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并购潮与死亡潮的赛跑:共享单车下半场马太效应将残酷到底
最近一段时间,共享单车市场很热闹,两周内就经历了一次冰与火的反转。
上周,永安行与哈罗单车合并,引发行业狂欢,中小单车企业被收购的希望似乎由此点燃;而本周,小蓝单车的成都办公室“消失”,小鹿单车宣布停止在北京地区运营。关于共享单车并购潮的预言声音还没消失,一大盆冷水就泼了过来。
事实上,永安行与哈罗的合并,的确是抱团取暖,但并不能简单看做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发生的那种合并,更不能因此就断言共享单车行业要发生大规模的并购事件。
另外,从摩拜、ofo的市场表现,以及小蓝、小鹿等共享单车企业的处境来看,行业内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中小玩家的处境也越发令人担忧。
一场并购潮与死亡潮的赛跑
押金滚动发展模式具有的连锁反应,能带动一家企业的扩张,同样也能倾覆一家企业的根基。而两种结果的关键在于,这家企业的资金链状况是否经得住考验。
显然,小蓝的资金链问题正在成为逐一传导的多米诺骨牌。这张骨牌先是推倒了小蓝的单车生产订单,代工厂无法交货导致小蓝5月对外宣传的新车一直无法投放市场,单车总量无法进一步增多。随后,骨牌又推倒了用户押金退还这一环节,全国累计投诉量已经超过2千件。
而现在,发生了更加严重的问题。据《成都商报》10月31日报道,小蓝单车在成都的共享办公室已经多日无人上班,并且还拖欠了办公室房租。另外,小蓝在成都的3个维修点中有2个已经撤走,其余的那个也没有人在工作,现场只留下数以百计正待维修的单车和零件,以及落满灰尘的2000多辆单车。
要知道,小蓝此前已经多次被爆出押金难退、拖欠工资的事情,而这次成都办公地点又人去楼空。虽然这不能表明小蓝会成为下一个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其公司内部工作人员也对外回应正在加速退款,但也难免会让小蓝的业务关联企业以及仍有押金的用户心生不安。
据懂懂笔记了解,小蓝的融资情况非常不顺利。自从今年2月获得过一次4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之后,小蓝就只在其公司高管的臆想中发生过融资。相比之下,摩拜和ofo动辄数亿美元融资,也在几个月之后就被烧完,更何况小蓝有且只有4亿,对于一个如此烧钱扩张的行业,资金链很难不出现问题。
对于融资不畅的共享单车企业,利用押金来支持运营也是常见的做法。基于小蓝目前的情况,有共享单车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小蓝采取的是押金滚动发展的模式来维持运营,一旦出现用户大规模申请退还押金的情况,很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等连锁反应,接盘可能是唯一的活路。
事实上,小蓝等待的可能就是被接盘,此前也不止一次传过小蓝被摩拜、永安行收购。但它没想到的是,被取它而代之的哈罗截了胡。虽然小蓝的梦还没实现,但永安行与哈罗的合并却让更多“小蓝”有了共同的梦。
只不过,它们希望的收购潮还没来,倒闭潮却已 在路上 。
继悟空单车、3Vbike、町町单车等中小共享单车企业陆续倒闭之后,又不断出现了酷骑单车、 小鸣单车 等面临运营危机的企业。日前,小鹿宣布战略调整拓展海外市场,暂停北京地区的运营。
小鹿的说法不由得让懂懂笔记想起,曾在8月信誓旦旦要“远航”海外多国市场的小蓝——出海很可能只是掩饰生存危机、麻痹自己还有希望被收购的一个借口。现实的情况已是暴腮龙门,危机四伏。
“第一案”并不是中小玩家的救命稻草
可以说,共享单车行业的膨胀曾令市场狂乱。懂懂笔记记得,共享单车的用户规模在今年2月到4月间取得飞速上升,增速在5月开始放缓,后来就开始进入缓慢增长期。
而日前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仍令人惊讶,数据显示共享单车9月MAU同比增长竟高达2536.6%,而且目前仍处于大幅增长阶段。
共享单车行业的增长是国内互联网领域的一个奇迹,却也成了很多人的“囹圄”。
我们都知道,这一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已经被最早入局的摩拜和ofo分食,留给其他玩家的空间已经很小。但一些中小玩家被困在这个巨大流量的行业里,活得煎熬却又不舍离去,它们中不乏一些正在等待被收购的。
