

:我分享一下我们对于智能风控这样一个领域这样一个行业我们的思考,我们认为目前从整个行业来看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目前的风控体系和营销体系是一个隔离的状态,尤其我们看到很多持牌的金融机构,从营销到风控整个环节有非常深的壁垒。这会带来什么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和5G时代的到来,我们发现渠道越来越多,获客渠道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变化越来越快,而且不同的渠道之间参差不齐。这带来一个挑战,我们不知道下个月有多少新的渠道诞生,有多少渠道死掉,但是我们刚才提到了,我们对于新时期的金融机构的获客,很多时候要依赖于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流量不同的渠道。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快速的变化,我们的风控体系能否快速的响应和支撑?因为我们发现很多风控方面出现了问题,其实和流量和渠道息息相关,甚至不能快速的响应,所以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在营销渠道侧的数据和风控侧的数据,用户画像之间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所以带来大量数据的浪费。这个怎样讲?比如说我们做营销渠道投放的时候可以发现,这个过程里面其实我们能够获取到很多有价值的用户画像的信息,包括用户的偏好、行为轨迹、行为数据等等,其实这对于风控来说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维度。但是目前大部分的风控体系并没有把这部分数据真正的融入进来,我们通过补充其他第三方的数据,这个一方面带来成本的提高,另外一方面因为很多是弱金融属性的数据,能否实现真正的价值,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我们看到很多行业内有一些管理模式,这个问题对风控产生特别直接的影响。举个例子,我们发现某一个渠道它的能力或者获客质量在下降,我们选择的方式就是关掉渠道或者降低通过率,当通过率每降低20%,意味着我逾期率下降25%。这样一个方式对于盈利能力是很大的损失,所以基于这三方面的考虑,我们认为风控侧的很多根本问题的解决,其实不是控制风险,而是从流量到风控综合来考虑来经营风险。或者可以这样讲风控侧的很多问题,甚至很多环节功夫在其外,在于我们真正做到风控和营销之间真正的融合。

这里基于融360的业务线,我们核心能力的打造在于一站式的,从营销到风控的综合管理平台,其实就是为了打通整个从营销到风控侧,从数据的闭环到整个体系的闭环。这里还有一点,我们能否基于不同渠道做差异化的模型策略,差异化的风控策略。这个做起来非常难,所以我们基于数据库和机器学习,能够针对不同渠道进行差异化、定制化的模型部署。这个背后需要快速响应才能实现刚才提到的这样一个业务目标,所以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是说整个基于风控大脑能够针对不同的渠道和整个后面的一些风控表现来做实时监控,包括ROI包括参数的汇总和分析,来确保整个过程从营销到风控,实现真正业务上的闭环。所以这是对行业做出一些我们认为创新性的探索和贡献,谢谢!

:其实我感触很深。我们在现在这个阶段看互联网金融这个市场,我们说金融科技领域很多创业小公司冒出来,他去找市场上成熟人才,很容易搭风控或者智能营销的系统,这个很快,但是真正做的很深合适需要大量的积累,而且每往前走一步,需要花费的功夫越来越多,这可能是一个几何的上升,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不得不做,要不然会遇到很显著的门槛在那儿。

接下来这个话题跟刚才王总讲的有关,包括51信用卡跟金融机构合作特别多,由于信用卡这个性质。过去两年我们看到传统的金融科技公司跟金融的边界其实越来越模糊,包括建行他们把所有的资源做了整合,成立了一个建银科技,把研发、数据独立出来,未来我们看到金融科技和传统金融领域的融合,我们怎么去看待?现在在座的这些企业都有向外赋能的机会,我们如何平衡技术研发出来我自己用还有对外输出,这两个方面怎么衡量这个价值?因为我个人以前做过一些2B业务,我们跟银行合作的时候,银行通常会提到一个问题,同样一套系统你们自己在用,你给我也用,我怎么保证你给我的是最好的?我们之间的竞争怎样去规避?类似的问题我想在座做2B的时候一定会遇到,我想听一下各位的观点。


首先众安科技是一个2B的企业。我们把自己定义为是一个服务性企业,很多业务主体还是占主导,我们再去做相应的服务。什么时候去做开放平台?当你成为行业领军者并且拥有了话语权,这时候开放的平台才存在,否则的话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现在也是以服务的心态来做各种各样的业务,我们并不只是做系统开发业务,而是希望在提供系统的时候,还有专业的运营服务,有三方的合作渠道接入服务,有风控服务和更多新的技术应用,能够把业务做的更好更精准。不可否认如果众安保险去做科技业务,一定会面临的问题就是保险公司间合作的接纳程度,我们也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客户也是保险公司,客户第一个反应是如果把数据全部暴露给你,会不会有问题?当然这有一些方法可以解决,我们可以和一些其他的大型第三方合作或者其他的形式,或者用一些相对来说本地化的部署,然后有一些标准化的产品输出,以这些方式去做。

