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三年获四轮融资,饮冰科技如何借助激光雷达传感器成为行业“老司机”
如果说人工智能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脑,那么激光雷达就是自动驾驶汽车的眼睛。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国内无人驾驶汽车量产时间最早大概出现在2022年左右。无人驾驶技术涉及人工智能、传感技术、地图技术以及计算机等诸多前沿科技,在其亿万级的市场躁动下,涌现出了一个个风口。
猎云网最近了解到的饮冰科技致力于做真正实用化、可量产、低成本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助力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解决自动驾驶“眼睛”的问题。
后入场的行业“老司机”
从2016年公司成立到现在,历经三年多的时间,饮冰科技推出了全球首款线阵激光雷达芯片,并已经完成流片量产制备。
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在2006年,美国公司Velodyne就开始专注研究激光雷达,解决自动驾驶中摄像头无法识别道路、障碍和选择路径的问题,并在2010年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首测中,为其提供激光雷达产品。
,2014、2015年,激光雷达这股风潮顺理成章的也吹向了国内,涌现出了一批创业公司。
“如果想成为行业第一是不能follow的,一定要有原创精神。”在激光雷达领域,很多创业公司想通过仿制达成量产,但其实仿制的门槛也很高,仅仅仿制本身就很难。在评估团队的技术底蕴和行业资源之后,姜波还是决定做原创。
不做跟随做创新,饮冰科技“后来”也能“居上”。姜波和他的团队成员都是做产品、技术出身,在产品打磨了两年多之后,推出了全球首款线阵激光雷达芯片,在同距离和同精确度的情况下,其生产成本、嵌入产业链的程度,会远远优于现有的传统方式;同时,芯片化的生产工艺更利于大规模的复制和生产,可靠性也有所提升。
在“寒冬”里融资四次
“资本寒冬”“自动驾驶创业寒冬”在近几年被反复提及,但不论资本市场如何变化,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在创业者寻找投资人的时候,投资人也在不断地寻找投资高地。“最开始做种子轮的时候是我们主动找到投资人,清华启迪孵化器创业氛围很好,我们有了想法之后去试了一试,看中技术的投资人给了我们种子轮投资。”姜波表示,每一次的融资都来之不易,之后的几轮融资更多的是一种双向选择。
姜波是清华大学硕士,曾经供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和中国科学院,负责激光传感器等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参加过多项航天、军工领域的国家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金元浩是清华大学博士,负责激光光电子产品研发工作;CTO赵忠尧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负责激光类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相应软件的编写调试工作。
“技术变革推动社会进步,自动驾驶也是一样,我相信在未来市场接受度、法律法规等各种限制都会迎刃而解,现在的焦点问题在技术本身。”
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困难。一方面是产品的创新,创新就意味着很少有可以借鉴的东西,大多数时候只能自己去探索,也因此经历了很多次的意外和失败;另一方面公司的成员需要去不断突破原有的科学局限和框架,科学家出身的他们在商务合作、业务拓展上经验不足,姜波表示未来,这两点困难也会一直伴随公司发展。
“激光雷达领域的成长期很长,这决定了我们要去做长期思考。”姜波认为自动驾驶的行业经过十余年的大浪淘沙, 沉淀了很多技术和人才,2020年可能会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元年。
对于专注于硬科技的公司,资本寒冬对其起不了决定性作用。在资本热的时候,快速扩张;在“冬天”来临的阶段做一些战略性的调整,沉淀、深耕、打基础,只有这样,面临下一个高峰来的时候才能踏浪而上。
据悉,饮冰科技目前正在寻求5000万元的A轮融资,计划用于产品建设、产能建设、产品研发、市场推广。
项目:饮冰科技
公司:北京饮冰科技有限公司
网址:
www.icedrink.com.cn
推广:猎云银企贷,专注企业债权融资服务。比银行更懂你,比你更懂银行,详情咨询微信: zhangbiner870616 ,目前仅开通京津冀地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