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人小作坊到6000多名员工的企业,她一直做着和光有关的事业,如今身家190亿
马秀慧喜欢光,从24岁起,她就一直做着和光有关的事业,自己也活成了光的样子,照亮自己和这个世界。
“我觉得做照明是特别幸运的,人家常说‘灵光一闪,就有创意’,其实,一个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发光体,是透明的,就像小孩单纯可爱看着特别透明,我就很喜欢。所以,没有光,就不能造物一切。”
作为 欧普照明 的CEO,马秀慧很低调,但自带光芒的她每次出现必是那道耀眼的光。10月12日,她和丈夫王耀海凭借190亿元的财富值登上2017年胡润百富榜。
今年是胡润研究院自1999年以来连续第19次发布胡润百富榜,上榜门槛已连续五年保持2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LED这个行业里,目前照明行业有29家上市公司,财富登榜2017年胡润百富榜的18位人士里,绝大多数都是这些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而王耀海、马秀慧夫妇则以190亿财富,位列照明行业富豪榜单第2位,在中国百富榜排第155名。
近三年来,王耀海、马秀慧夫妇财富增长速度明显,从2015年的64亿元,到2017年的190亿元,两年之内财富同比增长了200%。业内人士分析,自2016年8月19日上市之后,欧普的资本运作良好,股票价格一路飙升,从而抬高了王耀海、马秀慧这两位大股东的身价。
事实上,2016年欧普上市时,马秀慧的身家就已过百亿。今年46岁的马秀慧,身家190亿,欧普也从当初一个8人的小作坊,发展到如今拥有6000多名员工的大型企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欧普已不仅仅是国内的一个知名品牌。
在了解马秀慧的人看来,她和欧普的成功顺理成章,这和她早年的奋斗分不开。但今年早期,马秀慧在其上海办公室接受《福布斯》的采访时将自己和欧普的成功归因于采用先进的技术。除此之外,她说一些深层原因也发挥了作用。
前世今生
1972年,马秀慧出生于浙江省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其亲生母亲在不得以的情况下将其送予一户商人家庭抚养。在养父母的悉心教养下,马秀慧不仅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商业的熏陶。
更多的公开报道将马秀慧描述为一个来自江南的温婉女子。温婉的背后却是世人难以想象的敢爱敢闯——为爱出走、南下创业。17岁那年,马秀慧与其丈夫王耀海相识。怎奈马秀慧的养父并不同意二人交往,马秀慧却一再坚持,并发誓要和王耀海一起南下创业、衣锦还乡。
1994年,马、王二人从浙江来到当时尚显荒凉的中山古镇创业,最早两人在广东一个小镇办起了农场,不料一场台风让他们血本无归。无奈之下,夫妻二人才重新选择了创业方向,从此踏进照明行业。
两人最初做代理灯管的工作,每天的工作非常辛苦。天一亮,王耀海就要从二楼开始搬灯管,再捆到三轮车上亲自送货。而马秀慧因为怀孕不能干体力活,收取尾款的工作就落到了她的身上。欠钱的客户并不和善,总是以各种借口拖欠不还,据马秀慧回忆,曾遇到一个可以给钱的,却说:“这点破钱,天天追着要”,并把钱甩到她的身上。受过这样委屈的马秀慧在欧普成立后定了一条规矩:供应商的贷款锁定45天内一定要现金结账。
当时,配件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仅做代理销售十分被动。马秀慧夫妇潜意识里开始思索“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但这还需要等待时机,需要新的突破口。
