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分享:企业出海大势所趋,抱团取暖抵抗风险
在今日召开的2017中国企业走出去高峰论坛暨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上,在峰会上坚果资本创始合伙人王志伟、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魏建青、万里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精沛、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处副处长李一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申兵关于《新形势下再谈中国企业“走出去”》做出精彩分享
参与沙龙的嘉宾一致认为中国企业出走海外是必须跨出的一步,但仍存在风险。申兵认为出走海外风险较大,必须采取相应策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王志伟认为中国创新企业走出去,有着非常有利的条件:1、互联网跟信息产业的发展,铺垫了一个基础;2、通过互联网能找到大部分产品,打破信息不对称。3、中国高校每年培养出全球最大数量工程师。
虽然条件利好,但中国企业走出海外仍存在风险。
对此,魏建青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很多问题,如同质化的竞争,海外经贸区过于白热化、中国产业园区开发是政府主导,海外是要商业去做如何实现盈利。
对此申兵建议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减低海外风向:1、承包大企业项目,或作为它的配套企业一起出去。2、依托国家的援助项目,对中小企业出海也是很好的机遇。
对于申兵的提议,胡精沛表示认同:“日本模式是政府财团加中小企业联合模式,日本企业ODA还会援助,对我而言,跟随是中小企业最好的选择。”
8月4号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和外交部四部委《有关于规范和引导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有约束、有鼓励。对于监管的出台,李一君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要符合国家战略,首先是能源资源,然后是基础设施,包括国际产能合作还有装备制造“走出去”等等,还有一些国家认为很重要的并购项目的支持。
2017中国企业走出去高峰论坛暨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主办,猎云网、坚果资本承办,政府领导、投资机构、出海企业代表等嘉宾,围绕政策方向、投资经验与逻辑、国外市场分析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全方位立体呈现了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和发展趋势,助力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寻找机遇与方向。
以下是沙龙的演讲实录,猎云网(微信:
ilieyun
)整理删改: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本次高峰论坛进入主题对话环节,我是马宇,客串主持对话讨论环节。大家知道现在政府部门举行活动,非常不容易,经费紧张、捉襟见肘,另外还有各项规定。所以这个时候邀请一些像白岩松或者王小丫等大牌是不可能了。我是投资促进局的编外人员,不给钱也得,所以相对来说性价比高一点。
今天我们的嘉宾是实打实的,是来自于政府权威部门的权威专家,以及金融机构的权威专家,还有对外投资的执行公司的老板,或者具体做对外投资的企业家。这样从根本上保证我们主持对话,是高质量的、有价值的,为大家提供一个真正的思想盛宴。
大家知道我们的国家的境外直接投资发展很多年了,我是1985年到这里,一开始就接触对外投资,那时候对外投资规模非常小,模式非常单一,基本上外贸公司、国际公司做了一些境外的办事处或者了对接。但是90年代后期,大家知道我们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到现在基本上20年时间,这段时间发展特别快,尤其最近这些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对于对外投资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推动作用。现在看我们国家成为对外投资的主要国家之一,去年我们国家对外投资超过1700亿美元,我们吸收外资只有1340亿美元,我们进入了资本的净流出,资本输出国家。在这个时候我们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包括我们今天谈的这个主题,新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高峰论坛,我们谈的新形势,还要谈面对的一些新问题。刚才赵部长对我们国家境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了全国的分析,也谈到很多的问题。我们就请五位专家从不同各自的角度对这个方面进行阐述了讨论。
首先请五位专家先各自做一下介绍吧,因为各自的专业背景会对我们下一步讨论问题提供更好的支撑。
李一君: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是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处李一君,非常受到邀请参加这样一个高峰论坛。在座的各位有的是我们的客户,也有的面临着企业“走出去”将会成为我们的客户。我们回报一下截止到2017年6月份,国家开发银行的一些数据,让大家对我们银行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开行2015年3月份国务院批复说开发性金融机构,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国家的定义里面就是政策性金融的一个升级版,高端形态。开行的办行方针就是服务国家战略,依托国家信用,市场的运作方式保本背利。2017年6月底,资产总额是13万亿人民币。赵部长提到了外汇贷款的余额,更新一下这个数字,到6月底我们现在是外汇贷款余额超过了3000亿美元,“一带一路”超过了1700亿累计的发放。现在有在国外22个工作组,有一家香港分行,六个代表处,另外现在正在建设四家新的代表处,在全国还有各个分支机构一共人数大约一万人。开行研究院是总行的职能部门,定位是智库+金融的形式为政府、企业、客户提供项目的解决方案。今天也希望跟大家一起探讨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从金融的角度有哪些考虑和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研究成果,谢谢!
