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品牌电商谈谈差异化竞争战略(上)(派代网)

派代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什么是差异化? 波特是这样说的:一个企业,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低价,如果能向买家提供有价值的独特性,那么它就和竞争对手形成了差异化。一旦你的差异化努力能为你的产品和服务带来更高的售价(这个差价大过你为此差异付出的成本),那么你就拥有一个差异化竞争优势了。

 

看过我以前文章的朋友可能知道,我一直强调把“差异化”和“定位”最好分开考虑,不要混用其概念。“差异化”的手段更多地体现在对产品和服务的把握上,而“定位”的工作重点更集中于客户的意识和认知。


这里我要再分清一个容易被混用的概念 - “细分”。“差异化”是考虑企业应该“如何竞争”的,而“细分”是考虑“到哪里去竞争”的。尽管“差异化”,“定位”和“细分”都是竞争战略的一部分,但是它们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可以把它们综合起来考虑,但是在综合之前先要分清楚。


所以如果有品牌商说:“我的差异化就是专门服务于本地的50岁以上的女性”,那咱们可以纠正他一下:“您这个严格来说,应该叫细分”。或者他说:“我的宣传重点,就是强调我们是老年大码女装中最具时尚感的品牌”,那咱们可以告诉他:“嗯,这是您的定位”。


回过来说差异化。差异化这个东西,在商业发达的今天看来,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曾经牙膏就是牙膏,洗发水就是洗发水。今天,要领悟“差异化”的最绝妙的方法,就是去超市的牙膏货架前,花半小时时间细细地看一遍。





“差异化”的对象,也远不止牙膏的配方或味道这类实物形式的特征。事实上,在你的产品和服务中,任何能够对客户所获得的价值产生影响的所有方面,都是可以用来差异化的。这也就意味着,你和你的客户“发生关系”的方式中的每个方面,可以包含在差异化中。一杯咖啡就是一杯咖啡,但是星巴克给这杯咖啡与众不同的销售环境,呈现形式,以及社区氛围,所以这杯咖啡卖到了央视都跳脚的价格。





一个好的“差异”,一方面是客户对这项差异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我们提供这项差异的能力。两者相匹配,那它就是一个成功的差异化。


因此,差异化的第一步是理解客户,对他们的要求和偏好产生洞察。咱们是小品牌,玩不起大规模的市场调研,但是咱们能够不需要借助外力,就可以简单直白地提出这个问题:咱手里这件商品是干什么用的,客户对它会有什么需要?


对于产品属性的分析,有好几种工具。不过我觉得咱们基本用不着,因为小品牌不太可能具有很强大的研发能力来开发各种属性的产品。我在这里推荐价值曲线的研究方法。价值曲线是我的母校的一位教授和他的同居助手提出的,当年刊登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引起了轰动。这位教授名叫 Kim Chan,他最有名的书叫《蓝海战略》。


下面这个价值曲线就是书里面举的一个例子:黄尾(Yellow Tail)葡萄酒采取的价值曲线差异化方法。





虽然我建议你去看原书,但这里我还是稍稍简单讲解一下:


在黄尾之前,美国葡萄酒基本就两种档次的:高端和低端。一款葡萄酒产品的属性,除了价格以外,能够分出高下的有:得奖,广告宣传,年份,历史渊源,口味的复杂性,还有葡萄的品种。按屌丝的意见,这些组合在一起可以叫做:装B指数。也就是说,你能买到的葡萄酒,要么是装B指数高的价格贵的,要么是装B指数低的便宜货。


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要选一瓶葡萄酒真是一件头疼的事。因为他没时间也没兴趣搞清楚这些酒的复杂的工艺,酒庄的渊源,某个年份某个地区的日照情况,也不打算买瓶酒回来像神一样供起来,喝的时候含在嘴里久久不能咽下,为了细细品味它的味觉和嗅觉的丰富度。老子就tm想买瓶味道不错的葡萄酒,在家喝!


于是黄尾决定对这个曲线动手术:把这些故弄玄虚的东西大幅度剔除或减少,同时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创造出一个口味易于适应(美国土鳖基本上就爱喝 Chadonnay和Shiraz这两个口味),选择十分容易(刚开始就一款红一款白),又很酷样子的葡萄酒品牌。它的价格比廉价酒更高,但是由于前面说到的元素的剔除和减少,它的成本相比传统葡萄酒大幅度下降(你就想象一下,一旦不讲究“年份”了,你可以少挖多少地窖啊)。


这就是价值曲线的工作方式。可能是由于母校的关系,价值曲线这些年一直是我的一个常用的工具。我一般没有画那么好看,只是用表格形式来整理一下。比如我曾经和朋友聊起现在的健康餐饮行业可以有蓝海,于是我就做了下面这样一个表格,来找到差异化的可能性。这个表格上标注了高,中,低,你要画成曲线也是很容易的。注意:这个价值曲线设计只是我一时兴起,没有经过严格的市场调研,也没有深思熟虑,所以如果有人拿去做商业计划,请务必谨慎行事,出了问题我可概不负责。





对于产品和服务给客户提供的属性和价值的分析,或多或少都是“可量化”的。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问题的另一个方面:顾客深层的心理和感性的差异。这个层面上的内涵,不仅很难测量,更糟糕的是,往往顾客自己也说不清楚。消费行为学上有一系列的工具是应对这个层面的,我个人感觉,对于中国当前的小品牌来说,这个部分还不是重点,因此这里不展开。


写到这里,关于差异化的内容,我想要触及的部分大概已经写了一半。手头上有些事情在打岔,因此这就把它分成上下两部分,先把上半篇发了吧。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