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互联网思维:从人性的角度谈粉丝群体(派代网)
互联网思维是被谈滥的,因为每个人的每一种逻辑都可以解释互联网思维,甚至可以用案例丶数据丶报表还有图片来具象化,互联网思维是大众的,因此当你了解足够多以后会发现你周围到处都是互联网思维。这句话怎么解释呢,其实互联网思维都是人想的,人是存在于社会群体的而不是独立于互联网之上的,让一个受过传统教育的人来思考互联网思维,这个过程自然是传统逻辑的输入与互联网逻辑的输出,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互联网存在也可以有互联网思维的存在,因为一切的一切都脱胎于传统的各种理论,只是搬到了网上,受众与渠道不同,讲述自然也会不同。
在互联网思维这个词没有被提及之前,互联网的各种商业模式与传统的商业模式一直是融会贯通的,互联网的开始就是把线下复制到线上,但是很多线下可以畅通无阻的模式到线上不适用,最后只能曲线救国,而在直线到曲线的转变过程中发现那么多的附加商机,在没有达到最终目的之前先来做这些价值相对小的东西,然后在做的过程中就会总结出很多的经验,且还会催生更多的商业模式,这些模式都是传统商业模式走到线上之后不得不变的变种。
也就是说互联网思维或者商业模式源自传统的商业理论,只是在今天互联网大行其道传统企业正在转型的大潮中,互联网思维被成功企业们包装的更加高大上,才会让更多的人来仰视这些互联网公司,他们讲的越多你越是不懂,你越不懂就越表明互联网企业的博大高深,越会感觉线下与线上的差距。想要创造价值就要先改变商业环境以适应这种价值观的存在,想让互联网公司的价值凸显就要用一套逻辑或者理论来包装自己,互联网思维正是这么一套逻辑,只是早期成功的巨头们不谈,而后来居上的也要借助上位。
如果我用更多的文字去描述互联网思维,大家一看有这么多字可能又会感觉到复杂,因此接下来我会尽量用简单的文字以及传统思维模式来描述我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以让更多的人能够看懂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今天先从互联网思维中用户思维的用户群体谈起。
用户思维首先要确定的用户群体,了解哪个群体有什么刚需再对症下药,现在人们所讲的粉丝经济也是这个道理。用户思维是自古就存在的,只是那个时候的通讯太过闭塞,现在则可以通过互联网聚拢各式各样的人群。因此要谈用户思维先从群体谈起,谈群体就要从人性说起,互联网思维经常提到屌丝,无论是屌丝还是高大上的人群,都脱离不了人性上的归属,人性一般诉诸于情感,营销领域讲究顾客心理学,因此现在讲互联网营销的都在往人性的角度靠拢,在这一点上线上与线下无甚区别。
认兄弟的同性群体
国人于人性方面至少有三个基本点,一是认兄弟,大众认为同性之间感情的最高等形态乃是称兄道弟,这里说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真正交心的兄弟,因此“狐朋狗友”这个词实则是一个褒义词,不是真正有感情的朋友不合适用这个词。一般只要不是酒肉朋友都可以真心以兄弟相敬,倘若再发展下去就要结为异姓兄弟,这是自古传承下来的,山东及河北一带称为“把兄弟”,意为一个头磕到地上。
发展到近代,兄弟之情用更形象的语句来表述,在“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这样的逻辑影响下,兄弟之情可谓亲密无间。这种关系之间的传播力度是可想而知的,兄弟之间互相“背书”,粘度不是一般的大,每个兄弟有个家庭不说,也都有自己的圈子,于是圈子经济的力量就显示出来了。
当然,在当代还有一种同性兄弟之情是“一起上过床”的可以在洗澡时为彼此捡肥皂的感情。这种感情被称为当代最高级的感情,实则古代也有之,那句“不及汪伦送我情”让现代的孩子们浮想联翩,其实“高山流水遇知音”遇到的一般都是同性。其实,这里想要表达的是这个群体的粘性以及消费能力是相当惊人的,一些同性社区是都是闷声发财的典范。
具备头狼效应的认领导群体
第二个基本点是认领导,这个可以用“头狼效应”来表达,领导的是价值观丶性格丶喜好等都能影响其周围之人的认知,领导认为值得推崇的无论下属愿意与否都要跟着执行,所谓的政府力量也是类似的感觉,来自上级的威压或者魅力都能为这个领导所在的圈子带来经济效益,这种群体威力无边,这个群体是用户思维是命令式的,搞定“头狼”就能搞定“众狼”。
人人皆可参与的共同爱好群体
还有一种是相同爱好组成的圈子,某个群体的人可能不多,但是不同类的圈子太多,但凡是人就有爱好,棋牌丶唱歌丶钓鱼丶运动等活动可以成为爱好,喝酒和侃大山也是爱好,喜欢苍老师大片的人也是统统爱好,那些口上说没有爱好的人实则其爱好是隐性的,做家务或者熟练都是爱好。
现在很多的创业项目甚至成熟的企业都在探求这个领域,小米是抓住了手机硬件玩家的心,唱吧酷狗等是音乐方面,好豆菜谱等是美食方面,畅游等媒体是针对游戏领域,这些都是建立在兴趣及爱好的基础上的,小兴趣可以成就大创业,而且基于这个理念开发的产品往往被打上人性化的标签。
伦理关系内外的异性群体
说到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异性之间组成的群体,人性主要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而男女之间的群体关系有些复杂,除夫妻丶母子丶兄妹丶叔侄等直系或者旁系家庭伦理关系,剩下的男女关系不能用正常或不正常来形容,社会是三教九流的社会,花魁与才子的故事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当代还有小三及男闺蜜等现象,这些都是事实存在的群体。
之前国外甚至还出现了公开找情人的网站,这证明是有类似的需求存在的,存在的就是有道理的,有是否合法之谈,社会能判断其能否长久存在的合理性。无疑的是,这样的群体有很强的消费能力,凡是存在的群体都可以放到粉丝经济的逻辑里面。
今天又说了不少,不过基本上没用互联网术语,一样解释了互联网思维于粉丝群体这个属性,我认为在这个概念已经说清楚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清楚。如果你看明白了,并且想看更多的对互联网思维的传统化解析,不妨回复我吧。
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号jiwei1122,或者新浪微博@王吉伟- ,有什么想法需要探讨直接回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