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壳浮亏逾6亿,高管1年走8人,疑似骗贷,小牛资本离上市还有多远?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从默默无闻到一线金融企业,成立不到5年的 小牛资本 高歌 猛进之际,突然负面缠身。

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深圳的小牛资本管理集团(以下简称“小牛资本”)是一家全国知名的财富公司,旗下有资金端小牛在线、资产端小牛分期等6个业务板块,其中仅小牛在线的累积交易额已突破600亿元,服务400万用户,堪称互金行业内的庞然大物。

  今年以来,小牛资本传出内部高管人事变换、员工“离职潮”等消息。 此外,据多家媒体报道,小牛资本此前曾打算通过控股 同洲电子 (002052.SZ)实现“借壳上市”,历经一年后仍未有明显进展,目前已浮亏超6亿元。

在亮眼的业绩背后,小牛资本为何负面缠身?员工离职、高管变换后的小牛又将如何实现自己的“上市梦”?

   疑涉“骗贷”

  今年5月19日, 王彬 (化名)向《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爆料称,自己被小牛分期委托的催收公司立案起诉了,原因是去年8月他在一家线下手机店申请过iphone 6 Plus的分期业务。

令王彬奇怪的是,当时小牛分期业务员明确地告诉他“分期贷款因不符合要求,被拒绝了”,并退还了王彬交的首付款。由于手机店老板没拿到贷款,因此他没拿到心仪的手机,没想到200多天后,对方竟寄来了“立案告知函”,让他现在“上班都没心情”。

买壳浮亏逾6亿,高管1年走8人,疑似骗贷,小牛资本离上市还有多远?

▲小牛分期受害者出示的“立案告知函”,点击可看大图。

  王彬回想当时曾签下一份借贷合同,但被业务员收走了,他现在担心: “我贷款没批下来,签的合同也没给我,我怕他们用合同重新申请,那样的话,他们得了钱和手机,欠款却要我来还。”

与王彬有相似遭遇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共同组建了小牛分期受害者群,目前已有200多人加入。不少人曾签过借贷合同,但合同均被业务员一方收走,最后背负莫名其妙的债务。

小牛分期业务首先从3C场景切入,后来更进军医美、教育等服务贷领域,在全国多个城市都有线下合作商店。

林欣(化名)曾在一家美容院办理过小牛分期的贷款,签的时候她记得合同上借贷金额仅三千多元,而合同被业务员收走后不久,美容院一方却告诉她产品价值一万多元。现在林欣不仅没拿到美容产品,还因数千元债务而被暴力催收。林欣告诉《无冕财经》:“我问过小牛那边,根本就没有我贷款的记录,我之前给的钱也不知道去哪了。”

《无冕财经》曾就分期用户自述受骗一事询问小牛集团,截至发稿时对方仍未回应。

小牛分期疑似“骗贷”现象层出不穷,或与员工“离职潮”、风控薄弱有关。

  

   据自媒体“清流消费金融”近期一篇报道称,由于小牛分期无理由辞退大量员工,造成不满情绪,有不少业务员在离职前与商户、中介联手骗贷。 据悉,小牛分期对基层业务员仅有三个月的风控要求,有些业务员直接告诉前来“套现”的中介和用户,只需还前三个月的钱就可以了。

买壳浮亏逾6亿,高管1年走8人,疑似骗贷,小牛资本离上市还有多远?

▲催收公司以各种方式骚扰受害者。


5月13日,小牛资本官方回应称:“小牛裁员得到大部分离职员工的理解,所谓的骗贷是污蔑,近期并没有出现逾期数据上的恶化。”对于风控,小牛资本则自认为“在行业内属于较高水平”。

   “离职潮”背后

   据新媒体“布谷TIME”统计,小牛资本高管在1年内走了8人。

  2017年1月,原小牛金服执行总裁兼小牛在线CEO刘金科离职,更早些时候,小牛在线原CTO 陈明 、原CMO朱有明、原CIO章强、原COO 余军 相继消失在高管名单中。去年9月,小牛普惠原副总裁苟强明的名字从高管名单中移除,小牛资本管理集团原CIO林国峰、原副总裁黄俊杰也在之后相继离职。

买壳浮亏逾6亿,高管1年走8人,疑似骗贷,小牛资本离上市还有多远?