竞争关系上面大家可以看到工农中建已经敞开胸怀了,未来在保险行业,众安或者众安科技能不能成为一个平台?我们也会不断的努力,现在阶段以企业级服务为主要的奋斗方向,把各个产品更好的打磨好,能够真正为企业降本增效,这是我们现在主要的方向,未来希望做更多开放方面的事情。


三位嘉宾是不是同意话语权的问题?因为我们做业务的时候,因为国内金融特殊地位我们会面临这些问题,我们是不是跟这些机构合作或者赋能的过程中,我们处在服务的地位,我们能不能建立一个平台?也想听一下几位的观点。

:这个话题分享一下我们自己做的事情。其实51信用卡最早是一个工具平台,帮助用户管理信用卡账单。管账单这个事情是免费的,我们怎么建立我们自己的盈利模式?最早我们就是开放我们自己的平台,开放我们的流量和用户跟这些银行合作,比如说帮助他们去发信用卡等等这些业务。在跟金融机构合作的时候,确实各个银行他们自己对于对外合作的一些定位、诉求不一样。比如说有一些银行他自己的零售业务做的非常好,他的信用卡模式非常成熟,每一年自己的流量非常大,跟他们合作的时候,我们的话语权稍微弱一些。但是中国其实有四千家银行,有信用卡牌照的银行也有几百家,这里有超大型的银行,但是还是有很多可能不是TOP3的银行,他们可能是20名往后的银行,他们也有更多的服务诉求,我们是可以提供给他们的。

所以我们后来发现跟不同银行合作的时候,可以根据银行不同的诉求以及我们所擅长的对于用户的了解、用户服务满足的路径等等去设计不同的产品,去满足银行的需求。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跟很大的银行在合作的时候,更多是流量方面的合作,这样其实对对方来说是愿意接受我们独立的平台输送给他流量的。但是如果多一些服务对他来说可能需要的紧急程度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其实还有很多小的银行不仅需要这些流量,其实他们还希望我们提供给他们更多的用户标签,对于用户画像的描述等等。

举个例子我们是跟银行合作,通过渠道追踪包括用户在这里进行留存和长期管理,我们积累出来对于用户的画像标签。比如用户是有车一族,因为信用卡有加油或者车险,他可能对于加油或者ETC有需求,有一些银行在这个方面跟我们合作,因为我们可以把对于用户的了解、对用户的认知,甚至用户风险判断,输出给银行,所以取决于我们跟什么金融机构合作。当然这是一个长期合作,不是一上来一家银行你马上知道他想要什么。有时候第一步是从流量开始,然后慢慢你跟他建立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之后,然后再更多去想他所想的,这样其实变成2B2C的业务。我们通过2C的流量和用户认知,撬动我们2B的合作,不断的变化去推进,这样能够达到双赢。无论是巨无霸的金融机构还是稍微小一些的金融机构,其实我们都有不同的产品去服务他们。

:其实跟不同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双方有很多磨合过程,这个过程中其实一方面银行需要了解你的能力你能够提供的价值点,我们也需要不断摸索银行的诉求是什么?因为不同类型的机构需求点差异很大。

:技术输出对于我一个文科生来说很为难,这不是我的专长,我今天来学习的,就不班门弄斧了。但是李总讲的一点引发我的思考,你说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这个边界在模糊,这个我想说一下。因为我觉得金融就一定要有边界,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以及怎么做,这个边界一定要清晰,不能模糊。包括最近大家说的开放银行,我私下说开放银行这个叫法本身就不准确。为什么不准确?银行肯定是不开放的,银行有准入,要监管,要门槛。你拿到牌照不是什么都可以做,实际上有很强的监管,不是开放的。什么是开放的?银行服务是开放的,所以应该叫开放银行服务,这两年这个词比较热。早几年,我记得2012年的时候,中国银行当时把自己的服务接到其他平台上。所以我们觉得金融还是要有边界的,科技只是给金融赋能,但是它不能改变金融的本质。我讲技术不可以,所以顺着李总的话说一下。

:其实施总这个话题我们可以延伸出来很多内容。因为从企业运行角度来讲,其实做的时间越长越发现专注永远最重要,我们只能把握其中一个赛道或者把专长发挥到极致,无限制扩张会引发很多问题。

:最近几年大家都在提开放平台的生态,包括融合,其实我认为开放和融合的前提是说我们看到很多机构之间的融合合作所带来的效果,远大于一个机构单打独斗带来的生产力提升,这种开放平台生态模式这是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有一个清晰的边界,这是一个基本前提。从融360本身而言,我们是开放平台和生态模式的受益者之一,相信我们跟很多金融合作伙伴,其实应该说是共同受益的格局。