直到1996年某一天晚上,王耀海进家就急忙从包里掏出一款美国生产的节能灯,当时国内市场并未被打开,夫妻二人看到了这款节能灯的优势,一拍即合,决定办个公司。马秀慧拿出自己的三万积蓄,建立了一个只有八个人的节能灯具厂,也就是欧普照明的前身。“这次如果不成功,以后就不要办厂当老板了,我们就永远打工。”马秀慧对所有人喊出了这一句。“当时想的是:我们要建立一个百年品牌。”回想起那时大胆的想法,如今的马秀慧不禁露出了笑容。
在自己运营的过程中,马秀慧逐渐意识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1996年8月,马秀慧将企业的名称和品牌定为欧普——“欧”意味着当时全球最好的节能灯在欧洲,要向其看齐;“普”意味着普及大众。另外,在分工上,她主要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而技术出身的王耀海担任公司的董事长,主抓研发和生产。营销是马秀慧的强项,马秀慧日前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也谈及,营销是欧普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进入节能灯行业不久,欧普就遭遇残酷的价格战。但在汹涌的降价潮中,欧普坚持使用优质原材料,保证灯具的节能性能和使用寿命。业内有的灯具标识是5W,可能发光仅4W,但欧普标志的5W,一定会做足功率,发光5W甚至6W。
类似的价格战,也发生在海外市场。与一些使用劣质材料的厂家相比,高价格的欧普产品短期内受挫,一些老客户甚至脱离了欧普产品。然而,产品本身是最有说服力的,一段时间之后,这些老客户又回来了,反而更加信任欧普的品质。欧普早期最畅销的产品之一是方形灯,这对当时的中国市场而言还是新鲜事物。马秀慧日前表示,“方形灯让我们获得了第一桶金。”
作为欧普多年的经销商,来自上海的吴建文还记得,1996年的广东,在马秀慧的一家门店里与她第一次相遇的情景,“产品与其他商家没多大差别,但店内特别亮堂,与众不同。”于是,他走进了这家店。当时,马秀慧提供给吴建文的价格也比其他商家实惠。1996年,吴建文成为欧普在上海的经销商,后逐渐开设了八家店面,去年总销售额达到了800万美元。
除业务本身和欧普整体销售网外,马秀慧与时俱进的能力同样赢得了吴建文的尊重。“她虽然没有硕士学位,却管理着众多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员工。她是一个善于学习和适应的人。”
马秀慧深知欧普必须从参与者众多的市场中脱颖而出。2009年,欧普将其总部从广东迁至全球化程度较高的上海,以增强其全球形象,彰显其低成本的优势,将其强大的国内销售网络扩大至海外。
“二十年来,他们建立起供应链,掌握了研发的技术。”总部位于台湾的专业研究机构集邦科技的分析师表示,欧普部分研发技术由海外接受过培训的新员工掌握,“现在,欧普不再只是一个国内品牌。”
欧普照明公司的成功商业模式也一度被众多后来者争相复制、意图超越。却依旧无法撼动欧普在国内家居照明领域的龙头地位。
随着全球销售量的增加,国内对潜在的LED生产和照明业务的兴趣并不会减少。而对 于海 外市场的扩张,马秀慧拒绝透露欧普是否有意在海外进行收购,但提到了合并将带来的挑战。同时,她表示欧普正寻求海外经销商,特别是欧洲经销商,以期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增加其海外销售额。只要欧普还在寻求发展,客户和竞争对手便会继续关注欧普。
一个企业稳健发展和追求速度往往是悖论,但马秀慧早在2013年就找到了其中的平衡之道。
那年,马秀慧亲自去国外考察市场,发现了吸顶灯,经销商告诉马秀慧,“吸顶灯的照明效果比普通照明灯的照明效果好得多。”回国后,马秀慧和丈夫商量要不要做吸顶灯,王耀海告诉她,吸顶灯在国内并没有几家厂家生产,马秀慧二话不说,就做起了吸顶灯的项目。很快,吸顶灯的销量做到了全国第一,马秀慧因此被业界称为“吸顶灯大王”。2013年,也被马秀慧定为欧普照明“商用市场的元年”。
