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可穿戴设备,荷兰设计师将模块化硬件植入服装
猎云网7 月9日报道 (编译:朱宁)
猎云网注: 荷兰设计师 Borre Akkersdijk 一直致力于创建模块式高科技服装的概念。他去年为 SXSW 音乐节研发的可连接 Wi-Fi 的连体衣已经升级为一个平台,可以根据所在位置改变功能。
过去几十年最具变革性的技术要数模块化平台的发展。我们从大哥大发展到翻盖手机,又升级到口袋大小的电脑。它们是多媒体中的乐高玩具,可以运行各种应用,充当硬件外设的中枢,并与其它对象进行无线互动。
Borre Akkersdijk 正在努力实现服装领域的多媒体式发展。在过去的几年中,他已经研发了几款概念化的硬件,将衣服重塑为输入设备、Wi-Fi路由器和空气净化器。他就地取材,通过转换这款“衣服”的技术功能来解决当地的问题。
Akkersdijk以纺织品设计师自居,曾就读于荷兰的埃因霍温设计学院 (Eindhoven Design Academy) 和纽约市的时尚技术学院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毕业后,他开始尝试不同的纺织技术,几年后,他应邀协助解决第一代真正可穿戴技术所存在的常见问题。
Akkersdijk解释道:“埃因霍温科技大学当时正在研发一个智能纺织的大型项目,叫做 CRISP ,却每次都在同一个问题上卡壳。他们只是将技术生搬硬套到纺织行业,就像三明治一样,技术与纺织并没有很好地相互融入。他们苦于寻找突破点和可以植入传感器技术的基底层。”
圆形编织机最初是用于编织床垫,而Akkersdijk借助这款编织机织出了很厚的物件。这是他实现编织技术的主要途径:用这种厚度来镶嵌、保护大型传感器以及在衣服中放入电线都刚刚好,它简直是太完美了。
埃因霍温科技大学单纯想利用Akkersdijk的厚编织物来镶嵌传感器并运行线路,并且从外部看起来要毫无痕迹。Akkersdijk解释道:“他们把编织物从中间横向劈开,将笨重的传感器技术镶嵌进去。你根本感觉不到它们,因为它更像是一种合成材料。”尽管Akkersdijk对此很感兴趣,但他也没料到用这种方法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他说:“我确实很喜欢这个想法,但如果真要把它当做解决方法来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我得深入检查导电纱和传感器技术,弄明白大学研究者们打算如何镶嵌它们。所以生产过程的第一步就是织入导电纱。”
然而,首先点燃Akkersdijk的可穿戴硬件模块灵感之光的物件,却根本无法穿戴。2013年,Akkersdijk和埃因霍温科技大学共同研发了一款能帮助痴呆患者和家人沟通的 枕头 。通过在厚厚的填充物里嵌入内置震动马达,握着枕头另一边的人可以感知患者的手势。
Akkersdijk说:“患者们不能说话,他们只能坐着,却有意识想要触摸和走动,就像回到了孩提时代的感受……我们想要研发一种特殊的枕头,患者们能通过感受感知它,他们可以把它放在自己和亲人的大腿上,当一方触摸枕头时,另一方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震动。这实现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你能感受到对方在做什么,就像能摸到他的手一样。”
2014年,这款枕头引起了SXSW音乐节的组织人员的兴趣,他们希望Akkersdijk可以带它来展会演示一番。荷兰的政府启动了一个项目:荷兰驻美国文化专员Jan Kennis负责一项独特的工作,那就是寻找正在寻求美国观众的荷兰创意专家。
Kennis现居住在布鲁克林,履行着四年的合约。他说:“我们的网络可以了解正在发生的事,谁想做什么,谁有可能对推动荷兰艺术感兴趣。它或许是博物馆,或许是流行音乐,亦或许是其他任何事。我的任务就是寻找相关的美国机构,向他们介绍荷兰的艺术,引起他们的兴趣,能让他们买单再好不过了。这可是件关系到荷兰文化的大事!”
