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欧为自己代言:曾被打的满头包 我不是个富二代
在斯坦福也有营销课程,但他更感兴趣的是融资、企业管理。"因为从没觉得自己会去玩marketing,要做marketing找别人嘛。"陈欧说他的自我营销纯粹是计划外事件,没钱逼出来的。
在陈欧办公室的鱼缸里,养了一条小鲨鱼。陈欧没有为它布置任何水草细沙,它就那样孤零零地在狭小的空间里游走。中国的 互联网 市场环境就像这个鱼缸,生于1983年的陈欧,带领一帮小孩,凭借1300万美元融资冲破束缚,用四年的时间搞出一家纽交所上市公司: 聚美优品 。纽交所在上市公告中将陈欧称为"纽交所上市公司中最年轻的中国CEO"。
5月21日,在纽交所敲钟后的第5天,《外滩画报》在这间办公室见到了陈欧,这是他从美国回来后首次接受媒体专访。
很多公司上市后,高管都要出去玩一圈。 聚美优品 上市后,高管都坐经济舱回来工作,包括陈欧。陈欧说自己非常给投资人省钱,住 酒店 不能高于300元,曾经很长时间他每月只拿5000元工资,现在是2万。
"今天刚开了一个业绩会,上市之前你不需要每个季度都达标,上市之后就需要了。"陈欧说自己压力很大,"上市对于公司的正规化是全新的挑战,也意味着公司的知名度适应度透明度,要上一个台阶。"
仍在纽约的投资人 徐小平 也参加了敲钟仪式,这是他在 新东方 上市之后第二次敲钟。接受《外滩画报》电话采访时, 徐小平 评价陈欧是"企业家中的稀缺动物"。
陈欧语速飞快,接受采访时,在白色沙发上扭来扭去,坐累了干脆站起来说。身家十几亿美元的企业家很少在媒体面前展现这样毫不防备的姿态。
因为年轻、高调,陈欧被贴上很多标签,"昨天又被打得很惨,还有人说我是富二代。"他忍不住,还是在微博上回击了。
在电商里,历来有"不烧钱,不电商"的说法。聚美优品仅以1300万美元融资四年做到上市,市值近40亿美元,占整个中国 B2C 美妆市场22.1%的份额,连续8个季度盈利,这着实不简单。
决策和转型
陈欧的第一次创业始于2006年。那时,他还在新加坡 南洋 理工大学读大四,年仅22岁,就捣鼓出一个游戏公司GG-Game,用户最多时有1000多万。
公司发展得不错,陈欧却想去读书,完成自己和父亲的梦想。被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录取时,他24岁。
原本,陈欧想遥控公司,后来他被自己请来的职业经理人玩出了局。他在读书时,公司连名字都改了。陈欧干脆卖掉自己的股份,他的账户因此有了上千万资金。
有了这样一次创业经历,大部分人可以安逸几年,陈欧却不。2009年,从斯坦福MBA毕业刚刚第三天,陈欧就回到国内,开始二次创业,"要做大事情,还是要回国。"
这一次,陈欧看准了游戏广告,照搬的是美国的模式,公司取名Reemake。陈欧希望引进 天使投资人 ,而不是用自己的钱。" 天使投资人 投笔钱会显得更加光鲜,用自己的钱创业,别人会觉得你可能是找不到工作。"徐小平是陈欧在国内唯一一个投资人,后者只跟他谈了十几分钟,就决定投资18万美元。
游戏广告公司诞生后,因为中国和美国市场环境差异,迅速遭遇水土不服,几个月后,公司账面上只剩下30万元。
那时,陈欧、戴雨森和刘辉三人,整天窝在北京海淀黄庄地铁口那间徐小平借给他们的房子里琢磨出路。陈欧快速认识到,"大环境我们几个小孩搞不定,必须转型,顺势而为。"但徐小平劝他再等一等。
陈欧并没有听徐小平的话,他后来说:"我愿意去否定自己,游戏是我喜欢的东西,但喜欢的未必就能做成功。要坚持的未必是你喜欢的东西,而是对成功的追求。"就连徐小平都感叹陈欧的决策能力,认为他能在逆境中快速找到出路。
陈欧与 雷军 这样的资深创业者不同, 雷军 喜欢把局布好再开始,陈欧属于那种在摸索中积累的类型。
在为Reemake拉广告时,陈欧接触了化妆品公司,化妆品团购是他们认为离钱比较近的一件事,把现金流做起来,先把公司养活了再说。
陈欧花了两天的时间把网站搭建起来,戴雨森注册了100多个小号去论坛里宣传。结果真有订单进来,陈欧自己贴钱去倩碧专柜买货,一瓶就赔几十块。
当时人手短缺,3个创始人加1个行政,既要管网站运营还要打包发货,但新人却招不进来。有个实习生要走,陈欧说给他5%的股份,但实习生觉得这公司马上就要挂了,毅然走了。
但在陈欧眼中,有用户进来,有订单,那么这个商业模式就是对的,就要坚持走下去。
刚转型的时候,陈欧觉得几个大老爷们儿卖化妆品还有点不好意思,给徐小平打电话汇报,说自己做的事不够"decent(得体)"。"后来一想,如果我们不好意思,别人也不好意思,所以更有机会。后来发现,做化妆品团购的全是男人。"
在美国Zulily、国内 唯品会 这种 闪购 模式兴起后,聚美也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限时特卖刺激用户冲动消费,陈欧还适时发力移动客户端,让用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增加购买频次。靠着这些新招,聚美的活跃用户3年增长了10倍。
由于 闪购 模式的特点,缺钱的聚美认识到不能烧钱在库存上,因此极大压缩了运营成本。
最初,跟大牌公司谈合作困难重重。陈欧另辟蹊径,找二、三线品牌谈独家代理。他拿美国丝芙兰做对比,后者同样是谈下二、三线抢占用户,再反攻下大牌,由此找到了一条适合聚美的路。如今,陈欧拿到了许多国内外品牌的独家代理权,线下拿货也要找聚美,真假之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聚美的品牌孵化能力也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