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需盘活银行存量信贷资产,互联网金融或大有所为
目前在中国如火如荼的 互联网 金融 无疑是 金融 的一大创新,无论是 互联网 金融化,还是金融互联网化,得益于互联网这一新的媒介,使金融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有了创新的土壤。笔者认为,中国目前迫切需要盘活 银行 存量信贷资产,互联网金融或可有所作为。
首先, 银行 在存量信贷资产方面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周期导致资产质量下降,即不良贷款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年资金成本上升,历史形成的存量信贷资产出现“成本-收益”倒挂的问题,这方面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在银行给大型国有企业提供的基准利率,甚至基准下浮的贷款,这些贷款一般而言质量较高,融资主体的资信较高,违约概率较低。如果银行能够将此类信贷资产盘活,那么银行将腾出更多的信贷资金投放到当前更需要资金的其他项目中。
其次,通过传统方式盘活银行存量信贷资产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银行信贷资产 证券 化的审批通道效率较低,无法满足银行大量信贷资产出表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上述低收益资产即使 证券 化后也面临发行困难。当前,机构投资者对长期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已达到基准贷款利率以上,这就决定了银行基准利率甚至更低利率的贷款无法通过传统证券化的方法盘活。互联网金融则有可能同时解决这些问题,因为目前互联网金融具备以下优势:
第一,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门槛低。目前金融产品均设置有投资门槛,如信托产品一般要求100万,银行理财一般要求5万。符合这些投资门槛的投资者相对而言属于高端客户,其对投资预期收益率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在当前的资金情况下,资金总成本已高于银行存量信贷资产收益率,无法实现对接。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的投资门槛可能低至100元甚至10元,这些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一般而言相对高端客户更低,因此利用互联网募集资金盘活银行存量信贷资产是有可能的。
第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成本低。目前,互联网金融尚未被正式认定为金融机构,因此,其本质上更多像互联网企业,开办和运营成本较低,更没有相应的监管。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可以比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取更低的手续费,从而实现资金与银行存量信贷资产的对接。
上述两个优势是互联网金融的先天优势,二者相结合就使得互联网金融相对传统金融而言具备较明显的成本优势。除此以外,因为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普遍偏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接高风险的资产(往往意味着收益更高),那么有很大可能出现投资者亏损,进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后果相当严重。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互联网金融应该侧重于发挥其成本优势,侧重对接银行低风险资产。如此一来,既解决了目前银行收益倒挂的问题,实现了存量资产的盘活,又为更广大的普通老百姓提供更便利的理财投资途径,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