▲小牛金服旗下包括资产端小牛普惠、资金端小牛在线。

高管流动性如此之大,或许与仓促组建、四处挖角有关。

  2016年初,消费金融处于新的风口上,利润之高令人垂涎,众多互金公司纷纷扎进这一领域。相比其他公司,较晚进入的小牛分期于2016年3月上线,并挖来了消费金融公司捷信的管理团队,其中原为捷信 中国创始人 的Filip Kratochvil时任小牛分期CEO。

捷信团队的加入带动了扩张速度,仅4个月后,小牛分期已覆盖全国136个城市,业务覆盖3C、家电、美容以及教育等多个领域,线下门店数量超过5000家。

   然而,业内人士分析,小牛分期搬来捷信原班人马的同时,也复制了捷信的线下重资产模式,前期投入成本太高,十分考验经营和管理能力。 此外,据“清流消费金融”报道称,不少离职的前小牛分期员工称公司内部存在派系 林立 、内部斗争等问题。

2016年9月,快速扩张的小牛分期突然“急刹车”,尽管累计销售业绩已达10亿元,但盈利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上线仅6个月后,小牛分期开始大规模缩减线下资产端,全国范围内,线下门店缩减近三分之一,线下销售人员减少了近一半。

2016年底,前恒大金服CEO王洁凤“空降”为小牛金服总裁后,原小牛分期CEO Filip Kratochvil离职。对此,小牛资本官方曾称,集团对于Filip先生的线下推广模式有异议,认为其比较重视捷信的线下模式,而小牛希望的是“线上+线下”模式,此外全场景全品类覆盖的思路,对正处于发展前期的小牛分期而言,并非是最妥当的。

买壳浮亏逾6亿,高管1年走8人,疑似骗贷,小牛资本离上市还有多远?

▲小牛资本网站上显示的现高管团队。

  从高调扩张到低调落幕,小牛分期走过不少“弯路”,并引发大量裁员。 但因战略改变,小牛资本的“离职潮”或许还远未停止,董事长 彭铁 在2017年新年贺词曾提到:“小牛资本15000多人的队伍,可谓人力繁重,以后会变小变精。”

   上市“谜题”

小牛金服总裁王洁凤在接触过多位投行人士后,认为美国资本市场不喜欢人力庞大的Fintech公司,为了在美上市,优员增效势在必行。

早在2015年,小牛资本就开始谋划上市,但由于国内金融监管趋严,上市计划不断延后。

去年4月,小牛资本关联方小牛龙行向同洲电子董事长袁明出借8.7亿元后,袁明最后同意用1.23亿股同洲电子偿还借款,但因各种原因,截至目前,1.23亿股同洲电子股份仍未向小牛资本完成过户,并且因股价不断下跌,已浮亏超6亿元。

  据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称, 2016年有不少网贷平台试图通过借壳、重组和被并购的方式曲线上市,但后来遭到监管的严厉查处和禁止,导致国内上市的路可能走不通。

  在此情况下,互 金平 台去海外上市成为新的热潮。4月28日, 信而富 成功在纽交所上市,成为继宜人贷后第二家赴美上市的互金平台,这一利好消息无疑给小牛等互金巨头打了一剂强心剂。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关于上市主体的选择,小牛资本仍在考虑中。“目前希望以小牛金服为主体上市,这是大概率的考量。完全以小牛在线为主体海外上市,仅是一种概率很小的考虑,因为已经有宜人贷,这意味着重复。”小牛资本内部人士如是说。

买壳浮亏逾6亿,高管1年走8人,疑似骗贷,小牛资本离上市还有多远?

  ▲部分在美上市的互金公司,图片来源于 零壹财经 。

  互金平台海外上市并非一帆风顺。 信而富原计划发行价为11美元/股,但在上市前遭到腰斩,变成每股6美元,堪称“流血上市”。而2015年末宜人贷海外上市首日破发,此后更是一路暴跌,一度跌至3.55美元每股,之后才持续上涨。

此外,纽交所对非美国公司上市门槛较高、审核严格,需要满足诸如全球市场总额不低于5亿美元、最近一年收入不少于1亿美元等条件。

纵观目前行业内2000多家网贷平台,也仅有宜人贷和信而富实现自主上市。与其它平台相比,小牛在线上线时间早、成交体量大,排名全国前10位,具有一定优势,但与定位为“智能信贷”的上市平台信而富相比,此前走线下模式、靠人力驱动的小牛在线或许应尽快转为技术驱动的金融科技公司。

在披露用户增长、营收等关键财务数据前,小牛资本能否成功海外上市仍是未知数。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随意打赏

还有多远公司买壳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