申兵:大家上午好,,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土经济研究所,很高兴受邀请参加这个盛会我们所主要是配合国家发改委制定一些关于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还有一些大的一些经济走廊的规划,因为国家“一带一路”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改委,发改委协商务部、外交部等部门制定促进“一带一路”相关的政策制定和相关规划,也密切的联系把企业的一些关于“走出去”的诉求反应在政策和规划之中。相对于各位企业我们宏观一些,这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谢谢大家!
非常容幸做自我介绍,我是魏建青,是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执行总经理,我在国外十年时间,实操经验多点。我们一直从事中非泰达合作区的建设,通过十年的开发和建设成绩斐然的,我们是招商、建设,现在吸引投资将近10亿美金,入住企业将近70家。现在根据公司的战略调整,我们公司的业务分两块:一个是重资产的业务,刚才介绍的传统的业务;另外一块是开辟的新业务,为我们的轻资产的输出。大家知道在中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最好的经济开发区之一,我们原先就是天津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和运营商,可以说他们是我们的老板。埃及我们深耕将近20年,从原始追我们参与了他们的IT和项目建设规划,从2088年开始。这样我们把我们的经验,包括在埃及的所思所想总结提炼,是否可以在其它区域和其它国家复制一套泰达模式。非常感谢。
胡精沛:我们公司关注是建筑石材的全产业链,也是中国商务部最早确定“走出去”的四大企业之一,1998年开始做,2003年在南非市场,2006年在阿尔巴尼亚设厂,前年在马来西亚,现在马上要在哈萨克斯坦和柬埔寨设立机构。应该说我们现在整个公司海外,是民营企业里非常有代表性的“走出去”企业。
王志伟:我是坚果资本的王志伟,专注于信息经济的早期,截止到目前一共投资了60多家企业,其中20多家是属于“走出去”的。可以说我们是中国相对比较早专注于,比较关注“走出去”的创业企业投资的一家机构。这次受商务部投资促进局的委托,我们利用一起承办这次活动,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还有之后的“走出去”创意大赛,认识更多的靠谱的创业者,认识到更多的好的项目,能够有机会跟各位的专家和同行做一些交流。谢谢!
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的介绍,通过介绍大家对他们有了初步的了解。每一个人都是做“走出去”这方面,无论是从理论政策研究还是实际操作,都是专家。这里首先请问一下申兵所长,我看研究近几年是在“一带一路”实施做了很多的规划,包括中巴经济走廊的规划,还包括了很多地方政府也做了很多的设计。所以想问一下这里面目前看“走出去”这个实施,主要的还是在基础设施领域,这个领域里主要的是像中铁、中建、中车这样的央企为主。但是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利用“一带一路”实施自己的国际化战略拓展国际视野?您咱们看?
