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回农村卖水果的年轻人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李诗宣,这个颇具诗意的名字,属于一个25岁的山西小伙子。他上学时期就常看CCTV-7的节目《致富经》,里面有各种创业者的励志故事。当时他看得心潮澎湃,打心底里崇拜这些人。

没想到的是,在二十出头的时候,他就踏上了自己心目中偶像所走的路。只不过,这一路酸甜苦辣,几年摸爬滚打,他才初尝创业带给他的喜悦。

经过大学时期的摸索,从2019年底开始,李诗宣正式回乡创业。他在网上帮家乡山西省文水县刘胡兰镇卖出了价值2.3亿元的牛肉、猪肉、贡梨等当地特产。不仅帮家乡处理了滞销梨,还为小镇的农牧业找到了更好的出路。李诗宣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电商带头人。

如今,在电商平台上,李诗宣这样的群体正在崛起。他们有着这样的共同特点:95后,年龄仅20岁出头;学历高,多是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创业卖农产品,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前不久,经营涌泉蜜橘的95后商家陈凯就火了。事情的起因是,浙大博士生小肖因做真菌接种实验需要大量橘子,便在拼多多上购买台州涌泉蜜橘。店铺老板陈凯了解到小肖是博士研究生,买橘子是为了做实验时,当即表示,不收钱,捐一箱橘子。他说,“帮不了国家什么大忙,遇到了就想着出点力。”

事情被浙大博士生分享到网上后,不仅上了热搜,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还涌入陈凯店里用行动支持他。两天内,他的店铺直播间观看人次超过600万,订单量超过10万单,一口气卖光了村里的240万斤蜜橘,“涌泉蜜橘”也被很多人认识。

95后一代,正在用实际行动为自己代言。

96年大学生,两年卖掉两亿农货

就在两年前,李诗宣还深陷创业失败的沮丧中。

高考成绩不理想,上了一个专科院校。2015年,还在读大一的李诗宣想到了做电商来卖山西的酒。他发现在拼多多上,商家注册、发布产品都好操作,就开始在上面卖货。稳定的时候,每个月能收入四五千元。

后来李诗宣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做电商运营的朋友,看到对方每天在朋友圈晒交易纪录,他特别心动,也学起了对方的模式。大二下学期,他就在太原组建了公司,带着舍友、朋友五六个人,正式创业帮拼多多商家做店铺运营。

“我们服务过的商家,比较知名的有德州扒鸡,我们还曾经帮汕头一个内裤厂家运营店铺,最好的一次是参加拼多多的秒杀活动,一天就卖了4万单,我们收1%的佣金,赚了三四万块钱。”

一切顺风顺水,2019年上半年,意气风发的李诗宣,不满足于为别人服务赚点佣金,他想整合供应链,找货源自己卖货。“我找了福建一家服装厂,付了订金,拿回来一批货,结果原本的打法失灵了,怎么都卖不动。”

连亏四五个月,总共亏了60多万元,之前赚的钱,加家里要的钱,全都砸进去了,兄弟们的工资三四个月没发了,李诗宣实在扛不住了。解散了团队,回到家乡,他被打击到了谷底,每天晚上打游戏,白天睡觉。

李诗宣回忆,当时,他父亲实在看不下去了,对他说:“你这样每天混日子以后怎么生存?你就要站在社会的最底端吗?”父亲的话惊醒了李诗宣,他也受不了在家越来越颓废的自己,开始想着重新规划人生。

2019年底,李诗宣开始审视自己家乡的产业。一梳理发现,家乡猪牛羊养殖业、水果种植业都很发达。文水县是武则天故乡,这里出产的“女皇贡梨”也小有名气,在当地有上万亩专业种植;刘胡兰镇有个保贤村,是远近闻名的养殖、贩运、屠宰、加工肉牛专业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返乡之后,李诗宣先后带动超过100多位年轻后生,加入电商产业之中 摄 / 齐军

但他也注意到,家乡人习惯做线下生意,他们日常把货物卖到榆次、太原、祁县,也有人用冷链车运往陕西,所有的交易都发生在线下方圆几百公里范围内。他想,如果整合好各个环节,把这些搬到互联网上,也许能卖到全国各地。

