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团队出走真相:陈天桥与吴文辉利益分歧 资本逐利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盛大 文学出离愤怒。

  这种愤怒集中体现在5月30日,创世中文网上线前数分钟 盛大 文学公开发表的《致关心起点中文网的朋友们的一封信》。信中披露了新成立的某文学公司主要负责人,涉嫌倒卖、贱卖作者版权的细节。公开信言辞激烈,盛大文学称:“我们从来就会,而且只会,拿起一个武器,那就是法律。”并且若有所指地将矛头引向背后的某文学公司背后的金主,“法律面前,别说你爸是李刚,李刚本人又如何? ”

  盛大公开信中所指的某文学公司实际就是当天上线的创世中文网,据事后《中国经营报》记者向盛大文学求证,原起点中文网创始成员之一的罗立因盛大文学举报涉嫌倒卖、贱卖作者版权,已被警方“刑事拘捕”。据工信部icp备案,创世中文网背后的公司负责人和域名持有人均为罗立。盛大此番的控诉很自然地被业界认为是针对创世与 腾讯 合作的一次阻击行动。

  2013年3月,吴文辉为首的起点创始团队与盛大文学的裂痕浮出水面。随后吴文辉团队密集约会多方金主,试图自立门户重建“新起点”。接受 腾讯 投资最终成为引爆盛大的焦点,“苦心经营多年的盛大文学必须与腾讯正面相遇是陈天桥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接近盛大的人士指出,这也正是盛大愤怒的根源。即使如此,吴文辉不会成为最后一个出走盛大的职业经理人。而在他身上,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是起点中文网的创始人,也是盛大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利益分歧

起点与盛大的姻缘最初来自于两情相悦。

2004年10月,盛大宣布收购娱乐文学门户网站——起点中文网。据当时披露的信息,此次收购全部采用现金交易。但是关于交易的具体金额,业界有两种说法,盛大一次性支付创始人吴文辉等200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另一说则是200万元。估值问题或许成为多年之后吴文辉心头的一块痒痒肉。事后他回顾这次收购曾经略显激动地表示,“那时盛大和风投的估值让我们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做的事原来有那么大的价值,但十年后回想,当时还是被估低了吧。”

根据起点中文当时披露的数据,已发布大约14000部文学作品,总字数超过了12亿。

此外,起点网还获得了大约300部畅销作品的电子版权,约1万名作家授权起点网出版他们的作品。另外一组数据似乎更能说明,盛大当时看重起点的原因:2004年6月1日,起点中文网世界alexa排名第100名,成为国内第一家跻身于世界百强的原创文学门户网站。

彼时陈天桥正在积极筹备“盛大盒子”,希望以网游为起点,向音乐、影视等方面进军。事后证明,虽然盒子计划最终因为理念过于超前而销声,但在盛大文学上的积极拓展却颇有成效,并且最终成为盛大除游戏之外,陈天桥最为看重的又一造血机器。

虽然资料显示,在嫁入盛大之前,2003年10月尝试商业化运营后,起点处于盈利中。但接近吴文辉的人士透露,实际当时起点的状况并没有那么乐观,吴文辉非常需要引入资金扶起点一把。所以对陈天桥,吴文辉应该是有感恩之意。而随后也正是盛大文学的进一步扩张将起点的商业化进一步落到实处,帮助起点摆脱了一个业余爱好网站的雏形。另外,起点对于盛大文学在网络文学市场扩张也功不可没。来自艾瑞数据显示,2011年盛大文学旗下网站占整个市场超过70%的份额,其中起点中文网独占43.8%。

但是从根本上看,虽然放在一个棋局里,陈天桥与吴文辉的驱动力并不一致。彼时陈天桥更关注的是盛大的迪士尼帝国构建,文学乃至起点只是棋局上的一枚棋子。吴文辉则不同,他更关心起点在盛大的棋局中怎样获得更好的发展。这就是投资人与创始人的不同。据盛大文学内部的员工披露,起点在整个公司的氛围一直比较特别,而吴文辉对于手下的员工“护短”也是出了名的。

创始人与投资人开始可能因为利益走到一起,但是长期看非常容易产生分歧。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孙金云博士认为,大部分资本都是逐利的,而创始人会更关心企业的成长,资本却很难下决心在企业管理上做更多的投入,比如起品牌营销、基础研发等。好的投资人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有资源支持、对市场的洞察等辅助支撑。

   退出“壁垒”

从表面上看,一直到2013年3月,吴文辉为首的起点创始团队与盛大文学的矛盾才开始摆上桌面。实际上在此之前,吴文辉创始团队已经对内提出过mbo(管理层收购)未果。也有人公开指责侯小强不懂管理,压制子公司的发展。实际上,更深层次的矛盾来源于盛大文学的管理架构与吴文辉团队对自身的认识与定位。

毫无疑问,起点中文网过去乃至现在都是盛大文学的核心资产。变卖起点的吴文辉进入盛大后,开始学习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但是陈天桥似乎没有给予其足够的空间。2008年,盛大文学成立。陈天桥没有起用吴文辉,而是挖来了侯小强任ceo。侯小强成为盛大文学ceo,起点中文网董事长,而吴则成为盛大文学总裁。吴文辉离职前,盛大文学董事会由陈天桥、邱文友、侯小强三名董事组成。在外界来看,吴文辉在盛大文学的位置更倾向于虚职,缺乏实权。