虽然欧普深耕照明领域多年,但其主要以传统经销商渠道为主要业务模式,如今互联网出现后产品、价格信息全部公开,渠道商在与电商的价格竞争中完全没有优势。马秀慧反而更加自信:欧普照明在这场互联网浪潮中做得还不错。“在地面网点非常密集的情况下,经销商会觉得网上抢了地面的生意,所以他们也会把产品放到网上卖。如果我们不把网上做好,地面的价格就全乱了。”
顺应发展趋势,马秀慧坚持要把欧普照明旗舰店做好,“互联网是一个工具,如果不把趋势和工具利用好,企业会输得很惨。”
抱着这种决心,欧普照明比很多同行早了一年半布局网上旗舰店,目前欧普照明在互联网上连续4年天猫双十一照明家居类产品中排名第一。
近日,欧普照明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公司业绩稳步攀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8%,国内外业务均实现大幅增长。在电商渠道,以家装业务板块为核心进行战略性布局,2017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发力,销售额同比增长44.4%。
业内人士分析,照明行业是一个全方位竞争的行业,目前整个国内照明行业集中度不高,即使是行业第一,市场份额也不大,行业内正处于洗牌阶段,整合将成为趋势,未来行业空间仍然很大。
野心与禅心
马秀慧一直在反思领导和下属的关系,“怎么样才能够跟下属的心连接在一起,而且能够真正‘降伏其心’?”她认为,首先要降服自己的心,才能降服别人的心。“最大的魔跟敌人,其实都是你自己。”
这些正果的修成和她创业初期的种种辛酸经历分不开,它们考验着马秀慧,于她而言,这些经历也是一种个人修行。在处理和员工的关系上,马秀慧也用自己的真诚和行动去感染自己的员工。
彼时,南下打工的人都希望多干活多挣钱,他们都盼望马秀慧多揽生意给他们做,而马秀慧也向员工保证有足够的挣钱机会。很自然地,马秀慧也跟着员工们一起加班:每天早上9 点开门,工作到晚上10点多,没有周末,甚至连除夕夜吃年夜饭也有人敲门拿货。
厂子刚刚成立不久,马秀慧需要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于是她把公司所有客户资料及供应商等核心商业机密文件全都放心地交给了一名女员工。等马秀慧回来时发现,这名员工不仅带走了欧普的所有商业资料,而且也建立了一个灯具厂,马秀慧当时感觉心都在滴血。
不过,这位女员工的创业之路并没有走得长远,产品频频爆发质量危机,出现了严重的亏损,走投无路时,马秀慧帮助了她。
马秀慧约她在咖啡馆见面,这名女员工声泪俱下,忏悔当时所犯下的错误。马秀慧却这样回应: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不必太在意。她表示愿意帮这名员工恢复灯具厂的经营,这让对方大吃一惊,从此对方把马秀慧尊称为大姐。
2006年春节期间,欧普照明组织大巴车去广州火车站把滞留的员工接回公司过年,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久之后,欧普照明又荣膺“2007CCTV年度最佳雇主”称号。
外界对此争议很多,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在作秀。马秀慧在接受南方都市报的采访时,表示这恰恰是企业责任感的体现,“火车站当时滞留了十多万人,如果我接回几百人,数量虽然不多,但也能减轻火车站的负担和压力。企业就是社会的细胞,社会好了企业才会好。生活得好,才能工作得好,这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很多人理解年度雇主是指老板,但我认为老板和员工是一体的,这个奖是属于我们企业的。”
当时,因此事有媒体到欧普采访,有一家媒体的摄影记者举起相机想要给从广州火车站接回来的员工照相,欧普的员工当时没什么反应,马秀慧却走过去提醒他们说,“摄影记者拍了你们的图片,可能会放到报纸上,你们介不介意?”
