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润发开便利店,7
前言:
便利店绝对不会像共享单车和打车软件一样,是一个仅凭资本推动就能瞬间可以燎原的领域,这一点资本很可能最后要失望了。这一点,想借资本在这个领域里有一番作为的那些企业们,最终可能也要失望了。
卖菜有多重要?
重要到作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巨头,7-11都加入了这一大军—— 7月,7-11北京东直门店里开始卖菜了 ,门店里摆上了三列蔬菜水果货架,蔬菜有西红柿、土豆、胡萝卜、青椒及各类叶菜20多种,洗净切好的冬瓜片、蒜苔段、宫保鸡丁等净菜十多种,还有橙子、香蕉、哈密瓜、苹果等十多种水果。
据说,这是目前第一家开始卖菜的7-11,如果效果好,将会在其他门店推广开。
无独有偶, 同样是日本企业的无印良品,最近也在东京有乐町的旗舰店内,开设了全球第一个果蔬卖场,出售共300多种蔬果。
无印良品走的是另一种套路,这次暂且不谈。7-11开始卖菜却值得细细研究,这绝对不是一种时尚,而是一个质变:日本人对业态的标准是极为严格的,生鲜食品超市和便利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业态,但现在居然能360度转身,是不是有点意味着,地球上的零售业态,已经不可能没有生鲜果蔬这个品项了。 某种程度上说,谁缺位,将来可能谁就出局 ,连区区不过几十平米到100多平米的便利店,也必须从极期有限的营业面积中开辟出一块来。
一个小品类,影响一个业态的未来——这会不会成为中国市场上便利店业态走向的一个重大信号?
有时候想想,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几年前,业界对便利店经营蔬果品项应该都会示以鄙视,甚至早些年连锁药店在尝试多元化经营的时候也曾引入过果菜品类,最后基本都是以惨败而告终。谁能料到几年过后,这个“胡汉三”竟然以如此高调的身份重新杀回来了?
2
如果要评选2017年度中国商业最热的一个业态,那一定非便利店莫属, 尽管现在才到8月份,离一年的结束还有4个月的时间,但接下来4个月,估计也没有谁能一举夺过它的风骚了。
不信?连无人零售都是在扎堆地开无人便利店——当然,甭管无人的还是有人的, 便利店之所有这么受追捧,更多的是因为资本在后面推动。
所以你看,无人便利店,天虹作为实体商业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在深圳开出了首家无人便利店Well Go;而作为大卖场之王的大润发,也没能按捺得住染指便利业态的心,日前在嘉兴开出了一家飞牛便利。
这一年,美宜佳便利店的门店数突破了10000家,这是本土便利店品牌的一大突破;这一年,资本在O2O领域触礁后,又将目光转下线下实体店,便利店成为其追逐的对象;这一年,京东也高调喊出了要开出500万家便利店(京东的便利店计划似乎没有预计的那么顺利,现在已经提得比较少了)。
灵兽君默默地看了这些,只想认真地说一句,千万不要像O2O领域一样,便利店领域会在资本激情和企业冲动的一哄而上后,留下的,是撤场时的一地鸡毛。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3
与资本相对应的,还有外资便利店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集体“冲刺”。
7-11表示,以每一到两年在一个新城市进行布局的速度增长,主要城市每年会保持新增门店30-40家。 另外据小道消息,统一在卖掉星巴克的股权后,也会把更大的精力放在7-11在华东市场的拓展上来;
另一家日本便利店企业罗森也在中国市场开始发力,其中国区负责人称,希望到2025年中国达到万店规模。全家也有计划到2024年实现1万家门店的开店目标。
罗森这个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方式值得引起注意。目前罗森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大概在1200家左右,按照计划,未来7-8年每年要开出1000家以上门店, 而它选择的方式是与各地区域零售商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 ,2016年,罗森与武汉中百达成合作,区域授权湖北市场,到8月底,武汉中百罗森的门店将达到150家,未来2年内要扩至500家。
2017年7月,罗森与北京超市发达成合作,采用单店加盟模式,由超市发提供店铺与员工,罗森进行日常经营。8月下旬,首批3家“超市发罗森”便利店将开出,至明年8月将新开20家店,未来以每年不少于10家的速度布局。
就在前几天,罗森与南京中央商场合作,采取的是大加盟制形式, 8月28日首批5家罗森便利店将开出,未来3-5年在南京地区开出不少于300家门店。
显然,罗森未来在中国市场将采取不拘形式的合作模式,全力拓展。 如果这样的合作方式见到成效,万店规模是有谱的。同样,其他外资便利店品牌诸如全家,估计也不排除采取这种方式的可能性。
尽管前些年外资便利店也在大喊快速扩张,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但这一次,这场外资便利店对中国市场的争夺大战,我们隐隐闻到了厮杀的味道。 对于中国本土便利店品牌而言,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4
便利店市场如此热闹,这几年来一直不甘寂寞的大润发肯定要“刷”存在感啊。
大润发开出的首家飞牛便利店 ,是一家加盟店, 位于嘉兴市区,面积为150平米。门店商品以生鲜食品、快消品为主,也包含水果、关东煮、咖啡、奶茶、面包、便当等品类,大概1500个SKU,包含日常生活必需的多种商品与生活便利服务,还提供了可供顾客小憩的咖啡吧。
大润发拓展飞牛便利本是基于其2B业务出发,即通过飞牛网e路发平台为加盟商提供货源。 用大润发的说法就是,在门店周边15至20公里内,也就是大卖场无法覆盖的范围,通过加盟便利店的形式来弥补。 有意思的是,飞牛便利未来也可能经营蔬果生鲜,这与7-11正在干的事儿思路一致。