Kennis慧眼识珠,通过一位前同事注意到了Akkersdijk和他的项目,他认为SXSW是展示他成果的“战略性会场”。但Akkersdijk想要寻求重大突破,而不仅仅是炫耀他的枕头而已。
Akkersdijk说:“我想着‘得了吧哥们儿’,Twitter在那儿面世,Foursquare也在那儿面世,而我到那儿只能说‘快看,我有个枕头!’一个枕头……而且我还得每次都跟人解释‘这是给痴呆患者’及其家人用的。我这是在干吗呢?朋友们,我是个设计师,要做就做大的。我要做一套带导电纱的衣服,还要打电话问别人SXSW究竟需要什么。”
曾参加过SXSW的朋友告诉他,音乐节的常见问题是找不到可靠的Wi-Fi热点。他的同事不能参加这个庆典,他们希望能在“地图”上跟随他。因为SXSW主要是音乐节,所以Akkersdijk觉得他的项目中要有音乐的成分。幸运的是,他的几个在 22 Tracks 工作的朋友们有一个不错的主意(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促销手段)。
因此,BB.Suit就此诞生了。BB.Suit是一套3D编织的连身衣,附带电池包、Wi-Fi接入点、与Google Maps界面相连的GPS追踪器和一个众包列表,用户一但连接到它就可以访问并添加它。
Akkersdijk将可穿戴硬件设计为连体衣是有其原因的。他说:“这样的设计为其他技术留下了更广阔的空间。如果你将它设计成简单普通的毛衣样式,人们就会把它当成一件普通毛衣来看待。而连体衣则会引起人们的空间感和时代感,人们才会发问。他们一旦提问,你就能向他们介绍这件连体衣了。所以这种设计本身就是我们致力追求的一种互动形式。”
它确实做到了。这件连体衣引起了北京设计周(Beijing Design Week)组织者的注意,但Akkersdijk还是觉得这件衣服配不上SXSW音乐节。他又一次改进自己的设计,将着眼点放在音乐节的举办地上,并试着找出一些当地棘手的难题来让连体衣解决。
Akkersdijk说:“雾霾和污染是北京众所周知的问题。我们去了上海的一家圆筒形针织公司,它负责Nike全部的编织技术,并与Apple合作多年,研发之前通不过的可穿戴技术。该公司邀请我们去它的实验室,它会帮助我们改进技术并研发各种空气过滤器。”
Akkersdijk找到了一个来自德国的研发团队,他们正在研发车用空调系统的冷等离子体电流装置,但他发现这个装置有点笨重。大个头的好处是它可以清理用户周围多达30平方米(约100平方英尺)被污染的空气。他决定他的服装也要安装一个空气过滤器,它可以让人们“看穿空气”并了解周围有多少雾霾。
服装的效果不错,其外形较之前更为流畅,设计也更为精巧。但他的目标并不只是大量营销这款“空气清新服”。
Akkersdijk说:“这只是验证一种概念的尝试,目的与SXSW一样,那就是寻找方法。这次的尝试依然结合了地理位置、美学和技术三个方面,并不偏重于某一方面,而是实践着人体及其所处环境平台化的概念。人所处的地方不同,衣服所能做的就不同。”
Akkersdijk还将此项目视为实现可穿戴硬件终极目标的第一步,这个终极目标就是:将交流从智能手机的方式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有机沟通。为了使衣服变成智能手机和电脑那样的真正的交流平台,Akkersdijk正在和研究中心以及Philips、NXP等大型荷兰公司协商,以创造承载传感器的线程、缩小体积并研发可以像智能线程那样简单工作的智能服装,Google明显也正在做 这件事 。
当时,Akkersdijk认为多数当代所谓的可穿戴硬件,并不能真正穿戴(更准确地说是“可携带”,你还得自己输入信息),尽管这样,Apple Watch还是展现出了计算和交流新纪元萌芽的迹象。
Akkersdijk说:“交流一直是科技的驱动力。Apple Watch首先意识到了我们不需要自己键入所有指令。Siri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它关注的是如果你向左走,这是一次震动;如果你向右走,这是两次震动。这意味着人们开始思考身体上的交流。我认为肢体语言、心跳的分享都是交流,但交流的新方式是表达我想去哪儿。我希望可以通过摩擦袖子来向女友问好;或者你在陌生的地方想要去卫生间,而你的身体已经读取了信息,会引导你去最近的卫生间。我想做的就是这种小事。”
在那些支持下一代可穿戴硬件功能的小规模技术出现以前,Akkersdijk已经在用有传感器的衣服做传递思想和感觉的实验了。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上,他穿了一件特殊的毛衣,该毛衣带有监测心率、位置和其他功能的传感器,有助于评估穿戴人自身的能量水平。一些观众也连接着传感器。
Akkersdijk说:“他们有的戴着手配传感器,所以,大家会突然看到我身边的大屏幕上出现一些实时波动,从这可以看出观众是否喜欢我的演讲。在大家身边还有很多球,每个球都连接着一名观众,如果这名观众没有参与进来,那么他的球就会落到一根针上,然后爆炸。幸运的是,这儿没有球爆炸。我们总的想法是,用户无需告知设备他们的想法,设备就能展现出正在发生的事情。”
展示人的“感受”无疑会进一步侵入个人隐私,但Akkersdijk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一切。他调查了拒绝戴手配传感器的观众,他们多数都后悔自己没有戴。他们最初是想守护自己的真实感觉,但后来却更像和他人一样能够了解自己的感受。
Akkersdijk说:“每个人都需要隐私。问题的关键是你是否愿意公开。人们一边维护着自己的隐私,一边又好奇地想知道他人的秘密。我们要去发现,但前提是别人对我们说“行”,否则我们就无法知晓,就好像当人们不想被找到的时候就会躲起来那样。”
Source: W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