马秀慧说,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员工的感受,“我经常跟管理人员说,如果没有员工就不需要你们,你们要爱你们的员工,因为他们,你们才有存在的价值。”
换位思考、重视员工的感受,或许是马秀慧挖掘人才的利器。她日前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表示,欧普的成功离不开从国际巨头公司挖掘人才。据悉,过去五年内,欧普光是从 飞利浦 就挖走了十几名员工,其中包括现任欧普首席技术官的前任飞利浦亚太区开发部总监齐晓明,这些人才构成欧普近6000多名员工的管理层。
经历了早年种种考验的马秀慧说,“做企业是很辛苦的事情,不要一条道走到黑。”她希望能够很从容、很快乐地去做企业,把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当作一种修行,并且要不断地去学习。
“很多企业家做到一个阶段感觉自己很孤独,他们好像把职业经理人变成了对立面,你是老大,他们是职业经理人。我觉得,企业家一定不要感觉自己是孤独的,而且要让大家在靠近你的时候感觉很温暖。”
而对于新生代的女性创业者,马秀慧认为,创业之前首先要拷问自己的内在: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即:创业背后的动机愿望是什么。在她看来,有些人天生是创业家,想用创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内心有梦就不会那么怕苦;其次,认准自己的目标,所谓“心大事情小,心小事情大”,如果内心想得到多少,相应的就需要付出多少;最后,行事时一定要有底线和原则,不管遭遇何种困难,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
欣赏丈夫,亏欠子女
在事业上成功的女性,外界难免聚焦其家庭。每当提起她的丈夫与一双儿女,马秀慧显得更加动容。此前有媒体参观其办公室,发现在她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不少儿子、女儿的照片,还有他们所获的奖状。
马秀慧在媒体面前并不讳言,“家务我是不太做的,回到家里就是吃吃饭,休息休息,享受一下,偶尔会给丈夫做宵夜”。而王耀海把妻子做的宵夜端在手里,总会高兴地说“ 谢谢 !谢谢!这么忙就不要做这些了,让保姆去做嘛!”马秀慧追问,“好不好吃?”王耀海很贴心地回答:“我不敢说好吃,不然你又要 花时间 去做了。”
对于自己的丈夫,马秀慧更多的是欣赏与崇拜。据说有一次,王耀海驾车载着五六名员工去办事,途中被一辆小汽车拦住了去路,下车交涉时反而遭到对方的辱骂。但王耀海什么也没说,而是上车倒回去走了另外一条路。马秀慧曾说,一个老板,当着自己这么多员工的面被辱骂,怎么可能若无其事地隐忍下去?但丈夫的处理举动,却让她很欣赏丈夫这份自信和宽容。
对于和自己儿女的关系,马秀慧却是“难得一见”。早年工作太忙,和家人总是聚少离多,并没有充足的时间陪伴自己两个孩子的成长。马秀慧的司机曾告诉她,儿子女儿每个周末回家路上,总要问司机“我爸爸妈妈在家吗?”如果得到肯定的回答,两个孩子就会一路上开心地唱着歌回来。如果得到否定的回答,两个孩子就闷闷不乐,一路上都没话讲。
马秀慧说,自己和丈夫年轻时都不懂得顾家,女儿五岁、儿子三岁半就被送去了寄宿学校,一周才回一次家,时常还见不到人,这让她感觉很难受,于是她跟丈夫商量,以后无论多忙,周末总要留一个在家里陪陪孩子,就算是出差也要错开。
虽然亏欠孩子,但马秀慧却不是用金钱来做补偿,她的儿子13岁时提出才想要买一台手机,但她却没答应:“你看厂里的叔叔阿姨个个都有手机,但他们是用来工作赚钱的,你又不赚钱要手机做什么?”儿子抱怨班上很多同学都有,马秀慧说,“那是别人家的事,钱既然是我和爸爸赚来的,就要我们做主”。
相对于对儿子经济上的严格管制,马秀慧对勤俭节约的女儿则要“优待”许多,但对于女儿的教育,她一点都不含糊。女儿五岁时候因为生得瘦小,在寄宿学校里总想依赖比自己大的同学,同学们却不买账,她打电话来诉苦。马秀慧就会关切地说:“你要像他们一样去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你是妈妈的女儿,妈妈相信你能跟我一样优秀。”
正是因为马秀慧与自己孩子的“难得一见”,反而培养了两个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她说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单独去 西安旅游 了。
这几年,凭借财富值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但马秀慧始终保持着低调。每次出席一些公开场合,利索的短发、中式简衣、气质优雅的她更乐于去谈修行——“其实,生命就是一个修行的道场,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做一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