申兵:“一带一路”和大的经济走廊的规划,我也跟企业有一些交流,这里头有您说的大企业,也有中小型的企业。跟中小型企业交流过程中,他们也谈到了一些心得或者经验,首先促进中小企业走出去很有必要,因为现在这个阶段,大量的投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基础,这个国家真正发展起来需要工业化,发展制造业,这里面很多中小企业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现在从他们自己这么多年的经历,跟我们交谈中,介绍,首先他们用一个词叫“借团出海”,就是要跟一些大的企业通过承包它的项目,或者跟它进行配套这样一起出去,可能会更好一点,抗风险能力更强一点。
再一个就是他们自己,赵部长也说 上下游配套的出去,借助一些园区的平台。这样一方面他们可以降低一些风险,同时他跟对方谈判的能力也可以增强,这是一个好的出路。
还有他们要配套一些国家的对外援助,对外援助有很多的项目,包括农业、社会的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会有一些制造业的投资机会,配套的国家的一些援助项目,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他们还有一个机遇,就是可能要深耕市场的话,要找到一些在当地影响比较大、在当地经营比较好的企业进行联合投资、联合发展企业,这对他们来说也增长了一份保险。
这些都是我们在交流中他们提供的比较好的做法。
主持人:谢谢。我想问一下我们的董事长,你是最早对外投资的企业之一,并且还比较独特,是石材。很多的国家都有这个布局,您现在的国际化也很高。你对外投资里面涉及到的这些国家,涉及到跟“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您有什么切实体验?
胡精沛:我觉得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走出去”最重要的战略是两个字“格局”,因为我们国家一带一路也好,或者目前的全球化,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这也是我们国家工程总承包30年,事实上这些年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我们最早的研究是在日本,实际上中国走出去最应该学习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新加坡。日本模式是政府财团加中小企业联合模式。我们公司最早找到中东国家的订单是跟着日本的企业走出去,后来跟着日本本土没有发展了,他们走向海外。像部长讲的,日本的大的企业ODA还会援助。所以我觉得,也就我的体会而言,跟随,是中小企业最好的选择。
主持人:这个是跨国投资的基本战略之一,也基本方式。另外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是贸易先行,您是不是也有贸易先行,先得在有关国家进行贸易,贸易过程中会对本地的市场,包括说的建立合作伙伴,和关系都比较熟了,再进行进一步的投资,您的项目有这种案例吗?
胡精沛:我们所有的项目投资,包括南非也好、阿尔巴尼亚也好都是贸易先行,先跟央企拿订单,有了订单之后本地化经营。后来发现我们来的加工业很有优势,加工优势不仅仅是产业链加深,贸易保护主义出台以后,很多不让你做。最近埃及、阿尔及利亚政治风险很大的,突然雅培宣布禁止进口材料进口。所以跟进投资是非常好非常稳妥的策略。
主持人:大家还知道我们现在谈“走出去”,包括我说的“一带一路”的实施,现在非常重要的政策文件,就是8月4号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和外交部四部委《有关于规范和引导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这个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指导性意见,这对于非理性的投资进行规范和引导。从我们政策解读来说,怎么看待这些政策?
李一君:首先开行因为办行的方针是服务国家战略,依托国家信用。国家需要开行做的事情,开行肯定会做。在这个前提下,在看看有什么自由度再进行市场运作,有一定的项目去核权。这个政策出台,对于开行本身的业务来说,我个人认为影响不是特别大,因为它在“走出去”支持的方面,结构上首先是能源资源,然后是基础设施,包括国际产能合作还有装备制造“走出去”等等,包括一些国家认为很重要的并购项目的支持。所以本身这个文件对于开行我认为影响不是很大,而且开行一定会很认真的执行咱们国家的方针。