为什么这样讲?我们和银行包括持牌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做了一件事情,我们做了大量联合建模实验室,这个方式就是把我们的核心技术包括比较重要的一些金融科技,比如说机器学习、数据库,包括数字神经网络,包括深度学习等等一些模型的技术、风控的技术,还有大数据的能力能够赋能给金融机构,这个过程中实现双赢。我们是开放独立的移动金融智选平台,多年来持续深耕金融科技领域,在真实场景的业务实践中,沉淀了充足的行业经验与专业能力。包括刚才提到的一系列创新技术,其实并没有完全掌握自己的手里,而是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共建一些生态,这个很不错,产生1+1大于2的化学反应。因为我们有大量的数据加上我们的技术,对于金融机构对于它整个风控体系和业务表现产生比较大的争议。 

那么反过来说对于我们的产品,因为对于2B业务来说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往往从客户场景中来,从机构场景中来,然后再到场景中去。这个过程中能够让我们的产品扎根到机构场景中,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产品和服务的迭代和创新。所以这个过程中是一种双赢的格局。我感触刚才提到的边界问题,我们认为这种技术是自用还是输出,最核心在于我们定义好自己的服务边界业务边界,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哪些是可以跟我们的合作伙伴合作,来带来双赢格局的。也就是说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认为一定程度上的开放合作,是能够促进和我们的机构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共生共赢的发展,同时能够促进行业的发展,这是我们的观点。

:其实与不同机构之间把技术对外赋能,共建这样一个生态,对于整个行业是向上的力量。而且刚才杨总讲了众安保险做有些事情不一定成,但是众安科技做这个事儿,角度完全不同,这个跟王总讲的边界概念非常一致。接下来最后一个话题,这个话题跟各位的行业息息相关,估计在座也很想知道在细分领域里面,我们未来五年能够会有什么变化和趋势?我们企业应对这种趋势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去保持我们的领军地位?或者我们去竞争这样的高度。这个话题从王总开始。

:以智能风控领域为例,我认为未来五年在这个行业领域里面仍然有很多创新的机会,而且我们认为很有可能在未来五年,中国在智能风控这个领域里面能够成为下一个在全球领先的领域或者说金融科技的这样一个细分板块。这里从我们本身来说,我们还是一个开放平台和融合生态的支持态度,我们认为未来在风控+营销+融合的体系里面,创新的最大方向就是在于能够真正的实现所谓生态融合,在融合过程中产生更多新的物种。

比如目前看到金融科技公司,我们作为金融科技公司跟很多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包括施总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都有很深度的融合,就是刚才说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融合。我们也看到整个金融机构和场景方之间的融合,然后再加上线上场景跟线下场景之间的重合。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融合,刚才提到不管是什么概念,其实最核心一点在于银行要想在新的5G时代能够获得更高的竞争优势,首先是能够通过开放API的方式把银行服务,银行其实开放的是服务,把服务的能力能够前置,在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需要我们作为第三方的金融科技提供商,包括风控服务提供商帮助银行他们赋能。

我们从业务线来说我们做了大量技术储备,包括刚才提到的风控大脑,其实这是打通营销侧、场景侧到金融机构的风控业务线,风控侧之间的一个融合和数据的互通,这是营销到风控的闭环。我们认为这个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的创新机会和更多的空间,所以我们也相信未来五年我们能够做出对行业更大的贡献。谢谢!

:融合,与不同金融机构融合,线上线下融合,不同场景的融合,通过这些融合我们未来让国家在智能风控这个领域,这个细分仍然属于世界领先水平,我们非常期待。

:我们第一年的时候想不到第二年业绩会一飞冲天,想不到第三年行业出现问题,想不到第四年的时候我们在美国上市,想不到第五年监管是比较严格的态势。无论是金融还是科技本质上都是人,都是用科技的方式提升用户体验,所以我觉得金融也好科技也好,本质上都是服务。我有时候同同事说不要拿老的眼光看银行和金融机构,实际上有的银行已经做的非常好,比如招行和建行。有一年去招行营业厅,进去看到挂了一块牌子,他行VIP即我行VIP。再比如说有一个APP叫掌上生活,这个APP现在七千万用户,月活四千万。大家知道四千万意味着什么?放在互联网行业哪些是四千万月活?小红书、唯品会、墨迹天气、大众点评都是四千万月活,各个都是独角兽。所以招行他们这块已经做的非常领先,我们几乎看不到他们做了很大的推广,默默做了几年做到这个程度。而且看到招行一个数据很震惊,他掌上生活四分之一的用户已经不是招行信用卡的用户。所以未来怎么把人的价值发挥出来,无论是将来用什么词,用生态或者场景或者平台,未来还有新的名词,我觉得用户是第一位的,这是公司做的事情,我们研发很多产品都是从用户角度出发的。

