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市如股市,和丁磊一样这个外行精英把养猪这事儿给玩透了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这一次,猪真的在风口上飞。

2008年1月的一个夜晚,一架芝加哥出发的波音747航班,历经17个小时,抵达成都双流机场。近200人护航,25辆专车迎接,15辆警车开道并沿途护送,任务是将866位“贵宾”顺利送达目的地——四川天兆猪业股份有限公司(天兆猪业)基地龙池核心场。

  这些身强力壮、体形俊美的客人其实是加拿大纯正血统的种猪。不远万里包机运猪,让名不见经传的天兆猪业在业内火了一把。此番效果正合了董事长余平的心思,但更令他得意的是另一笔性价比极高的买卖——在当时耗资200万加元永久性买断了这家加拿大种猪基因公司在中国的技术 许可 权。

多年之后再看,这似乎决定了天兆猪业作为一家“提供种猪基因技术的服务公司”的命运走向。

  进口管理体系败走麦城

余平和猪之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渊源。1982年重庆建筑学院毕业,余平被分配到铁道部援外办公室,在中东和非洲负责电厂扩建、屠宰场、饲料厂和总统别墅的工程建设,拿着那个年代名副其实的高工资,8年后回国却辞了职,成为百事可乐中国区管理总部的第三个中国籍员工。从生产运营负责人做到北京百事可乐的厂长,而后又担任金佰利中国区运营总经理,在跨国企业里遭遇七年之痒的时候,有变成“夹心饼干”的困窘,也撞到了职业的玻璃天花板。

1997年,余平回到重庆倒腾农贸市场,通过改造烂尾楼,做盘活闲置资产的中间人,倒也经营得风生水起——最漂亮的一单,是用30万元本金做成了4000万元利润的生意。“尽管是学建筑出身的,在房地产上也挣了钱,但就是不太喜欢这行,我的梦想是希望能够做像百事可乐那样的实业。”余平说,“标准化、模式能拷贝的行业,才有机会做大做强。”

一时半会儿,余平也没发现什么门道,直到从农贸市场做到生猪屠宰场的大股东,他发现收猪这件事挺麻烦:有时收来的太多,有时却又收不着,大小不一没有标准,安全和品质还无法保障。追本溯源,猪的生产效率竟只有50%这么低,余平感觉其中必然有戏,干脆放下“屠刀”,自己去养猪。

作为外行人,余平先用三四千万元买了一块敲门砖—PIC中国公司的种猪。这是一家全球最大的种猪改良公司,基因保护极其严格,这意味着天兆无法得到完整的技术方法来支撑种猪的改良和管理。

余平摸石头过河,不曾想养猪竟比倒腾房地产、比跨国公司的生产运营管理还要复杂得多:猪场建了又拆、拆了又建,怎样都不好用,更别提猪的身上毛病多,管理也跟不上……种种问题纠结成一团乱麻,先前的投资算是全部交了学费。

开局不利。余平满世界地寻找愿意提供基因技术与完整体系的种猪公司,最终促成了2008年那次轰动业内的包机回国,天兆也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共享加拿大Hylife公司种猪核心群遗传进展。

理论上说,有了加拿大的种猪、种源和体系,再有加拿大专家亲自上门指导,已离成功不远。现实却是另一个版本:种猪再优质、技术再先进、管理方法再高效,到这里来却不是那个味儿,两名专家在中国只待了一年时间便打道回府了。

首先,洋气的猪场建设方案在中国就很难实现;其次,人文环境和管理土壤的巨大差异也让天兆的管理团队头痛不已—墙修高了,就有人在下面打洞,修低了,就有人从上面翻过去;安装了监控之后便总是停电盒跳闸,防盗工作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猪场很难招到愿意长期呆在猪场里面的员工……

“加拿大专家的管理是建立在人的责任心和机制完善的基础上的。而我们的文化中,养殖业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副业,是没有文化基础的农民就能从事的工作。没有管理土壤、没有责任心的员工、没有一套完善机制去推动……也不奇怪那时我们的管理会败走麦城。”天兆猪业管理中心总经理戴林轩解释。

而对于余平来说,百事可乐、金佰利成熟高效的管理体系实在铭心刻骨,“管理和猪场建设,一个是软件,一个是硬件。猪和人,才是好产品的根本。所以我在完善管理和猪场建设方面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天兆猪业在“洋体系”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并形成适应中国本土的管理系统,余平靠着自己的建筑背景,亲自负责猪场设计和建设,并命名为“余式猪场”。到2012年,随着公司大踏步发展,余式猪场和管理体系分别经历了快速迭代演化。那段时间,余平感觉自己的脑洞一下子打开了:“就像狗尾巴上有个虱子,之前总想咬到它但总咬不到,别扭得很,结果发现原来往地上一坐,尾巴一翘就咬到了。”

  “咬到尾巴上的那个虱子”

要咬到尾巴上的那个虱子,就要将种猪看作生产工具和产品,以工业化而非传统畜牧业思维来养猪。种猪发情、配种、分娩等一系列的自然行为和周期,过去很难做到像工业领域那样标准化、可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员工的行为就是被动的,种猪发情了就要去配种,生崽了就要去接产。假设猪场里有一万只猪,周期不同,怎么去管理?”管理中心总经理戴林轩提到。