但是我个人感觉,国家出台这个文件,对于企业如何去规划“走出去”的战略,如何布局整个“走出去”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面临到一个例子,之前光伏产业的问题,之前光伏产业开行在里面有损失的,像产能合作的问题,因为一些竞争,我们之前的水泥,我们自己国内产能过剩了,说要进行产能合作,就在安塞建了很多厂,安塞就是产能过剩了。这些东西都是需要咱们国家政府去引导企业在海外的布局,有些像文娱、体育产业的投资应当限制,应当做一些审查和限制,不要让无序的非理性的投资影响到我们整个国家整体的战略。
主持人:这个74号文件可能对国家下一步投资的区域不具合产业结构产生比较长远的影响。想问一下所长,你觉得这次74号文,说是规范性引导境外投资方向,你觉得这个对下一步对外投资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申兵:我感觉从国家战略来说,每个国家倡导、引导、鼓励对外投资有它的战略意图,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这样。从我们国家来说“一带一路”建设,和向其它发达国家投资,“一带一路”我们是想建设一个以中国为主的生产体系,因为我们面临一个产业升级的阶段,我们想把我们的产业结构,大家知道微笑曲线,向价值链两端走,把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所以刚才这个文件从我们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可能会在短期内对走出去投资的数量有一点影响,但是我觉得长远来说是国家战略,同时我们觉得只要你的企业符合国家战略的投资,盈利机会就更多,因为它对于有利的投资会给一些好的措施。所以只要你的投资符合国家策略的,就会获得更多的机遇。
主持人:对,这个就是咱们说的,国家战略这块其实真的很多的政策,赵部长谈到“走出去”战略分析的时候,也说了很多,有一些是国家政策方面的,比如说财政、金融、税收,符合我们鼓励发展方向的,也会有政策优惠。这个对我们对外投资资本影响会产生直接作用。
从企业角度来说,我们是如何看待这份文件?比如说王董事长,你现在也是做境外投资,你如何从资本角度考虑,跟具体企业还不太一样。从你的角度来说,这个文件出台以后,你的投资客户他们的投资考虑有没有什么变化?
王志伟:这个文件,是因为拿到这个主题才查了一下这个文件的。我们投的这个公司,从央企到中小企业跟随策略,胡董事长的中小企业对我投资的企业都是大企业,因为我投资的企业是更小的企业,在我们投资的时候可能只有十几个人,几十个人,但是这两年我们投资了差不多20来家,实际上我们接触了几百家外相型的企业,实际上我们投资大多数是在境内的。相比国内的创新型企业,他们达到应归平行线,他们比国内的企业相对还好。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些创新型企业“走出去”的时候,面对更多的一些蓝海的机会。这里面我觉得有几个比较好的有利条件:
一个就是互联网跟信息产业的发展,铺垫了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像第三方平台、谷歌市场、亚马逊市场,我们有创意想法的企业家,只有几个人的时候,借助市场就可以短时间内触达几十个国家甚至上百个国家的市场。这个在之前,在胡董事长,开拓日期可能前期摸几年时间。现在这个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还有一个现在在互联网上能找到的大部分产品,绝大多数可能都是中国的再生产,中国生产了90%的自行车、眼镜、服装、帽子,这也是中国的创意者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外国创业者不具备的,放眼全球竞争视野来看。
最后一个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中国我们虽然比较少出诺贝尔奖,但是中国每年有大量的工程师,高校培养出大量的工程师,这个数量全球最大。中国人又都喜欢做生意,我们也是因为企业家的精神在经营政府,考核GDP等。
所以中国企业家往外走的时候,也有很大的优势,我们发现在对比一些,中国创业团队跟国外的创业团队,同一个LEVEL的时候,他们比我们领先,但是中国的创业团队跑的更快。这背后的勤奋,当然这两年我们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取得了领先的地位。
主持人:谢谢,两位企业家在这方面有没有看法,因为具体我们投资里边,涉及到文件里面确定的一些鼓励的、限制的,还有禁止的,对我们投资有影响吗?或者泰达对外开发的园区里面有没有企业或者项目受到影响?