“我去找当地的加工厂谈合作,家乡互联网不太盛行,我一张口他们都感觉不靠谱,觉得我是小孩,也不认为网上能帮他们带来更多收益。”李诗宣反复强调,自己年纪虽小,但做过电商,可以试一试,赚了钱继续合作,赚不了钱,双方一起承担损失。

就这样,他的第一个合作商过来了,那是一个有养殖、屠宰等一条龙服务的猪肉加工厂。“和之前创业一样,我还是在拼多多上卖,我把猪肉的描述做得非常详细,写了这个猪在哪里生出来、吃什么长大、到了多少斤进了屠宰场,后来还有很多商家盗我这张图用。”赶上2020年猪肉行情好,李诗宣的店铺仅猪肉就卖了8000多万元。

首战告捷,他在当地有了一些知名度,其他加工厂、养殖场都找过来了,他又跟中通谈了物流优惠,自己的团队负责线上销售、运营、物流,厂家只管包装、质量筛选。两年来,他已经卖出了价值2.3亿元的家乡农产品。

李诗宣不是个例,12月2日,拼多多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在拼多多上,截至2021年10月,95后“新新农人”数量超过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

经营涌泉蜜橘的95后商家陈凯、97年的返乡卖大蒜的大理姑娘……95后“新新农人”崛起,正在成为一股新潮流。

大学生创业,把全村都带火了

最开始,家乡人很排斥互联网。

李诗宣举例,一斤梨,卖到线下能赚五毛钱,在线上销售因为包装、物流等成本,一斤只能赚两毛钱,程序繁琐,到手钱还少,很多人就不乐意了。

当地冷藏库比较多,一般果农都是把秋天收的梨放在冷藏库里,反季再卖。2021年上半年,梨的行情特别差,当地贡梨大面积滞销,一斤一毛钱都卖不动。“我就去跟一个农户谈,试一试在网上卖,多少还能挽回一点损失,要是等新梨下来之前还卖不掉,基本上就要扔掉了。”

最后李诗宣将贡梨上架,十斤12块钱,一天能卖3万斤,最终在新梨下来的前一个月,他把家乡大部分滞销梨都清掉了,卖了160万斤,挽回了果农的部分损失。之后,在当地做电商成了一种风气,现在有上百个商家在拼多多上开店卖农产品。

在他看来,取得这些成绩,并不是95后有多神通广大。“我们当地的农产品包括产业链的发展都已经很成熟了,老一辈已经把路铺好了,我们就是傍大树乘凉,只需要把互联网和当地产业结合一下就可以了。”

除了电商,李诗宣也在尝试搭建直播团队,他还打算在家乡开展专门的电商培训,把更多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家乡商家,让他们少踩坑。再往后,他想在国内一些核心城市建设自己的云仓,争取把刘胡兰镇的产品第一时间送到顾客手里。

农产品和互联网叠加为什么能出现这么大的效应?

资深电商运营从业者宗伟告诉深燃,首先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消耗品的消费频率高,复购率高。比如水果,一旦价格优惠,吃起来还不错,复购率就不错。另外,因为拼多多,很多人在线上买水果的习惯逐步形成了。

但要在拼多多这样高性价比的平台上做好农产品电商并不容易,需要有极强的产品优势,还要掌握电商平台的运营规则。

“事实上,不是市场没有那么低价的商品,而是要看商家有没有能力拿下这些货,拼多多上的农产品本身卖得很便宜,这就倒逼着商家去除中间商,才能把利润挤出来,说白了就是要有一手货源。所以,产出货的人直接来卖,或者能拿到一手低价货的商家更有优势。”宗伟说。

从这个角度来看,回乡创业的95后大学生,可以说占了天时地利。

《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新新农人”群体普遍具备本科、大专学历,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海外留学生,95%以上均为返乡创业的“农二代”、“果二代”、“批二代”。

他们有的自己家里就经营某些品类,有的接近货源地,可以直接跟果农或工厂合作。再加上,95后回家乡做电商,在城镇或农村,生活成本、运营成本都会降低。他们也更了解和更愿意接受互联网产品,可以去学一些运营知识,用好互联网,能让家乡的传统农业快速触网。

至于如何持久地经营好一家拼多多店铺,宗伟的建议是,第一要把握好产品质量,第二要把握好利润。他举例,卖水果的时候可以选择卖“中果”,因为“大果”单价必然更高,如果降价,没有利润,商家也做不长久,“小果”很难有复购,“中果”口感等各方面还不错,性价比也够高。

