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爆雷,那些“冷暖自知”的被投们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当人们都在“行业洗牌”上高谈阔论的时候,似乎忘记了“一发背后牵连着的全身”。

泡沫刺破了、机构清醒了、出手更谨慎了,“这个寒冬该清洗掉70%-80%的基金了”……那“被洗掉”基金背后的被投企业们呢?

这是被投企业不愿提及,亦割舍不断,但也必须直面和亟需解决的问题——2018年岁月留痕,主投机构的被动离席,留给被投企业的却是资金链恐将断裂、业务备受牵连、老股如何交割等各种棘手问题……

惊:“资金链险些断掉”

与2018年第一次见面相比,魏丹瘦了许多。

投资机构可能没有太多地关注到,他们对于创业者来说是有多重要。如果他们能够早些告诉我们,哪怕是隐晦的方式也好,我们或许可以早些开始准备,避免后面发生的这些事情。”说这番话时,魏丹很平静。

按照计划,2018年上半年就该进第二笔分期资金了。但直到2018年6月,魏丹获悉承诺出资的投资机构出事了,她都没有等来这批资金到账。

关于投资机构的信息,魏丹不愿详及。而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却让她始料不及。

“早在6月之前,我们就已经变更好股权结构,做好准备了。投资机构那边也照惯例来巡视、考察,当时就一直说在走程序,但最终钱也没有到账。”魏丹一下变得异常被动,那时,公司账上已经没有多少钱了。“要知道,创业公司的每一步计划都是按照已有预算谨慎去执行,这就相当于公司资金链断了。”

于是,关店、裁员、欠薪这些本与魏丹公司无关的事,一时间被推倒了公司的关键策略位置。

而今,寒冬之下,机构出手更谨慎了,尽管“看我们项目的投资人表示非常认可”。值得一提的是,因担心接盘后会影响到后面的布局,有一家机构提出以“获益20%-30%”的方式收掉前述投资机构第一笔分期入资的老股。在投中网截稿时,双方仍在商谈中。

魏丹接受上述爆雷机构的投资完全是基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或许是出于“相见恨晚”的激动,也或许是这家机构溢出来的“诚意”,魏丹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并公司、调股权。投资机构第一批资金进来之后,魏丹公司的业绩上涨了一倍。

“如果第二批资金能够顺利到账,业绩至少可以翻3-4倍。”可惜哪有什么如果,在如今的魏丹看来,“怪别人或者埋怨都没有用。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只能不断地调整自己来适应这个环境。说到底,尽管融资没有到位,还是验证了我们的技术与品牌。可能更多的是在提醒我们,也让我们清醒,世界本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唉,意味着历练吧。”魏丹笑着说。

忧:“感觉藏着一颗雷”

看到朋友推送过来的那篇报道时,王云非常意外。

文章写到,“2018年9月中旬,131便利店被爆资金链断裂,公司员工正在被遣散。”

而王云的公司,与131便利店都同属春晓系。公开资料显示,春晓资本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创业型VC基金,管理着五期人民币子基金,累计基金管理规模近20亿元。

王云知道的稍晚了一些。“我们当时没有想那么多,还是在埋头干事情。当时还想着春晓资本是不是得罪谁了。”至此,王云都觉得春晓资本的“事故”可能是被人故意“黑”的。

总之,难以置信。

2018年8月27日,A股上市公司九有股份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韩越(注:春晓资本创始合伙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刑事拘留,暂不能履行职务。

在此之前,春晓资本所投的多家P2P平台从7月份开始连续爆雷。尽管春晓资本2018年8月20日声明中提及,“在所投60多个投资项目中,P2P平台投资仅占较小比例”。

“春晓资本出事了。”王云如梦方醒。

2017年下半年,创业两年的王云开始接触到春晓资本,最终选择接受投资。“当时有一些机构也想要投我们,但是春晓资本对我们产品及相关数据的理解都比较到位,双方还是非常有认同感的。”王云回忆。

直到现在,王云仍然对春晓资本的专业性充分认可。“包括当初负责我们的何文(春晓资本创始合伙人),目前还会给我们介绍一些相关业务。”在与春晓资本打交道的过程中,王云始终都觉得与其对接的人很专业。

即使,在一些业务层面和春晓系品牌效应方面,她认为公司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牵连。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春晓资本出事对我们的影响主要在业务上面。比如有些春晓资本的被投企业是我们的客户,但因其资金或者账户会有冻结,因而就会对我们的业务产生间接影响;另一方面,我们或许还会因春晓系的品牌而有一些风险吧。”王云说,公司还是会有一些担心,不知道这个风险会在什么时候爆发。

“我们时刻都有种‘藏着一颗雷’的状态。尤其是在现在创业本来就很有压力的情况下,这种心理负担确实是有的。”王云坦言。

盼:“我现在需要新资金”

比起王云,李峰显得更乐观一些。

不过,乐观之外却又难掩纠结。“一方面,大家都认为春晓资本投的项目应该很不错,反而帮我们吸引了一些投资者;但另一方面,大家又都想把老股抢散了。”李峰告诉投中网。

与春晓资本一同投资李峰的其他机构也打起了收购春晓资本老股的算盘。“因为本身那家机构的资金量就不大,而且前不久也出了一些小问题。但是他们对我们的项目还是蛮看好的,他也想咬咬牙,收了春晓资本的老股。”

“我现在老股分分钟就卖了。但目前对我来讲,最重要的是要有新资金。不是要卖老股,这对我来说没有意义。还是那句话,我现在需要资金。”李峰有自己的坚持。

李峰甚至想过回购老股。“我要不就回购。但是我当初融资,现在还高价买回来,等于自己给自己溢了个价,那我当初融它(资)干嘛?”