魏建青:对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影响,我本人之前一直从事招商这块,我总感觉一个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好多企业反应,现在海外投资审查更严了,要更多的手续,资本的汇出,更难了,也耗费一定时间。
从目前来看国家的监管,包括引导性加强了,一方面市场引导,另外一方面市场必须加强监督和监管。而且这次特别清晰,有鼓励的清淡,也有限制的清单,我觉得对我们境外经贸区来说是利好的,我看有六大措施,包括基础设施、制造,包括高科技、能源利用型的,再加上服务。海外园区类型各种各样,有加工制造、物流的、农业的,这些和我们海外经贸去合作的发展设立的初衷、目标非常契合,而且这个东西一出来对于真正想去海外投资的,而且符合国家产业规划,与“走出去”政策相符的大大提高了便利性。
第二个和“一带一路”倡议产业合作比较契合,包括未来发展“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都会获得千载难逢的机遇。
主持人:这个文件8月份刚刚发布,影响会慢慢显现出来的,对下一阶段的海外投资,或者是区域,尤其像区域布局或者产业布局对会产生新的影响。
刚才从前面的主旨演讲里看到,实际上走出去战略,一方面是我们利用全球化的机遇拓展国际市场,另外一方面确实也是风险重重。像刚才赵部长分析的时候,可以列出来几十条风险。这里面划分一下,一个是属于投资环境的外延风险,比如说东道国的政治社会稳定问题,法律风险问题,安全审查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是企业内延性的问题,我自己的风险管控能力,我们的决策科学化,还有一些具体运营的问题。这两方面风险都非常突出。我接触的一些对外投资确实发现很多企业在两块风险都有,并且我们国家会把我们国内的一些投资不太好的习惯拿到国外去。国内大家为了应付政府审批往往把可行性研究报告改成可批性研究报告,到国外没有人批你了,你犯而不知道怎么做,对当地的风险评估和自己管理能力的提升都有一些问题。
在座的各位怎么样看待这种对外投资的东西,如何规避,或者降低风险?
李一君:风险是银行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方面,说到风险,尤其是咱们走出去的企业面临的很多的问题,因为我们是在做开航一些研究工作,我们的研究目标很多是开行参与过的项目,我们发现大家在过程中,在跟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喜欢说好的不喜欢说坏的,喜欢说经验不喜欢说教训。其实这个东西,一会儿企业家分享一下。
我们分享一个案例,河南皮革燃料(音)是一个做皮革的,在埃塞俄比亚和我们的基金建立了一个皮革公司,他们政府框架下到埃塞俄比亚建立皮革厂,建厂之后发现员工没有熟练工。那怎么办?培训吧,用中国自己带过去的员工是不符合当地的法律要求的,因为必须要本地化,员工要本土化。培训的时候就发现,这些员工经常,刚才提到了,他们是要按周领工资,领完工资以后就去花这笔钱,花完这笔钱再回来。他们这些习惯,还有宗教的习惯,每天下午要喝咖啡,一天还有几次祷告的时间,那怎么办?他们只好说,适应当地的风俗。怎么适应呢,跟当地的教堂、清真寺联系,跟当地的教堂清真寺搞活动,赠药品和粮食,由他们宣传员工要遵守纪律、要为工厂做什么事情。他们这样子的方式慢慢的使自己的工作纪律开始深入人心。
而且他们管理员工的时候发现说,用了我们中国经常用的这种激励机制,就是把表现好的员工额外给一笔奖金,结果发现所有没有拿到奖金的人开始闹事,打杂工厂设备,最后把警察叫来了,他们跟咱们80年代改革开放的时期,大锅饭,不管干好干坏得拿一样的钱,所以他们不得已取消了激励机制,还是用规范、约束大家的工作习惯来慢慢的把厂房步入正常的运行。
另外在经营过程中,因为咱们进去之后,对当地价格皮革收购价格有影响,他们刚开始进入之后已经做了很多的规划了,但是对于当地市场价格以及当地中小企业的影响没有考虑那么多。所以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当地企业收不到皮革,用以前的价格完全拿不到东西了。所以他们工厂曾经被当地的中小企业以环保缘由会入了当地的官员把这个厂关了,遇到这样的经营风险。
所以这些东西是在每个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包括现在经常提到说西方国家对我们有,比如说“一带一路”建设有反对声音,他们反对对我们来说有是一种风险,这个风险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企业如何来去甄别这个风险,因为我们银行嘛要帮助企业甄别风险,我们现在就有一点想法,刚才赵部长讲的已经很全面了,我就是想补充一点:我们认为,现在非常是时候引入第三方的国际合作很多企业认为引入第三方国际合作会对我们产生比如说工期、效率等产生影响;但是如果不引入国际合作的话呢,我们面对的负面的置疑的声音会越来越多,我们只有走入国际环境中,就用这种国际语言来传达我们的声音,让别人接受到我们所谓的中国的,我们能够输出给他们的一些经验的东西。如果没有国际合作,我们永远没有对接,没有对接他们也不了解我们,就一直是这样,一直是这样。
