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论奇葩社交产品们的无限未来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奇葩”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近期火热的几款产品更是“奇葩”到让人难以理解,比如只能向好友发送“Yo”的移动应用获得100万美 金融 资、一大波火热但未来难卜的秘密系产品,甚至此前“奇葩”现今已经成规模的 陌陌 、Snapchat。本着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态度,给一些产品宣判“口头死刑”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本文想做的是畅想下“奇葩们”可能存在的未来。

   奇葩“Yo”的下一站是火星文吗?

6月20日,奇葩的社交应用“Yo”获得100万美元融资,让人感叹社交产品的各种看不懂。

“Yo”是一款耗时8小时开发的只能向好友发送“Yo”这么一个单词的应用,最初提交App Store的时候遭到了苹果的拒绝,理由是此应用没有开发完成。

幸亏Yo也不是只能发Yo,还可以发图片,比如发两支球队比赛的照片,发一个Yo可以意味着一个进球,当然,也可以意味着一张黄牌。各种微妙,只有收发信息的双方可以体会了。就这么个“奇葩”的应用,目前获得了5万用户,用户之间已经发送了4000万个“Yo”。

这种单音节沟通,直接把沟通打回到了“原始社会”。这种应用让我想起成年人与婴儿沟通的情景,婴儿只有一种语言,哭,你得从哭声中分辨出来他是饿了还是困了还是哪儿不舒服。而利用单音节“Yo”进行沟通的对方,估计也在费劲脑汁彼此猜测,这次的Yo是什么意思,还是压根就是没意思。

无从判断资本市场投100万美元的动机,也许只是随便试试,担心万一错失了一个像Snapchat那样的“奇葩”。而我认为Yo可能的未来,就是增加其他的发音,比如wow之类的,甚至可能专门出来一个专属于Yo用户的简单语言体系。

成年人看不懂的“火星文”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级应用,除了“火星文”还有“异形文”、“菊花文”等各种“奇葩”应用。一个群体会把这种沟通作为一种圈子亚文化,起到与我们这些无趣的成年人“隔离”的作用。当然,这只是一个可能的方向。

  一大波“秘密系”产品会都壮烈吗?

  说完小奇葩“Yo”,再说说大奇葩“秘密系”产品。今年3月,国外匿名分享信息的移动应用Secret获得860万美 金融 资。当然,随着Secret的火热,短短几个月国内跟风级产品已经上线了数十款,颇有当年国内团购行业模仿Groupon的“百团大战”风采。

首款上架的产品“无秘”(原先名字为“秘密”,后更名为“无秘”,下文统称为无秘)经历了最早上线,迅速流传,被迫下线等波折。近期又传出开发无秘的团队即将放弃其个性化新闻月度产品,专注“无秘”的产品开发。

这不,近期“无秘”上线可以发私信的功能,一时间用户又活跃起来,从之前的腹黑揣测到直接“约炮”。很多人在抱怨为什么iOS版的私信功能还没有开通。

  跟秘密类产品火爆相对应的是,我 咨询 了不下十位业内人士,说起秘密类产品,直接判“死刑”的超过一半。而“必死”的原因是,暗能量横行、私信主要用于“约炮”,当然,根本原因是,用户玩儿一阵就觉得没意思了。

那么无秘的出路可能在哪儿呢?背负着质疑和反对的无秘,唯一的活路就是迅速圈用户,等到用户圈到一定规模之后,再试图考虑商业模式或者“洗白”。

  其实,无秘的流行是从 互联网 圈子开始的,用户群的消费水平、知识水平都比较高。这样的用户群,如果摇身一变导给电商,一定是非常优质的用户群。

而无秘的最大问题是“成也萧何败萧何”,这些利用“暗能量”聚集的人群,是一群隐秘而不安分的群体,而且无秘这款应用本身不是用户的“刚需”。到底无秘将要带着用户走向更黑暗呢,还是洗白。反正两个方向的探索都会造成用户不可避免的流失。

而另外一款大街网开发的基于公司的秘密系产品“吐司”,背后大街网的职业社交沉淀,则有希望与大街网的“小推鸡”、“勾搭”以及大街网本身的社交应用互相导流,形成立体职场社交生态。

   大“奇葩”Snapchat和陌陌

主导“阅后即焚”概念的Snapchat也火的莫名其妙。这款发送图片之后会在10秒钟消失的应用很快被搭上“性息”传递的标签,Snapchat上线9个月之后,用户每天分享5000万张照片,分享照片总数已经突破10亿张。

当然,据Snapchat数据分析的结果,这种10秒消失的应用除了可以分享私密图片之外,还有可能用于学生考试作弊。

无论如何,Snapchat的用户增速稳定,而且用户粘性也不错,去年末的C轮融资达到5000万美金。而Facebook购买Snapchat未果,开发了模仿Snapchat概念的阅后即焚应用slingshot。

现在“奇葩”到现象级产品的Snapchat目前面临信息泄露、隐私监控等问题,如果能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话,Snapchat所拥有的13岁到25岁的用户群拥有很大的上升潜力,代表着未来,跟当年Facebook和Twitter异军突起很类似。

国内比较大成的“奇葩”社交产品无疑是陌陌,虽然起初背负“约炮”的名声起家,但是屡次改版之后的陌陌应用更像一个移动产品化的“豆瓣”。集合了兴趣、位置为导向的群组社交之外,还增加了游戏中心、漫游交友等功能。

据公开资料,陌陌月度活跃用户超过3500万,坐拥用户,陌陌可以依靠表情、游戏取得部分营收。而陌陌最近一次融资号称估值为20亿美金,已经在准备IPO事宜。

无论如何,陌陌已经度过创业前期的“生死期”,其接下来要考虑的是上市、方向已经盈利等显示问题了。

而无秘类的产品可以跟陌陌借鉴的就是,如何把最初的用户进行洗白,把以约炮为目的的用户,引导去兴趣小组,引导去玩游戏。

一位深谙社交产品的业内人士说,人进行社交的动机无非是性和好奇,当然,此处指的性是弗洛伊德所提到的更为广义的性,代表着异性吸引、同性征服等寓意。而好奇代表着对知识、未来、隐私等的窥探欲望。因此,未来的社交产品千变万化,只要抓住这两个核心,就会有机会。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投资界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