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端酒店抢食、市场份额下降、红利不断消失,连锁酒店寡头路在何方
北京时间3月27日晚10点,连锁酒店巨头格林豪泰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纽交所”)挂牌交易,IPO发行价为14美元,但这次上市显然并未被资本市场所看好,上市首日便破发。
据悉,格林豪泰此次公开发行价为每股14美元,低于分析师预期的每股16-18美元,募集总额1.43亿美金,不足原计划3.29亿美元的一半。截至记者发稿前,格林豪泰每股价格为11.39美元。
在A股市场上,锦江股份和首旅集团近日也相继发布了2017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锦江股份营收达135.8亿元,同比增长27.7%,净利润为8.8亿元; 首旅酒店 2017年营收为84.2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如家酒店的营收达到70.5亿元,占首旅酒店总收入的83.8%;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的 华住酒店 集团2017年营收达81.7亿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53.8%。
尽管财报数据依旧保持稳步增长,但市场表现并无太大变化。2018年3月30日,锦江股份(600754)、首旅酒店(600258)已公示年报,当日股价依次为35.41元、28.4元,截至2018年4月13日记者发稿前,锦江股份为每股35.33元,较3月30日跌幅0.2%、首旅酒店为28.25元跌0.5%。
1996年是中国酒店业的历史时刻,随着第一个经济型酒店品牌——“锦江之星”问世,各种快捷酒店品牌如家、汉庭等相继进入市场。一位资深酒店从业者向记者回忆,90年代至2000年初,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以低价和标准化服务为卖点的经济型酒店成为大多数出行者的选择。
经济型酒店这波红利持续了十年以上,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2年间,全国范围内三星级酒店总收入,由216亿涨逾三倍,至691亿。这也让如家、汉庭、锦江之星等最初的玩家如愿上市,并成为寡头。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经济型酒店中,50%的市场份额被如家、汉庭、七天和锦江之星瓜分。
荣光不再
快捷酒店在2000年至2009年之间的野蛮生长,曾被媒体称为酒店集团的“圈地运动”。当时曾在某知名酒店集团工作的张先生(化名)向记者透露,对于酒店来说,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抢占优良位置的物业,是酒店集团长期的战略,为此,很多酒店集团不惜免加盟费、或者加杠杆的方式来快速扩张。
Wind资讯数据显示,在这九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二、三星级酒店增加了6000多家。这其中,大量自营酒店被寡头以加盟方式,被拉入己方阵营。
然而,2013年,经济型酒店迎来了分水岭。过速的扩 张和 各品牌之间的价格战,让本就投入 高昂 、成本逐年攀升的酒店重资产,投资回报的周期越来越长。Wind资料显示,2013年开始,全国经济型酒店总营收逐年下降,在未计算通货膨胀的情况下,2016年全国三星级酒店总营收,退步到和十年前一样水平。
2015年随着供给的过分扩张,行业跌入最困难时期,同时随着OTA的渠道抽成不断走高,较为以来OTA的单体或小型区域连锁经济型酒店经营持续恶化。
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RevPAR(每间可出租方房平均可提供收入)降至90左右,而单间单晚的运营成本就在90以上,收支已无法平衡。
华美酒店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知识官赵焕焱表示,自2007年起酒店物业成本、人工成本以每年30%和20%的速度增长,2012年,中国星级酒店业整体盈利50.46亿元,三星级酒店却亏损7.03亿元。
在2016年底至2017年,经济型酒店经过了疯狂扩张、恶性竞争、弱肉强食之后,已进入到优胜劣汰的集中度提升阶段,龙头酒店集团的业绩有所复苏,但经济型酒店市场份额越来越下降却已成事实。
据专业咨询机构盈蝶咨询发布的《2012年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分析报告》显示,进入2016年开始,经济型客房增速明显下降。迈点网报道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新增约16.6万间,是自2010年来增速最慢的一年。
