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外国品牌在中国做电商,中国消费者为什么不买单?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阿里巴巴 的成功上市让中国消费者开始越来越依赖这个平台,这同时也让外国商家看到了商机。根据中美政府数据,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8.5%至近6.2亿,按销售额算,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零售市场。在势头正劲时,许多电商把目光放到了“海淘”上——跨境电商在慢慢成为新宠。比如在国内不温不火的亚马逊,在2014年竟然奇迹般借助海淘业务实现咸鱼翻身,亚马逊中国在今年11月份的海外商品销售比10月增长了70%,而海外直邮业务的成交量也增长了63%。

赚钱的不仅是大平台,小公司或个人也创造了疯狂的记录:一个韩国的 80 后创业公司生产了一款名为 3CE 的口红,后来因韩国女星全智贤在电视剧中饰演千颂伊而使用了这款口红,该口红成了真正的“韩国爆款”,该品牌也在天猫国际一上午就卖出了 400 多支,月销量在百万级别。

但与之相反的是,进驻中国电商平台的西方商人们却赚不到钱。

12.26feel.jpg

  2012年4月,美国凉鞋制造商菲尔古兹(Feelgoodz)进驻 阿里巴巴 天猫购物平台,创始人凯尔•伯纳(Kyle Berner)本以为可以迅速建立客户群。但6个月之后,他的环保凉鞋只卖出50双,而且“后来销量更差”。

一位业内人士海淘平台是这样评价的:“现在很多海淘买家看只要是国外的货源就很放心,其实这种心态最容易被坑。举例说,同是在美国的货源,你从唐人街进货和从奥特拉斯进货,货品肯定就不一样,不是说从国外发往国内的就没有猫腻。因为这里面水太深,所以哪怕你对某几样商品很熟,但是一旦要扩充品类,就极可能进到假货,所以说现在没有一家能确保100%的真货”。

这一语击中了中国电商平台上外国商家的软肋,用《让子弹飞》里黄四郎的话来说:完了,我成替身了。

中国消费者在网购海淘时会面临几大问题,而这些困惑恰恰也是国外商人们的困惑,成了他们红不起来的原因:

12.26假货.jpg

   1.难辨真伪

从2014年的电商平台来看,“打假“依然是个避不开的关键词。尽管打出“国外品牌”的旗号,品牌也难免要接受消费者的打量:这来源正宗吗?会不会出口转内销?对于有些名气、或被明星“宣传”过的商品可能还不坏,但要是国内消费者都没听过的品牌岂不是更惨了——如果老外们知道的话,一定还会感到不解:许多实为仿冒的“海外代购”赚得盆满钵满,只要加上“我自己都在用”,就算没听过的品牌也会有人感兴趣而询问。

12.26实体店.jpg   

1 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