管理架构的问题真正折射到业务划分上的分歧才是双方矛盾的根源。按照陈天桥的设想,侯小强的职能主要集中在于品牌、渠道及营销体系建设,负责的是产业链布局等集团层面的工作,各个子公司则更专注于内容生产。在陈天桥的指导下,侯小强对于盛大文学的商业模式阐述得非常清楚,“建立了一条生态链。在这个生态环境中,吸引更多优秀作者,我们帮助作者塑造品牌,全方位地传播作品。还可以把作品改编成实体书籍、影视游戏,甚至开发与作品相关的周边产品等。”在易观国际分析师孙培麟看来,“侯小强加入盛大后最主要做的就是协调与整合的工作,尤其是云中书城的平台,但是盛大文学的直销渠道并没有真正做起来,移动渠道的发力也并不那么理想”。

另外一面,侯小强亦有自己的苦恼,谈到盛大文学的管理架构时,他曾经表示,“盛大文学是以资本为纽带的一家公司,既有资本的要素,也有职业经理人与创业者的分歧。”这种苦恼背后带来的暗示,可能就来自于以吴文辉为代表的创始人团队。起点中文在盛大文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卖掉起点的创始团队在盛大文学ipo屡次受阻的情形下,难以避免受到资本的诱惑,认为自身可以脱离盛大下一盘更大的棋。

熟悉盛大的人士向记者表示,管理架构带来的隐患不单单体现在起点之乱上。相比创始人,陈天桥更喜欢起用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扮演的角色也多为执行桥哥的意志与构想。但是孙金云指出,在企业被收购之后,创始人实际也面临一个“退出壁垒”的问题,需要调整心态,割舍对企业的控制欲,实现角色的转换。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权力交接与过渡,团队的融合将会非常困难。

   桥哥的磁场

吴文辉团队的出走与转投腾讯,被认为是最终触怒陈天桥的根本原因。

但是在此之前,桥哥的强势似乎已经给盛大打下过深的烙印。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至2012年10月的34个月内,盛大系共有22位离职高管。其中不乏并购企业的创始人、跟随陈天桥出生入死的“老人”。这种过于频繁的离开一方面归因于盛大的战略调整,另外一面,有一种声音认为与桥哥的强权政治不无关系。

  情商高如 唐骏 ,在谈到其曾经在盛大集团的定位时,这样描述,“作为外企职业经理人加入盛大时,我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从开始就没有把自己‘太当回事’——当大家问及我在盛大主管什么业务时,我的回答是‘陈总(陈天桥)不管的都是我负责’。”这种描述的言下之意即是“陈总管的我都不管”。按照这种安全的操作措施,唐骏在任满后愉快地全身而退。但是其他人,并没有那么风平浪静。同为创始人的酷6创始人 李善友 ,在度过了与盛大的蜜月期后与陈天桥在酷6的发展问题上发生分歧,火速离职。离开时 李善友 自称离职是“智慧的出离”,自嘲“自己是已然熬干的药渣”。

对于收购后企业的团队架构,桥哥似乎也一直有自己的主心骨。酷6当初被纳入盛大系后,独立董事吴征出任董事长;陈天桥任职薪酬委员会主席、企业发展及财务委员会主席,把控着高管的薪酬、战略及财务大权;李善友任ceo,负责酷6的日常运作。当时李善友与陈天桥还处于蜜月期,记者发问李善友,“三驾马车”究竟谁说了算,李善友当时的回答很微妙,“毫无疑问,陈天桥一定是对酷6最有影响力的人,这个影响力超过任何人,包括超过我本人。”

  当然陈天桥也并非只有强权的一面,他也多次表现出对离职人员的关照与挽留。接近盛大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快速扩张时期盛大进行了很多收购,战略收缩后很多人离开,在此期间实际用盛大的资源做自己的事情,但是陈天桥都采取的容忍态度”。对于某些他欣赏的人,他也有温情的一面。比如许朝军离开时,曾经和陈天桥有过短暂的交流。陈天桥甚至提出可以对其进行投资,但许朝军最终选择的是牵手 李开复

“但是强权未必都是坏事,在企业快速成长期间,有这样一类领导人,基于他对企业的充分了解与超准的市场直觉,他们往往扮演强权式的角色。”孙金云指出,这样的人最典型莫过于乔布斯,离开了这样灵魂式的人物,企业很难取得现有的成绩,因此很难将一系列的离职简单地归因于陈天桥。

  由此看来,起点之乱与吴文辉团队的重组并非朝夕之间。从迈进盛大开始,吴文辉或许已经有很多离开的理由。而这次,他找到了腾讯,并且启动了离开的按钮。截至发稿前,记者曾经多次拨打罗立的电话,始终处于关机状态。同时尝试通过微博私信联系了吴文辉,他第一时间给予了回应,称正在休息 旅游 ,对目前的形势无法过多回答。而对于罗立,他说,“我们相信他一定会被无罪释放”。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投资界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