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风投和收购情况制作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元素周期表”,一目了然
全球互联网医疗在过去4年中吸引了大约8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部分创新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成功IPO,其中包括像Veeva Systems和Castlight Health这样的交易额达到数十亿美元的大型融资,让这个领域成为风投和收购方最关注的热门领域之一。
CB Insights总结了从事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重要投资者、收购方和创业企业,制作了一张互联网医疗元素周期表。笔者将其进行了编译,并制作了中国版互联网医疗元素周期表。
全球版互联网医疗元素周期表集合了123家行业突出代表,包括私营企业、投资机构、收购方、孵化器和互联网医疗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员。周期表上榜成员主要凭其公司运营情况、财务状况、投资实力、是否并购/IPO等来判别。
中外互联网医疗元素周期表对比
全球版互联网医疗元素周期表,全表从左到右梳理了七种不同的组织机构。
按照国外9个类别,笔者制作了中国版互联网医疗元素周期表
互联网医疗周期表最左边为专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几家垂直企业。 最右边为风投(包括多级和微投)、企业投资、天使投资、加速器/孵化器,评判规则为2009年后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总投资情况,其中包括专注健康领域的许多风投和加速器。 底部是著名的已经IPO或被收购的互联网医疗企业。
根据初创公司在医疗行业的服务方向不同,CB Insights 把 互联网医疗公司分为以下5个类别 :
医患交易平台(Healthcare cost transparency) ——为医患双方提供广泛而实惠的市场交易平台。让价格透明化,促进医保计划的实施。 在此板块,海外的并非只有医药电商,还有类似PokitDok的医疗服务价格透明化交易平台。
拿PokitDok来说,Pokitdok是一个医疗类交易平台,为用户提供各项健康服务的透明价格,查询产品的厂家直销价。该App还能收集对服务提供方的打分,根据得分先后,按个人临床需求确定最理想的交易对象。该公司已获得天使、A轮共计430万美元融资。
国内在此系列下仅有壹药网、 健一网 两家医药电商平台上榜,像珍诚医药类已被康恩贝收购,可以在其他版块看到。至于针对价格透明化方向的商业模式目前还未发现。
面向医疗服务者的管理工具(Office/Patient management ) ——利用软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帮助医生/医院管理病人。包括电子病历、费用协议、预约挂号、院外病人监测等。
国内在这个领域驰骋的公司比较多,针对医生的医疗工具有杏树林、挂号网等,而挂号类的一些医疗工具也逐步开设了在线问诊,向在线问诊领域延伸,如就医160网;还有是针对医院服务的,旨在帮助医院解决一些流程问题,有康程医管、安华亿能等。
医疗大数据分析(Big data healthcare analytics) ——根据数据预测,为医疗行业提供精准的行业预测和分析服务。 国外较众人所知的是23andMe,该公司针对遗传疾病、患病风险等引起的疾病提供基因检测服务,目前能提供200多项检测结果。
国内类似的有华大基因、iDNA网,iDNA网于2008年在美国硅谷成立,而后回国发展,致力于提供个人DNA信息服务、个性化安全用药指导和DNA互联网信息服务。 华大基因打造的互联网云平台Genebook基因谱,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基因健康科普资讯、实时全景健康管理应用及个性化健康解决方案。
在国内版表中可看到,国内基本只在基因诊疗领域有一些涉足,而其他面的医疗数据整合挖掘能力较弱。而海外公司中在其他医疗数据的挖掘则要深入得多,尤其在EHR领域获取数据价值。例如QPID Health等。
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 ——应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追踪个人健康,向用户传达包括卡路里热量、计步、睡眠追踪等数字化信息。
国外较火的就属Jowbone、Fitbit等,国内在此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的有:咕咚、Bong、FitRoot、TONY跑步表,通过硬件内置传感器记录用户完整的一天,然后结合App推送信息。
还有一类是专注单病管理的(糖尿病、肝病、肿瘤),像微糖、抗癌卫士等,这个领域在近五年的融资中也成最火热经典项目。
在线问诊(Real-time healthcare) ——提供平台和技术方便获得授权的卫生从业者为患者服务。 在国外周期表中,可以看到春雨掌上医生上榜。在国内来说也算移动端的一个优秀代表。
除了春雨外,在近五年内获得风投关注的还有好大夫在线、寻医问药网等。对于这批打破传统问诊模式的医疗服务平台,笔者也将持续关注。
投资者也划分了5种类别: VC(Venture Capital Firms)
——包括对互联网医疗公司做股权投资的投资者。投资范畴包括微投和多阶段投资,涉及金额从2500万美元到10亿美元不等。 国内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活跃度高的主要有
红杉资本
中国、
经纬中国
、
软银
中国、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
、
联创策源
、
险峰华兴
、英诺天使基金。
企业投资(Corporate Investors)
——具有正规合法的单位团体进行的一种对外和对内投资,比如Qualcomm Ventures 和Intel Capital。 国内对互联网医疗关注度高的非BAT莫属了,从他们近年的布局来看,可以说是打算“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具体的可以查看《BAT互联网医疗大战,百度玩法有何不同?》。
天使投资(Angel Investors)
——包含个人向初创公司提供早期资本、建议,以换取股权或可转换债券。
加速器/孵化器(Accelerators/Incubators ) ——通常是为新的创业公司提供导师、指导以及技术、商业与融资方面的实用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构想、产品推出等方面的东西。孵化器通常会向初创公司提供小额资金,换取其一小部分股份。
周期表里包含许多组合型的孵化器或者专注于医疗创新的孵化器(如,Blueprint Health)。 国内涉及互联网医疗的加速器/孵化器几乎都在2014年成立,贝壳社、中美巢儿加速以及执信(天津)科技。还有一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Vesalius Ventures和天津滨海高新开发区2015年也将携手做专门针对移动和远程医疗的孵化器。
风险投资退出(Notable exits) ——包含在过去5年内被收购或已经上市的互联网医疗公司。 国内上市或被收购的公司有,阿里健康(中信21世纪)、39健康网、康爱多、珍诚医药等。
中信21世纪由 阿里巴巴 战略投资更名为阿里健康,39健康网由贵阳 朗玛 信息收购,康爱多被太安堂收购,珍诚医药获得康恩贝集团的战略投资。总资赶超近五年风险投资总额。
从中外两张互联网医疗周期表对比来看,海外共计有123家,国内有69家。除了在风险投资、医患交易平台板块相差较大外,其余类别差别较小,用一句话解释“登上人生巅峰,仅一步之遥”。
排榜规则为 :2010-2014获得融资的大小型融资项目,排名不分先后。 有些公司还非常初创,目前仅种子阶段,未列入此表。
而有部分创业公司成立较早,起初还是传统模式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供应商或医疗硬件设备制造商,而近几年开始进行互联网重塑,这类企业因有传统利基业务做现金牛,因而在近几年可能未进行大笔数额的融资,因而也未进入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