中端酒店抢食
在此背景下,2012至2013年间,几乎所有的国内经济型酒店巨头,如汉庭、如家、格林豪泰等等,都相继不约而同地进军中高端酒店市场,并相继推出全新名称、Logo的新品牌。
中国旅游研究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中端酒店占总比50%以上,而在中国则远未达到此标准,在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中产人数不断上升的大环境下,中端酒店在中国市场空间巨大。2012年,汉庭首发高端酒店品牌“禧玥”,并于同年更名为“华住酒店集团”,大力推广中端品牌“全季”,华住CEO 张敏 也曾表示,2015年华住税前利润的增长有70%是由其中端品牌“全季”贡献的。2017年2月华住更进一步,与以美国投资基金凯雷集团为首的投资人签署股权收购协议,以36.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全资收购桔子水晶酒店集团100%股权。完成了中高端酒店品牌的布局,其股价也迎来了一波飞涨。
“在可预期的未来,会是中档酒店市场发展最好的时候。”华住创始人 季琦 曾在采访中谈到中档酒店市场对应了经济发展走势和国家相关政策,例如财政部下发的《关于调整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住宿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部级官员在北京、上海两地的住宿费标准最高为1100元,司局级官员在京沪两地的住宿标准分别为650元和600元,其他人员在这两地为500元,这对中档酒店市场来说是个好机会。
相比华住的自主研发+收购, 锦江酒店 则显得简单粗暴,2015年开始,通过一些列的资本运作,斥资数百亿人民币,相继收购了法国卢浮酒店集团、 铂涛酒店集团 、 维也纳酒店 集团,一跃成为国内体量最大的酒店集团。值得一提的是,这几笔收购由于溢价过高,一度饱受质疑。但现在从财报来看, 锦江酒店集团 从2014年亏损两个亿,到2016年实现了11.48亿的营业利润,中端酒店效益可观。
同样转型的,还有老牌经济型酒店集团——如家酒店集团。其CEO 孙坚 多次在论坛上,强调酒店行业将走向多元化、个性化,未来的酒店将被赋予更多内容。公司内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算上已经推出和正在研发的酒店产品,目前如家已经有超过20个子品牌和40多款酒店产品。其中包括迎合“酒店+办公”、“酒店+社交”场景的多种类型酒店,而这些酒店的定位主要以中高端客群为主。根据中国报告网发布《2016-2022年中国连锁酒店市场现状调查及十三五发展定位研究报告》,2016年如家中高端酒店的RevPar为258元(+11.5%),远超经济型酒店的RevPar138元(+1.4%)。
主打“天天低价”的格林豪泰,在中端市场的布局稍显后知后觉,目前,格林豪泰在中高端共有格林东方、格美、格雅、格菲四大品牌。然而唯一已有开业酒店的品牌,仅格林东方一个,其余三个均为2017年刚刚成立的新品牌。据悉,由于市场波动的缘故,格林豪泰已经将IPO规模削减53%。
中端市场的红利也吸引了外资品牌来华深耕,甚至连希尔顿这种奢华酒店集团中的”百年老字号”都放下身段,于2014年开启了中国酒店市场上跨国酒店集团合作发展的先例,携手铂涛,共同推广旗下中端酒店品牌——希尔顿欢朋。在进入中国三年多的时间里,希尔顿欢朋以平均每6天签约一个项目的速度迅猛扩张,随着大连劳动公园希尔顿欢朋酒店项目的顺利签约,希尔顿欢朋签约总数突破200,遍布近120个一二线城市、省会城市和热门旅游城市。
目前,尽管中端酒店增速远超经济型酒店,但过往庞大的存量依然是个问题。2016年底如家酒店集团已经开业的3,247家酒店,其中经济型酒店共2,947家,占比90.8%。为此,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总经理孙坚指出,首旅如家将投资改造升级存量酒店,并赋予酒店新的内容和功能,甚至推出电商平台。孙坚表示,“以首旅如家的电商平台“优选商城”为例,两年前它只有一两千万的收入,2017年通过客房移动端销售超过了两个亿。所以在这样的会员基数支撑下,你连接的资源越多,你的价值越多。”
而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则是另一个思路——用共享经济的方式利用好酒店空间,解决存量问题。季琦在采访中表示,“我投了N个共享办公和分布式办公,他们能把酒店一部分的空间消化掉。我认为中国未来不会存在大量的星级酒店,大的星级酒店和存量地产,都会转成类似于办公、住宿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