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VS虚拟经济,谁才是未来商业世界的主导?
2016年年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争成为最热门的话题,而燃起这一话题的,是中国最富有阶层的代表人物——首富马云和曾经的首富宗庆后。
这一争论起源于马云提出的电子商务将给未来带来的“五大变革”: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马云表示,真正冲击传统商业、冲击就业、冲击传统思想、冲击传统行业的,不是电子商务,而是我们昨天的思想,是对未来的无知和不接受。
而在随后央视财经播出的《对话》节目,探讨“2016年中国制造业面临寒冬的深层原因”以及“如何重振实体经济”时,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表示,马云提出的“五个新变革”,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新制造,本身就不是实体经济制造什么东西啊。如果是新技术,我倒认为实体经济确实是追求新的技术,来提高我们这个制造业,从中低端走向高端制造业”,由此燃起争论。
随后在“江苏省浙江商会十周年大会”上,马云迅速隔空回应:“企业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和坏企业之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是互联网冲击了你,是保守的思想,不愿意学习的懒性淘汰了你,是自以为是淘汰了你”。
马云、宗庆后以及其背后的代表人物为何会有这段争论?面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争,其核心矛盾又是什么?
宗庆后从一个校办工厂做起,通过卖水,一度登顶富人榜,其个人能力毋庸置疑。果敢、强势,曾一度是宗庆后的代名词,也是娃哈哈的代名词。但随着时代的前进,商业环境的变化,这几年的娃哈哈发展并不顺利。
在多年稳健发展后,娃哈哈推出了其他系列饮料,如营养快线、格瓦斯等,在其强大的渠道保障下,发展还算理想。而为了支持其庞大的帝国,摆脱利润日渐稀薄的单一产品,其毅然进军非食品领域。
从2010年开始,宗庆后“再造一个娃哈哈”的布局开始实施。娃哈哈卖过白酒、奶粉、富氧水,还开过商城,涉足过奢侈品,可惜都收效惨淡。非食品领域的连连失利,一度让娃哈哈陷入困局。
2012年娃哈哈首次出现营收“负增长”。2016年,全国工商联发布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娃哈哈2015年营业收入494亿元,相较于2014年收入减幅超过200亿元。2016年娃哈哈的业绩被媒体形容为“断崖式下跌”。
不仅仅是宗庆后的娃哈哈,2016年整个快消品都处于低谷,年销售总额增速呈现连续下降趋势,跌至五年新低。各大龙头企业在销量、利润上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中粮卖了金帝、统一换帅、可乐卖了瓶装业务、恒大直接舍弃整条产品线走人,真是一地鸡毛。而整个快消品的没落,也被视为实体经济衰落的一大标志。
而宗庆后面对这样的整体环境,挖掘渠道优势,力图拓展帝国边境,要说他保守,也确实有失偏颇。
但面对当下的互联网环境,宗庆后的态度无疑是愤怒的。曾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宗庆后说到,2016年最大的兴奋点是国家把网络管起来了。他曾谈到虚拟经济的种种坏处,“首先,虚拟经济不创造财富,实体经济才创造财富,而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享受财富的人多了,创造财富的人太少。其次,虚拟经济冲击了市场价格,假货、逃税,严重损害了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对于电商的兴起,他更多看到的是市场的被割分,原先渠道优势的被弱化,虽然娃哈哈也尝试过互联网渠道,但效果并不理想。
而宗庆后自身,也有着清教徒一般的自我要求,坐高铁偶尔还坐二等座,一年花费不超过五万,至今仍在位于杭州下城区清泰街160号的娃哈哈集团总部一座6层老旧小楼办公。崇尚勤俭,生活作风朴实。但面对企业的治理,年过七旬的宗庆后,无疑也有些无措。
宗庆后曾说,“公司有人在做(市场调研),但最终决策还是靠我的直觉,调研机构不一定对。”奉行一人独裁的宗庆后,面对企业多元化的发展需要,也许不仅仅是理念差异的问题。多年来娃哈哈形成了一套扁平而又绝对集权的管理构架:不设置副总,总裁之下直接就是中层干部,而宗庆后一贯亲力亲为的性格导致娃哈哈缺乏人才优势,就连他的女儿、“接班人”宗馥莉至今仍无法进入娃哈哈的核心管理层。也许是外界的指责,也许是多元化的连连受阻,宗庆后近几年也开始尝试放权。但面对当下风云变幻的环境,也许娃哈哈的问题,已经不能简单归结为实体经济的问题。
前段时间福耀玻璃掌门人曹德旺谈到了自己在美国投资10亿美元建厂的经历,引发社会对“中国制造”生存发展环境的思考和担忧。而与宗庆后共同接受央视访问的“队友”格力董明珠、TCL李东生,面对媒体更多表达的是希望国家和企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他们强调,制造业才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
这批中国改革开放最早接触市场经济并开始觉醒的企业家们,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最大程度推动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但面对虚拟经济的大力冲击,他们都大有怨言,这是为何?