所以我们觉得像巴基斯坦的一个电站项目,我们跟IFC就有合作,他们也抱怨说IFC对我们各种制约,比如说什么噪音、环保、工期延误。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一定要坚持这个方向。
主持人:对,以往国内的企业在这方面重视不够,需要第三方介入进去,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融资机构帮助企业评估风险、规避风险。以往没有这个意识,包括国内的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都出现过很大的笑话,比如TCL,收购了阿尔卡特,非常好的方向,能弥补我们的技术不足的缺陷。但是最后的结果发现,不但效益发挥不出来,最后几百年的研发中心还要拆散,根据当地的《劳动法》还要补偿,这个项目亏了几亿。
还有三一重工在美国,它需要自己报备,最后自己做了项目,说违反安全审查,要求被退出这个项目。这就是企业对当地法律不了解,对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可能的隐患、风险没有实现评估和预案。
我想问一下胡总,你做了这么多年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风险?
胡精沛: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况。中介机构很重要,早期来讲我们有中介机构可以做一些尽职调查,法律的、文化的等等。还有一个呢能力很重要,每一个合作伙伴很重要,无论我们在美国还是在南非,其实都是这样。但是我们第一时间(听不清)他们罢工,刚开始很紧张,干什么都没有用,你今天发100块钱他以为是常态,每个月都可以拿到100块美元。所以本地合作伙伴他们有他们的办法,因为他们懂当地人。
我也想交流一个观点,现在的国开行,有很我的保证机构,保障机构还是以基金等方式,它的服务盘子动不动几千万美金。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或者小微企业,没有办法一下子搞到千万美金的,一般都是百万美金甚至几十万美金。下一步对于这些小型企业,按照“一带一路”的路子怎么帮助,以及面对新的影视怎么拿出配套的办法。
李一君:我们开行特别期望,我们有一个项目就是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贸易畅通,民意相通。我们过开针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在非洲也有这样的项目。开行为什么没有对所有的任何项目都去跟进,也是受制于人太少了,因为整个的开行一共30多家分行,都是到省级的,市级的二级分行也就3家。所以整个人员和资源配备上都不能满足每一家中小企业的每个项目的需求。但是我们现在也在探索从机制上面,比如说做一些转贷款,专项贷款,还有比如说我们在产业园区建设上面由龙头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贷款借款主体,探索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种模式。
胡精沛:我有个建议,大的国家机构对单个中小企业很难的,但是像坚果,资本平台,他们是为了服务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我们这种机构跟这种资本去结合,应该是能够找到不错的结合方案。
申兵:补充一句,8月份中信和商务部发了一个《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专项行动方案》,我觉得还是多少能解决一些你说的问题。
主持人:现在我们就知道对话的好处了,刚才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有这样的需求,但是机构可能是没有太注意到,或者国家正在政策制定的时候关注不太够。现在提出马上政策研究部门和金融机构马上做回答了。以后这样的一些政策假如没有的话,我们会再做补充,有的不完善的我们调整,怎么样有效的衔接,这是特别重要的。
风险防范特别重要,多谈一点。你在选择项目时候,是怎么样考虑风险问题,怎么样做规避?
