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竞价第一周:大宗交易成交占比超60%,创新层流动性优势初显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新三板集合竞价的首周成绩单出炉!

回顾一周,新三板总成交额为21.81亿元,日均成交额4.36亿元,明显低于过去平均水平。作为新交易制度运行的第一周,这样的表现并不让人意外。

新三板竞价第一周:大宗交易成交占比超60%,创新层流动性优势初显

数据来源:全国股转系统,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相比与低迷的成交额,乐观的读懂君仍然看到了一些积极信号:

   三板成指大幅下跌,股价回归公允,价格的公允性是任 何一 个交易所的核心;盘后“大宗交易”成主角,弥补了做市制度的不足;创新层的流动性优势开始有所凸显,出台许久的分层终见成效。集合竞价的稳定运行,为后续的改革打下基础

不仅如此,随着集合竞价的进行,各方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此前,保持观望的新三板企业,负面情绪在逐渐减少,“大家发现集合竞价也还行,没想象那么差”。

而新三板某资深二级市场投资者则对读懂君表示,由于“偏爱”基础层协议转让的股票,现在上午不用一直盯盘,但盯盘难度提高了,“经过一周的试盘,我们发现仍然会有一些交易机会。”

   日均成交额下滑近半,“大宗交易”成主角

交易制度改革一周,日均成交额4.36亿元,明显低于新三板最近三个月的日均成交额9亿元,同比下滑48%。

“这个现象也正常”,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表示,原因有四点:新政出台后市场还在观望;很多投资者仍在熟悉交易方式,不敢轻易出手;临近年末,资金方的交易频繁,相比年初成交量放大;现在集合竞价的撮合次数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资者的交易频率和欲望。

   “交易制度改革初衷不是为了直接提升流动性,更重要是为了提高二级市场定价的公允性,使其回归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周运南表示。

  事实上,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集合竞价对流动性直接改善作用有限,提高市场定价的公允性才是其最大意义。 “这或许才是市场的真实交易量”。

   市场整体表现低迷,盘后大宗却一枝独秀。 集合竞价实施后,最明显的变化即盘后协议转让成主角,日均占据60%以上的成交量。有市场人士调侃,建议改名为“全国中小企业大宗股权交易系统”。

  本周, 新三板总成交额21.81亿元,盘后协议转让成交总额13.82亿元,占总成交额的63.42%。

  周运南对读懂君表示,事实上,新三板的“大宗交易”一直存在,通过盘内协议、做市成交,且 在新三板弱市行情下,也是交易量的重要支撑 。归于盘后协议转让,大家会更直观看到新三板的大宗转让,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宗成交额会越来越大,“这个现象符合新三板目前交易的属性”。

  交易制度改革前夕,企巢新三板学院院长程晓明曾做过预判, 未来新三板交易的特点是盘后大宗交易的量大于盘内交易量 ,以后交易的主导形式就是盘后交易,但是盘后交易需要盘内交易提供一个定价依据。

  同时他表示,新三板交易量的爆发需要时间的积累, 今后几个月内,市场交易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表现出多少交易量,而在于积累交易数据来引导下一步交易 。看交易量,关键是看盘后。“终有一天会爆发,我想时间不会太长”。

此前,不少新三板做市转让的公司呼吁新三板出台大宗交易,以缓解低流动性下,大宗股权转让对公司股价造成的影响——一买就涨,一卖就跌。

新三板竞价第一周:大宗交易成交占比超60%,创新层流动性优势初显

数据来源:全国股转系统,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这一周,共有236只股票进行盘后协议转让。其中采取做市转让的钢银电商、联赢激光成交额过亿。

申万宏源新三板首席分析师刘靖认为,做市公司被长期压抑的大额股权交易需求在新制度下得到释放,但随着大额交易需求在近期快速释放,做市股成交量可能会有所回调。

不过,某做市负责人向读懂君表示,盘后“大宗交易”的出台会影响做市商的部分收入,“以前做市转让,不管交易数量多少,投资者只能通过做市商交易。现在有了大宗交易,就不需要通过做市商”。