另外,而除了50-200平米的飞牛便利店, 大润发还能提供500-2000平方的社区生活超市加盟,这个名为“飞牛生活超市”的业态将选址乡镇、社区、或者工业园区。
两块加盟业务的市场空间看上去都大有可为。一切似乎都很美好。 不过,对大润发来说,会不会涉及的业务领域过多,而导致精力上的分配不均衡? 另外,便利店业态的商品结构和大卖场有着不小的区别,如果大润发采取的是KA供应体系,那么2B业务的价格优势是否能有足够体现,这将直接影响到对加盟商的吸引力。
况且, 2B业务的竞争惨烈度一点不比2C小,除了阿里零售通、京东新通路等巨头,在2B业务里厮杀的还有惠民网、店商互联、掌合天下、96订货网、易订货、哆啦订货、进货宝等,《快消品》发布的《2017中国快消品产业年度报告》显示, 截至2016年11月,市场上共有70多家较大的快消品B2B平台。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醒的是,资本同样在这一领域里虎视眈眈,这些平台在2016年获得总计超过50亿元投资。 所以,大润发要想在这一领域杀出一片天地,如果还像飞牛网那样小打小闹般(相比互联网巨大的战略性亏损而言),估计未来也不那么容易。
更重要的是,一家企业涉足便利店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扩大2B业务,而不是出于做好这个业态,是不是从一开始战略上就出现了偏移?
灵兽君认为, 传统零售商往往希望从线下往线上引流,但这个出发点就是错的,说实话,这仅仅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线上客流引入线下容易,线下客流导入线上,这么多年了,难道不知道要比前者难上多少个等级吗?
当然,丰富业态的组合对零售企业来说是必要的。 但在飞牛网突破无望 (黄明端指出,虽然飞牛网目前仍在亏损,但亏损已收窄,而集团亦积极更改其营运模式,包括拓展B2B业务,预料全年收入可达20亿元;同时亦新增飞牛“急速达”服务,目前涵盖逾370家实体店,通过加快整合在线线下服务,有信心飞牛网于2019年至2020年可成功扭亏)—— 之所以说突破无望是因为飞牛未来要盈利,即就相当于已经宣布放弃了角逐电商平台业务一极的战略。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润发更应该关注的,应该是旗下业务还处于行业上等水平的大卖场——几百家实体门店的转型,毕竟,这些门店,总不能以后一家一家地关掉吧?(8月9日,高鑫零售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大润发上半年分别关闭了位于上海和青岛的2家门店,下半年还将关闭第三家门店。)
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了这些门店,大润发的其他业务也就不值一提了。
5
还是接着说便利店,大润发就聊到这里。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便利店的大规模发展。
中国这么大,有便利店发展的空间,也有适合便利店发展的城市,但绝对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
而且,便利店的前景,在其他商业业态在不断创新迭代的环境下,市场前景正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先说便利店的优势。
1、选址。 这个无须多说,没有像其他大型业态一样对商业物业的严苛。尽管位置很重要,但相较而言,十几平米、几十平米到200平米间的物业都可以开店,这是其拓展的一大优势。
2、加盟。 这种合作模式也有利于快速推动企业品牌和业态迅速在市场上发展,相比其他业态来讲,便利店有一定优势。
3、营业时间。 便利店的营业时间长。从国际便利店的发展经验来看,便利店近五成的营业额也是在夜间完成,因此,市场上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不在少数。便利店也基本上会比大卖场、超市等业态的营业时间长。
4、更易营造调性。 目前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有品牌调性和讲情怀的便利店品牌,迎合了一些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调性和情怀很重要,但却不长久。
5、线上线下一体化,离社区近。 便利店是O2O最后一公里的最佳渠道。另外也是打通线下线下的最佳渠道之一,相比其他业态,便利店有着先天优势。
再来说说便利店的不足与面临的威胁:
1、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同行。 很多人认为便利店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其他便利店品牌,比如7-11之于罗森、全家,武汉中百罗森之于today,没错,这是对手。 但他们还忽略了一个更大的竞争对手——夫妻老婆店 ,全国有近600万家这样的小店,便利店在与同行品牌竞争的同时,这些夫妻老婆店也是便利店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而且,你必须规范化,它是化整为零,随意化、亲情化、熟人经济化,完全不一样的打法,甚至不在同一个竞争维度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上。
2、蔬果生鲜是软肋。 尽管7-11在做果菜,但便利店大多在这一品项上的经营是缺位的,况且,受制于营业面积和业态的定位,也不可能做足做齐这一品类,所以要想做好就更是难上加难。当便利、即时二字,在被其他新技术带来的新业态和更多的社区型业态所蚕食的时候,便利店,有没有想过威胁已兵临城下?
