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货架市场恶性竞争泛滥,财务模型长期难盈利是最大问题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无人货架正在变成一门土匪生意。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蓝海变红海,圈内盛行强盗法则。为了争夺线下点位,竞争手段一再恶劣,以至于跌破法律底线,无奇不有。

  4月25日,小e微店的市场品牌官苗女士向 铅笔道 记者抗诉,自己公司的无人货架被竞品 每日优鲜 BD冒名“偷走”,连带货架上的零食也未放过,并已掌握证据是公司行为。目前,每日优鲜的相关人员已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

事后,每日优鲜很快回应:搬走货架是客户授意,只是代为保管。

此类事件由来已久,折射行业竞争之惨烈。自去年年底以来,无人货架屡次掀起风波(猩便利撤站、裁员等),另加上其本不完美的商业模型,让资本环境无处不感到凉凉。

而今凉风又起,凉风远未结束。

“李鬼”强拆货柜 涉案人员进警局

苗女士描述,在天津一家名为“森强”(化名)的公司里,每日优鲜员工假扮成小e微店的人员,将其无人零售柜拆走。事后,同事直接追踪至每日优鲜位于天津的办公室,发现了“作案现场”。

苗女士向铅笔道记者发来一段视频。视频中,办公楼层空空如也,楼道拐角处躺着小e微店被拆卸的无人零售柜。镜头进入办公区,写字桌上多处摆放着标有每日优鲜logo的袋子。

苗女士解释道,视频中正是每日优鲜位于天津的办公室,办公室空无一人,是因为全被带到警察局录口供。

   事件已不是第一次出 “我们已经遇到好几起类似事件。”年初在上海,还第一次直接撞见现场。

“那时,我们的工作人员上去补货,碰到有人在拆我们的架子、抽我们的东西。对方以为我们是公司员工,便说‘我们是小e微店的,不干了’,说完正准备撤走,就被我们的工作人员抓住。”

  苗女士表示,初次发生这种恶意竞争时,小e微店的处理方式比较 温和 ,并未将涉事人员送到警局,主要原因是当时没有对方上层授意的相关证据。

小e微店货架

类似事件在上海发生过不只一次,小e微店CEO向铅笔道记者举了另一个例子。“我们服务的一家上市公司亲眼目睹有人拆(小e微店)货架。他不解,便打电话给我们市场人员问询原因。我们立即回应没有派人去。于是,他们拍下了照片,经查发现是一友商冒充。后来,听说又把它装回去了。”

但他补充道,并未亲眼见证此事,只是听同事谈及过,没有得到完全证实。

苗女士向记者总结了几种恶劣的点位竞争方式:1、假扮成小e微店人员;2、伪装成物业人员,告诉公司他们要清场,借此拆掉货柜;3、直接告知公司,每日优鲜和小e微店已经合并,以后放他们的东西就行了。苗女士补充道:“行政的人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到物业的人员穿得西装革履的,就让做了。”

每日优鲜回应:一桩乌龙事件

对于天津无人货柜事件,每日优鲜相关负责人刘先生(化名)回应,这是一个乌龙事件:森强公司也是每日优鲜的客户,迁出货柜也是森强授意执行。

   他称,森 公司 员工抱怨小 e 微店 常没 补货 ,便 而意向与每日 优鲜 合作。 但在他们联系小e微店之后,迟迟没有得到回应。“他们希望把货架搬走,但自己的库房已经没有空间,于是希望我们帮忙保存。”

但刘先生解释道,每日优鲜只是代为保管,货架(含零食)先存放在自己办公楼,待小e微店的人过来会再还回去。问题的关键在于,此事双方都未告知小e微店,由于后者事先并不知情,所以产生了“误会”。“因为搬出货柜时,电梯录像与办公楼登记到的都是每日优鲜的人。”

刘先生当面向铅笔道记者展示了一份写字楼“大件物品迁出函”,但值得注意的是,签署方为森强与写字楼物业,并非森强与每日优鲜。内容显示,森强公司与物业在相关事件签订协议,如迁出冰箱、拆卸货架等,并获得客服部、保安部盖章确认,签字时间为4月24日。

   事件多有蹊 ,迁出函的指向性也与每日 优鲜说 法有出入。比如, 既然协议签署双方是森强与物业,为何执行拆卸货架的会是每日优鲜?即便是森强公司口头授意,作为竞品,每日优鲜为何又会答应这个不合时宜的请求?