事实上,商家要想长久发展,就得能赚到钱,持续亏损或用低劣的产品捞一笔就跑都不可取。在拼多多上卖货的核心逻辑就是物美价廉,所以做农产品同样要控制好产品和利润之间的平衡。

“要做两三个以上品类,并且快速验证每一个产品的利润边界在哪里,有没有边际效应,算不过来账的要调整。另外,还要用一些巧劲,比如农产品季节性强,要快节奏推;年底的年货节,很多人需要鸡鸭鱼肉还有水果;春节前后很多店不开门,竞争较弱。”宗伟表示。

农业升级:需要网红,更需要品牌

95后回乡创业卖农产品,不仅代表着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更重要的意义在于,95后带着自己对互联网的了解和对年轻人需求的洞察,能够带动农业产业升级。

至于如何做好这件事并持续下去,95后通过分享日常生活,扩大知名度,以人带货或许是第一步。

如今,第一批95后“新新农人”已经火了。陈凯、李诗宣们,不仅被身边亲朋好友看到,也被电商平台重视,作为标杆进行宣传,他们还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点赞。

而农业要想长久发展,打造品牌是必不可少的。农产品本身是有品类无品牌的一个类目,褚橙是为数不多的出圈的品牌,这对“新新农人”也有可借鉴之处。未来,农业升级,需要带头人,更需要品牌。打造品牌,第一是要做好产品把关。

李诗宣就在着力打造家乡品牌,“我的下一步规划就是组建‘英雄电商小镇’,让更多农户参与进来,扩大规模,并主打自己的品牌。我们文水的‘女皇贡梨’一旦推广出去,在酥梨里面就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在这之前,李诗宣强调的还是严格把关、筛选,保证卖出去的产品都能达到标准,同时,不能盲目定价,既要让供货的人有利润空间,享受到红利,还要在客观的基础上,把利润降到最低,让利给消费者。

另外,打造品牌还要利用好平台红利。

在主流电商平台中,各家的优势品类不一样。淘宝擅长快消、美妆、服饰,京东在数码3C类目有积累,农产品则一直是拼多多的优势品类。这些年来,产地直供、农副产品上行,一直是拼多多大力扶持的项目,对农产品零佣金,运营、流量倾斜支持,都让农产品商家在这里成长和出圈具有极大优势。

而且,拼多多一直以来就对农产品品牌倾斜流量资源。比如,今年双11,拼多多上就有苹果狂欢节,补贴山西万荣苹果、四川盐源苹果、山东荣成苹果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及其他农产品品牌。

拼多多花真金白银补贴商家的逻辑也不难理解,补贴商家越多,平台上用户就越多,进而吸引到的商家也会越多,这样能放大网络效应和边际效应。

对商家们来说,在一些大促节点加入平台组织的活动,结合品牌本身的优势,更容易出圈。比如参加平台活动,用户通过拼多多的拼团链接,把产品分享给身边人,品牌就打出去了。

用户端也有这样的感知。“我经常在拼多多上买红薯,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平台推荐的烟薯25号,发现烤着太好吃了,就推荐给了公司的几个同事,他们吃了也觉得很好,经常复购,这个烟台农科院培育的烟薯25号在我们身边就彻底火了。”来自北京的互联网人琪琪对深燃说。

目前,已经有大批95后“新新农人”通过电商效应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会理石榴、平和蜜柚、涌泉蜜橘、秭归脐橙、洛川苹果、宾川大蒜、盐源丑苹果、蒲江猕猴桃等农产区的产地品牌,呈现出“一县一星”、“一品一星”的现象。

另外,大批95后在拼多多上运营店铺,为了迎合平台高性价比的特点,尽全力压缩中间商环节,也在倒逼供应链优化,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如今,越来越多的95后大学生回乡创业卖农货,他们影响并带动着身边的年轻人返回家乡、建设家乡、为家乡代言。两年以来,李诗宣先后带动当地多家养殖场、屠宰场、加工厂、经销商,以及超过100位95后参与到电商产业中。

这让我们看到,年轻一代的担当、情怀和责任感。

“现在已经有一些大学生回乡加入到我们公司,我也希望年轻人生于农民,有机会就要回归农民。我非常自豪身在英雄的故乡,通过互联网把我们英雄故里的产品销往全国甚至全球,是我最大的目标。”李诗宣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宗伟、琪琪为化名。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