员工随时处于应急状态,等出现情况再去处理,效率自然低下;而养猪行业最大的特点是,当人们发现问题时往往为时已晚,影响到未来几个月甚至最后的销售环节已是必然。要实现对问题的控制和预判,戴林轩发现,工业管理中的信息对称、日清日结尤为关键。

  信息不对称可谓养猪行业的通病,命门很可能掌握在一个猪场看门人的手上;在不安全的封闭管理情况下,任何人员的 操作 失误都有可能引发整批猪的淘汰;猪场内部员工对同一件事情观察和理解角度的差异,会导致汇报的偏差;一旦前端的数据差之毫厘,后端管理中心的决策便会谬之千里。做到信息对称,实际上就是实现对数据的全面管理。

天兆的管理团队用日清日结代替周报,确保响应及时。最早,日报中只包括猪的数量、人的数量等简单的数据流,后来发展到包括所有猪的流向、人的流向、物资的流向、成本的流向、绩效的流向等。以数据为基础,天兆逐渐理清了猪场管理的六大模块:育种、生产、动保、营养、工程以及管理,总部作为中枢大脑,以条块化的方式处理每个猪场、每个模块每天的数据结果。

以生产为例,天兆实行的是以28天为周期的批次化生产,通过全进全出的模式,确保了猪只生物安全的同时,使生产管理更便捷、容易。

再好的管理体系,最后的载体都是基层工作人员。不再用围墙来限制,靠命令去控制,而是将人性与动机考虑在内,天兆首先在薪酬体系上下足了功夫。

以猪场基层员工的工资收入为例,天兆设置为三个部分:基本工资为日薪制,每多干一天,就多领一天工资,干多久与如何休假,由员工自己决定;第二部分为计件工资,即员工在猪场里每天养殖多少头猪、每一头计多少钱,而这部分收入由当天所有参与该项工作的员工均分;第三部分为绩效工资,管理绩效只扣除不奖励,主要衡量工作过程中员工的哪些行为没有符合SOP规范而予以惩罚,批次绩效则根据全年十三个批次的成本达标、重量达标给予奖励。

三个部分组成的薪酬和绩效体系看似简单,却分别隐藏着很深的“套路”。日薪制的设定是为了确保猪场安全,无论在猪场实际工作量如何,员工向外流动越少,获得奖励越多。过去公司规定好每个环节的配备人数,总会收到基层增加人手的申请;计件工资则调动员工积极性,由于收入均分,员工有动力保持小团队作业,并主动控制休假时间。绩效工资则有效避免了监守自盗等状况,偷盗饲料、药品、猪所引起的损失会计入成本绩效,成本绩效一旦变高,所有员工都无法拿到这部分奖励,便有了相互监督的动机。

在戴林轩看来,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能够恰到好处地影响员工行为,“对于公司来说,要什么,就考核什么;对于员工来说,考核什么,就给什么。这是非常简单的公式”。

天兆将猪场内的绩效考核进行分段设计,猪场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生产环节,内部以产仔舍、保育舍和培育舍为阶段分成三个小微利润中心,每个利润中心有着属于自己的产品(猪仔),对前序阶段而言属于客户关系,一旦成本达不到、重量达不到或产品不合格,都会对后序环节的结算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个人的业绩与收入。小微利润中心的设置能够令养猪流水线上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博弈,产生内部自检的文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节省了总部在监督方面的工作量。

实现有效的日清日结、内部自检和远程监督,一线员工每天准确、快速的数据输入必不可少。员工每天在系统内填写数据,意味着计件工资、绩效工资都会随之变动,与自身利益直接挂钩;而无论是饲料还是药品都需要准确及时地输入系统,才能获得总部后台的支持。

“我一直跟大家说,不要为我工作、不要为公司工作,要为你自己工作。我是投资者,基层员工挣了钱我才能挣到钱,这种理念贯穿在我们的数据体系之中。”余平说,“过去是我们盯着基层员工做,现在是他们自己做,我们来支持。”

观念变了,角色也变了,自从基层员工的薪酬体系和绩效机制搭建起来,余平感觉轻松不少,于是有了“咬到了尾巴上那个虱子”的畅快——“你一个人和那么多人天天在斗法,怎么搞得过?”