  每日优鲜只回应道 手上既然能 个函件, 明已 经获 得森 公司的同意,所以是授 搬走 架。

刘先生透露,在警察的调解下,小e微店与每日优鲜在森强公司已经和解,警方并未立案。但每日优鲜的“和解”说法,也并未得到小e微店的认可。苗女士透露,手中已握有足够的官方证明,但细节还在整理中,暂时保留态度。小e微店的创始人也回应称,具体情况还在了解中。

截止发稿前,小e微店方面已经不提供具体回复,只抛出一句:“会真相大白的。”

   一鱼多吃+行贿 恶性竞争由来已久

无人货架的恶劣竞争盛行已久。但上述事件,还是让业内人士有些大开眼界。

  一位无人货柜创始人告诉铅笔道记者: 这种事情 在行 内已 不是什么新 了。 他表示为了竞争点位,BD这群人什么手段都可能尝试。  

   让他意外的是,当前这个时机点有些不太必要。 “去年大家争抢市场的时候,确实会有一些业务人员做这种事情,不过现在竞争已经没有那样激烈,很多玩家都已经退场,应该没有必要吧。”在他看来,这些很可能是个人行为,上头肯定不知道。

  一位长期关注无人货架的基金创始人大佐表示,之前虽已听闻恶性竞争,但对本文所述现象还是闻所未闻。 笔道 充了另外两个 象: 1 、一 多吃; 2 、行 贿

  对于“一鱼多吃”现象,大佐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有一帮人像候 似的,他 两个月 一个地方,来来回回地 挣钱

  据他观察,无人货柜的市场销售大部分是前几年团购地推的从业者,收入主要依靠底薪+点位提成。 们业绩压 力大,底薪 3000~4000 元,每个点位提成 100~300 元。 在北京这种一线城市,每个BD平均每月开拓12~13个点位,优秀的达20个以上,最差的也有7~8个。  

   因此,有些人常常会在前一个公司开拓完点位就离 入同行 的另一家公司,再开拓同 的点位。 “其实还是那批旧点位。”为了在同一资源上得到双倍酬劳,销售会建议前台让两个货柜并行放置,或者把之前那个无人货柜清理掉。“有帮人大概1~2个月就会换一家公司。” 

   另一种常 的情况 贿赂 前台和行政人 点位公司采用哪种无人货柜一般取决于前台(大公司为HRD)。因此,销售人员常用的手段便是给前台小妹买零食或电影票,诸如此类多数由销售个人掏腰包。

   也有 公司 贿 案例。 “有的销售花2000元向某公司行政人员行贿,获许后,他们将前一家公司的货柜撤走,并换上自己的货架。这种行为便是公司承认的,资金也是来自于公司。”  

   大佐表示,无人零售柜 象之所以 出不 ,是因 为销 售行 KPI 导向制度。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能够在短期内达到KPI导向的员工就录用,那些“候鸟”闻风而来,以资源优势挤掉了普通销售。然而,这群“候鸟”带来的点位并不属于公司,他们走后,同时带走了公司的点位资源。如此恶性循环。 

   大佐的 法,也得到了一位无人零售 BD 同。 后者称,BD这么做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公司KPI太高难以达到要求。 

终极命题 财务模型难以盈利

  BD的生存现状,折射了整个行业的艰难。 无人 架的 极命 ,或 在于 财务 模型 以盈利。

  大佐曾深度调研过3家行业头部无人零售公司,且看过其财报分析及产品后台,对行业的财务模型做过研究—— 现状并不乐观。

“如果不考虑水果鲜食,只考虑包装性的标准化食品,他们的日营业额在30~90元之间,月营业1000~2000。同时,他们的初始投资(成本)为200元,货值约800元。BD成本方面,一个货架平均成本在北京上海约为1000元,在南京等二线城市约600元。”

   综上,一个货架的回本周期较长 :若按单个货架成本2000元,年营业额18000(1500*12个月),收回成本时长达1.1年。另一方面,其规模效益也较小:若要实现全年营收1亿元,至少得铺设5.5万个货架,人力物力运作难度大。  

   基于种种原因, 本圈 对无人货架的话题也是谈之色变。

“去年年底,媒体对行业进行了一系列负面报道,如猩便利裁员等,给投资机构造成不好的心理影响。现在他们已经不看这条赛道了,阿里、京东这些大头也不看了。只有卖零食的那几家上市公司还在看,也就是想看产业形态有没有比他们线下效率更高。”

据铅笔道DATA数据统计,过去12个月中,各季度无人货架新获融资的公司数量呈下滑趋势,环比下降率最高约75%。而过去半年,新成立公司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仅有1家。

相信很快,无人货架领域不会再有新公司。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随意打赏

果小美无人货架饿了么无人货架便利蜂无人货架办公室无人货架猩便利无人货架顺丰无人货架无人货架盈利无人货架公司京东无人货架无人值守货架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