归根结底有三点。
媒体曾分析道,实体经济和电商之间的税收不公体现在,如果企业拥有销售渠道,那网上渠道会扰乱企业需要防止的跨区销售,各种促销抵消传统渠道销售量。而电商平台不间断的促销活动,会把制造企业的利润不断压低。而后者的利润已长期在低谷徘徊。
福耀玻璃曹德旺说,房地产是吸血鬼,提高了一切生产成本;华为任正非说,深圳房价太高了,年轻人想在城市里打拼太难,企业需要支付更高成本。房地产的成本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发展成本中的大头,而今年广为流传的全球实体店阵亡名单,尤其是本土零售业萧条、百货关店大都和房地产成本有关。
实体经济面对的成本还有水电、建设等,宗庆后曾谈到,水电气都是国企垄断,用水电气、建设工厂都需要高额的费用。除了宗庆后,曹德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美国的电价是中国的一半,天然气价格只有中国的1/5。高昂的水电等经营成本,成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而虚拟经济在实体方面的成本则少之又少。
融资难已经成为影响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实体经济风险大、周期长,导致许多金融机构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额度,而尤其是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提高,也将大大削弱其竞争力。而互联网经济正在风口浪尖,相对更受金融机构欢迎。
当然,对于宗庆后等不差钱的企业主来说,渠道的被占领和政策、税收的倾斜,才是其视虚拟经济为不公平竞争对手的原因。
而马云们也没闲着。一面是快消品领域的动荡,一面却是电商的风生水起。京东并购1号店,被视为电商快消品领域2016最大的事件。2016年第二季度京东交易总额(GMV)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7%,其中快消品在其中功不可没。6月份,京东出让5%股份,按市值相当于95亿元左右,从沃尔玛手里买下1号店,受此消息影响,京东股价大涨4.62%。10亿元投入,京东对快消品的觊觎,早已昭然若揭。
另一边,阿里的动作更大。早在2015年底就推出零售版本的1688服务商,进军传统快消供销领域,跨过经销商与二批直供终端。而中国传统的经销模式是,产品的销售基本上是靠营销+渠道的模式,经销商在整个产品分销体系当中承载了很多厂方无法完成的职能。而阿里的入局,则会在很大程度打破这种垄断。但中国是一个物流成本非常高的国家,零售网点非常分散,就连宗庆后都说,电商还是得跟线下结合,因为送货的成本太高了。
相对实体经济的集体沉寂,电商的发展,颇为引人侧目。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5)》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交易额达到20.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7%;网络零售额达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8%。截至2015年底,全国通过开设网店直接创业就业的人员已超过1100万人。而近日全球支付服务商Worldpay发布了《2016年全球支付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14220亿美元,是美国市场的2倍,日本市场的9倍,几乎相当于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法国(1010亿美元)和德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总和。
但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迈入19个年头,曾经势如破竹的电商也进入瓶颈期。
2014年网上零售额的增速为49.7%,2015年放缓至33.3%,2016年前三季则仅为26.1%。随着电商提供的产品日趋同质化,假货商品泛滥,消费者对购物品质和体验的要求提高,电商也正式进入平台期。而寻求突围,线上实体经济的加入,成为大多数马云们的选择。
早在2016年10月马云就宣称,纯电商的时代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线上、线下、现代物流结合在一起的“新零售”。阿里入股三江到家,京东入股永辉超市,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同时,线下的直采直营和线上的强大物流、售后、平台流量相结合,不仅仅是拯救实体店,也是电商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但面对所谓虚拟经济对其市场份额的蚕食,传统实体经济企业必然是群起反之,但面对早已不可逆的电商趋势,就连王健林等早期强势唱衰的强硬派,也早已改口开始做O2O。如何正面迎接互联网、全球化,或许才是实体经济真正的出路所在。
小程序搜索难?猎云网精品小推荐正式上线,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xiao.lieyunwang.com
本文为转载,转载请注意真实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