王志伟:做风投的,创业企业九死一生,风投企业就是去九死一生里选择可能生的。他们说管理好风险才能生存,我们管理好风险还要管理好心脏,因为随时会有一家公司打电话告诉你“不好意思我要挂了,咱们不要再联系了。”支持硅谷支持创新大力发展起来也是有风险评估机制的,一般通过机构做组合放散风险,一般选的跑道都是快速发展的跑道,像我们选的驱动的新生产、新服务、新消费领域。另外一个就是建立评估的体系。针对这些被投资,我们今天说主题“走出去”,我们从“走出去”的企业里面,我觉得,因为企业的风险有的时候会传导到投资项目的风险上面,企业的风险我觉得“走出去”,目前从我们的组合,还有我们碰到的创业企业,最多的还是法律风险。创业企业在初期他都吃不饱,所以初期经常,比如说有一些产品、产权、知识产权意识并没有那么强烈,它规范的必要性也不是那么高,最开始不是特别的规范。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呢,尤其现在在网上,因为影响力很大,取证也非常容易。所以最开始哪怕,比方你是说山寨也好,或者微创新也好,吃相不要太难看,还是要有一些变化。到了一定阶段,一定还是要走完全合法的道路,要尊重当地国家的游戏规则。我们去年在跨境电商出海领域出现了一次事件,就是美国的一个记者写了一篇文章,说有一些,因为是时尚这个产业的,说照片侵权,结果导致第三方平台对这家公司大幅度打压,同时影响到这个行业里另外一一些企业,大的都是几十亿的销售,那对于点商来说你内部组织摄影师都来不及。所以你到了一定阶段解决温饱问题了,一定考虑市场规范问题,尤其是走出海外市场的话。
主持人:谢谢,还是中国的老话“防患于未然”。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就是境外合作园区,这个是咱们我们最早吸引外资这么做的。但是现在在国际上也用这种模式带动投资也变成非常重要的方式,我们在国际上是非常成功的,其它国家好像都不如我们做的普遍甚至达到这样的规模。问一下泰达这边,作为园区的开发商,包括后期的招商,你觉得这里有什么经验可以给在座的各位分享?
魏建青:现在海外经贸区建设如火如荼,现在对海外经贸合作建设区评价也非常高,是落实“一带一路”的重要抓说。截止到2016年年底国家级的海外经贸合作区77家。我们致力于复苏,这是我们的潜在市场的目标客户。我们做了粗略统计,大规模将近260家,未来5年预计达到500家。集团式的出海、抱团取暖增强抵抗风险能力毫无置疑。
但是确实很多海外经贸合作区面临很多问题:第一个就是同质化的竞争,现在海外经贸区过于白热化,而且不正当竞争不胜枚举。这需要政府指导、监督的作用,我建议国家的商务部或者发改委能不能对海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加以指导,因为如果说太火的话,这个东西可能同质化的竞争是一方面,另外也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另外好多园区,最后做了之后不了了之,这个对中国的形象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二个现在我们和银行的人坐到一块,谈到更多的还是商业模式。刚才几个领导也提到海外园区的盈利模式是非常老的一个事情,是很久的话题。中国的产业园区开发是政府主导,海外是要商业去做。好多人知道,园区开发建设有几个特点,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利润小。所以好多中国的资本不愿意进入,所以政府主导,但是政府主导的方式是很重要的,包括现在还有PPP模式,总体来说是政府主导。所以这个盈利模式,我们在探讨泰达模式,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我也在思考,你做远去的时候,可能第一步你要站的格局,宽视野高支局,算总帐。工业化、关注民生发展经济在学习中国的经验,中国工业开发区产业园的建设。其实我在想这个园区,跳出去园区的话,你能不能前提设置一些条件,和一些高成长性的、高盈利性、高战略性的项目跟捆绑,比如说一些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道路能量、能源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或者在都市旁边有一块房地产,这样给开发形成良性的互补。