第二提升自我能力。这个能力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能力是科技公司自己的能力要提升。我们现在要和金融机构合作,他们有牌照有资金,他们也看你的风控能力、你的逾期率以及资产平台是不是合规,这些能力他们也会看,包括平台的盈利情况和你的可持续发展。这些跟金融机构合作的时候你都要迅速拿出你们做过的成绩说服他们,所以第一个科技能力要提升。我们有一个数据,我们现在已经拿到金融机构授信的三百亿,我们跟金融机构合作的时候,他们主动找我们合作。我们发现金融机构的能力也要提升,他们在数据能力、技术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包括决策能力都存在不足,此外他们决策周期还是有点长的,这也是他们需要提升的。但是这些能力比较好解决,随着行业标准化的逐渐建立,这些能力可以逐渐解决,所以你要提高你自己的合规性和运营能力,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或者方向,这也是我们公司努力的地方。

:其实在整个中国,如果看信用卡行业发展时间很短,也就是五年时间。那么在这个不是很长时间里面,中国已经迅速达到差不多接近四亿的信用卡人口的阶段,我相信未来这个趋势不会改变,也许中间会有波折,这个任何行业都是这样的。但是从中国整体的城镇化,然后到现在的互联网支付对于信用卡使用的便利化,信用卡逐渐从一线二线三线渗透到四五线城市,甚至到乡村,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那么这个过程中51信用卡我们的定位就是服务不断扩大的信用卡人群,给他们一个越来越好用的工具,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通过开放我们自己的流量,我们自己的科技能力,引入更多的合作机构,这样的话使我们用户可以在我们的APP里面享受更多、更方便、更高效的服务。这个过程中我们做的事情,以及未来还有很大空间的事情就是根据我们用户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给他们。如果一个平台从简单工具着手的时候,对于用户来说很简单,但是你的用户上千万,未来还会到两三亿,那个时候用户的分类其实差异化已经很明显。

我们用户有相当一部分人我们发现他们不是普通的日常上班族,有很多小微企业主,这是最近一年半以来跟金融机构合作产品的时候发现的。他们受国家政策的号召也好推动也好,他们是非常希望我们触达这些小微企业主,因为这些企业主让他提供企业的报表和流程,这是非常复杂的。他们用金融产品的时候非常注重时效性,可以通过我们这个平台把他们和我们背后的这些金融机构有效对接起来,当然这是一步一步的推进过程,并不是说六年前就知道了会变成这样一个公司,里面有这样的用户属性。其实不是,这是我们跟金融机构合作过程,对用户的了解和认知不断的加深和演进,我相信这个趋势未来会继续持续。

到未来五年以后我们对于用户群体的了解,以及根据他们所对接不同的产品,比如说保险公司等等,也许很多用户其实对于信贷或者投资类不感兴趣,他对保险类感兴趣。我相信电商平台已经可以做到千人千面,从工具角度来说正在路上,我相信未来我们会一直往下走,比如说用户群体越来越扩大的过程中,我们对用户的了解更深,能够做到用户营销和用户产品的推荐。这使得开放平台的想象空间更加大,并且用户的体验也更好,这一定是未来三到五年会逐步往这个方向演进的过程。

:魏总给我们描述了怎么长出未来全金融服务的一个大概念,我们脑海中已经有这样一个蓝图了。

第一我认为B端生意和C端生意不一样,B端不能像C端一样打客户,这个没有结果,我个人认为是死路一条,这是个人观点;第二个,未来保险科技会有大机会,请大家可以多多关注,我们看到有很多巨头都在加入。伴随着整个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崛起,保险科技一定会有一些机会产生。大家可以产生这么一个场景,你买一个保险产品,保单是基于区块链保护的,你投保的时候AI机器人给你解释条款,你需要理赔的时候,只需要拍照上传材料就可快速拿到理赔款。你看病的时候手上没有钱,金融服务给你发放合理贷款,最后保险在用理赔款帮你偿还,这样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

保险的生态将来会长出什么东西?保险的生态可以理解企业级的上下游服务,未来是不是能够赋能其他行业?也可能会有其他机会。我们最近一直在讲创业这个赛道里面,B端特别是产业互联网这个方向比较热,相比C端,B端的生意更热一些,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可能是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这是我的理解,谢谢大家!



AD:还在为资金紧张烦恼吗?猎云银企贷,全面覆盖京津冀地区主流银行及信托、担保公司,帮您细致梳理企业融资问题,统筹规划融资思路,合理撬动更大杠杆。填写只需两分钟,剩下交给我们!

随意打赏

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科技之光共话发展趋势引领引领行业共话未来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