在基层员工的选择上,天兆更倾向于选择没有养猪经验、科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集团中心作为中枢大脑,基层员工如前端触手,需要快速适应和学习一整套天兆独有的体系,余平看上的是年轻人的可塑性和执行力,“就像麦当劳里的员工那样”。

然而,要吸引90后到封闭的猪场去养猪,可不是仅仅搭建好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么简单。天兆在校招时欢迎男女朋友牵手入职,而且对女性求职者来者不拒,鼓励员工之间“耍朋友”,这与猪场平时的封闭式管理不无关系。

“年轻人都要谈婚论嫁,只有男生工作的环境并不合理。有女生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也更高一些。”戴林轩解释。现如今,天兆的基层员工数量达到1000人左右,平均年龄21~23岁,男女比例3:1,种种举措,都是为了让这个看似最不稳定的群体在猪场中稳定下来。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为基层员工搭建的人才培养计划,让年轻人拥有快速的上升通道。工作半年到一年便可升为主管,两到三年升为场长,进而便可独立负责其他新场的管理。天兆子公司最年轻的一位总经理仅24岁,年薪大概在40万左右。“我们其实在培养一种特种兵,作为后台指导着他们什么时候、朝什么方向扣动扳机。”余平说,“这是我留的一个私心,免得人家挖走我的人。没有头盔、没有武器装备和强大后台系统配备,把人挖走也没用。”

  “我们的拳头是我们的脑袋”

余平所指的“后台”,实际上是天兆位于重庆的集团总部,包括成本中心、管理中心、运营中心、营销中心和工程中心,起到决策中枢的作用,员工70人左右。遍布16个省的32家猪场则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基地,在决策中枢的支持下扮演着操作手、执行者的角色。

在2010年之前,天兆仍是一家在市场中“打乱仗”的小企业,由于体系没有搭建完善,产品在市场上差异性不大,只能以经销商、代理、中介的传统渠道吸引小客户的生意。

随着养猪系统工程和知识体系的成熟,商业模式也就越发明晰:公司以无形资产和种猪作为投资,与中型和大型企业合作成立合资公司,输入涵盖动保、生产、育种、营养、管理和工程在内的“6S服务”。

商机在于,养猪产业长期以来基础薄弱,行业最为欠缺的便是种猪、猪场建造和管理体系,不乏“产品好却养不好”的惨痛案例,天兆找到了核心卖点,自然也就有了产品的溢价定价实力。

除了按股权分红之外,天兆每年还通过帮助合资公司完成特定业绩,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可复制、可拷贝,以小资源撬动大生意——这正符合余平长久以来的商业逻辑。养猪是名副其实的重资产行业,在现阶段没有原始资本积累的情况下,轻资产的商业模式也就成了必经之路。

“我们的拳头就是我们的脑袋。”营销中心总经理孙权兴这样说。而要与天兆合作,就必须严格并完整使用它的知识体系,六大模块互为唇齿、缺一不可。可复制性有多高?孙权兴介绍,不管是从哪个省市建设猪场,从注册、建场、引种、提效、经营整个流程在天兆的五个部门“转一个圈圈”,四五个月内就可配种生产,一年之内准备工作便可全部完成。

如今,天兆拥有的全资控股公司有7家,合资公司25家,这其中包括与双胞胎、东方希望等拥有大型饲料厂的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合资公司。这些想要在养猪中游环节分到一杯羹的上下游企业,正需要一套成熟并且行之有效的体系来跨过入行的门槛,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养猪行业60%~70%的成本是饲料,余平认为,未来的养猪行业很可能是饲料厂商的天下,这正是天兆的机会所在。特别是2016年、2017年的养猪市场持续繁荣,不少企业纷纷入局,而自己拥有的知识体系对它们而言非常需要。

猪市如股市。有人说,在中国最危险的行业里,养猪可以排在贩毒之后。十几年里,天兆经历数轮生猪价格的起伏跌涨,关键时候也曾把握时机。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改写了整个行业格局,从业者意识到,拥有自己的种源才能保证食品安全。2013年、2014年的猪肉价格低迷,一大批养猪场被震荡出局,天兆经受住了考验。面对“猪周期”的怪圈,余平认为除了控制成本,别无他法。

他的目标是将天兆打造成养猪行业的桑塔纳——几万块钱但是好用、省油还皮实。“不管是猪场建设、管理体系还是工作流程,不要去追求技术一流,好用、合适、正好匹配我的体系就好,一定会有折中,因为我要的只是最好的结果。”

余式猪场从1.0版本到4.0版本的演变,核心一直围绕着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这个领域里最厉害的也正是那些将成本降到最低的企业。“其他行业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偷工减料,而养猪行业,谁的成本做到最低就意味着它的产品越好,因为猪更健康、长得快、流程顺;相反,投资成本高,说明饲料、药品和人工花了很多钱,一定是在管理上出现了问题。”

2012年以前,天兆的生产成本约在16元/公斤,成本根本无法抵御行业最冷的寒冬;2015年,这个数字是12元/公斤,2016年,11元/公斤,到今年,天兆在新疆猪场的生产成本已经能够控制在10元/公斤以内——这意味着,即便是在猪市有史以来的最强寒冬,天兆也可以不赔钱,而公司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实现10元/公斤的平均成本。

接下来,余平计划引进法国、丹麦和美国的种猪和技术,并尝试将它们的模式融合在余式猪场和管理体系之中。再远的未来,余平认为还可以往下游延伸,“种源解决了,猪源的品质就稳定,屠宰就简单了,做生鲜产品更是水到渠成”。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随意打赏

网易丁磊养猪丁磊养的猪丁磊丁家猪丁磊养猪丁磊猪肉丁磊的猪网易丁磊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