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手机推“纯净模式”的背后,是打造垄断的开始
谷歌向来是一个特别会起名字的公司。但手机操作系统安卓的英文名并不是他们起的,而且这家公司最开始也不是谷歌的。
2003年,硅谷年轻黑客安迪·鲁宾突发奇想,要给自己的摩托罗拉手机刷一套类似诺基亚塞班的系统。但找了很多论坛都没发现最合适的,于是他决定自己做。
一年后他拿出一个跑在Linux服务器上的雏形,而就是这个名叫“Android”的雏形进入了谷歌的视野。
正苦于如何迅速扩大搜索引擎覆盖面的谷歌,看到这个操作系统雏形如获至宝。经过几个月的谈判,谷歌正式收购了“Android”及其背后的初创企业,而Android系统也开始由谷歌接手研发。
2007年11月5日这天,谷歌公司正式向外界展示了Android操作系统。与此同时,为了10个月前推出的,封闭式的苹果iOS系统抗衡,谷歌宣布建立一个由34家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以及芯片制造商共同组成的全球性联盟,共同开发Android系统的开放源代码,为谷歌发布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提供支持。
至此,我们终于迎来智能手机时代,手机操作系统也同时进入两强相争的格局。正因为建立在一个完全开放的体系之上,苹果iOS迭代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安卓迭代的速度。
2021年最新的数据显示,Google Play的全球下载量在第3季度仍然领先于iOS,两者的差距已由2020年第3季度的115%扩大到125%。
尽管开放程度不及Android系统,iOS系统却在创造利润方面走得更快。它们通过在App内设置消费抽成,获取了巨额利润。这反而引发了众多手机厂商对于利益方面的思索。
在2015年以前,手机厂商在应用安装方面一大部分利润来自于“预装”,即通过手机预装软件获得利润。以华为为例,从2015年以后,华为开始重点发力自带的应用商店。2022年,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宣布,华为应用市场全球月活跃用户达5.8亿,全球注册开发者超过450万。然而,手机厂商并不满足于此。从2021年开始,华为等手机厂商推出类似于iOS的“纯净模式”,试图仿效苹果,打造封闭系统,进而为之后的“华为税”铺路。
这确实是一个屠龙者,最终成为恶龙的故事。以开源为起始的安卓,在国内手机厂商里反而开始走向封闭。
1、学习iOS的“好榜样”
虽然几乎全部中国手机厂商都建立在安卓操作系统的基础上,但由于苹果打造iOS的成功以及被称为“苹果税”的平台抽成费用,让很多其他厂商看到了从已有应用商店基础上赚取二次收入的机会。
比如华为,这家曾经在安卓底层专利方面跟谷歌本身都不相上下的通信业和手机业巨头,在打造鸿蒙操作系统之后悄悄尝试起封闭系统打造。这其中,与iOS最为相似的,就是其所推出的“纯净模式”。所谓纯净模式,其实就是引导用户去自己的应用商店安装软件,其它第三方软件下载,则需要输入密码。
假如用户想从豌豆荚下载学习强国软件,进入安装界面首先会提示是否允许豌豆荚安装软件,这会让设备和软件容易受到外来的攻击;用户点击同意后会再次提示,应该从华为应用市场选择类似的软件安装;如果用户继续点击安装,则会要求用户输入锁屏密码才能解锁安装过程。
这些“纯净模式”软件安装最大特点是对于非手机厂商渠道的应用,有了比较强力的管控。这一点上,类似苹果iOS。目前,除了第三方应用商店,包括浏览器、抖音、B站等应用的下载,在纯净模式下都已经受到控制。
实际上,通过纯净模式,结合自身的支付体系和底层系统,手机厂商更容易打造类似“苹果税”的收入分成模式。目前手机厂商也在纷纷推出自己的支付渠道,一旦限制第三方支付,则就是一个完整的封闭模式了,进而就会形成系统层面垄断。