3、价格较高。 无须多言。便利店的定价普遍高一点。这一点,可能即时性消费者和年轻客户也并不太在乎。但价格较高始终是个事实。
4、便民服务已成鸡肋。 水电煤气费用、订火车票甚至家政服务等等,曾几何时被便利店当成有效且有绩效的增值服务,但互联网的发展让这些服务完全可以通过手机解决,便利店的这些便民服务已成鸡肋,也很难再带来业务上的改观。
5、面临社区超市竞争。 类似于生鲜传奇这样的社区店,将会是便利店的一大杀手。社区店本身就拥有便利店的功能,而且更贴近社区,对网点选址的要求甚至还优于便利店。
6、主食类产品的优势可能会减小。 便利店收入的一大来源是主食类产品,但中国市场的独特在于,拥有最丰富的餐饮业态,大街小巷的餐饮星罗密布,未来随着中式快餐品牌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标准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一定会大大影响到便利店的主食类产品的销售。
7、其他专业小业态店,朝微便利发展。 水果类、零食类专业店的发展势头迅猛,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这些业态的市场竞争力也在提升,而且它们正在朝着微便利发展,增加和扩展品类,提供便利店和社区超市能提供的部分商品与服务,毫无疑问,如果这些专业店尝试成功,对便利店而言,又将是一大头疼的威胁。
诚然,便利店有其优势,用北京超市发董事长李燕川的话说,超市发的其他五种业态,做的都是“一家人的生意”,而与罗森合作超市发罗森便利店,除了更迎合年轻人,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瞄准“一个人的生意”。
窃以为,这样的定位是非常准确的。但要把它上升到零售业的未来、新零售的风口,呃,这就有点大大的过了,这将是这个小小的业态不可承受之重。
6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7中国便利市场报告显示, 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开店数量及同店销售双双增长。
的确很火,能达两位数增长的业态,在零售业当属凤毛麟角,也怪不得资本闻风而动——便利蜂才多少家门店啊,有媒体报道其估值竟然10亿美元,这简直就是一块“疯狂的石头”。
图片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资本的风口,不等于丰硕的收获。
不妨用厚谷投资创始合伙人徐大卫在2016中国便利店大会上的观点来结尾吧:
便利店开店模式带来的高成本对公司的竞争力构成冲击,基于直营的增长模式难以获得资本的认可。特许加盟发展到一定规模会出现瓶颈。
国内便利店品牌区域化明显,尽管在某一个区域有领头羊品牌,比如深圳美宜佳及天福、上海全家、北京好邻居等 ,但全国性品牌几乎没有。 一个成熟市场、一个区域的连锁,只有有限的几百家店,对资本来说价值非常有限。
灵兽君想最后想说,便利店绝对不会像共享单车和打车软件一样,是一个仅凭资本推动就能瞬间可以燎原的领域,这一点资本很可能最后要失望了。这一点,想借资本在这个领域里有一番作为的那些企业们,最终可能也要失望了。
当然,生活总会给我们惊喜的——那些始终坚持、扎实在这个领域的便利店企业中,怎么可能不出现一些例外呢?!
文来源:灵兽 ID:lingshouke
-END-
【关于商道】
派代商道
定位为中小创业者的决策参考,
内容集合电商业界评论、热点解读、高效资讯,聚焦创新创业、经营之道。 派代网微信订阅号——为中小电商创业者提供最鲜活、最干货的知识!电商大爷——全网电商精选内容,电商人必备APP,即刻扫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