尤其是ofo早期投资人 朱啸虎 在9月提出了“合并论”之后,引发了共享单车行业的热议,也让那些中小玩家看到了新的希望。其实,按照国内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惯例,同一行业内的两个巨头烧钱竞争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合并,就像此前的滴滴和快的、58和赶集、美团和 大众点评 。
但懂懂笔记认为,共享单车不同于其他行业,大规模并购很难发生。从目前两大巨头的反应也可以看出,它们本身对合并不太热情。日前,更有媒体爆出两家都在准备新一轮融资的消息,而巨头收购长尾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综合各方面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困阻:
第一,共享单车的用户重叠率很高,并购不能给共享单车企业带来很大的用户增长。 多项数据表明,使用共享单车的用户手机里都不只一个单车类APP,摩拜和ofo是用户安装率最高的两个,很多用户会同时使用多个共享单车品牌,而不是专情于某一个品牌。因此,共享单车用户存在大量重叠。
第二,共享单车行业内的企业估值过高,收购金额较大。 一位出行领域的投资人士告诉懂懂笔记,共享单车行业内估值虚高,即使排名靠后的企业也存在估值虚高的问题,这一点对收购很不利。有一份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摩拜、ofo的估值已经达到30亿美元,而市场份额较小的小鸣还曾有过2亿美元以上的估值。如此的估值数额,对于一个处于发展期的行业来说,即便是头部企业,也难免会犹豫再三。
第三,各个共享单车企业所拥有的单车形象千差万别,收购后对品牌形象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以摩拜和ofo为例,这两家企业的单车从外形到技术,都有很大的差别,用户辨识度很高,已经成为两个企业的名片。合并之后车辆混淆,不仅影响品牌形象,还不便管理。同样,其他共享单车企业也是如此。
由此可见,共享单车大规模并购有很多难点。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拿出永安行和哈罗的例子,这可是共享单车行业合并“第一案”,甚至被舆论说成是并购潮的开始。但是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永安行和哈罗的合并原因要复杂得多。一方面,永安行作为上市企业,自行车和有桩单车是它的主营业务,扩大共享单车比重有利于它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哈罗作为新晋老三,虽然市场投放量比较大,但实际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大量车闲置在城市中无法获得收益,合并可以缓解它的资金压力。
最主要的是,永安行的重要股东是 蚂蚁金服 ,而哈罗的几位创始人都与 蚂蚁金服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于此次合并案蚂蚁金服在其中起到了多大的推动作用,懂懂笔记不好妄言。
永安行与哈罗的抱团取暖,并不代表其他中小玩家也可以获得同样的结果。
独立互联网分析师张旭对懂懂笔记表示:“未来巨头收购长尾或小的共享单车企业的情况,很可能不会出现,合并只会发生在巨头和巨头之间,小的共享单车企业也可能会发生合并。”但小企业之间的合并,也是问题重重。
这种预测不难理解,对于巨头来说,很多中小企业不具备被收购的条件,它们的规模小到可以忽略。即便是市场投放量70万的小蓝,其单车质量和用户体验,都是行业内的领先者,但它的体量对于700多万辆单车的摩拜来说,意义并不大。
另外,小的共享单车企业合并最难解决的一点,就是多数共享单车企业都是亏损运营,甚至存在债务,收购或合并之后债务问题很难厘清。上述投资人士对懂懂笔记透露,行业内的共享单车企业都在赔钱,甚至有一些已经欠下不少外债,之前有个别企业之间谈合并就是因为债务问题存在分歧而不了了之。
多位共享单车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大的共享单车企业没有足够的理由去收购小平台,而小平台之间合并的必要性也并不充分。当然,懂懂笔记不会断言未来共享单车行业内肯定不会发生个别收购或合并,不排除有一些特殊因素去推动。
总体来看,共享单车行业内的收购潮不会很快到来。想要依靠被收购来改变命运的场内玩家可能要从梦中清醒一下,因为行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一部分竞争实力不足的小玩家 只有一个 结局:在收购潮到来之前先被死亡潮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