而这种行为,也涉嫌对第三方下载平台的不正当竞争。根据《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办法(草案建议稿)》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互联网行业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重点规制的行为,手机厂商实质上是意图将其硬件设备上的竞争优势蔓延到应用分发层面,涉嫌通过妨碍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的方式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
2、封闭生态的隐忧
虽然,这种封闭的软件平台对手机厂商很有商业价值,但是对于用户和开发者,却未必是好事情。手机厂商打造封闭系统的最大依靠在于他们在底层系统上的权限,是一般的互联网企业所不拥有的。一旦操作系统和底层硬件进行强绑定,那么开发者、用户在这个层面的主动权,以及国内手机厂商此前所倡导的“开放”特点,将不复存在。
对开发者而言,纯净模式会极大扼杀创新,影响中小开发者生存。一旦手机厂商彻底封闭,意味着开发者的推广只能跟手机厂商合作,所有增值业务都必须掏“过路费”。类似于会员业务、游戏充值业务等等。此外,可以想象的是,类似于原神通过自身发酵成为爆款的案例,也将不复存在。对于中小开发者而言,生存环境无疑会愈发艰难。
对于用户而言,则是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一方面,一旦手机厂商各自走向封闭,意味着整个手机系统就不仅仅是安卓和苹果两大阵营。要知道,现在仅有安卓和苹果两个阵营的情况下,由于支付系统没有打通,很多游戏的装备、道具、金币就无法迁移,导致用户换手机成本很高。一旦每个手机品牌都打造自己的封闭系统,那么用户换机面临着比较大的换机成本。
另一方面,用户在日常操作中,如果在抖音或者B站上看到心仪的应用,则还不能直接下载,只能在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中下载,这样用户下载应用的时间会无形增加,影响用户体验。如果这一应用在手机商店没有上架,在“纯净模式”下的用户更是无法使用,这实际上隔绝了用户与创新之间的连接。
3、开放和互联互通才是正途
事实上,iOS通过垄断收取“苹果税”的模式,在国外已经面临多次处罚。而在国内,也在提倡互联互通,打击垄断进而激发行业活力。
2021年9月美国法院判定“苹果税”涉嫌垄断,勒令苹果公司不得强迫开发商使用应用内支付,并要求苹果允许App开发商将用户引导至第三方支付系统,该法令将于12月份生效。几乎在同时,欧盟也启动了针对苹果软件商店涉嫌垄断的调查,重点评估App Store针对开发人员的分发规则是否违反了欧盟竞争规则。
同样为了抗衡谷歌与苹果商店日益形成封闭垄断的趋势,美国于2021年8月通过应用市场法案,要求大型应用市场都不能强制软件提供商必须使用市场提供的支付方式,同时禁止大型应用商店的运营商使用来自第三方应用的非公开商业信息与之竞争,并禁止应用商店“不合理地优先排名”自己的应用程序。
在国内也是如此。2021年9月9日,工信部召开了关于互联网专项整治会议,主要就是要求互联网互联互通,禁止大厂之间互相屏蔽信息,也是迈出“反垄断”重要的一步。同时,国内众多学者专家也呼吁,从政府监管和司法层面,提高侵权企业的赔偿金额,让侵权企业忌惮、不敢从事相关侵权行为。鼓励收到侵害的消费者和开发者对手机厂商发起法律诉讼。
事实上,对手机厂商而言,由于其拥有底层操作系统的权限,更加要注意对这种权限支配的权力。“苹果税”在国外饱受争议的同时,手机厂商不应该试图通过打造封闭系统开历史倒车。长江黄河水不会倒流,安卓原本就是开源系统,主打开放精神,手机厂商更应该将用户和开发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民族脊梁。
市场是以开放作为根本的,根据经济学原理,只有互相开放,形成信息流才有商业的产生。放到手机软件市场也是如此,封闭系统不可能覆盖全部用户,割裂的市场基础更不利于创新的出现。没有创新,我们的科技生态也就不会有发展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