然后你本身做园区的话,我觉得园区之前传统的模式可能不太适合海外布局。比如说土地,土地的几次升值,然后做一些配套,到最后房地产的开发。包括现在基于园区的发展生命周期做不同的东西,比如刚开始做一些经营性资产,做一些厂房、公寓这些收入;成熟期做一些产业的投资,包括一些老服务。但是这种程度还不够。所以泰达的海外模式,我们做了一个身燕模型,身子还是开发的政策,头还是中国的政策,2亿插上翅膀的话,一个是金融,另外一个就是产业,特别是国内大型的龙头企业,包括我们说行业协会。做这些东西就是解决你盈利模式的问题,解决你迅速开发、产业导入、人口导入、人气导入的问题,你后续所有的做房地产,因为做房地产的话,商业配套的话最重要的就是市场,刚性的需求在那一块,我们觉得就是资本、资金加产业园区加产业深度捆绑,深度捆绑不是简单的合作,可能涉及到互相持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碎骨头连着筋的模式。所以这个角度来说,盈利模式是解决的一个方法。现在我们也在探索。
第三个我现在总结,因为之前咱们社科院一本书就是非洲发展的黄皮书,里面的园区是非常重要的一块。我看他总结了一下,确实非常详细的,特别是提到融资难,大家都在提。其实刚才说盈利模式的问题,还有融资难的问题,我们银行、基金不能否定。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那银行的贷款、融资你解决不了。海外园区建设它的特殊性,从国家政府层面上,刚才说到国家政策也有些变化,有些政策取消了,其实我希望恢复,特别是在对远去的建设上面。另外园区特点来说,国家政府层面,我们能不能设一些园区外的东西,园区中长期来讲是赚钱的,但是要着眼于中远期还要活在当下,设立一个园区基金进行引导,或者有一些相关机制。
其它方面,包括我们自己,刚才领导也提到人才。人才海外“走出去”的时候,对于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包括国际的格局、视野,包括你的风俗文化的理解和语言能力。目前“走出去”的很惨,我们现在的做法给大家分享一下,现在我们在国内,泰达是有一套课件,除了对外输出我们中国也进行培训,而且我们本地化做的非常好的,有一次我看到300外国人吓一跳,中方不到10人,290人是驻扎当地的。我们园区开发没有专业人太,我们就培养干部,每年都选侯选干部4—5名到中国参观考察,到园区进行培训洗闹,他们回去之后播种机,可以当老师和培训师,这样解决了我们人才的问题。我觉得这是普遍性的问题。
主持人:刚才您谈的非常到位,确实不愧是耕耘了十多年,您确实是这方面的专家。国内在做园区建设,包括泰达这种模式是国际上最成功的。泰达20多年前我去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很奇怪,作为政府派出机构,我是做园区管理,但是同时又有市场化的操作,又要开发又要融资,平台执行还有一个公司专门做。这种模式在国内都有,以后在境外做境外合作区的需要把国内的成功经验、成功模式、政策导入到境外合作区里。您做过一些规划建设,魏总也谈到我们现在做的“一带一路”,包括几个走廊,更多的是做基础设施,这个确实需要两个行和丝路基金一些做一些事情。但是建设过程中是不是把一些园区的项目导入进去。我不知道咱们做规划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把这个做进去了?
申兵:对,因为“一带一路”来说设置连通是其中之一,产能合作、经贸合作也是其中最终了内容,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它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严重暗线的国家对发展制造业、工业化需求非常大。所以每个规划里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去了一些国家,我们觉得确实是发展中国园区促进当地发展,确实是中国模式之一,也是中国经验之一。从当地的情况来看他们也非常的热情,热情到我觉得超过了当初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改革开放对那些日本、美国外资的程度,每一个所在的地方都在推介他们自己。我们也觉得从宏观政策这方面,我们觉得应该是一个,从试点开始,我们在一些国家会推介很多的园区,但是我们大概心里有一个,针对他们国家的发展程度,不同城市的发展方向,我们可能会选一些试点来做,而不是大规模的推开。就像刚才老总说的,国外,从我们当时建园区的背景还有动力都不一样,我们有政府的强烈推动,他们没有这样,我们有土地升值的形成机制,他们也没有。所以要通过一些试点执行,选择试点我们也会考虑,我们国家过去建园区的经验和当地的发展阶段,来给它进行一个评价或者打分,然后跟他们探讨能不能建立。国家层面考虑就是循序渐进,试点成功了再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