  即使如此,不可否认的是, 盘后协议转让的推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做市制度的不足 ,有利于规范做市商群体的交易行为,规避现有制度下的做市风险。

“现行的做市商制度,很多人为因素无法避免,监管对于做市商行为边界认定尤为重要。价值发现与操纵股价,做市商组织交易与操纵市场、利益输送的边界都应有清晰界定”,某券商人士认为。

   股价回归公允,三板成指大跌

“现在成指的下跌,包括成交额的减少,很大程度上是在‘挤水分’,”北京某做市负责人表示,因为过去协议转让,基于各种原因,手拉手成交的水分很高。

  此前手拉手、对倒交易,维系着不少新三板公司的“高市值”。 三板成指更是被认为失真,毫无参考性。

1月15日,集合竞价首日,除成交遇冷外,三板成指也“应声下跌”。一连4天,从1219.85跌至1135.90点。1月16日更是下跌37.68点,创下单日最大跌幅3.09%。

1月19日三板成指收于1136.16点,小有增幅。

新三板竞价第一周:大宗交易成交占比超60%,创新层流动性优势初显

在周运南看来,成指的下跌是新三板股价回归公允性的表现之一,“目前中介股、老千股和乌龙指基本上都消失了,公允性将逐渐显现。”

这一点在集合竞价首日就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周一股价下跌的152只股票中,59只股票的股价跌幅超过50%,跌幅介于20%—50%之间的股票共有29只。

而跌幅最大的三十只股票中,其中70%均为网络上热销的中介股,三禾科技暴跌99.49%、鹏海制药暴跌93.33%、普瑞特暴跌89.86%、中拓石油暴跌89.49%……在尾盘不能拉升的情况下,中介股已经原形毕露。

  在价格、时间优先为成交原则的前提下,越来越多股票的价格正在回归到合理。在 此基础上,三板成指的参考性大大提高。 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长朱为绎告诉读懂君,再过一段时间,等多次撮合后,新三板二级市场的报价会越来越公允,三板成指的参考性会慢慢提高。

  “等新三板公司股价企稳后,水分‘挤’完后,三板成指的波动性也会大大降低,你看这两天的成指波动已经很小了”,上述做市负责人表示。不过,在他看来, 由于价格形成机制的不连续,三板成指参考性依然不比做市指数。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周运南。“ 未来三板成指的参考性会提高,但还是应该以做市指数为主 ,因为成指没有日线,只是点,在参照性方面有一定薄弱性。” 

   创新层流动性优势初显,盘内成交额远超基础层

   因撮合频次占优,创新层的流动性优势已经开始显现。

这一周,剔除盘后协议转让额,创新层盘内交易额明显高于基础层盘内交易额。

新三板竞价第一周:大宗交易成交占比超60%,创新层流动性优势初显

数据来源:股转官网,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这在过去是极为少见的。过去半年时间里,低时,创新层每月的成交额仅为基础层的60%,高时,也只是与之旗鼓相当。

新三板竞价第一周:大宗交易成交占比超60%,创新层流动性优势初显

数据来源:股转官网,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一天撮合一次和五次当然会有差异 ”,朱为绎表示,以后创新层的交易量会越来越大,价格也会更快趋于公允。

  在周运南看来,这是因为 创新层的交易频率、整体质地及交易欲望、交易需求都要高于基础层 ,创新层的流动性优势开始有所凸显,未来交易量会进一步放大。

有市场人士建议,对于新三板公司而言,能进创新层就要努力进入创新层,“目前的流动性优势还是其次,这次改革之后,股转很可能会在年底或明年初推出后续配套政策,创新层的差异化制度供给一定会跟上。企业应重点考虑这一因素。”

不仅如此,做市转让盘内交易的优势也在显现。

  这一周做市盘内日均成交额为1.01亿元,集合竞价盘内日均成交额为5788.92万元。 “相对以往做市成交显著低于协议成交的情况,新制度下做市即时成交的优势明显 ”,刘靖表示。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随意打赏

新三板 大宗交易新三板创新层标准新三板流动性问题新三板 竞价交易新三板大宗交易新三板竞价交易新三板集合竞价新三板上市条件新三板流动性新三板创新层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