不过,想抄底的新晋机构总是一拖再拖,这对李峰亟需扩张的业务来讲并不是件好事,他已经没钱再等了。

一面是想要“低价接盘”的资方,另一面却是急需用钱的李峰。“我见过一些机构,很多都有投我们的意向,但是他们总是在价格问题上一直徘徊,都想便宜进来再赚笔大的。一是压低估值,还有一个就是慢,他们自己也承认目前出手就是很谨慎,我也没办法啊。”李峰表示。

为了能在春节前拿到一笔钱,李峰现在几乎每天都在见投资机构。接受完投中网采访,已经中午一点,李峰又风风火火地提着电脑前往另一处去见投资人……

“我也不太清楚机构是啥名字,最近见的太多了。”他答道。

相比来看,李峰在接受春晓资本的融资简直太过顺利。

“春晓资本是被一同进来的机构介绍过来的,从接触到被投大概也就一个月的时间,很迅速。而且春晓资本的人都很不错,他们做事情干净利落,是什么就是什么的性格。我一直都觉得春晓资本的人都是很职业化、专业化的水平。我也没想到它的出事,不过我不会去抱怨它,反而想支撑它。我要有钱,我还想挺他一把呢。”李峰说他当时对春晓资本给予了很大的期望。

李峰比王云更早知道春晓资本出事的消息,可以说是第一时间。

“其实春晓资本也是在创业,创业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踩到不该踩的雷。我相信春晓资本肯定有瑕疵,任何创业中肯定都有急功近利的时候,不一定被什么样的压力所逼,做出一些不正当的举动。春晓资本本身投的项目不错,跟我们联系的人也都很好,所以我对春晓资本是很尊重的。”李峰豁达地表示。

对于融资,李峰的担忧相对少一些,即便时间漫长了些,“如果报一个高估值,下轮资方可能从高估值进来,但是因为他可以拿点老股,相当于股价会稀释一部分,这对于投资机构多合适!”

这些被投们的未来

显然,投资机构出现问题,对于已投早期企业的影响不言而喻。

“影响肯定是存在的,我们一般会谨慎对待。尤其要看一下股权结构能否调整。”一投资人明确向投中网表示。

“我觉得可能反而是投资的好机会,毕竟投资机构看重的是被投企业本身的经营质量和发展规划。如果评估下来对未来确实会有影响,我们也可以考虑老股收购,既帮助创业者解决担心的问题,也帮助前轮投资人实现资本回报,同时我们的投资成本可能也会更低。”某机构高级投资经理在投中网采访时认为。

他同时强调,前提一定是其对公司的独立性发展足够认可。“因为我看中的是这个被投企业,大家都是生意人。如果真的是一个好项目,比如被投企业新股给我一些,老股再稀释一部分,对我来说,成本更低了啊。”

多位投资人在接受投中网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只要项目好,不会因其上轮投资方的“事故”而有所考量,“好项目还是可以一起调整股权架构的吧。”

不过,资本寒冬的影响下,一些好项目也不免躲不过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牵连,依旧处境维艰。

“现在能拿到钱就快拿,项目牛自然会找顶级资本,这个也是双方博弈的,谁强谁有选择权。”朗然资本潘育新如此说道。

而在君盛资本李昊看来,市场上特别被看好的项目估值其实没怎么降,估值下降的主要是一些二三线机构的项目。“市场热的时候大家一起追捧,反正都有钱,投资任务是要把钱投出去。现在大家谨慎了,是因为二三线机构都没钱了,那被投企业自然就受到影响了,估值也是同样的道理。尤其前两年估值被透支的项目在今年的压力会更大。”

李昊认为,对于任何被投而言,要快速拿钱,并且最好要有18个月的资金储备。“第一点,在资本寒冬里要特别重视现金流获取的能力,要能用自己的资金流养活自己;第二点,融资越早越好,因为不知道今年(2019年)会寒冬到什么时候;第三点,企业最好有18个月的资金储备,要做好资金流的预算,保证自己现在账户上的资金加上募集到的资金能够支撑他未来18个月的发展;第四点,我们非常不鼓励企业透支自己的融资,就是他本身值一个亿,非要以两个亿的估值来融资,这是非常危险的。一定要稳扎稳打,哪怕估值稍微低一点,快速拿到钱比什么都重要,要为下一次的估值提升空间预留准备。”

李峰扛不到18个月。不过他情愿降低估值,而且还有老股可以稀释。“所以,我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估值方面也会降低预期,估值那么高没有意义,反而稳健一些比较踏实。虽然我感觉我们是被低估了。”

元航资本合伙人张志勇则表示,“没有什么更高的高招,就是比谁能够更健康地活下去、挺过去,这是唯一的办法。”

在张志勇看来,要不就是严控成本,要不就是想办法造血,总之要有正向的现金流。熬死对手,胜者为王。“比如如果能降薪的那就先降一些薪,省下来的钱至少可以让你的企业试错机会多一点,或者能够延续的机会更多;其次就是不要在这个环境下盲目扩张,人的话也是要宁缺毋滥。”他认为,在泡沫被撕破的时候,只有自我瘦身、不焦虑不浮躁,才有可能到潮落的时候慢慢的活下来。

而王云似乎早就做好了准备。“当时当地、彼时彼地,没有什么好抱怨和谴责的。在这个阶段,自己把自己养活了才是最重要的,解决办法永远比问题更多,还是往前看吧。”王云感慨道,在接下来融资选择机构的过程中,仍旧会看机构对于产品本身及团队的认可度。

“哦,还有,我们可能同时会让律师关注一下机构的被投项目。”吃过苦头的王云长了一智,有了风险意识。

随意打赏

冷暖自知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