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步履蹒跚?也许是下一个风口
❶
农村电商出师不利?
几年前,各电商平台高喊着“上山下乡”,从“千县万村”到“百万店”,再到“百县千品”等等,曾一度把全国的县城干部都捣鼓得很浮躁。
一夜之间“学电商”、“做电商”之风迅猛刮起,然而,这股热闹劲儿很快又沉积下来了。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的各大平台也很快就“偃旗息鼓”了。
行内人心里都清楚,做农村电商的这几年,要么就是平台赔了,要么就是网商们亏了。
虽然这样,但是并不能说农村电商“落幕”了,只是这样的一个开场局面,和开始时的官方数据相比,确实有一种“大跌眼镜”的既视感,难以让人笑逐颜开。
不得不说,太多人把农村电商这事儿想得太简单,太容易了。
似乎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条件都具备,农村电商就一定能做起来,而事实却是,依然处于 不温不火 的状态。
❷
各方助力农村电商
农产品“上行之路”艰难
近两年来,农村电商的发展依旧备受各方关注,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与农村的互动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今年 中央一号文件 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在政策扶持和各个电商平台的加持下,农村电商道路越走越宽。
日前,阿里巴巴 “村播”计划 落地安徽砀山,为首期200多位农民学员讲解直播技能,帮助当地培育 农民主播 。直播平台不仅提高了贫困山区农产品对接市场的效率,缩短了交易链条,也让农民亲身参与到农产品上行中。
针对部分农产品对仓储、运输中的温度、湿度的高要求,京东物流通过仓配一体化的 智能冷链物流 服务,从“产地协同仓”等创新模式入手,不断打造行业内“快”和“鲜”的双重标准,助力更多特色生鲜农产品送达千家万户,为农产品上行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云集“百县千品”项目, 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培育孵化1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 ,旨在挖掘尚未被大众所熟知的优秀农产品,利用云集自身所具有的口碑和中度沟通特性,助力农产品打通线上销售通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另外,近日拼多多也宣布已经与云南省政府签约,将推进云南特色农产品上行,构建种植、加工、营销一体化扶贫兴农产业链条。
未来5年内, 拼多多将推动100个“多多农园”项目落地云南,培养5000名云南本土农村电商人才,孵化和打造100个云南特色农产品品牌 。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各大平台要真的想在农村电商这一块占得席位并非是一件容易之事,毕竟“上行之路”漫漫。
当下农村物流、农村信息化建设、人才培训等几方面,都是农村电商发展的绊脚石。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一、农民电商教育难度大
随着农村电商规模的不断壮大,与之相对应的人才规模矛盾也日益突出。相关教育没能及时跟上,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知识存在较大的断层。
尽管地方政府组织也会开展一系列的电商培训活动,给农民灌输要“学习电商,接受互联网”的思想,但现实是,对于很多一辈子都没接触过书本的底层群众来说,这种方式难以起效。
二、农产品缺乏规范化
我国农产品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都相对较低,而有影响力的市场品牌甚少,同质化现象严重。
以上这些都容易导致商品出现滞销的现象。另外一些生鲜产品,对于运输的温度和时长有较高的要求,从而导致在质量方面难以保证。
三、物流系统尚不完善
无可否认,农村地区落后的物流体系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农村地区交通设施欠发达以及没有足够的电商物流网点作支撑,在物流速度上是远不如市区的。
同时,一些农村的农民居住点较为分散,加上很多农作物还有季节性之分,所以物流很多时候也会出现空载率高的情况,从而导致物流站和快递员利用效率低的现象。
❸
各大平台“下沉战略”烽烟四起
随着农村网络覆盖率的大大提升,农民接触网络、接触电商的几率显著提高,农村电商市场自然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争抢的新领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淘宝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 “千县万村” 计划,以农村企业产品为主建立“淘宝村”、“淘宝县”。2015年阿里又响应国家政策,推出了 “智慧农村” 的概念,借助互联网,推动农村进一步发展。
另外,苏宁易购依靠 中华特色馆、苏宁易购平台 上专属频道,帮助打造特色地方性农产品集群,提升地方产品曝光及销售,推进地方相应产业发展,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塑造品牌。
2017 年,京东家电将渠道战略定位为“极限下沉”,采取在县级城市和乡镇市场同步发展的模式, 让京东家电的“毛细血管” 遍布乡村市场 。
此外,京东将全面发挥自建物流和自营采销双重优势,打通农村地区的双向流通渠道,帮助亿万农民一手“节流”、一手“开源”,让好的特产卖出好的价钱。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更加表明今后农村将是国家扶持发展重中之重, 农村市场之后必定是兵家必争之地,不可小觑 。
❹
农村电商前景颇好
顺势而为是上策
当前,随着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政策的深入开展,互联网的基因正逐步渗透到乡村的各个角落。2019,农村电商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有心之人又该如何发力?
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电子商务行业分院副院长李建华表示,关于农村电商,主要有以下几大发展趋势:
一、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电商发展带来新机遇。 农村电商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和城市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并初步形成了农村电商的新兴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巨大活力。
二、农村电商模式进一步演化。 主要表现是零售和批发并重、社交电商与社区电商异军突起。
三、电商扶贫的实践路径日益多元化。 主要表现是“赋能”贫困主体、赋能产业。各大电商平台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探索各具特色的电商扶贫模式。
四、农村电商将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主要表现是重塑农产品供应链。
面对良好态势,如何顺势而为,吃上“蛋糕”?
一、农产品“商品化”。 发展农产品电商的前提是商品化,必须跨过农产品商品化这道坎,把非标性的农林产品转化为标准化的商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延长农产品的销售周期,突破农产品季节性的限制,真正让“农产品上行”成为一种可能。
二、农产品”品牌化”。 电商的发展让农产品迎来了品牌化的黄金时期,“三品一标”的农产品可以借助互联网树立起自身的品牌。
三、农产品“本土化”。 加强本土企业的电商平台培育,注重“本土化”电商的教育培训。
政府扶持还没有出现,各大平台就已经纷纷布局农村电商,而现在有了政府扶持支持,农村电商基础等存在完善的情况下,相信会越做越好。
马老师曾经说,预计未来农村每亩可收入1000美元。这是对农村电商的肯定。
但可预见的是,政府补贴资助只是一时的,当所有外力都撤离, 农村电商终究要回归“商务”的本质。
为此,我们要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必须要占据主动,发掘内在的驱动力,唯有这样才是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